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旦如雪,留不住少年如月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656334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犹记当年,天边的月儿像弯弯的柳叶,挂在浓墨浮沉的长天。十九世纪末的天津卫新旧更迭,天仙园的角檐下挂了一溜大红灯笼,众声喧哗的戏园里座无虚席,所有人都翘首企盼,只为听一曲杨翠喜的《拾玉镯》。
  那时的她还那么年轻,正对菱花镜细细梳妆,着一身戏服斑斓秀美,点翠珠钗压低了鬓发。人们都言豆蔻年纪的小花旦杨翠喜擅唱缠绵悱恻之曲,初时在协盛园登场献艺,曲调一出便惊艳四座。只要她开喉顿嗓,戏迷便蜂拥而至,却没人知道她唱戏时只留意一人,那是个白衣长衫的少年书生,他乘清风而来,携带两袖花香。
  她登台,蹙眉,微笑,然后咿咿呀呀开了嗓,折腰应两袖,顿足转双巾,裙幅如大朵的花瓣展开。她知道,不远处有个少年正在看着她,深情如旧。他倚着栏杆,目光澄澈如水。她在台上总能感受到那亲切的目光,此后多少年再难忘四目相对的那一刻。
  那时的少年单纯执着,每回戏园散场后,他都静默地提一盏孤灯在安静的一隅等候。她拆下点翠花簪,卸下浓艳妆面,却依旧掩不了眼波流动,顾盼生辉。她放下镜面转身,欢欣地迎上来巧笑:“叔同,你又来等我?”他点头,唇角勾起腼腆的笑。
  她知道他是天津闻名的官宦商富李家的三郎李叔同,风流才子,名誉天津。他却偏偏与她相知,俊朗少年在天仙园对她一见倾城,再见倾心。她唱腔灵动,他清一清嗓子和上两句,便唱进了她心底。
  李叔同工诗善画,能歌唱懂音律,他们交谈起唱腔身段,李叔同总能指点她许多。只消寥寥几句,他们便如多年故友,纵相望不言亦不会憋闷,与他相识像是天定的缘分。于是她在他的指点下技艺更加精进,举手投足,身段拿捏,一步一停时足绽莲花,一颦一笑间越加风流。那甜美的笑声仿佛能扎进人的灵魂里,缠绵翻转,不止不休。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每日深夜戏园散场时,李叔同必擎一盏暖灯候在重门,她望见他含笑迎上去,抖落寒夜的飞霜。“走吧。”他在她身畔轻声唤她,寥落的星子闪烁,遥遥天幕笼罩大地,长长的青石道仿佛可以与他并肩走到尽头。她羞赧低头,他提着灯笼护她一路徐行,微光下他们的身影交叠在一起,干净澄澈的情愫在彼此对望的双眼间渐渐灼热升温。葱郁横斜的枝丫在夜风里簌簌招摇,一派幽静里他捉住她的手,忽然探询起他们的未来—共结鸳盟,携手白头,他是否有幸伴她一生?她惊诧地凝望他,嘴角微翘,满心的喜悦无处安放,胸口仿佛有懵懂的小鹿在乱撞。
  就这般携手共度了青葱韶华,他听缱绻的戏,她着鲜丽的衣,可惜明媚的春光只能照亮一季,同游的华年经不起时间的磨砺。李叔同终因要事去上海,离别前写了首诉说情话的《菩萨蛮》:“燕支山上花如雪,燕支山下人如月;额发翠云铺,眉弯淡欲无。夕阳微雨后,叶底秋痕瘦;生怕小言愁,言愁不耐羞。”并将这阕词镌刻在精致的桃花扇上送给她。她欢欣地日日轻抚扇面,一年两年,她反复思念着远方的人,他的容颜在她的记忆里发白变淡,相思蚀骨终使她落下泪来。
  他终究不会永久停留在她的世界里。而她已成了天津一带的魁首,名声比从前更盛。她含羞回首,一个眼波一句笑语便能诠释世间的妩媚风流。她如众多蜂蝶相扑的娇花,惹得诸多纨绔频频相顾……可她思念的李家三郎呢?先前只知道他在远方潜心修学,后来又听说他奉母命娶了茶商之女为妻,已育有两个孩子。
  时光总是这样神奇,多少山盟海誓都会被消磨成尘土。说什么地老天荒,说什么海枯石烂,地位与身份筑造了天堑鸿沟,光阴的洪流滚滚穿梭,还有什么不能被冲刷,还有什么美好过往不能被湮灭?再好听的情话也只能是说说而已。
