情爱中的心灵挣扎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ngxisi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严歌苓是一个极擅长写情爱的小说家,尤其擅长描写男女在肉欲与爱情双重诱惑下的矛盾内心,以及道德与伦理的强烈冲突,以此折射人格的秘密。本文主要是以《小姨多鹤》为文本,探讨作品情爱书写的两方面特点,分别是肉欲与爱情的矛盾以及伦理与爱情的冲突。
  关键词:情爱;矛盾;冲突;伦理
  著名作家严歌苓在2008年推出长篇小说《小姨多鹤》,这是一部展现爱恨情仇,显示内在人性的优秀作品。主要讲述的是日本遗孤,一个名叫竹内多鹤的十六岁女孩,因战乱被卖到东北一户张姓人家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在这个畸形家庭中经历了仇恨阻隔、情爱萌动、相互依存等跌宕起伏的人生过程,几十年历经沧桑。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跨越种族、跨越仇恨的爱恋,也让我们看到了在情爱之中人物心灵的挣扎。
  情爱不是爱情,它所探讨的是更为广阔的情感世界,这里包括我们所说的性爱。情爱,可以看作是富有感情张力以及写作价值的伦理关系。情爱的伦理叙事在文学发展的长河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情爱叙事展现着创作主体的文学诉求,不同的情爱叙事包含着作家的创作目的、意旨、道德倾向以及美学风格。严歌苓作为女性创作集体的典型代表,擅长从情爱的角度对生活予以锲入和探索。通过她的叙述样态,我们可以窥探到作品的道德伦理倾向,还可以折射出性与爱的矛盾关系。
  一、肉欲与爱情的矛盾
  肉欲,也可以称之为性,已经是我们在情爱书写中不可避免的重要内容。任何写作都无法离开肉欲单纯的表达爱情。严歌苓十分擅长在特定情境下,描绘肉欲和爱情的纠缠不清,展现肉欲与爱情的难以融合。“灵魂的自净和肉体的向往互相交织,情欲与伦常、肉欲和爱情之间的争斗则不可避免。”①
  多鹤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正处于青春萌动的时候,特殊的战争时代对于人性欲望产生了压抑。在她还不知道何为性的时候就变成了生育工具,自己的身体变成了别人的,自己的性欲丝毫得不爱情的滋养。她的功能就是提供自己的乳房和子宫,肉欲交合只是单纯地为了发生而发生,这时的身体与情感是完全分离的。“后来的几次他发现她躺得像个死人,衣服穿得整整齐齐,下颌翘着,足趾朝天,真像是死了。”[1]16这样的性爱是肮脏的,是与爱情毫不相容的。那个这样的性蒙昧致使多鹤一生都将背负这沉重的心理负担。
  严歌苓这样说过:“我并不清楚自己是不是把爱情和性爱堪称不同的两个东西。”②虽然她一直在强调肉欲和爱情的的对立,可是她依然写到了性与爱的高度融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二者的矛盾性。在我们的常规意识中,都是先有爱情再有肉体结合,然而多鹤和张俭首先就是肉欲的纠缠。有了肉体的接触之后,有了肉欲的结晶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慢慢出现。这种肉欲之下的爱情似乎更加的热烈。“他和她似乎寻求到了和平常不同的满足。其实他们每找到一个场地,都寻求到不同的满足。越是简陋、凑合,刺激就越大,满足也就越大。”[1]117这表现了一种情感压抑的释放,展现了肉欲和爱情的结合。肉欲和爱情总是矛盾的,又是难以分割的。
  二、伦理与情爱的冲突
  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之中,一切都要有秩序,那怕是情爱,而严歌苓总是突破道德禁忌,站在边缘地带。她的超常规的书写,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隐秘之所在,揭露了道德伦理与情爱的冲突。
  小环和多鹤都是传统婚姻伦理的牺牲者。“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因为这样的伦理观念,使得多鹤进入了这段婚姻关系中,使得小环不得不屈服。即使小环是那么的爱张俭,她依然不能够一个人拥有自己的丈夫,她的爱情在传统伦理面前丝毫没有说服力。除了传统婚姻伦理对爱情的摧残之外,文中主人公人生悲剧的根源就是张家人“知恩图报”的观念。在张家人看来,多鹤是来赎罪的。日本侵华,他们的生活被破坏,儿媳妇因此再也不能生育,他们把这一切归罪于日本人,归罪于多鹤。他们买来多鹤,觉得自己给了多鹤天大的恩惠,多鹤做什么也是应该的。这样的观念,让多鹤充当着非妻非妾,非姨非母的角色。为了他们的传宗接代,多鹤不能追求自己的情爱,没有人在乎多鹤的幸福,没有人关心她的爱情,他们只把她当作生育机器。
  通过书中对张俭的描写,我们也能看到,伦理道德与爱情的冲突。“他每回来多鹤房里都像是牺牲,既牺牲多鹤,也牺牲自己。只为那桩该死的传宗接代的大事。”[1]29他对此感到深深地厌恶,因为这样的传统伦理,使得他不得不去做一些事,而这些并不是出于爱情。“他的手还在犹豫要不要摆脱开,…他动也不敢动。假如他抽手,等于骂她下贱不要脸,不抽手她会以为他喜欢上她了。小环搁在那儿,他怎么能喜欢上她?”[1]33他没有说他自己对多鹤没有爱情,而是说有小环在他不能够喜欢。他其实已经对多鹤有了爱情,有了真正的欲望,可是由于道德的限制,他不敢表露,也不敢承认。此时的伦理禁锢了真正的情爱。
  严歌苓虽然突出描写肉欲与情爱以及伦理和情爱,但是她并没有走向“身体写作”。反之,她的情爱书写为我们展现了生命的多样性,以及人性的多样性。她笔下的爱情绝不是永恒不变的男女情爱,情爱的周围布满了身份、文化和种族的差异。我们只是对她的情爱书写中的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还有许多值得发现的内涵等待我们继续探索。严歌苓的情爱书写,确实有着深刻内涵以及独特魅力。
  注释:
  ①李培.雌性的媚惑—试析严歌荃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独特内涵[J].华文文学,2004(6):63.
