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混凝土及其特性出发,分析了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针对加强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控措施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在快速进步,对于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最为普遍的问题就是裂缝,一旦形成裂缝,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就会降低,还可能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造成威胁。因此,对这个裂缝问题的高度重视是很必要的,精准的分析出裂缝产生的原因,并集中精力在设计和施工上讨论出使用的措施,使得在施工中裂缝造成危害的几率最小化。
一、混凝土及其特性分析
由于混凝土有着极强的强度和较高的稳定性,因此在工程施工中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它主要是由通过水泥、骨料、砂石以及其他的添加剂,加入一定水量以后搅拌混合而成的一种施工材料。不过由于混凝土结构材料,具有收缩、温度等方面的变形特点,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而发生变形。因此在路桥桩基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为了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变形的现象,就将对其进行振捣,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在工程施工中,我们常用的混凝土结构,一般都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这不仅保证了混凝土自身结构的强度,还有确保了混凝土外观的整体性。而且在混凝土结构使用的过程当中,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是从抗渗性、抗冻性以及抗腐蚀性这三个方面的特征表现出来的。在一般的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越好,在工程施工的质量也就越高。因此,想要有效的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就要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進行考虑。
而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主要是采用粉煤灰混凝土对其进行施工,这种新型的混凝土结构主要是由细微颗粒和水泥颗粒均匀混合而成的,这样不仅有效的减少了水泥颗粒之间的粘聚力,还使其水泥颗粒在使用过程中处于了一个分散的状态,从而便于混凝土结构的水化反应。而且这种混凝土结构中含有三氧化二铝和二氧化硅,改善了混凝土中的空隙结构,增强了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和强度,进而提高了工程的施工质量[1]。
二、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1、设计不到位
在对混凝土受弯构件的配筋进行计算过程中,设计人员通常忽略了构建承受的荷载在正常情况下的使用状况而引起的裂缝宽度及挠度的验算,只是以其承载能力为依据确定配筋量,因此致使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发生裂缝。还有因为计算失误、配筋位置不当、粱的跨度过大、结构构件断面开洞或突变、截面太小、高度不够,或者因为受力钢筋板不够厚或截面偏太小、构造处理不当、节点不合理、留槽引起应力集中、现浇次梁与主梁在交接处如果没有设附加吊筋、或附加箍筋以及各种不合理的结构缝设置等因素都可以引起混凝土开裂。
2、材料质量不合格
没有选用合适的混凝土材料存在质量裂缝或缺陷,一般认为是由于混凝土材料的抗拉强度远小于材料变形受约束而造成的。不合理的混凝土配比,水凝水化热过高,没有选择合适的水凝品种或水凝过期,外加剂使用不当,部分有害物质骨科、水凝材料中等是影响材料质量的常见因素等[2]。
3、施工不当
施工过程中,可能因为不合理的施工、拆除底模与支撑太快、或模板支撑下沉,等也比较容易引起裂缝:同时对于施工没有严格的控制,裂缝也会因为梁上的超载堆荷而出现。对砼钢筋保护层没有准确的控制、没有合理分析并控制分层厚度、入模温度、振捣顺序、浇筑方向、施工缝的留置和处理、表面的压抹、覆盖等都可以引起裂缝。
4、没有对混凝土进行合理的养护
对混凝土的养护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迟,过早养护会使混股土的胶结能力受损,而当养护过迟时,因为饱经风吹日晒,存在于馄夔土板表面的游离水分也会过快的蒸发,水凝由于缺少必要的水化水,导致体积急剧的收缩,使得混凝土早期的强度过低,最终无法抵抗应力而形成开裂。尤其是在夏冬两季,通常昼夜温差较大,温差裂缝因养护不当而产生。
三、加强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控措施探究
1、严格把关设计环节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要对于容易产生应力的环节要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严格控制这些环节,需要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裂缝的防御问题,提出有效的防御措施,包括加入适当的膨胀剂、在需要补强的地方设计一些暗梁、并且考虑到具体的施工环境来进行适当地修改。必要的时候可以增加构造筋,使得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更强。
2、选择好原材料
控制混凝土的裂缝首先要选择合适合理的原材料,选择原材料时还应当有一定的规格。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对于干缩的比例较大的诸如含有大量的C4AF和NaO2及K2O的材料在选择水凝品种的时候理应尽量避免;同时选择的中粗砂理应比较坚固,细骨料的选择也应当有一定的要求;除此之外,强度超过42.5MPa水凝应当不在选择的列表清单上;假如水凝的类型是硅酸盐系列,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在水凝中掺入粉煤灰,在试拌过程中不断调整掺入量。
3、优化配合比的设计
通常混凝土的收缩、水凝、水灰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而坚实的骨灰、粒径较大、级配良好、及收缩率较低能够控制水凝浆与砂浆的收缩的条件,同时也是设计优化配合比的基本依据,甚至还能有效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并控制石灰比。
4、加强施工管理
