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以人员跨境交流为主的传统教育国际化受到影响,教育国际化几乎按下了“暂停键”,很多留学生因为疫情无法返回校园,开始了在线教育。教育国际化出现了新变化,在地国际化思想获得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极大关注。
在地国际化教育的深圳优势
在深圳,在地国际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指导思想,因为这里有着众多的国际化资源。区域内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就是一种回应社会发展实际与人民群众需要的积极举措和应有态度,是教育与时俱进的表现。
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局长王玉玺认为,深圳开展教育在地国际化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在龙华,有所曼彻斯通城堡国际学校,现在有60多个外教,这些都是我们开展在地国际化教育的资源。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建设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是其重要目标。龙华区作为深圳城市发展的中心区,建立了国际人才服务站,吸引了国际性人才。深圳有众多的国际型企业,企业的国际化运行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国际化人才,推动着城市的深度国际化。这些跨国公司的员工子女在深圳接受中小学教育,他们在父母的日常熏陶下,在假期回国探亲的过程中,接受了大量的国际化信息。
在地国际化教育是一种更具实践根基的教育国际化。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因为年龄小,主要在国内生活与学习,能出国参加跨境国际交流的只是极少数人。在这种情况下,在地开展国际化教育就十分必要。中小学校因为经费受限、机会有限,他们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国内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国际教育,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在地国际化教育的龙华布局
在在地国际化教育方面,龙华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公办外国语学校系列为主,以国际学校为补充的发展格局。
龙华区公办的外国语系列学校有8所,形成了一个外国语学校发展体系。龙华外国语系列学校教育品牌,适应了时代需要的发展目标,培养着大批未来能走上世界舞台的国际化人才,如外交官、外语 艺术家、外语 科学家、外语 记者、外语 工程师、外语 管理者等,打造了“外语 ”的系列教学模式。为此,龙华区在地国际化教育在外语教育教学方面,积极借鉴世界上先进的“浸入式语言教育”研究成果,不仅把外语作为学习的目标语言,更作为教学语言,促进学生全方位使用外语,发展语言能力。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探索开展小语种教学的有效方式,比如为充分发挥区域内小语种教师作用,探索临近学校开展教师走校任教模式。外国语学校在校园设计、文化景观打造、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与规划,促进了外国语系列学校整体高质量发展。
除了公办外国语学校,龙华区也有多所民办的国际化学校,如香港培侨书院深圳龙华信义学校、曼彻斯通城堡学校等。香港培侨书院深圳龙华信义学校是香港培侨教育机构与深圳信义集团合作在内地开办的学校,定位于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港人子女提供高质量教育。这既是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的一个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龙华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积极探索。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发展,区域内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移动越来越频繁,也有越来越多香港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和生活,国际学校的需求会进一步增长。
在地国际化教育的模式探索
从2010年起,深圳就一直倡导教育国际化,龙华区中小学结合自己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国际化探索和实践,在在地国际化教育的模式探索上形成了一定的经验。
1.把外教请进中小学课堂的在地国际化教育模式
丹堤实验学校的“中加实验班”采用的是把外教“请进来”,在本土学校开展英语教育合作实验的国际化教育探索模式,实验7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离不开校长的实践智慧与改革勇气。在对丹堤实验学校校长张晓丽的访谈中,她介绍自己曾经在区里教科研机构做教师的海外培训,每年组织教师出国参加培训,虽然每次培训中大家到国外看了、听了很受启发,也很有感想,但是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有益改变的并不多,时间一久,和之前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她也曾经反思,除了教师海外培训,我们是否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把国外的优秀教师请到我们的中小学来任教,外教给学生亲自上课,本校教师观摩听课,讨论学习,这样不仅学生直接体验了外国教师的授课,校内教师也可以方便的、经常性的听外国教师在本校上课,看外教如何在中国学校实施他们主张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教育研究者可以观察对照实验班和平行班学生的表现,开展在地教育国际化的比较研究。
这种想法得到了学校家长委员会的支持,家委会由一批有想法的家长组成。家委会与学校管理层保持密切联系,家委会组织家长利用學校场地打羽毛球,也组织和教师的羽毛球比赛,加强交流联谊,在交流过程中,有家长提议,说我们学校的名字里有“实验”,我们能不能搞一些实验呢?经过不断讨论,家长们也多方联系,最后决定开展中加实验班。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特点,实验班的费用开支由家长委员会选家长代表负责收支,学校负责教育管理和专业方面的事项,这个实验就这么一直做了下来。由于一开始就有比较好的实验设计,实验开展以来,家长满意,学生喜欢,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上得到启发。而其他类似项目,当时依靠了区政府经费支持的实验,后来都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持续下去,唯独丹迪实验学校这个家长和学校分工合作的实验一直坚持了下来,家长和学生的认同度很高,社会口碑很好。
2.把国际理解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在地国际化教育模式
在潜龙学校开展全员参与的国际理解教育同样离不开校长的大力推动,该校原校长蔡曼比较认同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国际素养。她认为,小学生即使不出国,在国内也是需要具备国际素养的,而且中小学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应该给学生国际理解教育的熏陶。所以学校一直坚持在中小学阶段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探索出了独特有效的国际理解教育道路。他们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采用学科渗透的国际理解教育,即把国际理解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由学科教师在自己任教的学科中,每周或每两周用一节课的时间开展基于学科教学的国际理解教育。
