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新课程实验的成功和推广,让我们深深地领会到,过去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裂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思维产生碰撞、情感受到熏陶的课堂教学行为得到形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新课程理念影响和引导出的充满乐趣、激情的课堂让我们感到自豪。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化学教学中出现了与新课程理念不相和谐的做法,暴露了不少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主要有:(1)重教学形式,轻教学实效。(2)重知识“完整”,轻“指导意见”。(3)重实验演示,轻学生操作等。
我们认为:只有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资源的运用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和改进,才能真正提高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化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结合一年来化学教学实践、教研活动,针对进一步领会课改理念,优化教学过程谈一些思考。
一、转变教学理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
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高考资源网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进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因为预设与生成都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少的两个方面,预设高水平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缺乏目标和计划,也不会有良好的生成效果。因此,教师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追求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达成。
首先,教师要做到“四清四减” ,即理清课标、指导意见的要求,减少过高预设;摸清学生的知识储备,减少惯性预设;弄清初高中教材或必修与选修的知识体系,减少盲目预设;查清学生能力现状,减少无效预设。
其次, 教师的角色要转换、定位——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和实践者。要改变过去只预设“内容”不预设“人文”,只预设“形”不预设“神”,只预设“结果”不预设“过程”现状,才能创建凸显个人特色的鲜活教学预设。具体的说教师的教学预设要实现“四变”:一变教学目标“一维”为“三维”;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三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四变 “注重结果”为“关注过程”;突出“四化”:课程心灵化,过程动态化,内容生活化,情境和谐化;着力“四活”:把教材用活、把方法激活、把过程盘活、把媒体点活;力求“四味”:充满趣味,饱含情味,具有韵味,令人回味。
最后,教师要将“三序”有机结合。即(1)知识序:教材体现的知识演变的顺序。但教材呈现的编者思路不一定符合学生实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寻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2)认知序: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序。学生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3)教学序:教师进行系统教学而预设的顺序,教学过程应有学生观、时间观、质量观。“三序”结合的教学预设的基本目标是:(1)节奏感强。教学节奏与课堂45分钟的思维曲线基本吻合;(2)动静搭配。学生活动和学生思考能有机结合;(3)讲练结合。教师引导与指导、学生回答与思考或练习巩固能有机结合。“三序”有效结合能使学生思维之花常开,成功之果常摘。如:化学1专题2第一单元的教学可以先学习氯气的性质,并同时学习溴、碘的提取中氯气与KBr、KI溶液的反应,使氯气的性质完整,再学习氯气的生产原理,避免学习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过程中氯气鉴别等知识准备不足,达到“三序”都顺畅。
二、选择适应课改的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非常丰富的艺术。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只有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使用教法,才能适应课改要求。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六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地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要根据教学内容定方法:如陈述性知识通常采用启发式、讲授式学习方式教学,有多种理解可能的知识要采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在学习化学1、化学2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为解决内容多时间紧的矛盾,可以采用“长藤结瓜式”的教学方式:“藤”——主干知识、陈述性知识,以启发式、讲授式教学为主,重在知识的建构;“瓜”—有意义的理解性小单元、小模块知识,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探究,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重在能力、素养的提升和个性的发展。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建构有序,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参与机会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不会发生冲突,知识、能力和方法生成的效率高。如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预设为(1)通过初中的酸、碱、盐相互关系、活动顺序的应用推理,化学实验的引思激趣,启发学生得出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卤化物反应的规律;由于学生对氯的含氧酸知识准备不足,探究学习困难,可通过多个实验和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氯气的成份,写出化学方程式;通过启发明确氯气与水反应的原理,便进一步启发学生推导出氯气与稀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而使氯气的化学性质之“藤”长茂盛。(2)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氯水中漂白物质的探究活动,使次氯酸漂白原理的探究之“瓜”瓜熟蒂落。
三、教学过程必须凸现三维目标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根本。
新课程理想课堂的境界,可用一句话概括为:焕发出创造力。其课堂特征是: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理想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归宿,以师生有效参与为载体,以学生学力提高为目的。新课程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教育家罗杰斯指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众所周知写字“气和字则秀”,同样课堂教学“气和课则优”。这就要求在师生互动时,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倾述,教师表现出热情、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形成师生良性互动,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践证明:环境越和谐,亲和力越强,教学越有效。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心向。创设优良的学习情景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一方面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情景通常以问题形式体现,好问题的要求是:一是问题有价值。问题对达成目标有必要,有价值。教学中千万不能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二是问题具有挑战性。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设计知识陷阱、设置知识墙等;三是问题符合可行性原则。问题的难度应控制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挑子”,满足学生的成功感;四是问题要接问题,问题要套问题,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发展;同时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恰当地运用实验与现代技术等手段。提问技巧贵在以人为本、把握好度。
