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童话,通过作者虚构的人物、动物或植物等的故事,表现一些精神、品质、情感、性格、气质,或者是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在虚构故事中,作者有意识地省略了一些情节,剪断了某些角色的故事发展,留下了不少叙述空白。“这些空白需要读者的思索、想象和发挥”[1],读者可以从中解读出很多的故事和意义以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这正是叙述空白的价值所在,也是本论以“从期待视野的角度解读童话中的叙述空白”的立题依据。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从补述的角度探索分享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童话阅读;期待视野;叙述空白
童话通过主观虚构表明作者的一种道德观念、人物精神和品格、作者情感倾向等,同时蕴含做人做事的道理,由此构建起了创作者的审美理想——“所谓审美理想就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2],这种审美理想会打开读者的期待视野。但童话中的主人公并非都是读者最受启发的对象,其中某些配角参与者也成为了读者的期待对象,并由它们构建起读者新的审美理想。然而,在童话故事中,作者往往重在表现主角而忽略其它参与者事件的完整叙述,这就造成了审美的缺失,这种缺失的叙述就是叙述空白。
在阅读童话故事时,“在认识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人所处的社会地位、所采用的观察视野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有所不同,所持的见解也会自然不同”[3],这正是本文摘取“期待视野”作为童话启迪教学切入口的理论依据,也是开掘童话故事中重要价值的渠道。本文以文学作品中的审美因素为基础,依托语文出版社2001年版七年级教材中童话《骆驼寻宝记》和《蟋蟀在纽约时报广场》为例,围绕期待视野的发生,叙述空白对阅读期待的引力两个个论点,展开对童话教学和续写指导的探讨。
一 差异爱好引发的丰富的阅读期待
“所谓‘期待视野’,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4]“阅读期待”,是读者在阅读中对阅读对象产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的虚构,阅读期待是一种流动性的阅读体验。人各有其性,各有其心,对于阅读童话的读者来说,每一部童话故事对于不同的阅读对象,实现的阅读价值是有差异的,阅读者在选择接受童话信息时是个性化的,由此激发了不同的期待视野。“人的需要的丰富性,不仅表现在它在范围上具有无限的拓展性,而且还表现在它在深度上具有不断递进的层次性”[5],这正是学生产生不同阅读期待的原因,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在接受同一篇童话故事时,会潜在地受到自己兴趣爱好的引导而接受其中不同的价值传达,对于阅读者来说,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情感需求激发了他们对由主题所引发的外在价值产生了积极关注。童话中的叙述空白,是为读者提供情感体验和价值传递的领域,正是这些被童话作者省略了的叙述对象,承载了阅读者多样化情感和价值观的形象表达,补述这些对象,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审美需求,“具备审美价值的事物就存在于人的生活世界中,或者说,具备审美价值的事物首先必须是人的生活世界中一个具有实在性的事物”[6],童话中“中断”的叙述对象留出的叙述空白,正是对读者审美价值的融合和阅读期待产生引力的基础,这些方面就是学生精彩分享的闪光点。
二 补述叙述空白对阅读期待的满足
在童话中,主人公传递了创造者个人或具有普遍性,或个性化理解的价值观念和情感,他所设计的配角从正面或侧面或其它方面衬托出了主人公想要传递的信息,之后隐退到了叙述的幕后,留下了“断叙”:比如《骆驼寻宝记》中,为了衬托出骆驼的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心怀大爱的积极精神,作者设计的衬托它坚持的几个半途而废的动物——狮子、老虎、金钱豹、大灰狼、独角犀、黄牛、沙獾、果子狸、黄鼠狼、鹧鸪等参与者,它们共同的性格特点都是“由于受不住寻宝路上的艰辛而退出寻宝”,其目的就是衬托骆驼为达目的不辞辛劳的品质。“每一个人的生活世界都是独特的,不同的事物和事件在各人的生活世界中被解释为不同的意义”,[7]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些半途而废的动物们所具有的品质,并非就如同作者所叙述的那样只有不足,它们所拥有的优秀品质可从它们团体捕食,积极生存中看到很多可贵的好品质——“虎毒不食子”就反应的老虎之爱。作者于这篇童话中忽略了这些参与者的其它品质,而只摘取半途而废的缺点,是为达到衬托骆驼的效果。在教学这篇童话时,学生曾指出了其它配角的好品质,他们设想了许多自己喜欢的配角的寻宝经历,我给予了学生完全自由的想象空间,“显而易见,要想真正地利用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没有自由的空间、时间和氛围是根本不可能的”[8]。通过批阅学生创作,发现他们准确地抓住了所选主人公的品质:老虎的勇敢、狮子的稳重、大象的坚持、金钱豹的迅速、马的坚韧不拔…… 这充分表明了学生对于这些叙述空白的阅读期待,和学生的阅读期待在补述叙述空白中得到了有益的满足。
