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为支点,传承传统文化,撬动学校文化建设

来源 :天津教育·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ong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可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文化基因,学校文化建设必须传承发扬这种文化基因,为此,我校选择了“从课程出发,以课程为支点,传承传统文化,撬动学校文化建设”,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娃娃抓起”育人目标落地。
  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基因
  基因,是内在成因,是根脉,是抗体。正如人长得像自己的父母是有遗传基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基因,从而形成不同于他国、他民族的人文性格和文化习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文化根脉在哪里?在传统文化里。
  千百年来,中华文化中凝聚、积淀、总结了许多优秀、精辟、独特的思想精华,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为一代代中华儿女所敬仰、认知、学习、传承。一是文化是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则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二是精神是民族的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现代化的艰难进程中实现,现代化则要靠民族精神的坚实支撑和强力推动。三是传统是民族的本。时代精神强调时代的理性认同,而民族精神却立足于民族的情感认同。可以说,民族认同不是逻辑推理或理性构造的结果,而是民族传统中长期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的产物,民族精神就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铸就。
  二、学校文化——植入传统文化基因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创造了文化,从历史积淀中发掘文化根源——注重传承、注重守成、尊重历史,从“历史”走来,引领师生走在“今天”的路上,向着“未来”,这是师大南开附小学校文化建设发展的脉络。多年来,我校在“关爱生命、关注成长”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本着传承发展的思想将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定位在:“和、合”二字上。“和合”理念是中国文化的首要价值,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生命的最完美、最完善的体现形式。无论是天地万物的产生,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关系,还是道德伦理、价值观念、心理结构、审美情感,都贯通着“和合”。在中国,以广泛深厚的和合文化为基础的追求社会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而我校“合力教育”的办学特色也是在“和合”学校文化的文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的,“合力教育”来自和谐的人际关系、内心世界和人文环境,这种和谐又是依靠大家凝心聚力,同心协力创造出来的。实践证明,学校“和合”文化成为全体师生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成为师生举手投足之间的一种共同气质,最终成为表征学校文化特征的名片。
  三、以课程为支点——撬动学校文化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古希腊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家喻户晓的这句格言,不仅向我们传递杠杆原理,而且也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找准问题的核心,把握问题的关键,解决问题才会更轻松,发展效果才会更明显。在学校文化众多的文化元素中,我们基于“全人教育”的思考,基于学习化社会对人才培养的终身化取向的影响,基于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三大领域、六项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的充分理解,更基于学校文化的传承。我们将课程文化作为学校的重点文化去建设,以课程为支点,传承传统文化,撬动学校文化建设。
  (一)构建“合力教育”学校课程体系
  基于我校学生“六力”核心素养,依托“合力教育”的办学特色,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了改革和建设,初步形成“根植附小、放眼世界”合力教育学校课程体系,这些课程的开发实现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天下情怀、民族精神。
  (二)将传统文化植入学校课程
  1.将传统文化植入語文课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我校围绕“语文课程建设下的书香校园”这一主题,依据“学生主体、全员参与、以校为主、辐射家长”的工作思路进行了“阅读在附小”的课程延展,探索以课堂为主、课外校外为辅的语文学科课程延展的模式。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绘本趣读、国学心读和名著悦读。我们坚持每周60分钟的阅读课,将延展课程有效落实。中年级开设的“国学心读”课程,从古诗词、弟子规、国学故事入手,引导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努力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和背诵量,注重学生的心得感悟。我们通过让学生诵读《千字文》中“天地玄黄”来了解《盘古开天地》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通过诵读“乐殊贵贱”引导学生懂得:乐曲分雅俗、礼节有尊卑;对人要有仁爱之心——气节、正义、廉洁、谦逊这些美德,即使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不能亏缺。高年级开设了“经典悦读”课程,使学生能完整阅读一部或者多部推荐作品,能有条理地介绍作品梗概、主题等,能多角度评价作品,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学生评价鉴赏文本能力的培养。五年级的阅读课通过对《红楼梦》作者的简介、内容概要的简介、精彩片段的赏析来引发学生对《红楼梦》这部充满传统文化精华的巨作的兴趣,从而爱上《红楼梦》,引导学生从中华瑰宝中摄取精髓、精神、信念与思想。
  2.将传统文化植入数学课程。我们结合学生年龄、思维特点,在数学课程上分学段进行了有趣的七巧板、数学游戏24点以及数学文化课程的延展。在数学文化课程上,教师介绍数学工具的发展史——算盘,“算盘”作为我国古代一种计数和计算工具,有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对世界计数和计算史的发展也有其独特的历史位置,因此我们让学生通过上网搜集资料、调查采访等实践活动,来感受我国灿烂的数学历史文化。同时,将历史故事引入数学的学习中,引用“田忌赛马”的故事来解决数学问题“对策”,利用课件演示对阵图,在归纳、比较的过程中,体会“最优”的数学思想,这种浓浓的“传统文化味”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增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数学文化的另一个内容是以介绍古今中外的数学家的故事为主。在进行《圆的周长》延展教学中,教师介绍祖冲之发现圆周率过程的小知识,让学生体会祖冲之的聪敏才智和顽强的毅力。
