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了民族的振兴、历史的传承和提高人文素质,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和自觉的传统文化教育意识,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提高其文化品位,并结合地域文化资源,让传统文化真正地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关键词】:大学语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近年来,关于大学语文的定位、功能和教学改革的讨论一直不断。而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对大学语文的重视,无疑也体现着大学语文教学在高校中的重要
地位。大学语文是母语教育,它的教育成功与否,关系重大。现今高校重英语轻语文的现象令人忧虑,因此引起了许多学者的讨论。弘扬传统文化是时代的需要,
而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语文教学理所当然地要承担起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使命。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世界上公认的唯一长期延续而没有中断过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思想学术、制度礼俗、科学技术、实物古迹以至衣食住行等。虽然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演绎,却仍然保持某种同一性的文化元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国人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的理论基础。它能融入到国人的心理、思维、道德、审美、生活等一切活动中,发挥着程度不同、功能不一的社会效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的心理个性、人格、价值观念的发展方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使他们认识、了解并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传统文化教育。
如今,“全球化”、“地球村”加速了世界各族人民相互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将以怎样的姿态参与合作与竞争,是摆在每一个中华儿女面前的严肃问题。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遗产,也带来了因袭的重负。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了解和传承本国的传统文化,是历史使命。
二、在大学语文教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必要性
大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分辨能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分析传统文化,有助于他们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认识我国当前的国情;弘扬传统精神,也有助于他们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我们的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方面,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主要潮流,随着世界各经济、政治、文化 交流不断增强,世界各国日益形成这样一个共识:21世纪是各国“软实力”较量的时代,也就是以文化力量为中心的竞争时代。在这个时代,单凭军事和经济等“硬实力”拼斗是很难赢得各国尊重的。众所周知,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面对一个日趋发展变化的国际环境,整个世界政治、文化的格局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代化问题的复杂程度也是很多国家难以比拟的。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民族文化作为软实力,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凝聚、整合作用和激励功能,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为国家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精神保证以及智力支持。要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使年轻一代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才能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勇于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这种民族意识只有靠中华民族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熏陶才能培养出来。因此,在青年学生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一个迫切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
另一方面,也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复杂的社会转型期,社会上一些负面文化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学校的正面文化教育,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腐蚀大学生的观念和灵魂,对大学生价值观念影响很深。从消极影响来说,西方腐朽的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广为流行,崇尚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功利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极大的破坏作用,这就迫切需要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营养对他们开展有效适度的调整,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消除不规范的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大学生传统价值观被打破,处于重塑期的大学生在价值观选择上往往出现冲动和盲目行为,这也需要用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引导,以帮助他们重树正确的价值观。多了解传统文化可以使当代大学生更明确做人的道理和做人的方式方法,从而感到做人的乐趣。
三、在大学语文教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实施途径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大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常常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但如何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较好地实施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轻松自然地领会传统文化,欣然接受传统文化,理解和深刻认识传统文化,并非易事,它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首先,大学语文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与自觉的传统文化教育意识。每一个中国人从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进入大学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语文学习等方面也接触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内容,换言之,教师不应低估学
生的水平,如果教师不具备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在讲解的过程中不能给学生脱胎换骨的感觉,就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不但是丰富的学
识,还要有对内容深浅的恰当把握。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要避免与中学重复的东西,需要深入,让学生感受到深刻,但不能故弄玄虚,又要浅出,让学生容易体会,但必须避免肤浅单调。教师具有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还应当包括教师本人的优秀的师德师风,像孔子的因材施教、诲人不倦、言传身教等精神,这些精神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教育思想。教师具备了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才能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将自己的知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教给学生。同时,大学语文教师应该有自觉的传统文化教育意识,适时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其次,创新高校大学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教学模式。为了创新高校大学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教学模式,高校大学老师应当改进讲课方式,适当增添活跃开放的知识内容,营造丰富有趣的课堂环境,提升同学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大学语文老师就教育改革的要求,重视对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技能的教育,这是提高大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水平的一种高效方法,为了增加大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学习的趣味性,大学语文老师应该多采用高科技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开展文学讲座、文艺汇演、书画比赛等活动,促进同学们进行分享与交流,加强了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概括和汲取吸收,使学生实现对传统文化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进而实现语文传统文化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配置,希望使传统文化意识能够在教师和学生中引起广泛的关注。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精神体验比如通过经典作品的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通过某一传统文化主题创办校园报纸特刊,以及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主题演讲等,是学生在思想和行为的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受到传统文化耳濡目染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贾红宇.大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策略探究[J].文学教育,2012(4):13-14.
[2]李华.高等院校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教学的取舍[J].新课程研究,2012(8):15-16.
[3]曹顺庆.中华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3~ 38.
[4]苏奇宛,王 红.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3,(2):69~ 70.
