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明对比视角下的中国和平崛起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long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十年来,中国在各个方面迅速崛起。随之而来的则是西方的“中国威胁论”。从中西文明的角度来看,该“理论”的产生似乎不难理解。中国自古以和为贵,而西方则崇尚力量,熟衷战争。因此,两大文明的基因决定着双方对中国和平崛起的不同理解。中国在看待中国威胁论时要抱有理性态度,坚持在和平的基础上实现崛起成为西方眼中的强者。
  关键词:中华文明;西方文明;和平崛起;文明差异
  一、中华的“和”文化
  布热津斯基曾对中华文明有过这样的描述“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自豪的文明。这一文明在所有方面都是极为先进的:哲学、文化、艺术、社会管理技巧、技术发明和政治权利。中国人不能忘怀的是,到1600年以前,中国一直在农业生产率、工业发明和生活水平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文明能够使中国崛起不选择武力扩张方式,不谋求世界霸权其原因就在于中华文明中所蕴含着的和谐与和平的博大精神。这种“和”的精神可以从一下五种关系窥见一斑:
  1、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人自古就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系辞传》中记载“<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着非他也,三才之道也。”《易经》中将人与天、地并列为三才。天地即自然,其中体现了夭人合一的思想。《太平经》中称:“天气悦下,地气悦上,二气相通而为中和之气,相受共养万物,无复有害,故日太平。”自然界的万物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共生共长,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诸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说法在许多古书经典中均可发现。
  2、人与家庭的关系
  中国人以“孝”为立人之本。历代君王也有以孝治天下的传统。其实,“孝”就体现了中国人与家庭的关系。《论语·学而》中提到“有子日:‘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仁之本与?”在这里孔子指出,一个人与若已具备孝悌之德,那他犯上的情况就会很少;不去犯上却喜欢作乱的人,那更是不会有的。君子在根本上下功夫,根本确立了,道也就产生了。孝德与梯德,乃是仁道的根本。事实上,中国人的确将孝悌之道放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并以此作为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家庭和睦的追求和坚守。
  3、人与社会的关系
  孔子一生追求“克己复札”,“克己”是指人要克服自己身上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言行。“复礼”在当时是指恢复周礼,其实质是要人要养成遵守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札仪的习惯。这其实是体现了中国古代人和社会的和谐关系。
  4、人与人的关系
  中国从古至今都在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无幼以及人之幼”等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5、国与国的关系
  《左传·隐公十年》中记载“亲人善邻,国之宝也”意思是与邻国和睦相处是国家的福气。《尚书·典尧》中所提到的“协和万邦”的思想则体现了天下问所有国家和平共处的美好愿望。至于《老子》所讲的,“大者宜为下”、“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这就是说大国尤其应谦下。大国像居于江河下流的水那样谦下,天下就容易交融,人类就容易和平相处。这些思想都表达了,国家之间应当讲求平等,和睦共处。中国至今仍坚持这样的追求,并为之努力。
  以上分别简述了中华文明视角下的五种不同的关系,但其中却蕴含着同一个主题筒言之即“和”,包括人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和谐;人与家庭的和睦;国与国的和平。在这种“和”文化根探蒂固的中华文明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对外战争史的空白便不言自明了。
  二、西方的斗争文明
  相较中国崛起之王道,西方列强则奉行霸道,穷兵黩武,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征服小国战胜强敌,以此实现崛起。追根溯源,不难发现其实在西方思想当中充斥着武力与征服。这在以下三种西方的现实主义思想当中有着明确的体现:
  1、尼采的“超人主义”
  在本体论上,尼采认为作为世界本质的意志是一种“渴望统治”、“攫取权力”、“追求奴役和统治”的权力意志,“生命本身就是权力意志”。尼采断言,人类与自然界万物均具有一种要创造、征服、占有他物的力量的意志,世界上的一切伟大事物尽管千变万化,其本质却是权力意志的创造和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优胜劣汰;无机界的分解和化合等等。由此出发,尼采指出拥有最强权力意志的人即为超人超人具有权力欲统治欲极强;爱好战争;勇于攫取等特征。总之,尼采的超人哲学充满了人性恶的思想,鼓吹人们之间不平等,强者应该征服并且奴役弱者……
