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乐是我国博大精深文化中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生对民乐的传承,很多学校创建了民乐社团,但是这些校园社团大部分只能以大课的形式开展。在扬琴社团大课教学中,寻找优化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扬琴社团 民族音乐 大课
一、扬琴社团开展的现状
(一)師资力量的现状
2017年9月,我们成立了扬琴社团。但是,我校极度缺乏扬琴师资,想外聘教师又没有经费。因此,我们只能就地取材,由本校音乐老师外出跟着扬琴老师学习,在学习一年基本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就上岗了。
(二)扬琴社团的人数
在成立扬琴社团初,我们忽视了人数的控制,将扬琴社团的人数与琵琶、二胡的人数一样多,疏忽了在乐团配置中,扬琴的人数要远远少于这些社团的。因此,我们在今年的扬琴社团开展时,人数上做了调整,在选拔上增加了更高的要求。
二、从“一”入手,让“大课”变“小课”
在这两年的教学中,我们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前进着,让大课也能做到小课的细致。
(一)一张表格,孩子和老师的约定
在排练中,最让人头疼的是孩子们的出勤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开学初先制定一张表格,每次的练习情况都会做详细的记录,偶尔有一两次有个别孩子迟到或者旷课,在第二次课的时候要做详细询问和仔细记录。在做这些事的前提是老师自己必须早到或者提前到。因此扬琴社团的孩子们几乎不迟到、不旷课,这也为我们后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一条走廊,社团延伸的课堂
在音乐艺术教育中,特别重视小课的辅导。但是在开展社团的情况下,这样的特性往往不能满足。我们一个星期有三次集中练习,一个星期一起练习的时间在3.5小时。于是在保证集体教学一个小时的情况下,再安排逐个小课教学。大教室只能提供给所有的孩子,那么就搬出其中一台琴到门口的走廊上,既可以单独辅导,又可以照顾大教室里所有的孩子,然后在个别辅导的时候又不会受到影响,这样每个孩子在每个星期可以享受到小课辅导20~30分钟时间。以大课为主小课为辅的教学模式,大大地提升了扬琴教学的进度和效果。
三、从三个“看”着手,让老师持续充电
扬琴社团的老师只学了一年多就上岗,如果不及时补充知识,将不可持续。所以,边教边学是唯一的办法。
(一)“看”队员,学会归纳
在上大课的时候往往会给孩子们自由练习的时间,这时候我们要特别仔细观察学习情况。在训练中大部分孩子会出现两个极端:其一是为了加强手腕的力度,追求音量使劲击弦,结果发音很噪,严重的会有打铁丝的音响效果;其二是害怕发噪音,便采取轻打弱奏的办法,结果使发音很虚,没有力度对比,这也是错误的。因此要通过练习掌握正确的击弦方法,要求达到“强而不噪,弱而不虚”的效果。这些问题需要老师的细致观察及时反馈,提醒学生的同时也是在提醒自己,让老师和孩子一起学习。
(二)“看”演出,学会鉴赏
我们可以观看视频,也可以到大剧院观看现场的演出,多听多看,久而久之我们的鉴赏水平提高了,哪怕自己不会演奏这么高超的乐曲,但是我们会练就一双灵敏的耳朵。在欣赏时,我们最多的要关注扬琴演奏的音色好坏与击弦动作的正确与否有直接关系。练习中要充分运用好腕力,通过腕指结合,借助琴竹本身的弹性作用,使之产生一种弹力,这样发出的音有颗粒性,音色也就好听了。于是在平时的练习中也会追求扬琴的音色美,要感到像是从音箱里“迸”出来的音那就好了。这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好的,要靠苦练、靠体会,要有良好的听力才行。通过鉴赏来移位到学生身上,对学生准确的击弦动作要抓住不放,使之认真领会,并照此练下去。
(三)“看”老师,学会技巧
当课外请教老师的时候,老师会做范奏,此时,要谨记老师的技巧训练。扬琴演奏中的两种基本技巧是单竹技巧和轮竹技巧。单竹技巧可分为单音的单竹和单音的双竹两种类型,单竹技巧是直接关系到演奏者演奏水平及舞台形象的最基本技巧;轮竹技巧可分为单竹轮和双竹轮两种类型。这两种技巧是扬琴演奏中最为重要且运用最为普遍的技巧,因此需要每一位扬琴学习者认真地加以学习和体会。
参考文献:
[1]杨娟.论中国扬琴的教与学[J].音乐大观,2012(01).