[5]李胜新.新时期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浅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8):21~ 22.
【关键词】:大学语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近年来,关于大学语文的定位、功能和教学改革的讨论一直不断。而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对大学语文的重视,无疑也体现着大学语文教学在高校中的重要
地位。大学语文是母语教育,它的教育成功与否,关系重大。现今高校重英语轻语文的现象令人忧虑,因此引起了许多学者的讨论。弘扬传统文化是时代的需要,
而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语文教学理所当然地要承担起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使命。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世界上公认的唯一长期延续而没有中断过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思想学术、制度礼俗、科学技术、实物古迹以至衣食住行等。虽然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演绎,却仍然保持某种同一性的文化元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国人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的理论基础。它能融入到国人的心理、思维、道德、审美、生活等一切活动中,发挥着程度不同、功能不一的社会效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的心理个性、人格、价值观念的发展方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使他们认识、了解并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传统文化教育。
如今,“全球化”、“地球村”加速了世界各族人民相互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将以怎样的姿态参与合作与竞争,是摆在每一个中华儿女面前的严肃问题。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遗产,也带来了因袭的重负。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了解和传承本国的传统文化,是历史使命。
二、在大学语文教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必要性
大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分辨能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分析传统文化,有助于他们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认识我国当前的国情;弘扬传统精神,也有助于他们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我们的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方面,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主要潮流,随着世界各经济、政治、文化 交流不断增强,世界各国日益形成这样一个共识:21世纪是各国“软实力”较量的时代,也就是以文化力量为中心的竞争时代。在这个时代,单凭军事和经济等“硬实力”拼斗是很难赢得各国尊重的。众所周知,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面对一个日趋发展变化的国际环境,整个世界政治、文化的格局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代化问题的复杂程度也是很多国家难以比拟的。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民族文化作为软实力,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凝聚、整合作用和激励功能,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为国家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精神保证以及智力支持。要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使年轻一代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才能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勇于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这种民族意识只有靠中华民族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熏陶才能培养出来。因此,在青年学生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一个迫切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
另一方面,也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复杂的社会转型期,社会上一些负面文化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学校的正面文化教育,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腐蚀大学生的观念和灵魂,对大学生价值观念影响很深。从消极影响来说,西方腐朽的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广为流行,崇尚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功利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极大的破坏作用,这就迫切需要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营养对他们开展有效适度的调整,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消除不规范的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大学生传统价值观被打破,处于重塑期的大学生在价值观选择上往往出现冲动和盲目行为,这也需要用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引导,以帮助他们重树正确的价值观。多了解传统文化可以使当代大学生更明确做人的道理和做人的方式方法,从而感到做人的乐趣。
三、在大学语文教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实施途径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大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常常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但如何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较好地实施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轻松自然地领会传统文化,欣然接受传统文化,理解和深刻认识传统文化,并非易事,它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首先,大学语文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与自觉的传统文化教育意识。每一个中国人从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进入大学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语文学习等方面也接触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内容,换言之,教师不应低估学
生的水平,如果教师不具备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在讲解的过程中不能给学生脱胎换骨的感觉,就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不但是丰富的学
识,还要有对内容深浅的恰当把握。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要避免与中学重复的东西,需要深入,让学生感受到深刻,但不能故弄玄虚,又要浅出,让学生容易体会,但必须避免肤浅单调。教师具有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还应当包括教师本人的优秀的师德师风,像孔子的因材施教、诲人不倦、言传身教等精神,这些精神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教育思想。教师具备了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才能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将自己的知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教给学生。同时,大学语文教师应该有自觉的传统文化教育意识,适时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其次,创新高校大学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教学模式。为了创新高校大学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教学模式,高校大学老师应当改进讲课方式,适当增添活跃开放的知识内容,营造丰富有趣的课堂环境,提升同学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大学语文老师就教育改革的要求,重视对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技能的教育,这是提高大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水平的一种高效方法,为了增加大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学习的趣味性,大学语文老师应该多采用高科技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开展文学讲座、文艺汇演、书画比赛等活动,促进同学们进行分享与交流,加强了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概括和汲取吸收,使学生实现对传统文化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进而实现语文传统文化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配置,希望使传统文化意识能够在教师和学生中引起广泛的关注。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精神体验比如通过经典作品的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通过某一传统文化主题创办校园报纸特刊,以及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主题演讲等,是学生在思想和行为的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受到传统文化耳濡目染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贾红宇.大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策略探究[J].文学教育,2012(4):13-14.
[2]李华.高等院校语文课程传统文化教学的取舍[J].新课程研究,2012(8):15-16.
[3]曹顺庆.中华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3~ 38.
[4]苏奇宛,王 红.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3,(2):69~ 70.
[5]李胜新.新时期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浅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8):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