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升教师专业理论素养与课堂实践研究能力,我有幸参加了由华师大主办的“现代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高级研修班。本次研修共聆听了11位专家的精彩报告并进行了互动交流,各位专家用鲜活的案例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了独到的讲解。他们各有所长、思维敏捷、条理清晰,报告中充满着生命的灵动,彰显着学术的智慧,使我在教育理论和课堂教学实践策略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我也捕捉到11位教授的报告内容不同、风格迥异却不约而同提到了一次学业检测——PISA测试。所谓PISA测试是什么?我想引用一篇简短的新闻报道来说明:
上海学生国际测评夺冠
与平时的学科考试不同,PISA测评不是基于课程内容的学业成绩评价,是评估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正确回答试题,学生只需理解基本概念,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无需特别准备。 2009年,上海首次参加PISA测评获得的好成绩一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PISA评量以15岁学生为调查对象,目的是评量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后,是否能够掌握参与社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2009年4月,上海5000位学生参加这项测试,世界范围内的300个科学家对试卷进行了最终评估,首次参加PISA的中国上海当年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全部三项评价中均排在第一位。但自我调控策略却为负值,为-0.28。测评也显示,上海学生被动阅读较多,这与老师课堂上挑战性问题较少、作业多为反复操练有关。专家表示,上海学生在测试中显示出的薄弱环节,将引导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
提到PISA测试,所有的教授专家立场一致:第一的成绩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丰硕成果,检测中出现的自我调控策略却为负值,为-0.28。“自我调控策略”是指学生根据需求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记录或使用的能力。这提醒老师要减少单纯依靠记诵和反复操练的教学、作业内容。在已经来临的“读图时代”, 老师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学生要进一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别小看这-0.28和紧随而至的两个进一步,它引发了我的深思,因为它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师生共进、努力践行。
一、居高声自远,香满自沁人——师生共进,从培养教师个人魅力开始
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有“向师性”,再加上教师本身独特的魅力,学生定会“亲其师,信其道”。华师大王意如教授《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职业定位和专业素养》的讲座高屋建瓴如涓涓细流,引今博古,条分缕析,从课改的背景、教师的职业定位、教师的三种能力、素质教育的问题、教师的自我定位等方面为我们做了精彩的阐述,其中关于经济与教育的关系、教师的科研地位不仅让人耳目一新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报告中,王教授借助古今中外的典型材料,多角度分析了教师职业定位问题,指出中小学教师要努力成为学者型教师,而教科研是学者型教师的专业标志。中小学教师处于教科研的有利地位(每天处在研究现场,研究时间充分,能够看到和接触研究对象最真实的一面),鼓励学员抓住良好机遇,努力掌握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通过学习、思考、积累积极进行理论修为,力争尽快成长为学者型教师。
二、只要水不止,没有难穿石——师生共进,在了解学生中前行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认识自己、了解学生为才能师生共进、有所发展。郑桂华在11位教授中经历独特,她曾是一位有着丰富的中学语文教学经验的课改名师,上海二期课改高中语文教材的副主编,而今又是在专业研究上成果卓著的一名教授。她在讲座一开始便戏称自己是一位“应试高手”,听完郑教授《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讲座后,与其说她是应试高手不如说她是学生的知心人。郑教授的讲座从分析学生学习需要到反思三种学习结果到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反应策略,都以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实例入手,都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她不仅教给我们因材施教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还使我们学到了不少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技巧,丰富了教学知识,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问之切题,则听之所专——师生共进,在有效互动中深入
吴亚萍教授的讲座是这11位教授中最富有激情也是最贴近我们教学实际的。这一切与吴教授走出象牙塔深入实践分不开,她每学期要下中小学听150节课(大学教授并没有这样的要求)并与老师认真研讨交流,她所倡导的“三放三收”的“开放性”设计、“大问题”的设计、重心下移的设计、信息回收的设计真正体现了互动的价值,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既益人,亦益己——师生共进、享受课堂是教育的理想境界
正如王建军副教授在《教师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讲座中指出的:教师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并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成败,这一点,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教师这一职业,不但要“益人”,也要“益己”;不但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也要促进“教师的发展”;不但要为学生健康的身心、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美好的社会生活服务,也应该为教师自己的幸福服务,让教与学都成为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实现师生共进享受课堂的理想境界。