  当年的少年少女都已成熟,他们做不回最初的自己了。她又一次在镜前梳妆,镜中的女子身段婀娜,丰容盛鬓,是人们热切追求的人间美色。她在人群里穿梭,却再也望不见当年那少年倚着栏杆,笑容里透着一掬澄澈月光,风满袍袖,明月当楼。
  兰花指轻捻,万事成败戏中谈。她又登台唱曲,只是看戏的少年早已不在。戏腔一开,滚滚红尘如烟水,朦胧过青史,涂抹了岁月,点染了韶华,洇湿了流年。她眉角含悲,便是一阕小家碧玉的情思难解,一出闺里遗怨的脉脉诉说;她唇边含笑,便是一曲女儿家跳脱的心事,像三月阳春冰雪下奔涌的淙泉,像慢慢融化的烛心上跃动的火苗……
  她已能随意掌控自己的情绪,或喜或悲,只是当年那蠢蠢欲动的情意早已埋葬于时间洪流中。脑海中旋转着年少时的片段,每次并肩,四散的凉风拂面,他指尖的余温仿佛还停留在手心,可一切已成泡沫,曾经的爱在动荡时局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她被想要求官的段芝贵以重金聘买,献给庆亲王之子为妾,成为他人平步青云的工具。后来段芝贵献美得官被告发,她被匆匆贱卖给天津富商作侍女,身价低贱……
  往后的岁月里,她枕着黯淡的戏衣入眠,梦里回到了李叔同指点她唱戏的旧时光。那时的他喜欢听她的戏,也喜爱客串剧中的角色。她执笔给他上妆,眼前的小生剑眉星目,面如冠玉。她与他咿咿呀呀地唱曲,展袖时被他捉住手带入怀里……
  万籁俱寂,偌大的舞台下空无一人,这是独属于他们的戏幕,他拥住她,吻上她殷红的唇—只可惜,这不过是他们展袖舒唱的最后一阕别离。
  梦醒了,她又凄凄地唱起戏来。歌声依旧那么美,脆生生得像黄鹂鸟婉转扑鸣,翅羽轻扇划过天上的云彩。歌声依旧那么柔,像山间溪水百转千回,涤荡尽人间滔滔不竭的悲哀。
  也不知李叔同后来遁入空门,在削尽三千青丝时是否想起过青梅竹马的她。一个戏子,一时的传奇,她最终屈居人下做了富商的第三妾,生儿养女,不足40岁便香消玉殒。
  唯戏幕中英雄美人还在交替,长长嗟叹,唱那一段燕支山上花如雪,燕支山下人如月。只是如花的小花旦和如月的少年郎唱完这一段后,便各自离了燕支山,将那一场年少的爱恋悄悄掩埋。
其他文献
一卷《儒林外史》只说儒林悲欢旧事,对女子的记述自然寥寥。书里写到的女子不是范进妻母那样粗陋不堪的妇人,就是柔柔弱弱仰人鼻息的馆娃歌妓之流。只有她那样一竿青竹模样的女子,风流袅娜,却卓然不惧风雨。  她的父亲沈大年是落魄贡生,因屡试不中,索性放弃科举坐馆教书。虽然落魄,几代的书香蕴藉还没褪尽,沈大年为爱女取名琼枝,取玉质琼枝之意。沈琼枝登场时已是十七八岁年纪,秀质天成容妆正俏。沈大年为女儿寻了一门亲
期刊
春去秋来,东晋名士依旧风流洒脱,那江南宅院中的一缕墨香却已被人遗忘。她叫卫铄,生于书香世家,家族世代工书法。少时祖父便亲自教她如何执笔,碧纱窗上映出一老一少的身影,从昼到夜,从未停歇。若是见她有所悟彻,祖父便会击掌鼓励她。  可谁又知她心底的痛苦?世人皆称“女子无才便是德”,更何况是在乱世。她对书法的热爱终究不被大家理解,甚至受尽冷眼嘲讽。虽然自幼就被家族寄予厚望,整日要花上几个时辰习字读书,可那
期刊
乱世中的红颜是无根的花,一生漂泊辗转只为寻一方可以栖息的净土,了却一生。红颜薄命大抵如此,而她就在三国烟火中盛放,娇如海棠,虽无华丽色彩的点染,却美到了极致。  史书刻下万千往事,对她的记录却只有寥寥数语,甚至连名字也不得而知,只知她姓徐,是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孙翊的妻子。她曾为孙翊辛苦绽放,倾尽一生。  “翊妻美而慧,极善卜易”,这是历史卷轴里关于她的只字片语。天意无常,命理皆凉薄,常说善占卜的人不
期刊