[2]韩红英.少儿扬琴教学探究[J].群文天地,2011(09).
作者单位:乐清市城南第一小学
关键词:扬琴社团 民族音乐 大课
一、扬琴社团开展的现状
(一)師资力量的现状
2017年9月,我们成立了扬琴社团。但是,我校极度缺乏扬琴师资,想外聘教师又没有经费。因此,我们只能就地取材,由本校音乐老师外出跟着扬琴老师学习,在学习一年基本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就上岗了。
(二)扬琴社团的人数
在成立扬琴社团初,我们忽视了人数的控制,将扬琴社团的人数与琵琶、二胡的人数一样多,疏忽了在乐团配置中,扬琴的人数要远远少于这些社团的。因此,我们在今年的扬琴社团开展时,人数上做了调整,在选拔上增加了更高的要求。
二、从“一”入手,让“大课”变“小课”
在这两年的教学中,我们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前进着,让大课也能做到小课的细致。
(一)一张表格,孩子和老师的约定
在排练中,最让人头疼的是孩子们的出勤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开学初先制定一张表格,每次的练习情况都会做详细的记录,偶尔有一两次有个别孩子迟到或者旷课,在第二次课的时候要做详细询问和仔细记录。在做这些事的前提是老师自己必须早到或者提前到。因此扬琴社团的孩子们几乎不迟到、不旷课,这也为我们后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一条走廊,社团延伸的课堂
在音乐艺术教育中,特别重视小课的辅导。但是在开展社团的情况下,这样的特性往往不能满足。我们一个星期有三次集中练习,一个星期一起练习的时间在3.5小时。于是在保证集体教学一个小时的情况下,再安排逐个小课教学。大教室只能提供给所有的孩子,那么就搬出其中一台琴到门口的走廊上,既可以单独辅导,又可以照顾大教室里所有的孩子,然后在个别辅导的时候又不会受到影响,这样每个孩子在每个星期可以享受到小课辅导20~30分钟时间。以大课为主小课为辅的教学模式,大大地提升了扬琴教学的进度和效果。
三、从三个“看”着手,让老师持续充电
扬琴社团的老师只学了一年多就上岗,如果不及时补充知识,将不可持续。所以,边教边学是唯一的办法。
(一)“看”队员,学会归纳
在上大课的时候往往会给孩子们自由练习的时间,这时候我们要特别仔细观察学习情况。在训练中大部分孩子会出现两个极端:其一是为了加强手腕的力度,追求音量使劲击弦,结果发音很噪,严重的会有打铁丝的音响效果;其二是害怕发噪音,便采取轻打弱奏的办法,结果使发音很虚,没有力度对比,这也是错误的。因此要通过练习掌握正确的击弦方法,要求达到“强而不噪,弱而不虚”的效果。这些问题需要老师的细致观察及时反馈,提醒学生的同时也是在提醒自己,让老师和孩子一起学习。
(二)“看”演出,学会鉴赏
我们可以观看视频,也可以到大剧院观看现场的演出,多听多看,久而久之我们的鉴赏水平提高了,哪怕自己不会演奏这么高超的乐曲,但是我们会练就一双灵敏的耳朵。在欣赏时,我们最多的要关注扬琴演奏的音色好坏与击弦动作的正确与否有直接关系。练习中要充分运用好腕力,通过腕指结合,借助琴竹本身的弹性作用,使之产生一种弹力,这样发出的音有颗粒性,音色也就好听了。于是在平时的练习中也会追求扬琴的音色美,要感到像是从音箱里“迸”出来的音那就好了。这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好的,要靠苦练、靠体会,要有良好的听力才行。通过鉴赏来移位到学生身上,对学生准确的击弦动作要抓住不放,使之认真领会,并照此练下去。
(三)“看”老师,学会技巧
当课外请教老师的时候,老师会做范奏,此时,要谨记老师的技巧训练。扬琴演奏中的两种基本技巧是单竹技巧和轮竹技巧。单竹技巧可分为单音的单竹和单音的双竹两种类型,单竹技巧是直接关系到演奏者演奏水平及舞台形象的最基本技巧;轮竹技巧可分为单竹轮和双竹轮两种类型。这两种技巧是扬琴演奏中最为重要且运用最为普遍的技巧,因此需要每一位扬琴学习者认真地加以学习和体会。
参考文献:
[1]杨娟.论中国扬琴的教与学[J].音乐大观,2012(01).
[2]韩红英.少儿扬琴教学探究[J].群文天地,2011(09).
作者单位:乐清市城南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