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城市的洪涝问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对其进行分析可知城市硬质铺装较多,加之排网系统不健全,若是遇到暴雨天气,就会出现雨水无法及时排出的情况,导致大量积水,甚至引发洪水。“海绵城市”的管理理念在于倡导弹性蓄滞雨水,以合理进行雨水的存积与利用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可有效解决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积水问题。文章重点就海绵城市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应用
引言
生态城市是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上,依托于城市建设而不断发展的人文生态系统。发展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态技术发展,生态城市将会被注入更加科学化、多样化的内涵和标准。生态城市不仅反映了人类谋求自身发展的意愿,也反映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提高。而城市景观的发展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生态城市建设除了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外,对城市的资源、经济、居民生活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的建设必须要考虑将有限的雨水留下,同时也要利用更多的自然资源进行排水处理,这样才能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合理进行城市的净化工作。海绵城市主要指城市的建设要像海绵一样,全面的适应环境的变化,及时的应对自然灾害。降雨时可以做好蓄水以及净水处理工作,将蓄存的水进行释放,合理利用,有效提升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以此来降低城市存在的洪涝灾害。此外,海绵城市的建设还应根据环境的变化,灵活进行处理。若是出现暴雨洪涝,能够进行蓄水以及排水。若是出现干旱,则能够将蓄存的水源合理地进行释放,以此来加强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2海绵城市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意义
2.1社会效益
第一,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减少城市内涝通过建设海绵城市,结合防、排、蓄、渗、滞,能够有效减轻城市防洪排涝的压力,对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具有极大的意义。在海绵城市中,能够很好地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居民安定生活环境的构建十分有利,同时通过建设海绵城市,还能够减小雨水渗透的时间,减轻雨水压力,还能够及时对地下水进行补给,实现对城市内涝问题有效解决;第二,海绵城市的建设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伴随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脚步逐渐加快,城市人口数量显著提升,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城市水资源短缺。建设海绵城市收集自然生态雨水,通过海绵城市自身的凈化作用进行净化再利用,可以很好地解决城市用水难以及排水难的问题。
2.2经济效益
海绵城市主要侧重于有效保护与利用自然界已有的天然水系,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管道改造工程,减少工程的资金投入,还能减少城市水灾带来的一系列损失,同时海绵城市的建立还能够使得城市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降低,对经济效益的提升亦大有裨益。
2.3生态效益
海绵城市的建立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海绵城市理念强调通过软化改造,降低城市地面硬化比例,进而增加绿地,提高绿地率,对城市生态建设具有极大的意义。
3海绵城市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3.1源头减排
从容易产生的源头入手,通过建设生态滞留带,形成“活体海绵”,促进雨水下渗,实现对雨水的有效吸附,有效降低雨水的流速,使降雨不形成径流,即使降雨强度过大形成径流,也可延缓径流汇集时间,达到缓排和少排目的。在生态滞留带植物运用上,可选择较为抗旱的乡土植物。另外,建设诸如绿色屋顶、雨水花园、垂直绿化、透水铺装等多样性的生态滞留模式,也能够很好的滋润土地、涵养水源,保证城市应对雨洪灾害。
3.2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自然或人工后天挖掘的下沉式绿地,收集汇合雨水把雨水储存起来。通过雨水花园中的植物和沙石过滤层分解储存,使雨水得到净化,慢慢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水源,或进行中水利用之后,达到补给景观绿化用水、厕所用水等的用水标准。雨水花园利用植物、土壤层渗透净化雨水、过滤雨水杂质,可改善小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为鸟类、蜜蜂等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给人以新的亲近大自然的感受。最表层是植物层,第一层也称蓄水层,表层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利用氮、磷等物质,植物根系对污染物质,特别是重金属的拦截和吸附作用,选择根系发达、茎叶繁茂、净化能力强的植物再深层的覆盖层和种植土壤层,可滞留削减洪峰流量、减少雨水排放,净化水源。可过滤杂质和涵养水源,以导致雨水过滤到砂层和砾石层通过穿孔管收集水源。
3.3生态滞留带
生态滞留带是一块活的“海绵体”,表现形式为条形或者长条形,雨水篦子换成豁口导入植物中,减慢雨水流动速度,把雨水储存起来,成为活的“海绵体”。生态滞留带在植物的选择上应优先选用本土植物,选用耐涝又可抗旱的植物。本土植物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和水土,打造更好的生态滞留带景观。
3.4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是指建筑屋顶的部分或全部作为绿化的一种改造景观措施,由植物部分、植物生长基质部分以及屋顶防水结构层一起所组成的一种景观屋顶形式。绿色屋顶在雨水控制上,在建筑屋顶的源头上来减少雨水径流总量、削减洪峰流量,增加屋顶雨水停滞时间,降低屋顶雨水径流流速,以及净化屋顶雨水水质,绿色屋顶还可减少建筑制冷以及降低制热能源消耗。
3.5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中绿化范围是指对建筑物外表面及室内垂直方向上的建筑竖向绿化,作为一种装饰实用技术,附属在建筑主体之上,需要融合于周围的环境,不仅仅是植物彼此生长间融洽,更要做到与周边的环境相融合,最重要的是能丰富生态城市的自然景观,完善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虽然垂直绿化成为建设海绵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不能计入绿地率等经济技术指标中,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对整个生态城市发展建设和景观绿化构成呼应效果。相关研究表明,绿化覆盖率达30%时,气温可下降8%;绿化覆盖率达40%时,气温可下降10%,同时太阳福射经过植物后,60%-80%会被植物所吸收,这样就削弱了热源的作用,使周边温度降低3-8℃。在相对湿度为47%-53%时,人体最为舒适,当处于干燥环境中时,植物叶子还具有蒸腾作用能够增加其周围的湿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能够充分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积水问题,并起到避免城市严重涝水的问题,这对于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悦.“海绵城市”理念在航天城一期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6.
