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跨界融合、连接一切的特征促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因此,本文将概述“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探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5年,“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和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将“互联网+”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互联网实现万物互联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中的一部分,由于互联网开放性和自由性特征,网络上难免存在着眼花缭乱的内容和良莠不齐的信息,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念形成和人格培养产生了不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高等学校要顺应时代发展步伐,努力实现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这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高等教育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积极影响。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平台,有效改善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现状,极大地转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不断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突破固定教学模式的束缚,为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突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局限性,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固定模式,QQ、微信和微博等互联网产品为学生与教师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大大增进了师生心理距离。此外,互联网能够提供大量教育素材和前沿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手段,如利用红色主题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向大学生宣传主流价值观,及时向学生普及新时代的新理论和新思想,采取大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消极影响。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转变了大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在学生与教师共享互联网信息与资源的形势下,极大地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同时,互联网信息的鱼目混杂同样威胁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随着“95后”和“00后”迈入大学校园,新时代的大学生对于互联网的接受与融入非常自然,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热衷于微信、贴吧等社交平台,却忽视了现实生活的沟通与交流,甚至有些大学生沉迷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不仅仅影响学业,更对自身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1)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校园贴吧、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高等学校需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将网络舆论阵地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努力将校园网站打造成综合性学术网站,网站页面要兼具严肃和生动活泼的特征,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内容的兴趣,不断促使校园网站、贴吧、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积极推广校园“易班”建设,鼓励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加入“易班”,充分发挥其范围广、影响大和效果好的优势,扎实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2)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传统教学思维方式,采用新媒体知识和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及时与学生分享网络上的好文章,更新学生的知识储存,使得大学生无形中形成了自身的思想观念。此外,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意识到自身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度,通过互联网平台拓宽自身的视野,努力将新兴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到应用,同时,高校也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培训力度,为其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创造良好条件。
(3)加大互联网监督与管理力度。高校必须要加大互联网监督与管理力度,建立并不断完善信息监控机制,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在“互联网+”时代,人们每天可接受到的信息无法估计,网络信息也呈现出瞬息万变的特征,如何提升互联网监督与管理质量,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的网络教育环境,已经成为高校关注的重点话题。高等学校广大教师要增强法律意识,定期向学生开展网络教育活动,一旦发现校园网中出现不良信息和非法行为,要采取有效方式严厉打击,并在校园网中建立信息过滤器防火墙来防止不健康信息腐蚀大学生纯净的心灵,不断净化校园网环境。同时,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尚不成熟,在庞大、繁杂的网络信息环境下,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难以自拔,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高校要注重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适当地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引导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结论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量庞大且传播速度快,在大学校园中有着舆论导向的作用,高等学校必须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采用丰富多彩、线上线下的教育模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实例和榜样宣传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与主流意识,促使广大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推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陈卓,姚振瑀,田思楠.浅谈“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49-50.
[2]陆志伟.“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实践[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06):44-45.
[3]王晓晓,刘洪锋.“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教育观察,2018(01):16-17+23.
作者简介:赵楠,华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5年,“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和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将“互联网+”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互联网实现万物互联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中的一部分,由于互联网开放性和自由性特征,网络上难免存在着眼花缭乱的内容和良莠不齐的信息,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念形成和人格培养产生了不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高等学校要顺应时代发展步伐,努力实现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这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高等教育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积极影响。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平台,有效改善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现状,极大地转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不断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突破固定教学模式的束缚,为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突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局限性,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固定模式,QQ、微信和微博等互联网产品为学生与教师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大大增进了师生心理距离。此外,互联网能够提供大量教育素材和前沿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手段,如利用红色主题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向大学生宣传主流价值观,及时向学生普及新时代的新理论和新思想,采取大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消极影响。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转变了大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在学生与教师共享互联网信息与资源的形势下,极大地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同时,互联网信息的鱼目混杂同样威胁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随着“95后”和“00后”迈入大学校园,新时代的大学生对于互联网的接受与融入非常自然,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热衷于微信、贴吧等社交平台,却忽视了现实生活的沟通与交流,甚至有些大学生沉迷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不仅仅影响学业,更对自身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1)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校园贴吧、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高等学校需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将网络舆论阵地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努力将校园网站打造成综合性学术网站,网站页面要兼具严肃和生动活泼的特征,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内容的兴趣,不断促使校园网站、贴吧、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积极推广校园“易班”建设,鼓励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加入“易班”,充分发挥其范围广、影响大和效果好的优势,扎实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2)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传统教学思维方式,采用新媒体知识和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及时与学生分享网络上的好文章,更新学生的知识储存,使得大学生无形中形成了自身的思想观念。此外,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意识到自身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度,通过互联网平台拓宽自身的视野,努力将新兴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到应用,同时,高校也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培训力度,为其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创造良好条件。
(3)加大互联网监督与管理力度。高校必须要加大互联网监督与管理力度,建立并不断完善信息监控机制,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在“互联网+”时代,人们每天可接受到的信息无法估计,网络信息也呈现出瞬息万变的特征,如何提升互联网监督与管理质量,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的网络教育环境,已经成为高校关注的重点话题。高等学校广大教师要增强法律意识,定期向学生开展网络教育活动,一旦发现校园网中出现不良信息和非法行为,要采取有效方式严厉打击,并在校园网中建立信息过滤器防火墙来防止不健康信息腐蚀大学生纯净的心灵,不断净化校园网环境。同时,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尚不成熟,在庞大、繁杂的网络信息环境下,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难以自拔,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高校要注重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适当地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引导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结论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量庞大且传播速度快,在大学校园中有着舆论导向的作用,高等学校必须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采用丰富多彩、线上线下的教育模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实例和榜样宣传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与主流意识,促使广大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推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陈卓,姚振瑀,田思楠.浅谈“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49-50.
[2]陆志伟.“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实践[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06):44-45.
[3]王晓晓,刘洪锋.“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教育观察,2018(01):16-17+23.
作者简介:赵楠,华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