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jrcji54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品读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行走,不轻易地放过一个字,尤其是学会在关键词句处驻足流连,反复品味、推敲——作者为什么用这个字、这个词、这种句式而不用别的?思言外之意,想言外之情,与自己的生活相链接,与相似的经历相链接,可以认同,可以质疑……
  一、抓住重点词,凸显语文味
  如《可贵的沉默》一课,课文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是“沉默”还是“可贵”?文本中“沉默”这个词出现了六次,这六个“沉默”意思一样吗?内涵一样吗?“沉默了足足一分钟”,“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这两个“沉默”有没有区别?学生们带着“沉默”反复体味、用心感悟,从而懂得了要关心父母,并学会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这样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去推敲、咀嚼,才能凸现语文味。
  二、朗读重点句,披文以入情
  如人教版第五册《灰雀》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对这一句话只有通过朗读体验才能领悟到真正用意和深刻内涵。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朗读的: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并用自己的声音读出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谁想试试?(一生读。)
  生:她读得很流利,提示语和所说的话也读出了语气的不同,但是总觉得不够味。我觉得列宁是带着很特别的感情说这句话的。
  师:很有道理。那你能读出列宁说这句话的用意吗?(生读。)
  生:我听出来了,他先读出了对灰雀的特别喜爱,再读出了他的惋惜之情。我觉得还可以把“多好的”和“再”的语气加重点,就更能体现列宁那种心情了。请听我读。(此生读。)
  师:了不起,不仅读到句中去了,而且读到词中去了,我已看到列宁走到我们面前来了。
  生:我认为,列宁在这里表面看起来是“自言自语”,实际上是对小男孩说的,他想让小男孩主动承认错误。
  生:列宁很爱灰雀,但他更爱这个小男孩,话中充满了他对小男孩能主动放回灰雀的期待。我再来读一读。(此生读。)
  师: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允许人犯错又允许人改错的、非常有爱心的列宁。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宁的内心。(齐读。)
  这里的感情朗读,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围绕“怎么表达”的读,是主动与文本的人物对话的读,这才是真正的有体验的感情朗读。
  三、潜入会文本,语语悟其神
  如:《晏子使楚》第三自然段中的晏子初到楚国,面对“狗洞”他看了看,平平常常的一个“看”字却让我们看到了晏子的大智若愚镇定自若。为此,我让学生对“看”作专题批注,去品味文字背后的信息。结果,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各自的感悟。心情方面:“愤怒,楚王欺人太甚!”态度方面:“不动声色,不慌不忙。”感情方面:“我要维护自己的尊严,维护齐国的尊严,不辱使命。”写作技巧方面:“用词简练,一字胜千言。”朗读方法方面:“‘看了看’要读得慢慢的,好像是若有所思的样子。”人物评价:“好一个沉着冷静的晏子。”学生们都在用心聆听文字背后的声音,不单单是在批注文本,也是在批注自己的思维、批注自己的个性,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真正的阅读。
  四、拓展重点段,辐射全文本
  重点段既是全文的根,更是全文的领,抓住了重点段,理解了重点段,全文内容便豁然开朗。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画杨桃》第18自然段老师讲的那段话:“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可以这样教学:
  1.学生自由读这段话,想想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2.读第一、二句话时,你想到了什么?
  A:由这两句话联系本文的第二自然段,体会“我”画画的态度,并读出“我”当时的心理。
  B:再现文中课堂场景:讲台上摆着两个杨桃(或投影出示),请几个学生到“那个”座位上坐下,实地观察,体会“我”实事求是的态度。
  3.读第三句话时,你想到了什么?
  由此联系本文的3—17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和特别的标点符号,体会同学们对待“我”的画的态度的前后变化以及老师的神情变化。
  4.读第四句话时,你想到了什么?联系1、19自然段,体会父亲和老师相同的思想教育。因为有这样的父亲,有这样的老师,才有了“我”实事求是的画画态度。
  用重点段辐射全文本,有利于引领学生与文本亲密交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讲的那段话的深刻含义,进而理解了文本包含的思想内涵。
其他文献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生物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对学生生物素养的提高有重大的影响,因此生物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该如何来提高呢?教学反思,就是一种能有效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下面以生物教学为例谈谈教学反思的几
期刊
识字,历来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许多专家学者多年来潜心研究,希望找出一条事半功倍的识字之路,所有工作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一线的老师们也在孜孜不倦地追寻着一条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捷径。近年来探索出来的识字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也是各有所长,但还没有能够形成一种具体的有效模式让所有的老师去参考借鉴。  我一直从事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我们农村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究新
期刊
摘 要: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国力竞争的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中,独立思考能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的中学语文是重要的基础科学,在培养和发展中学生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因此,如何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摆在中学教学尤其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其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推进生物教学研究。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
期刊
摘 要:画图教学手段的智能暗示性、意象相似性、理论潜在性等特征不仅能显示出学生的能动性、主体性,而且它的运用是在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的,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画图这一辅助教学手段的独特性,除要求教师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外,还要求教师了解一些绘画的美学素养、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惟有如此,才能将画图在语文教学中自由灵活地运用,并时时刻刻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审美情趣而努力。  关键词:画图
期刊
摘 要:导致学困生在学习方面适应不太好的原因首先是由于高中课程的学习难度加大,其次是作业多、学习时间长。我们要唤起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内驱力,适当借鉴初中教师亲切的态度和充分照顾学生需要的做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过渡到高中的学习中,适应身心各方面的要求。要引导和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克服思维障碍,架起思维的“梯子”,推动思维逐步深入地发展。  关键词:学困生 规范 激发兴趣 放慢节奏  所谓数学“学困生”
期刊
摘 要:激励指的是激发和鼓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活动。有效的激励措施可以成为强化课堂组织、推进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动力保证。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激励策略  激励指的是激发和鼓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活动。有效的激励可以成为强化课堂组织、推进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动力保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样离不开激励策略的应用。下面结合教学工
期刊
教师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评语,能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地发展。通常,我们习惯于用“√”和“×”来评判正误,打上分值,或者是批上优、良、中、差等。这种方法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影响了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不能全面
期刊
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赢得学生的信
期刊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加学习,学会用探索性、研究性的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