确定好合理的设计方案之后,施工方需要严格按照要求加强管理,从而能够从本质上防御裂缝的产生。模板作业和浇筑作业是可能产生裂缝的两个主要环节,因此更需要加强这两个环节的控制。不仅要按照设计要求来确定模板构造和强度,更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来控制拆模试验,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充分合理的振捣也能够有效防范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密实度,减少离析现象[3]。
5、加强地基稳固性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防治需要从地基开始,要加强地基稳固性以减少由于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开裂。在施工时,需要从地质勘测以及基础设计阶段就注意防御,要考虑地基的承受能力能否承受外界环境的压力,加强不同部位连接处的设计,合理设置沉降缝。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模板必须具备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并且要按照合理的顺序来施工。除此之外,要认真完成主体施工以前的地质勘测工作,确保持力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降低地基受外界环境侵袭的影响。
6、加强混凝土养护
养护不当也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一大原因,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洒水是最常见的养护方法,定期洒水能够让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让其在硬化过程中保持较低的温度,减少裂缝的产生。在拆模后不仅可以洒水,还可以用湿麻袋覆盖其表面,或者是薄膜等其他的覆盖物,让其能够保湿降温,与外部环境隔离,达到裂缝防治的目的。
7、控制温度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合理设计配合比,强化原材料及养护的控制,做好全程部署及检测;当构造物比较复杂,相同强度的混凝土是最好的选择;对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变化进行监测在混凝土构造物的体积较大时,是非常有必要的,甚至还需要运用单元法或差分法等对温度应力进行计算,以采取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选取的混凝土尽量具有塑性;有效控制硅粉掺量存在于高性的混凝土中使得其收缩量降低。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有设计、施工等多方面的配合。在混凝土施工中,必须真正了解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裂缝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裂缝,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参考文献:
[1]刘传有.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7):197.
[2]徐峰.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J].石河子科技,2014(01):57-58.
[3]吴刚.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因素及施工处理技术[J].黑龙江科学,2014(02):55.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在快速进步,对于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最为普遍的问题就是裂缝,一旦形成裂缝,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就会降低,还可能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造成威胁。因此,对这个裂缝问题的高度重视是很必要的,精准的分析出裂缝产生的原因,并集中精力在设计和施工上讨论出使用的措施,使得在施工中裂缝造成危害的几率最小化。
一、混凝土及其特性分析
由于混凝土有着极强的强度和较高的稳定性,因此在工程施工中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它主要是由通过水泥、骨料、砂石以及其他的添加剂,加入一定水量以后搅拌混合而成的一种施工材料。不过由于混凝土结构材料,具有收缩、温度等方面的变形特点,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而发生变形。因此在路桥桩基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为了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变形的现象,就将对其进行振捣,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在工程施工中,我们常用的混凝土结构,一般都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这不仅保证了混凝土自身结构的强度,还有确保了混凝土外观的整体性。而且在混凝土结构使用的过程当中,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是从抗渗性、抗冻性以及抗腐蚀性这三个方面的特征表现出来的。在一般的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越好,在工程施工的质量也就越高。因此,想要有效的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就要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進行考虑。
而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主要是采用粉煤灰混凝土对其进行施工,这种新型的混凝土结构主要是由细微颗粒和水泥颗粒均匀混合而成的,这样不仅有效的减少了水泥颗粒之间的粘聚力,还使其水泥颗粒在使用过程中处于了一个分散的状态,从而便于混凝土结构的水化反应。而且这种混凝土结构中含有三氧化二铝和二氧化硅,改善了混凝土中的空隙结构,增强了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和强度,进而提高了工程的施工质量[1]。
二、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1、设计不到位
在对混凝土受弯构件的配筋进行计算过程中,设计人员通常忽略了构建承受的荷载在正常情况下的使用状况而引起的裂缝宽度及挠度的验算,只是以其承载能力为依据确定配筋量,因此致使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发生裂缝。还有因为计算失误、配筋位置不当、粱的跨度过大、结构构件断面开洞或突变、截面太小、高度不够,或者因为受力钢筋板不够厚或截面偏太小、构造处理不当、节点不合理、留槽引起应力集中、现浇次梁与主梁在交接处如果没有设附加吊筋、或附加箍筋以及各种不合理的结构缝设置等因素都可以引起混凝土开裂。