  2、达尔文主义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这条理论引用到社会、国家发展则形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它的基本逻辑是实证分析推论出规范结论——既然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存在的只是优胜劣汰的现象,而且淘汰弱者、继承强者对于整个组织是有利的,那么优胜劣汰原则就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要的、合理的。因此,强国对弱国的侵略奴役也是自然规律选择的结果,没有理由和必要阻止侵略与战争,因为这会阻止社会的进步。
  3、马基雅弗利的政治实用主义
  马基雅弗利在其《君主论》以权力为中心阐述了其政治实用主义的主要内容和他心目中理想君主的治国方略。马基雅弗利认为一个君主要夺取政权并巩固自己的统治,必须采取两条重要措施:一是用法,二是用力。所谓用法,就是要重视法治,制订有效的法律,所谓用力,就是要建立强大的常各国民军。他说,一个君主只有制订有效的法律,并用法律来约束人民,才能将人民的天性由恶变善,才能建立一个比较合乎理性的国家。而法制必须由强大的武力来维持,否则便不具备强制力量。马基雅弗利提出的统治者权术思想的重要原则,就是君主在政治上不存在道德与否的问题,即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马基雅弗利主张“聪明”的君主应该运用软硬兼施的统治方法,即暴力与欺骗、高压和怀柔、刽子手和牧师相结合的手法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以上三种西方思想各有侧重,但其共同点就在于他们的思想都体现了弱肉强食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强调了战争的合法性,和追求权力的必要性。这些思想集大成于现实主义鼻祖汉斯·摩根索,并被不断完善。
  三、文明差异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启示
  综上所述,中国自身的文明基因决定了其崛起必然选择和平的方式;另一方面,西方国家从其文化背景出发,不可能接受中国可以和平崛起。中国应当如何应对这种源自文明差异的分歧是值得探讨的。
  首先,要冷静看待中国威胁论,坚定和平发展道路。前文已经提及,中国威胁论的提出有其深刻的文明因素。从文明差异的角度讲该理论的提出有其必然性。因此,我国政府及国人没有必要被国际上的这种说法所左右,应当按部就班坚定自己的和平发展道路。这种和平发展一方面是指,中国的发展要通过和平的方式进行,不诉诸武力,不侵犯他国利益……另一方面也包括,中国的发展要在和平的环境下进行,要着力维护周边、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脱离了和平的环境,各国的发展都将受到消极的影响。在中国以和为贵的文明背景下,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崛起是有可能的;中国目前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也使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有能力维持和平的发展环境。
  其次,在涉及有关国家重大利益问题是,要有所作为,在必要时应以坚决、强硬的态度应对蛮横、无理的行为。从西方的文明视角出发,他们对于中国迅速崛起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将这种担忧转化为限制中国发展甚至损害中国主权的实际行动则是中国不能容忍的。中国受中华文明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西方甚至周边一些国家的侵害抱宽容的态度。但是,西方不同情弱者和妥协。中国多年奉行邓小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至今初见成效理当有所作为。有所作为是指当他国在涉及中国根本和重要利益问题时应当采取坚决、强硬的态度和切实有效的措施。只有在其面前彰显实力、展示肌肉,让对方感受到一个强大国家的力量与愤怒,才能使其考虑成本、收敛行为。
  再次,要警惕少数国家的不怀好意,借助各种国际窗口展示中国“和”文化,改善国际形象。以上分析是基于中西两种文明背景所阐述的。但是,我们不能排除某些国家的别有用心。中国威胁论的提出有其文化差异方面的必然性,但—些国家不愿看中国的崛起,别有用心的煽动,引起周边国家甚至是更大范围内的恐慌,以此为中国的崛起之路设置障碍也是我们必须要注意到的。
  总之,中西方文明存在差异,从这个角度讲,文明也是导致双方在一些问题上产生分歧甚至是冲突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目前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性大国的时期,也更容易产生问题。中国应当适当从这个视角出发,探寻中国和平崛起的道路,更好地应对崛起之路上的障碍。
其他文献
摘要:加强新农村建设,推进城,统筹发展,是当前南充进行“两化互动”、率先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文章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背景,深入剖析了南充新农村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探索建设“新农村综合体”;强化本地区的产业支撑优势,推进开发式扶贫战略以及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来破解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难题。  关键词:南充;新农村建设;
期刊