  3.将传统文化植入美术课程。《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选择美术教科书内容时,要特别重视优秀的中国传统美术与民族民间美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体现中国特色。”折扇、脸谱、剪纸这三种艺术表现形式饱含浓浓的中国味道,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和社区中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我们把这三种艺术表现形式延伸为三个课程建设的平台,分别对应高、中、低学段。课程中不仅有中国传统艺术技法传承,而且围绕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内容来选择课题,学习各种表现形式的基本技能。
  4.将传统文化植入校本课程。民族文化课程、榜样同行课程、智慧交互课程、自主实践课程构成了我校现阶段四大类校本课程。其中,民族文化课程——以“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合校园”为主题,下设五个板块: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礼仪、中国国学、中国饮食文化。素拓课程是自主实践课程的内容之一。每周三下午,学生全部走班上课,目前为止共开发出28门课程,面塑、中国结、剪纸、折纸、皮影戏这些传统文化课程深受学生的青睐,英语戏剧《花木兰》更是被学生演绎得出神入化。《花木兰》荣获2017“希望中国”青少年英语戏剧大赛视频赛全国一等奖,同时被选拔参加全国总决赛荣获全国二等奖。
  5.将传统文化植入环境建设课程。学校一楼的文化长廊主题是“中国的骄傲”,展示了中国的“四大发明”、园林、中药、瓷器、京剧、古琴、书画等板块,并用各种形式将饱含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传递给学生,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感受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扛起“文化自信”这面大旗,做好文化引导、文化传递、文化传播的工作,让传统文化扎根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写在前面的话  中小学生是党史教育的重要群体,通过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引导中小学生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实现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教育互融共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中小学思政教育的新要求。为实现这样的要求,在中小学校开展思
站在新时代,面对新形势,学校体育工作始终要以“健康第一”为核心,在“教会、勤练、常赛”的过程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教师应首先建立行为模型,用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在完善学校体育“健康知识 基本运动技能 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从而使其形成健全人格,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  一、“健康第一”是新时
中小学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内部关联性,将两者相结合,发展为一门集理论知识、实际操作为一体的综合教育课程,能进一步促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为了使天津市北辰区心理健康课程体系下推行的中小学生涯规划教育稳步发展,本文提出生涯课程、生涯教材和生涯一体等一系列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将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实现心理健康与生涯教育的有机融合,使中小学生的身心状况更为积极健康。
一、元认知策略概述  元认知策略是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为实现某一目的而使用的知识,可分为计划、选择性注意、监控和评价四个子类。“计划”策略是在任务行动之前进行,包括行动者的自我管理、提前组织和功能性计划。“选择性注意”策略和“监控”策略是在任务开展过程中,“选择性注意”策略是指预览学习材料的主旨、主要概念,通常通过快速浏览完成;“监控”策略,指的是自我监控,在听或读的过程中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改革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变得更加迫切,同时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中指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其中,推动教师研训,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新模式是重点内容。  当前,教师在日常工
“双生课堂”就是将生命与生态课堂有机整合的课堂,它既注重内在生命性,又注重外在生态性,在关注知识基础上,更注重发展智能、尊重生命,不光为生存而教,更要为发展而教,为享受而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分、高能、高情商”的人。  生物是自然科学,需要理性思维,但又有文科课程的特点,具体体现在概念和事实性的知识繁多,繁杂琐碎。传统概念教学中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反感,不利于进行“双生课堂”的建设;其次,死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黄远振在《聚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一书中提到了“文本语境复习法”及其简要流程。这一复习策略与笔者连续五年的高三教学实践有不少吻合之处,现就“文本语境复习法”在高三复习阶段的实践加以阐释、例证与反思。  一、对“文本语境复习法”的基本认知  文本语境复习法是在高三年级复习阶段,以教材语篇或模块群文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有效复习策略。文本语境复习法指向学
班级文化是学生在一个班级中所形成的对于价值理想、价值决策、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群众性和社会舆论等多种意识而产生和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它既是学校传统与文化建设的一个核心内涵和基础,又是学校传统与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班级文化反映的是一个班级的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及其行为准则。和谐的班级文化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