“人作为自由的心灵,其自由就表现在他有自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9],学生对叙述空白的自由补述,满足了他们丰富多样的情感需要,和对不同动物品质的书写,展示广阔的思想空间,这是教育启迪的意义所在。学生的阅读期待,是人生经历和情感被童话故事激发过程中的联系,他们基于童话故事中的某些情节,展开着自己的艺术想象,将文中很多没有多写的动物,延伸到自己的艺术世界和文学世界里进行能动地创造,从而构建一个新的艺术世界。学生所喜爱的动物,是他们生活中客观存在着的,并为学生所了解,“一定的客观事物首先是因为与人的实际生活发生了某种深刻的必然的关系,成了人的生活世界中一种有意义的事物,它才可能成为某种具备审美价值的事物。每一个有意义的事物都属于人的世界,它本身也凝聚并映照着这个世界。”[10]学生正是以文中的某个童话为主角,构建起自己的童话世界,以对象的属性为依托,将自己的情感、思想、人生观、价值观、做人做事的道理等融入到主人公的行动中,对童话叙述空白的补述,实际上就是读者对自己由童话故事激发的阅读期待的一种拓展和实现。
结语
利用学生的期待视野和童话故事的叙述空白,对于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学创造力具有很大的益处,同时满足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需求。可以说,“从期待视野的角度解读童话中的叙述空白”能有力地指导童话教学,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0] 王先霈.文学批评原理.[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6.P184
[2] 朱立元.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6.07.P93
[3] 石中英.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7.6.P185
[4] 王先霈.文学批评原理.[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6.181
[5] 朱立元.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6.07.P91
[6] 朱立元.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6.07.P130
[7] 石中英.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7.6.P70
[8] 石中英.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7.6.P213
[9]朱立元.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6.07.P91
[10]朱立元.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6.07.P129
【关键词】:童话阅读;期待视野;叙述空白
童话通过主观虚构表明作者的一种道德观念、人物精神和品格、作者情感倾向等,同时蕴含做人做事的道理,由此构建起了创作者的审美理想——“所谓审美理想就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2],这种审美理想会打开读者的期待视野。但童话中的主人公并非都是读者最受启发的对象,其中某些配角参与者也成为了读者的期待对象,并由它们构建起读者新的审美理想。然而,在童话故事中,作者往往重在表现主角而忽略其它参与者事件的完整叙述,这就造成了审美的缺失,这种缺失的叙述就是叙述空白。
在阅读童话故事时,“在认识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人所处的社会地位、所采用的观察视野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有所不同,所持的见解也会自然不同”[3],这正是本文摘取“期待视野”作为童话启迪教学切入口的理论依据,也是开掘童话故事中重要价值的渠道。本文以文学作品中的审美因素为基础,依托语文出版社2001年版七年级教材中童话《骆驼寻宝记》和《蟋蟀在纽约时报广场》为例,围绕期待视野的发生,叙述空白对阅读期待的引力两个个论点,展开对童话教学和续写指导的探讨。
一 差异爱好引发的丰富的阅读期待
“所谓‘期待视野’,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4]“阅读期待”,是读者在阅读中对阅读对象产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的虚构,阅读期待是一种流动性的阅读体验。人各有其性,各有其心,对于阅读童话的读者来说,每一部童话故事对于不同的阅读对象,实现的阅读价值是有差异的,阅读者在选择接受童话信息时是个性化的,由此激发了不同的期待视野。“人的需要的丰富性,不仅表现在它在范围上具有无限的拓展性,而且还表现在它在深度上具有不断递进的层次性”[5],这正是学生产生不同阅读期待的原因,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在接受同一篇童话故事时,会潜在地受到自己兴趣爱好的引导而接受其中不同的价值传达,对于阅读者来说,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情感需求激发了他们对由主题所引发的外在价值产生了积极关注。童话中的叙述空白,是为读者提供情感体验和价值传递的领域,正是这些被童话作者省略了的叙述对象,承载了阅读者多样化情感和价值观的形象表达,补述这些对象,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审美需求,“具备审美价值的事物就存在于人的生活世界中,或者说,具备审美价值的事物首先必须是人的生活世界中一个具有实在性的事物”[6],童话中“中断”的叙述对象留出的叙述空白,正是对读者审美价值的融合和阅读期待产生引力的基础,这些方面就是学生精彩分享的闪光点。