笺质地柔软,身形轻盈,于空旷处一直舒坦开,等待着墨迹缱绻而过,流淌出一纸情绵意长。对笺陌生,只在一本书的封页上邂逅过。薛涛笺色彩明丽而大方;吴昌硕的花卉小画笺小巧精致;齐白石的淡彩大笺题材驳杂;王振声的蕉窗夜雨笺构思浑然;汤定之的花卉笺典雅劲健。  笺纳花草、人物于内,鲜明而不喧宾夺主。笺作相思之意,寄诗词之境,彰祥瑞之兆,有典雅之风。翻开一枚笺就是打开一朵文字的花,经过一枚笺就可以进入文字的森林
期刊
那年的洛阳柳絮如雪,惹不起半点尘埃。这片土地承载了太多的变迁和轮回,王朝交换更替,多少红颜名将皆化作青石桥下的一抔黄土,多少历史留白埋葬在城外潺潺流水中。城门上的“洛阳”二字早已染了沧桑,伶人郭从谦率叛军火烧兴教门,混乱中射死了带领侍卫前来平乱的李存勖,至此一代战神终究陨落,谥号光圣神闵孝皇帝。  一切如此突然,冥冥中却是必然。李存勖是战场上的神,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但他不该登上那由枯骨堆积而成的龙
期刊
龙生初遇素姬是在十年前,彼时素姬还是个刚刚及笄的孩子。与她同龄的女孩早已盘发若髻,她却披散着长发,衣衫似被鞭挞过,露出狰狞的伤疤,触目惊心。那是龙生千年来第一次浮出长生川,隔着重重水影,还未浮游出水便看到了纵身跳入江中的素姬。  传说中人类的寿命不过百年,是十分脆弱的生灵。龙生的身子没入水中,龙头靠在岸上,瞧着岸边奄奄一息的女子,觉着她果真如传说中的一样,脆弱而瘦小。  突然,素姬吐出一口水来,惊
期刊
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年代,曾为大唐乐工的李龟年背起琵琶浪迹天涯。古道西风中,走来落魄的李龟年,他一袭破旧衣衫,青丝散乱在额前,唯有一双眼睛依然明净清澈,亦如他对音乐的执着。  少年时的李龟年就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吹拉弹唱无所不及,琵琶更是弹得出神入化。阳春三月,杨柳依依,繁华京城,莺歌燕语。岐王府里是欢愉不断,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李范风流儒雅酷爱音乐,与才华横溢的李龟年志趣相投,岐王常常邀请他来府中做
期刊
翻开波澜壮阔的神雕画卷,杨过身边可谓偎红倚翠,花团锦簇,多少个如花红颜为他倾心痴恋。若是以花喻人,小龙女是高贵的天山雪莲,郭芙是娇艳的芙蓉,程英是解语的兰花,而公孙绿萼只是一抹点缀在百花中的碧绿。萼者,花之衬托也。一见杨过误终身,误得最深的要数公孙绿萼。  绿萼是绝情谷的一朵幽兰,秀雅脱俗,寂然盛放在与世隔绝的幽谷中。  绿萼年幼时没了娘亲,爹爹又对她十分严厉。漫长的年少岁月中没人逗她笑,也没人赞
期刊
智能儿初进贾府时只是十来岁的小女孩,那样美丽的年华本该像含苞待放的花朵酝酿着花期,只待有朝一日可以热热闹闹地开遍枝头。  可是对于智能儿而言,这花期只是一个希望了多少回又失望了多少回的无望梦境而已。她已忘了她是何时被送进水月庵的,只记得师傅对她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出家人需要断绝红尘痴念,他朝才能入得西天极乐。  起先她极崇敬师傅,也极信服这句话。然而渐渐地她便看透了,因为虔心礼佛的师傅竟为了金钱和
期刊
编手札  遇上王诜那年,赵浅予本是最得宠的公主,享受着无人企及的荣华。然而那蓦然回首间映入眼底的男子给她带来了这一生都不可摆脱的劫数。纵是多年后情爱如火,燃尽了她此生所有痴狂,可是于她而言,他始终是汴梁城里最俊逸清雅的公子。若说痴心是过错,大抵便是因着命运最初的捉弄。  —夏芊西  她是大宋最金贵的公主,而他是出身名门的贵公子,一生所求不过是文人雅士得以兼济天下的夙愿。可一朝圣旨落下—蜀国长公主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