在地国际化教育的深圳优势
在深圳,在地国际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指导思想,因为这里有着众多的国际化资源。区域内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就是一种回应社会发展实际与人民群众需要的积极举措和应有态度,是教育与时俱进的表现。
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局长王玉玺认为,深圳开展教育在地国际化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在龙华,有所曼彻斯通城堡国际学校,现在有60多个外教,这些都是我们开展在地国际化教育的资源。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建设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是其重要目标。龙华区作为深圳城市发展的中心区,建立了国际人才服务站,吸引了国际性人才。深圳有众多的国际型企业,企业的国际化运行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国际化人才,推动着城市的深度国际化。这些跨国公司的员工子女在深圳接受中小学教育,他们在父母的日常熏陶下,在假期回国探亲的过程中,接受了大量的国际化信息。
在地国际化教育是一种更具实践根基的教育国际化。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因为年龄小,主要在国内生活与学习,能出国参加跨境国际交流的只是极少数人。在这种情况下,在地开展国际化教育就十分必要。中小学校因为经费受限、机会有限,他们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国内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国际教育,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在地国际化教育的龙华布局
在在地国际化教育方面,龙华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公办外国语学校系列为主,以国际学校为补充的发展格局。
龙华区公办的外国语系列学校有8所,形成了一个外国语学校发展体系。龙华外国语系列学校教育品牌,适应了时代需要的发展目标,培养着大批未来能走上世界舞台的国际化人才,如外交官、外语 艺术家、外语 科学家、外语 记者、外语 工程师、外语 管理者等,打造了“外语 ”的系列教学模式。为此,龙华区在地国际化教育在外语教育教学方面,积极借鉴世界上先进的“浸入式语言教育”研究成果,不仅把外语作为学习的目标语言,更作为教学语言,促进学生全方位使用外语,发展语言能力。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探索开展小语种教学的有效方式,比如为充分发挥区域内小语种教师作用,探索临近学校开展教师走校任教模式。外国语学校在校园设计、文化景观打造、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与规划,促进了外国语系列学校整体高质量发展。
除了公办外国语学校,龙华区也有多所民办的国际化学校,如香港培侨书院深圳龙华信义学校、曼彻斯通城堡学校等。香港培侨书院深圳龙华信义学校是香港培侨教育机构与深圳信义集团合作在内地开办的学校,定位于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港人子女提供高质量教育。这既是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的一个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龙华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积极探索。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发展,区域内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移动越来越频繁,也有越来越多香港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和生活,国际学校的需求会进一步增长。
在地国际化教育的模式探索
从2010年起,深圳就一直倡导教育国际化,龙华区中小学结合自己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国际化探索和实践,在在地国际化教育的模式探索上形成了一定的经验。
1.把外教请进中小学课堂的在地国际化教育模式
丹堤实验学校的“中加实验班”采用的是把外教“请进来”,在本土学校开展英语教育合作实验的国际化教育探索模式,实验7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离不开校长的实践智慧与改革勇气。在对丹堤实验学校校长张晓丽的访谈中,她介绍自己曾经在区里教科研机构做教师的海外培训,每年组织教师出国参加培训,虽然每次培训中大家到国外看了、听了很受启发,也很有感想,但是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有益改变的并不多,时间一久,和之前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她也曾经反思,除了教师海外培训,我们是否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把国外的优秀教师请到我们的中小学来任教,外教给学生亲自上课,本校教师观摩听课,讨论学习,这样不仅学生直接体验了外国教师的授课,校内教师也可以方便的、经常性的听外国教师在本校上课,看外教如何在中国学校实施他们主张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教育研究者可以观察对照实验班和平行班学生的表现,开展在地教育国际化的比较研究。
这种想法得到了学校家长委员会的支持,家委会由一批有想法的家长组成。家委会与学校管理层保持密切联系,家委会组织家长利用學校场地打羽毛球,也组织和教师的羽毛球比赛,加强交流联谊,在交流过程中,有家长提议,说我们学校的名字里有“实验”,我们能不能搞一些实验呢?经过不断讨论,家长们也多方联系,最后决定开展中加实验班。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特点,实验班的费用开支由家长委员会选家长代表负责收支,学校负责教育管理和专业方面的事项,这个实验就这么一直做了下来。由于一开始就有比较好的实验设计,实验开展以来,家长满意,学生喜欢,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上得到启发。而其他类似项目,当时依靠了区政府经费支持的实验,后来都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持续下去,唯独丹迪实验学校这个家长和学校分工合作的实验一直坚持了下来,家长和学生的认同度很高,社会口碑很好。
2.把国际理解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在地国际化教育模式
在潜龙学校开展全员参与的国际理解教育同样离不开校长的大力推动,该校原校长蔡曼比较认同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国际素养。她认为,小学生即使不出国,在国内也是需要具备国际素养的,而且中小学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应该给学生国际理解教育的熏陶。所以学校一直坚持在中小学阶段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探索出了独特有效的国际理解教育道路。他们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采用学科渗透的国际理解教育,即把国际理解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由学科教师在自己任教的学科中,每周或每两周用一节课的时间开展基于学科教学的国际理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