摘 要:量刑规范化是近年来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展开的一项重要司法改革,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发《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量刑规范化的基本内容进行细化。未成年犯罪人作为一类特殊的犯罪群体在量刑规范化改革的进程中如何实现对未成年犯罪人的规范化量刑是我们理论和实践需要探讨的基本问题。改革需要一定的价值取向为指引,本文立足未成年人犯罪的实际,从量刑与刑罚目的实现的逻辑关系出发,对量刑规范化与未成年人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旅游业正取得喜人的迅猛发展,然而导游服务质量却一直是投诉的热点,其服务很难满足游客的需求,导游违规行为普遍存在。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导游服务质量监控机制的现状,并提出其监控机制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导游;服务质量;监控机制;措施  1、当前我国导游服务质量现状  我国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培养并形成了庞大稳定的导游队伍,到2011年底,我国持证导游已突破60万,而且还以超过
期刊
摘要:从古希腊到近代,西方国家概念发生了巨大的历史谊变。本文旨在对国家概念的演进作出突出贡献的西方政治思想家及其观点做一个简要梳理,分析他们之间的批判、承袭关系,试图厘清西方国家概念的演进历程。  关键词:西方国家;国家概念:演进  在西方文明史中,从古希腊进入奴隶制出现了第一个城邦国家开始,历代政治哲学家们就从自身所处的时代和立场出发探讨了国家的定义。  一、古希腊时期国家概念  德漠克利特认为
期刊
摘要:熟练了解掌握驾驶员心理和精神状态、身体生理状况等客观规律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才能确保行车安全。本文重点从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身体状况与行车安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风险控制;素质;身心;安全  汽车驾驶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作为一个称职的驾驶员,不但要掌握熟练的驾驶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还具备与现代交通和行车安全有关的各种知识,才能适应现代交通的需要。在
期刊
摘要:城建规划档案是科学技术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自然面貌和城市建筑物、构筑物、地上和地下管线等各项建设的真实记录。城建规划档案是规划、建设、管理维护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凭证。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规划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城市规划档案为城市建设发展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必须把档案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基础。本文从城市规划档案的作用、现状、发展三个方面阐述了城市规划
期刊
摘要:鲁迅的《狂人日记》受到果戈理同名小说的影响,其中的“狂人”形象对现当代中国的“疯狂者”形象有很深刻的影响。不过,中国现当代“疯狂者”形象的传统并非来源于鲁迅。这个传统来自中国古代,植根于儒释道的文化土壤中,脱胎于疯狂的文人形象,并且经过历代文人不断培养而变得强大。以鲁迅的《狂人日记》为切入点,从现当代文学中的“疯狂者”形象进行回溯,追本溯源,浅要梳理中国“疯狂者”形象的接受和源流问题。  关
期刊
摘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提升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核心地位的重要体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魂”、以文化产品、传播和影响等为“体”的文化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着力点。辩证看待“魂”与“体”的关系,就是为了能够掌握文化的精髓,使之为发展社会主义贡献力量。“多彩贵州”是具有典型贵州风采的文化盛宴,这个文化的“体”在近年来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繁荣贵州经济、展示贵州精神
期刊
摘要: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的一股重要思潮,也是新的社会主义思潮。它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系列有重要价值的社会理论。本文从该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重要观点出发。针对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面临的各种重大挑战,在生态社会主义重要思想的启示下,以促进我国有效解决生态问题、顺利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生态问题;启示  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于当代资本主义的大背景中,并在以生态问
期刊
摘要: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是提高企事业单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规范的管理档案,是衡量一个企事业单位业绩与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企事业单位档案记载着这个单位发展史上的优秀成果,对研究本单位的经营业绩和科学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是进行科学分析,扬长避短,制定发展方向的好教材。  关键词:档案管理;企事业单位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