因此,教师要善于重组教学内容,寻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思维规律的相应的教学序,使知识与能力的发生、发展、提升的过程有序进行,使教学内容真正成为一条螺旋上升的知能链,使学生的思维有序的展开、发展、收敛。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明确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教学过程中,还要随时反思教学活动是否与目标和谐一致,通过与学生的双向信息交流,协调教与学的矛盾关系,矫正与目标的偏差,以确保课堂教学生成的有序进行,促使学生学会建构、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因为,“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而“导”才是“活”知识的源泉。如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学习片段:(1)播放一段节日放鞭炮焰火、工业废气排放、酸雨的危害和SO2漂白食品的影视;(2)提出SO2属于什么类别的物质?可以推测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通性?师生通过实验和对话加以归纳;(3)通过SO2与品红溶液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SO2的漂白原理。(4)通过SO2水溶液中加BaCl2溶液无现象,加H2O2产生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SO2具有氧化性;再从硫的化合价分析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5)组织学生讨论硫酸型酸雨得形成过程、成分、危害。(6)开展合作学习:鉴别SO2、CO2两气体有哪些方法?如何证明SO2气体中含有CO2?如何除去CO2气体中的SO2?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思维得到有效提升,知能得到有效落实。
四、使用教学媒体是有效辅助、整合教学的最佳途径。
化学学科教学媒体主要包括教材、教辅资料、板书、实验、教具、图表、板书、多媒体、网络等。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媒体,它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学生知识的源泉。教学前必须认真研究,教学时必须回归教材并指导学生用好教材。板书是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的重要媒体,简单、明了。多媒体技术具有“微观问题宏观化,静态问题动态化” 、容量大、便于修改和保存,可以整合各种教学方法。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有效创设教学情景,能加快知识的生成、思维的启迪、探究的展开,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教辅资料是学生学习的延续,是知识巩固的重要载体,对师生成果交流的主渠道。它们都有自己的辅助教学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
但是,教材、教辅资料、教具、板书、实验、多媒体等教学媒体都是中性的,均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教学媒体质量不高或使用不当就会事与愿违,影响或阻碍教学的有效生成。这就要求:(1)教学媒体要保证质量,不能流于形式。如有的教师用下载的重点中学课件在普通中学使用,学生无法参与。(2)教学媒体要用到位而不能越位,否则就会障碍教学生成。如有的教师一节课幻灯片放了二十多张,教师围着电脑转,学生上课眼花缭乱,课后脑中一片空白。(3)一般来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首先用教材、实例、教具等常规资源;若不能解决时必须首先想方设法采用实验去解决;若实验也无法解决,再多媒体和网络来解决。
总之,提高新课程教学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合理选用教学策略,在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的过程中逐步完成,教师只有主动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洪流之中,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化学教学中出现了与新课程理念不相和谐的做法,暴露了不少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主要有:(1)重教学形式,轻教学实效。(2)重知识“完整”,轻“指导意见”。(3)重实验演示,轻学生操作等。
我们认为:只有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资源的运用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和改进,才能真正提高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化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结合一年来化学教学实践、教研活动,针对进一步领会课改理念,优化教学过程谈一些思考。
一、转变教学理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
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高考资源网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进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因为预设与生成都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少的两个方面,预设高水平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缺乏目标和计划,也不会有良好的生成效果。因此,教师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追求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达成。
首先,教师要做到“四清四减” ,即理清课标、指导意见的要求,减少过高预设;摸清学生的知识储备,减少惯性预设;弄清初高中教材或必修与选修的知识体系,减少盲目预设;查清学生能力现状,减少无效预设。
其次, 教师的角色要转换、定位——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和实践者。要改变过去只预设“内容”不预设“人文”,只预设“形”不预设“神”,只预设“结果”不预设“过程”现状,才能创建凸显个人特色的鲜活教学预设。具体的说教师的教学预设要实现“四变”:一变教学目标“一维”为“三维”;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三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四变 “注重结果”为“关注过程”;突出“四化”:课程心灵化,过程动态化,内容生活化,情境和谐化;着力“四活”:把教材用活、把方法激活、把过程盘活、把媒体点活;力求“四味”:充满趣味,饱含情味,具有韵味,令人回味。
最后,教师要将“三序”有机结合。即(1)知识序:教材体现的知识演变的顺序。但教材呈现的编者思路不一定符合学生实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寻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2)认知序: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序。学生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3)教学序:教师进行系统教学而预设的顺序,教学过程应有学生观、时间观、质量观。“三序”结合的教学预设的基本目标是:(1)节奏感强。教学节奏与课堂45分钟的思维曲线基本吻合;(2)动静搭配。学生活动和学生思考能有机结合;(3)讲练结合。教师引导与指导、学生回答与思考或练习巩固能有机结合。“三序”有效结合能使学生思维之花常开,成功之果常摘。如:化学1专题2第一单元的教学可以先学习氯气的性质,并同时学习溴、碘的提取中氯气与KBr、KI溶液的反应,使氯气的性质完整,再学习氯气的生产原理,避免学习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过程中氯气鉴别等知识准备不足,达到“三序”都顺畅。