  ②严歌菩.性与文学—为芝加哥华人写作协会所做的一场演讲.波希米亚楼[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118.
  参考文献:
  [1]严歌苓.小姨多鹤.作家出版社,2014.7重印.
其他文献
啊,高贵而沉默寡言的你  啊,蕴藏着郁郁和泪水的你  你越是躲避我,美人啊  我越是离不开对你的爱  越是觉得你,我天上恋人的光彩啊  等待我地球引力般强健的双臂  与无际跨越的距离把你全身环绕  绕过你的腰、你的身体、你整个的人  我就越是爱你、爱你、真的好爱你!  我向你走进、在征途、在天际  我在天宫一号上看着你、爱你、好爱你  我正在想你、抱着你,一下一下的吻你  仿佛神九与天宫4号对接 
期刊
摘 要:“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这12个字代表着浙江精神,而位于浙江省北部、京杭大运河南端的杭州作为浙江的省会城市,也成为了实践浙江精神的典范。杭州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更是一座经济名城。杭州的一呼一吸都展现着其务实、诚信、勇敢的工作作风,在历史的长河中与时俱进。  关键词:杭州;浙江精神;历史;文化;经济  浙江人在2000年提炼出的浙江精神是16个字:“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
期刊
喜欢王开岭先生的文字,理性、尖锐而又不乏感性,雅致的笔意,带给人思想的震撼和直抵灵府的触动。读完先生的《古典之殇》,合上书,一个人静静地细品他笔下“原配的世界”中,那些于现代而言再也难觅的古典元素,那些曾经朴拙、简稚的东西,那些由美好的物象触发衍生的感动和回味,真的带给了自己一种珍贵的心灵体验。  古典之殇,即古典元素、场景,原始经历、记忆的伤逝。的确,这个时代变得太快,五色杂陈,来不及驻留,来不
期刊
摘 要:对于《复仇》,一直以来都有大量的研究。历来的研究者基本都会将其研究依据定在鲁迅先生“因为憎恶社会上旁观者之多,作《复仇》第一篇。”但这种研究显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研究则从文本出发,并结合先生的生活背景来探究文中鲁迅先生在人生的低谷中依旧选择抗的状态。  关键词:复仇者;个体;抗争  《复仇》作为鲁迅思想中独具一格的散文,曾在学界引起过广泛的关注。今天我则试图从文本细读中理解鲁迅先生在人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三篇小说中提炼主题,简要分析作品主人作为知识分子的心理历程。许灵均和章永璘灵魂中都深藏着孤独的内核,表露的情感中不乏欲望的挣扎以及爱情的肉欲。  关键词:《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心理历程  古语常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这句话放在新时期著名小说家张贤亮身上最是恰当。张先生是以诗人身份初入文坛的,身上自带有诗人特有的浪漫、奔
期刊
摘 要:老舍与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其作品中有很多关于知识分子形象与命运的书写,但深埋在背后的是对于生存哲学的反思。《牺牲》与《孔乙己》就是典型的文本,细读文本会发现两者存在很多共通性,同样以“我”为叙述视角及“老梅”这类对同胞的“旁观者”的眼光下书写了中国的“洋博士”与“古文人”们共同的悲剧命运,从深层意义上来说又是在这三类人物的塑造中发掘深蕴其中的生存哲学。  关键词:老舍;鲁迅;
期刊
摘 要: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朦胧诗歌,对话者都是革命。张枣这一代诗人,空白感促使他们寻找诗歌语言和形式的建构。张枣意识到再造诗歌对话性的重要性,开始探索诗歌的内在对话结构。  关键词:张枣;元诗;对话;空间  欧阳江河曾在解读张枣的《悠悠》一诗时提出问题:“一个当代诗人在体制话语的巨大压力下,处理与现代性、历史语境、中国特质及汉语性有关的主题和材料时,文本长度、风格或道德上的广阔性往往起不了决定性
期刊
摘 要:《我与地坛》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果,是他生命经历中最艰难一段的忠实记录,是一篇袒露心曲、自我解析的“自白书”。文中融入了作者对人生的大量独特的思索和体验,可以说,理解了《我与地坛》也就真正理解了史铁生文学创作的全部意义。  关键词:史铁生;《我与地坛》;解读  史铁生是当代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
期刊
摘 要:《祝福》、《离婚》、《伤逝》三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别是祥林嫂、爱姑、子君,这三位女性都在重负之下走向妥协,代表了不同的社会地位的中国女性,本文从分析文本中三位女性妥协的过程,尝试着认识鲁迅对于在中国社会启蒙进程中传统思想造成中国妇女沉痛的精神悲剧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精神重负;女性形象;悲剧  “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消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
期刊
摘 要:本文所论牛汉“文革”诗,是指牛汉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创作的诗歌,共有30多首,大多收在诗集《温泉》里,另外,还散见于《海上蝴蝶》及《牛汉抒情诗选》等诗歌选集中。1969年至1974年,牛汉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生活了五年又三个月。最初两三年,从事繁重的劳役。“文革”后期l971年到l974年,管制放松,牛汉常游荡在干校附近的山林湖泊,咀嚼苦难,反刍人生。这一时期,牛汉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