二 补述叙述空白对阅读期待的满足
在童话中,主人公传递了创造者个人或具有普遍性,或个性化理解的价值观念和情感,他所设计的配角从正面或侧面或其它方面衬托出了主人公想要传递的信息,之后隐退到了叙述的幕后,留下了“断叙”:比如《骆驼寻宝记》中,为了衬托出骆驼的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心怀大爱的积极精神,作者设计的衬托它坚持的几个半途而废的动物——狮子、老虎、金钱豹、大灰狼、独角犀、黄牛、沙獾、果子狸、黄鼠狼、鹧鸪等参与者,它们共同的性格特点都是“由于受不住寻宝路上的艰辛而退出寻宝”,其目的就是衬托骆驼为达目的不辞辛劳的品质。“每一个人的生活世界都是独特的,不同的事物和事件在各人的生活世界中被解释为不同的意义”,[7]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些半途而废的动物们所具有的品质,并非就如同作者所叙述的那样只有不足,它们所拥有的优秀品质可从它们团体捕食,积极生存中看到很多可贵的好品质——“虎毒不食子”就反应的老虎之爱。作者于这篇童话中忽略了这些参与者的其它品质,而只摘取半途而废的缺点,是为达到衬托骆驼的效果。在教学这篇童话时,学生曾指出了其它配角的好品质,他们设想了许多自己喜欢的配角的寻宝经历,我给予了学生完全自由的想象空间,“显而易见,要想真正地利用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没有自由的空间、时间和氛围是根本不可能的”[8]。通过批阅学生创作,发现他们准确地抓住了所选主人公的品质:老虎的勇敢、狮子的稳重、大象的坚持、金钱豹的迅速、马的坚韧不拔…… 这充分表明了学生对于这些叙述空白的阅读期待,和学生的阅读期待在补述叙述空白中得到了有益的满足。
“人作为自由的心灵,其自由就表现在他有自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9],学生对叙述空白的自由补述,满足了他们丰富多样的情感需要,和对不同动物品质的书写,展示广阔的思想空间,这是教育启迪的意义所在。学生的阅读期待,是人生经历和情感被童话故事激发过程中的联系,他们基于童话故事中的某些情节,展开着自己的艺术想象,将文中很多没有多写的动物,延伸到自己的艺术世界和文学世界里进行能动地创造,从而构建一个新的艺术世界。学生所喜爱的动物,是他们生活中客观存在着的,并为学生所了解,“一定的客观事物首先是因为与人的实际生活发生了某种深刻的必然的关系,成了人的生活世界中一种有意义的事物,它才可能成为某种具备审美价值的事物。每一个有意义的事物都属于人的世界,它本身也凝聚并映照着这个世界。”[10]学生正是以文中的某个童话为主角,构建起自己的童话世界,以对象的属性为依托,将自己的情感、思想、人生观、价值观、做人做事的道理等融入到主人公的行动中,对童话叙述空白的补述,实际上就是读者对自己由童话故事激发的阅读期待的一种拓展和实现。
结语
利用学生的期待视野和童话故事的叙述空白,对于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学创造力具有很大的益处,同时满足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需求。可以说,“从期待视野的角度解读童话中的叙述空白”能有力地指导童话教学,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0] 王先霈.文学批评原理.[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6.P184
[2] 朱立元.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6.07.P93
[3] 石中英.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7.6.P185
[4] 王先霈.文学批评原理.[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6.181
[5] 朱立元.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6.07.P91
[6] 朱立元.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6.07.P130
[7] 石中英.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7.6.P70
[8] 石中英.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7.6.P213
[9]朱立元.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6.07.P91
[10]朱立元.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6.07.P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