让我们一起践行,也许在下一次PISA测试中,我国学生自我调控策略中的负值一定会转正,让未来的中国也成为一个会造梦也能圆梦的国家。
上海学生国际测评夺冠
与平时的学科考试不同,PISA测评不是基于课程内容的学业成绩评价,是评估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正确回答试题,学生只需理解基本概念,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无需特别准备。 2009年,上海首次参加PISA测评获得的好成绩一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PISA评量以15岁学生为调查对象,目的是评量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后,是否能够掌握参与社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2009年4月,上海5000位学生参加这项测试,世界范围内的300个科学家对试卷进行了最终评估,首次参加PISA的中国上海当年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全部三项评价中均排在第一位。但自我调控策略却为负值,为-0.28。测评也显示,上海学生被动阅读较多,这与老师课堂上挑战性问题较少、作业多为反复操练有关。专家表示,上海学生在测试中显示出的薄弱环节,将引导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
提到PISA测试,所有的教授专家立场一致:第一的成绩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丰硕成果,检测中出现的自我调控策略却为负值,为-0.28。“自我调控策略”是指学生根据需求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记录或使用的能力。这提醒老师要减少单纯依靠记诵和反复操练的教学、作业内容。在已经来临的“读图时代”, 老师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学生要进一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别小看这-0.28和紧随而至的两个进一步,它引发了我的深思,因为它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师生共进、努力践行。
一、居高声自远,香满自沁人——师生共进,从培养教师个人魅力开始
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有“向师性”,再加上教师本身独特的魅力,学生定会“亲其师,信其道”。华师大王意如教授《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职业定位和专业素养》的讲座高屋建瓴如涓涓细流,引今博古,条分缕析,从课改的背景、教师的职业定位、教师的三种能力、素质教育的问题、教师的自我定位等方面为我们做了精彩的阐述,其中关于经济与教育的关系、教师的科研地位不仅让人耳目一新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报告中,王教授借助古今中外的典型材料,多角度分析了教师职业定位问题,指出中小学教师要努力成为学者型教师,而教科研是学者型教师的专业标志。中小学教师处于教科研的有利地位(每天处在研究现场,研究时间充分,能够看到和接触研究对象最真实的一面),鼓励学员抓住良好机遇,努力掌握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通过学习、思考、积累积极进行理论修为,力争尽快成长为学者型教师。
二、只要水不止,没有难穿石——师生共进,在了解学生中前行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认识自己、了解学生为才能师生共进、有所发展。郑桂华在11位教授中经历独特,她曾是一位有着丰富的中学语文教学经验的课改名师,上海二期课改高中语文教材的副主编,而今又是在专业研究上成果卓著的一名教授。她在讲座一开始便戏称自己是一位“应试高手”,听完郑教授《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讲座后,与其说她是应试高手不如说她是学生的知心人。郑教授的讲座从分析学生学习需要到反思三种学习结果到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反应策略,都以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实例入手,都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她不仅教给我们因材施教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还使我们学到了不少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技巧,丰富了教学知识,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问之切题,则听之所专——师生共进,在有效互动中深入
吴亚萍教授的讲座是这11位教授中最富有激情也是最贴近我们教学实际的。这一切与吴教授走出象牙塔深入实践分不开,她每学期要下中小学听150节课(大学教授并没有这样的要求)并与老师认真研讨交流,她所倡导的“三放三收”的“开放性”设计、“大问题”的设计、重心下移的设计、信息回收的设计真正体现了互动的价值,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既益人,亦益己——师生共进、享受课堂是教育的理想境界
正如王建军副教授在《教师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讲座中指出的:教师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并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成败,这一点,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教师这一职业,不但要“益人”,也要“益己”;不但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也要促进“教师的发展”;不但要为学生健康的身心、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美好的社会生活服务,也应该为教师自己的幸福服务,让教与学都成为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实现师生共进享受课堂的理想境界。
让我们一起践行,也许在下一次PISA测试中,我国学生自我调控策略中的负值一定会转正,让未来的中国也成为一个会造梦也能圆梦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