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裕的今天,一些人的心灵深处出现了“荒漠”,精神需求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红色文化、爱国主义精神则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爱国主义教育是红色文化的精髓,因此,如何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价值,有效吸收红色文化的精神营养,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红色文化;爱国主义
峥嵘岁月里,红色文化给了一代又一代人新鲜的、具有时代气息的精神感染,正是这种精神力量,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思想。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拥有丰裕物质生活的同时,一些人的心灵深处却出现了“荒漠”, 而“红色文化热”的兴起则满足了人们心灵的需求,红色文化也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因此,如何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价值,有效吸收红色文化的精神营养,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朱德故居纪念馆和朱德铜像纪念园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这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本文结合工作实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突出重点,让红色文化成为爱教基地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红色文化是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而文化资源又包括有形和无形两方面,属于红色文化的革命精神则是无形的,它是一条贯通一个地区或城市文化的主脉,也就是“地区文脉” 或“城市文脉”,更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内涵所在。
仪陇,作为朱德的家乡,历史赋予了这片故土深厚的红色文化内涵。保护和建设好朱德旧居、朱德故居纪念馆、朱德铜像纪念园等纪念地,更好地宣传朱德思想,传承朱德精神,深挖朱德文化内涵,是仪陇文化事业的头等大事,是开发红色旅游的的重要环节。
2004年,国家旅游局编制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12大红色旅游区、30条精品旅游线路和100多个经典景区,朱德故居纪念馆被确立为精品旅游线路和红色经典景区之一。所以,在这种大背景下,就是要推介红色旅游,让红色文化带动红色旅游。
在朱德故居纪念园里,每天都能看到“十送红军”、“朱德的扁担”等生动的表演,时时都能看见“井岡山会师”、“三过雪山草地”、“开垦南泥湾”、“石家庄战役”等情景再现,激发了多少人的爱国热情,特别对青少年学生就是一个生动的课堂和教材。自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客流量倍增,红色文化热的兴起,让旅游也火热了起来。在这片土地上,在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红色文化、红色旅游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二、创新模式,让红色文化深入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
红色文化的传承不能老是只局限在传统爱国主义的层次上,而需要更加关注、尊重、贴近人性,使人们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
对青少年的教育,一方面,我们利用一些特别的纪念日或是结合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开展一些主题宣传和教育活动。同时,适时与学校取得联系,举办一些主题队会活动,把学生的第二课堂办得有声有色,充分发挥了爱教基地的作用。
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被动的接受教育给学生带来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参与施教,变被动为主动,变客体为主体,从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传教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从另一个侧面更为深刻、直接的受到了教育。为此,朱德铜像纪念园更新观念,利用“我国文化遗产日”活动,走进校园举办了“朱德故事”演讲比赛。同时,还借助“国际博物馆日”这个平台,在学校广泛开展了《我心中的朱德》征文比赛。这样的教育,是互动的,也是最直接的,更是行之有效的。在探索和实践的道路上,朱德铜像纪念园更新观念和形式,深挖红色文化内涵,让红色文化深入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
三、开阔视角,让红色文化的作用和受众面更扩大
红色文化是新时期最好的中小学德育资源,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教育、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最好素材,红色文化教育更是社会各阶层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对纪念馆而言,其基本陈列是大众受教育的重要教材。在朱德纪念园里,形成了以朱德生平事迹陈列展览为主线,以其他纪念地丰富内涵,以相关主题的宣传扩展外延的红色文化网络。在管好、利用好各纪念地的教育职能的同时,一是,朱德铜像纪念园举办了“朱德军事”主题陈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朱德作为三军统帅的军事生涯和对毛泽东思想的独特贡献;二是,朱德纪念馆举办了朱德廉政专题陈列展览,展出朱德廉政文物、图片、语录、格言等,成为了党员干部最好、最直观的廉政教育教材;三是,针对不同需求的观众,朱德铜像纪念园结合工作实际,相继举办了一些专题展览。四是,在园区内的观众游览线上做文章,以朱德的诗词、格言、语录等为内容,沿参观线路刊刻在石头上,以丰富展示内容和文化内涵。五是,与学校、社区、各机关单位联谊,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作者简介:
