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天性促使其对音乐感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在兴趣的支配下,促使儿童去学习和了解音乐,集中注意力,提升学习效果。音乐对学前儿童有着一定的吸引力,在感受音乐节奏的同时,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注意教学的尺度,不可一味的灌输式教学,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完成音乐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学前儿童;音乐素养;教学观念;教师能力
提升学前儿童的音乐素养,有利于儿童今后的音乐学习,通过音乐教学的改革,加强学前儿童音乐素养的培养,形成对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感受音乐的美好,体会不同音乐的风格,实现学前儿童的素质教育。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的不足
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部分音乐教师没有正确的认识到音乐教学的目标,将音乐教学当作普通的教学任务去完成,在教学中主要是唱歌和跳舞,对于学前儿童音乐素养的提升认识不够,在教学中注重音乐技巧教学,相对忽略学前儿童音乐感悟力和表现力的培养。
2、家长不够重视
家长对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没有清晰的认识,将音乐课程当作课外活动课程,对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没有明确的认识,在音乐教育中,家长几乎不会参与,只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条件,对于后续跟进和辅助教学没有意识。
3、侧重音乐知识教学
在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教师侧重于音乐知识教学,对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在传授音乐知识时,注重于技巧的掌握情况,儿童切身体会相对忽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理清音乐教学与音乐素养提升之间的关系,在音乐教学中,要重视儿童审美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4、音乐教学方式固化
音乐教学相对守旧,教学创新力度不够,教学模式较为固化,在教学中,首先会说上节课学的什么,小朋友还记得么,这是最为常见的教学引言,音乐教师在学生时期,老师的上课模式就应经是这种方式,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不经意的引用,这种固化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师不能发散思维,教学效果将受到影响。
二、学前儿童音乐素养的培养方法
1、顺应学前儿童的天性
学前儿童活泼好动,对任何事物都非常感兴趣,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这些都是儿童的天性使然,学前儿童音乐素养的培养,要释放儿童的天性,创造舒适的教学环境,为儿童提供和谐的学习生长环境。音乐可以使人心情愉悦,快乐的童年是儿童成长不可缺少的要素,音乐素养的提升,不可带有功利性,在音乐活动中,儿童可以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感,感受音乐美好的节奏,有利于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
2、利用美妙音乐吸引儿童
部分幼儿园在音乐教学中,使用的音乐都是从网络中下载,直接播放给儿童听,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音乐素养的提升不能单单靠音乐的播放。儿童3岁到5岁是培养音乐素养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培养,决定着儿童以后的音乐成就,所以音乐的质量好坏,对儿童音乐素养的提升非常关键,所以音乐教师要搜集最合适的音乐,为幼儿提供专业的音乐教学。
(1)自然简单作为音乐选择的标准
音乐来源与生活,在古典音乐中,会出现生活中的声音,将生活中的声音通过艺术的加工,变成音乐的一部分,比如,在《维也纳森林故事》中,有布谷鸟叫声。在教学中,要注意使用具有模仿性的古典音乐,可以教儿童使用身体器官发出声音,比如,拍手、跺脚、击打桌面等,或者借助身边的物品,像树叶、纸张、玻璃杯等,通过多种的方式,让儿童认识声音。
(2)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学前儿童音乐教学的首选,例如,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交响曲等,古典音乐具有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其中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是人类历史的传承。
(3)民族音乐
很多音乐教育家认为,民族音乐就是儿童音乐的母语,我国有56个民族,拥有数量众多的民族音乐,民歌种类非常的多,内容和形式都具有很强烈的民族风貌,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部分,具有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作用,是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做出贡献。
(4)儿歌
学前儿童对儿歌的接受程度较高,儿歌旋律简单、节奏轻快广受儿童的喜欢,在音乐教学中,儿歌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具有一定的艺术品位,或者具有教育价值的儿歌,比如,小星星、鲁冰花等。
3、音樂教师
学前儿童音乐教学的实践性很强,对教师的音乐素养要求较高,需要引起音乐老师的重视,教师音乐素养的提升,是提升学前儿童音乐素养的关键。
(1)音乐能力的提升
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弹唱能力,还要具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储备,对音乐具有很好的鉴赏能力,在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注重的是表现力和感受力的培养,音乐教师要具有高超的职业技能,才能更好的进行学前儿童音乐教学。
(2)音乐教学观念
教师要转变音乐教学观念,提升学前儿童音乐素养。教师要以儿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制定音乐教学内容,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音乐感悟的培养,也是音乐教学的重点,音乐需要用心、用脑去感悟,跟随音乐的节奏,感受音乐中的不同情绪,是高兴还是悲伤,激发儿童感受力的同时,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儿童听音、节奏、欣赏的音乐能力。
结语
学前儿童学习音乐需要一个过程,首先是歌词,然后是节奏,最后是整首歌曲的旋律,在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侧重于唱歌和跳舞,没有意识到音乐素养的培养。音乐素养的提升,是平时潜移默化的教学中,逐渐的引导,选择节奏轻快的音乐,体会音乐的节奏,启发儿童的天性,获取感官和身体上的体验,从而提升学前儿童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郑园园.学前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J].考试周刊,2018,(32):181-182.