2、材料质量不合格
没有选用合适的混凝土材料存在质量裂缝或缺陷,一般认为是由于混凝土材料的抗拉强度远小于材料变形受约束而造成的。不合理的混凝土配比,水凝水化热过高,没有选择合适的水凝品种或水凝过期,外加剂使用不当,部分有害物质骨科、水凝材料中等是影响材料质量的常见因素等[2]。
3、施工不当
施工过程中,可能因为不合理的施工、拆除底模与支撑太快、或模板支撑下沉,等也比较容易引起裂缝:同时对于施工没有严格的控制,裂缝也会因为梁上的超载堆荷而出现。对砼钢筋保护层没有准确的控制、没有合理分析并控制分层厚度、入模温度、振捣顺序、浇筑方向、施工缝的留置和处理、表面的压抹、覆盖等都可以引起裂缝。
4、没有对混凝土进行合理的养护
对混凝土的养护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迟,过早养护会使混股土的胶结能力受损,而当养护过迟时,因为饱经风吹日晒,存在于馄夔土板表面的游离水分也会过快的蒸发,水凝由于缺少必要的水化水,导致体积急剧的收缩,使得混凝土早期的强度过低,最终无法抵抗应力而形成开裂。尤其是在夏冬两季,通常昼夜温差较大,温差裂缝因养护不当而产生。
三、加强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控措施探究
1、严格把关设计环节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要对于容易产生应力的环节要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严格控制这些环节,需要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裂缝的防御问题,提出有效的防御措施,包括加入适当的膨胀剂、在需要补强的地方设计一些暗梁、并且考虑到具体的施工环境来进行适当地修改。必要的时候可以增加构造筋,使得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更强。
2、选择好原材料
控制混凝土的裂缝首先要选择合适合理的原材料,选择原材料时还应当有一定的规格。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对于干缩的比例较大的诸如含有大量的C4AF和NaO2及K2O的材料在选择水凝品种的时候理应尽量避免;同时选择的中粗砂理应比较坚固,细骨料的选择也应当有一定的要求;除此之外,强度超过42.5MPa水凝应当不在选择的列表清单上;假如水凝的类型是硅酸盐系列,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在水凝中掺入粉煤灰,在试拌过程中不断调整掺入量。
3、优化配合比的设计
通常混凝土的收缩、水凝、水灰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而坚实的骨灰、粒径较大、级配良好、及收缩率较低能够控制水凝浆与砂浆的收缩的条件,同时也是设计优化配合比的基本依据,甚至还能有效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并控制石灰比。
4、加强施工管理
确定好合理的设计方案之后,施工方需要严格按照要求加强管理,从而能够从本质上防御裂缝的产生。模板作业和浇筑作业是可能产生裂缝的两个主要环节,因此更需要加强这两个环节的控制。不仅要按照设计要求来确定模板构造和强度,更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来控制拆模试验,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充分合理的振捣也能够有效防范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密实度,减少离析现象[3]。
5、加强地基稳固性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防治需要从地基开始,要加强地基稳固性以减少由于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开裂。在施工时,需要从地质勘测以及基础设计阶段就注意防御,要考虑地基的承受能力能否承受外界环境的压力,加强不同部位连接处的设计,合理设置沉降缝。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模板必须具备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并且要按照合理的顺序来施工。除此之外,要认真完成主体施工以前的地质勘测工作,确保持力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降低地基受外界环境侵袭的影响。
6、加强混凝土养护
养护不当也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一大原因,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洒水是最常见的养护方法,定期洒水能够让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让其在硬化过程中保持较低的温度,减少裂缝的产生。在拆模后不仅可以洒水,还可以用湿麻袋覆盖其表面,或者是薄膜等其他的覆盖物,让其能够保湿降温,与外部环境隔离,达到裂缝防治的目的。
7、控制温度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合理设计配合比,强化原材料及养护的控制,做好全程部署及检测;当构造物比较复杂,相同强度的混凝土是最好的选择;对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变化进行监测在混凝土构造物的体积较大时,是非常有必要的,甚至还需要运用单元法或差分法等对温度应力进行计算,以采取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选取的混凝土尽量具有塑性;有效控制硅粉掺量存在于高性的混凝土中使得其收缩量降低。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有设计、施工等多方面的配合。在混凝土施工中,必须真正了解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裂缝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裂缝,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参考文献:
[1]刘传有.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7):197.
[2]徐峰.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J].石河子科技,2014(01):57-58.
[3]吴刚.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因素及施工处理技术[J].黑龙江科学,2014(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