何海清(1981-),男,汉族,江西峡江人,党校研究生学历,单位:江西干部学院,研究方向:井冈山精神与党性教育研究。
关键词:红色文化;爱国主义
峥嵘岁月里,红色文化给了一代又一代人新鲜的、具有时代气息的精神感染,正是这种精神力量,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思想。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拥有丰裕物质生活的同时,一些人的心灵深处却出现了“荒漠”, 而“红色文化热”的兴起则满足了人们心灵的需求,红色文化也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因此,如何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价值,有效吸收红色文化的精神营养,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朱德故居纪念馆和朱德铜像纪念园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这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本文结合工作实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突出重点,让红色文化成为爱教基地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红色文化是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而文化资源又包括有形和无形两方面,属于红色文化的革命精神则是无形的,它是一条贯通一个地区或城市文化的主脉,也就是“地区文脉” 或“城市文脉”,更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内涵所在。
仪陇,作为朱德的家乡,历史赋予了这片故土深厚的红色文化内涵。保护和建设好朱德旧居、朱德故居纪念馆、朱德铜像纪念园等纪念地,更好地宣传朱德思想,传承朱德精神,深挖朱德文化内涵,是仪陇文化事业的头等大事,是开发红色旅游的的重要环节。
2004年,国家旅游局编制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12大红色旅游区、30条精品旅游线路和100多个经典景区,朱德故居纪念馆被确立为精品旅游线路和红色经典景区之一。所以,在这种大背景下,就是要推介红色旅游,让红色文化带动红色旅游。
在朱德故居纪念园里,每天都能看到“十送红军”、“朱德的扁担”等生动的表演,时时都能看见“井岡山会师”、“三过雪山草地”、“开垦南泥湾”、“石家庄战役”等情景再现,激发了多少人的爱国热情,特别对青少年学生就是一个生动的课堂和教材。自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客流量倍增,红色文化热的兴起,让旅游也火热了起来。在这片土地上,在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红色文化、红色旅游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二、创新模式,让红色文化深入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
红色文化的传承不能老是只局限在传统爱国主义的层次上,而需要更加关注、尊重、贴近人性,使人们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
对青少年的教育,一方面,我们利用一些特别的纪念日或是结合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开展一些主题宣传和教育活动。同时,适时与学校取得联系,举办一些主题队会活动,把学生的第二课堂办得有声有色,充分发挥了爱教基地的作用。
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被动的接受教育给学生带来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参与施教,变被动为主动,变客体为主体,从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传教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从另一个侧面更为深刻、直接的受到了教育。为此,朱德铜像纪念园更新观念,利用“我国文化遗产日”活动,走进校园举办了“朱德故事”演讲比赛。同时,还借助“国际博物馆日”这个平台,在学校广泛开展了《我心中的朱德》征文比赛。这样的教育,是互动的,也是最直接的,更是行之有效的。在探索和实践的道路上,朱德铜像纪念园更新观念和形式,深挖红色文化内涵,让红色文化深入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
三、开阔视角,让红色文化的作用和受众面更扩大
红色文化是新时期最好的中小学德育资源,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教育、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最好素材,红色文化教育更是社会各阶层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对纪念馆而言,其基本陈列是大众受教育的重要教材。在朱德纪念园里,形成了以朱德生平事迹陈列展览为主线,以其他纪念地丰富内涵,以相关主题的宣传扩展外延的红色文化网络。在管好、利用好各纪念地的教育职能的同时,一是,朱德铜像纪念园举办了“朱德军事”主题陈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朱德作为三军统帅的军事生涯和对毛泽东思想的独特贡献;二是,朱德纪念馆举办了朱德廉政专题陈列展览,展出朱德廉政文物、图片、语录、格言等,成为了党员干部最好、最直观的廉政教育教材;三是,针对不同需求的观众,朱德铜像纪念园结合工作实际,相继举办了一些专题展览。四是,在园区内的观众游览线上做文章,以朱德的诗词、格言、语录等为内容,沿参观线路刊刻在石头上,以丰富展示内容和文化内涵。五是,与学校、社区、各机关单位联谊,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作者简介:
何海清(1981-),男,汉族,江西峡江人,党校研究生学历,单位:江西干部学院,研究方向:井冈山精神与党性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