二、选择适应课改的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非常丰富的艺术。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只有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使用教法,才能适应课改要求。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六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地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要根据教学内容定方法:如陈述性知识通常采用启发式、讲授式学习方式教学,有多种理解可能的知识要采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在学习化学1、化学2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为解决内容多时间紧的矛盾,可以采用“长藤结瓜式”的教学方式:“藤”——主干知识、陈述性知识,以启发式、讲授式教学为主,重在知识的建构;“瓜”—有意义的理解性小单元、小模块知识,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探究,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重在能力、素养的提升和个性的发展。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建构有序,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参与机会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不会发生冲突,知识、能力和方法生成的效率高。如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预设为(1)通过初中的酸、碱、盐相互关系、活动顺序的应用推理,化学实验的引思激趣,启发学生得出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卤化物反应的规律;由于学生对氯的含氧酸知识准备不足,探究学习困难,可通过多个实验和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氯气的成份,写出化学方程式;通过启发明确氯气与水反应的原理,便进一步启发学生推导出氯气与稀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而使氯气的化学性质之“藤”长茂盛。(2)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氯水中漂白物质的探究活动,使次氯酸漂白原理的探究之“瓜”瓜熟蒂落。
三、教学过程必须凸现三维目标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根本。
新课程理想课堂的境界,可用一句话概括为:焕发出创造力。其课堂特征是: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理想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归宿,以师生有效参与为载体,以学生学力提高为目的。新课程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教育家罗杰斯指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众所周知写字“气和字则秀”,同样课堂教学“气和课则优”。这就要求在师生互动时,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倾述,教师表现出热情、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形成师生良性互动,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践证明:环境越和谐,亲和力越强,教学越有效。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心向。创设优良的学习情景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一方面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情景通常以问题形式体现,好问题的要求是:一是问题有价值。问题对达成目标有必要,有价值。教学中千万不能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二是问题具有挑战性。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设计知识陷阱、设置知识墙等;三是问题符合可行性原则。问题的难度应控制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挑子”,满足学生的成功感;四是问题要接问题,问题要套问题,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发展;同时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恰当地运用实验与现代技术等手段。提问技巧贵在以人为本、把握好度。
因此,教师要善于重组教学内容,寻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思维规律的相应的教学序,使知识与能力的发生、发展、提升的过程有序进行,使教学内容真正成为一条螺旋上升的知能链,使学生的思维有序的展开、发展、收敛。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明确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教学过程中,还要随时反思教学活动是否与目标和谐一致,通过与学生的双向信息交流,协调教与学的矛盾关系,矫正与目标的偏差,以确保课堂教学生成的有序进行,促使学生学会建构、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因为,“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而“导”才是“活”知识的源泉。如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学习片段:(1)播放一段节日放鞭炮焰火、工业废气排放、酸雨的危害和SO2漂白食品的影视;(2)提出SO2属于什么类别的物质?可以推测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通性?师生通过实验和对话加以归纳;(3)通过SO2与品红溶液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SO2的漂白原理。(4)通过SO2水溶液中加BaCl2溶液无现象,加H2O2产生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SO2具有氧化性;再从硫的化合价分析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5)组织学生讨论硫酸型酸雨得形成过程、成分、危害。(6)开展合作学习:鉴别SO2、CO2两气体有哪些方法?如何证明SO2气体中含有CO2?如何除去CO2气体中的SO2?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思维得到有效提升,知能得到有效落实。
四、使用教学媒体是有效辅助、整合教学的最佳途径。
化学学科教学媒体主要包括教材、教辅资料、板书、实验、教具、图表、板书、多媒体、网络等。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媒体,它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学生知识的源泉。教学前必须认真研究,教学时必须回归教材并指导学生用好教材。板书是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的重要媒体,简单、明了。多媒体技术具有“微观问题宏观化,静态问题动态化” 、容量大、便于修改和保存,可以整合各种教学方法。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有效创设教学情景,能加快知识的生成、思维的启迪、探究的展开,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教辅资料是学生学习的延续,是知识巩固的重要载体,对师生成果交流的主渠道。它们都有自己的辅助教学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
但是,教材、教辅资料、教具、板书、实验、多媒体等教学媒体都是中性的,均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教学媒体质量不高或使用不当就会事与愿违,影响或阻碍教学的有效生成。这就要求:(1)教学媒体要保证质量,不能流于形式。如有的教师用下载的重点中学课件在普通中学使用,学生无法参与。(2)教学媒体要用到位而不能越位,否则就会障碍教学生成。如有的教师一节课幻灯片放了二十多张,教师围着电脑转,学生上课眼花缭乱,课后脑中一片空白。(3)一般来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首先用教材、实例、教具等常规资源;若不能解决时必须首先想方设法采用实验去解决;若实验也无法解决,再多媒体和网络来解决。
总之,提高新课程教学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合理选用教学策略,在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的过程中逐步完成,教师只有主动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洪流之中,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