[2]牛玲.提升幼儿教师音乐素养视角下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旬刊,2018,351(9):110-111.
关键词:学前儿童;音乐素养;教学观念;教师能力
提升学前儿童的音乐素养,有利于儿童今后的音乐学习,通过音乐教学的改革,加强学前儿童音乐素养的培养,形成对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感受音乐的美好,体会不同音乐的风格,实现学前儿童的素质教育。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的不足
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部分音乐教师没有正确的认识到音乐教学的目标,将音乐教学当作普通的教学任务去完成,在教学中主要是唱歌和跳舞,对于学前儿童音乐素养的提升认识不够,在教学中注重音乐技巧教学,相对忽略学前儿童音乐感悟力和表现力的培养。
2、家长不够重视
家长对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没有清晰的认识,将音乐课程当作课外活动课程,对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没有明确的认识,在音乐教育中,家长几乎不会参与,只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条件,对于后续跟进和辅助教学没有意识。
3、侧重音乐知识教学
在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教师侧重于音乐知识教学,对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在传授音乐知识时,注重于技巧的掌握情况,儿童切身体会相对忽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理清音乐教学与音乐素养提升之间的关系,在音乐教学中,要重视儿童审美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4、音乐教学方式固化
音乐教学相对守旧,教学创新力度不够,教学模式较为固化,在教学中,首先会说上节课学的什么,小朋友还记得么,这是最为常见的教学引言,音乐教师在学生时期,老师的上课模式就应经是这种方式,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不经意的引用,这种固化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师不能发散思维,教学效果将受到影响。
二、学前儿童音乐素养的培养方法
1、顺应学前儿童的天性
学前儿童活泼好动,对任何事物都非常感兴趣,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这些都是儿童的天性使然,学前儿童音乐素养的培养,要释放儿童的天性,创造舒适的教学环境,为儿童提供和谐的学习生长环境。音乐可以使人心情愉悦,快乐的童年是儿童成长不可缺少的要素,音乐素养的提升,不可带有功利性,在音乐活动中,儿童可以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感,感受音乐美好的节奏,有利于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
2、利用美妙音乐吸引儿童
部分幼儿园在音乐教学中,使用的音乐都是从网络中下载,直接播放给儿童听,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音乐素养的提升不能单单靠音乐的播放。儿童3岁到5岁是培养音乐素养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培养,决定着儿童以后的音乐成就,所以音乐的质量好坏,对儿童音乐素养的提升非常关键,所以音乐教师要搜集最合适的音乐,为幼儿提供专业的音乐教学。
(1)自然简单作为音乐选择的标准
音乐来源与生活,在古典音乐中,会出现生活中的声音,将生活中的声音通过艺术的加工,变成音乐的一部分,比如,在《维也纳森林故事》中,有布谷鸟叫声。在教学中,要注意使用具有模仿性的古典音乐,可以教儿童使用身体器官发出声音,比如,拍手、跺脚、击打桌面等,或者借助身边的物品,像树叶、纸张、玻璃杯等,通过多种的方式,让儿童认识声音。
(2)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学前儿童音乐教学的首选,例如,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交响曲等,古典音乐具有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其中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是人类历史的传承。
(3)民族音乐
很多音乐教育家认为,民族音乐就是儿童音乐的母语,我国有56个民族,拥有数量众多的民族音乐,民歌种类非常的多,内容和形式都具有很强烈的民族风貌,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部分,具有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作用,是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做出贡献。
(4)儿歌
学前儿童对儿歌的接受程度较高,儿歌旋律简单、节奏轻快广受儿童的喜欢,在音乐教学中,儿歌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具有一定的艺术品位,或者具有教育价值的儿歌,比如,小星星、鲁冰花等。
3、音樂教师
学前儿童音乐教学的实践性很强,对教师的音乐素养要求较高,需要引起音乐老师的重视,教师音乐素养的提升,是提升学前儿童音乐素养的关键。
(1)音乐能力的提升
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弹唱能力,还要具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储备,对音乐具有很好的鉴赏能力,在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注重的是表现力和感受力的培养,音乐教师要具有高超的职业技能,才能更好的进行学前儿童音乐教学。
(2)音乐教学观念
教师要转变音乐教学观念,提升学前儿童音乐素养。教师要以儿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制定音乐教学内容,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音乐感悟的培养,也是音乐教学的重点,音乐需要用心、用脑去感悟,跟随音乐的节奏,感受音乐中的不同情绪,是高兴还是悲伤,激发儿童感受力的同时,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儿童听音、节奏、欣赏的音乐能力。
结语
学前儿童学习音乐需要一个过程,首先是歌词,然后是节奏,最后是整首歌曲的旋律,在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侧重于唱歌和跳舞,没有意识到音乐素养的培养。音乐素养的提升,是平时潜移默化的教学中,逐渐的引导,选择节奏轻快的音乐,体会音乐的节奏,启发儿童的天性,获取感官和身体上的体验,从而提升学前儿童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郑园园.学前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J].考试周刊,2018,(32):181-182.
[2]牛玲.提升幼儿教师音乐素养视角下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旬刊,2018,351(9):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