[2]李珊.干旱区资源型城市生态建设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应用
引言
生态城市是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上,依托于城市建设而不断发展的人文生态系统。发展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态技术发展,生态城市将会被注入更加科学化、多样化的内涵和标准。生态城市不仅反映了人类谋求自身发展的意愿,也反映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提高。而城市景观的发展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生态城市建设除了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外,对城市的资源、经济、居民生活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的建设必须要考虑将有限的雨水留下,同时也要利用更多的自然资源进行排水处理,这样才能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合理进行城市的净化工作。海绵城市主要指城市的建设要像海绵一样,全面的适应环境的变化,及时的应对自然灾害。降雨时可以做好蓄水以及净水处理工作,将蓄存的水进行释放,合理利用,有效提升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以此来降低城市存在的洪涝灾害。此外,海绵城市的建设还应根据环境的变化,灵活进行处理。若是出现暴雨洪涝,能够进行蓄水以及排水。若是出现干旱,则能够将蓄存的水源合理地进行释放,以此来加强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2海绵城市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意义
2.1社会效益
第一,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减少城市内涝通过建设海绵城市,结合防、排、蓄、渗、滞,能够有效减轻城市防洪排涝的压力,对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具有极大的意义。在海绵城市中,能够很好地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居民安定生活环境的构建十分有利,同时通过建设海绵城市,还能够减小雨水渗透的时间,减轻雨水压力,还能够及时对地下水进行补给,实现对城市内涝问题有效解决;第二,海绵城市的建设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伴随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脚步逐渐加快,城市人口数量显著提升,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城市水资源短缺。建设海绵城市收集自然生态雨水,通过海绵城市自身的凈化作用进行净化再利用,可以很好地解决城市用水难以及排水难的问题。
2.2经济效益
海绵城市主要侧重于有效保护与利用自然界已有的天然水系,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管道改造工程,减少工程的资金投入,还能减少城市水灾带来的一系列损失,同时海绵城市的建立还能够使得城市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降低,对经济效益的提升亦大有裨益。
2.3生态效益
海绵城市的建立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海绵城市理念强调通过软化改造,降低城市地面硬化比例,进而增加绿地,提高绿地率,对城市生态建设具有极大的意义。
3海绵城市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3.1源头减排
从容易产生的源头入手,通过建设生态滞留带,形成“活体海绵”,促进雨水下渗,实现对雨水的有效吸附,有效降低雨水的流速,使降雨不形成径流,即使降雨强度过大形成径流,也可延缓径流汇集时间,达到缓排和少排目的。在生态滞留带植物运用上,可选择较为抗旱的乡土植物。另外,建设诸如绿色屋顶、雨水花园、垂直绿化、透水铺装等多样性的生态滞留模式,也能够很好的滋润土地、涵养水源,保证城市应对雨洪灾害。
3.2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自然或人工后天挖掘的下沉式绿地,收集汇合雨水把雨水储存起来。通过雨水花园中的植物和沙石过滤层分解储存,使雨水得到净化,慢慢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水源,或进行中水利用之后,达到补给景观绿化用水、厕所用水等的用水标准。雨水花园利用植物、土壤层渗透净化雨水、过滤雨水杂质,可改善小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为鸟类、蜜蜂等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给人以新的亲近大自然的感受。最表层是植物层,第一层也称蓄水层,表层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利用氮、磷等物质,植物根系对污染物质,特别是重金属的拦截和吸附作用,选择根系发达、茎叶繁茂、净化能力强的植物再深层的覆盖层和种植土壤层,可滞留削减洪峰流量、减少雨水排放,净化水源。可过滤杂质和涵养水源,以导致雨水过滤到砂层和砾石层通过穿孔管收集水源。
3.3生态滞留带
生态滞留带是一块活的“海绵体”,表现形式为条形或者长条形,雨水篦子换成豁口导入植物中,减慢雨水流动速度,把雨水储存起来,成为活的“海绵体”。生态滞留带在植物的选择上应优先选用本土植物,选用耐涝又可抗旱的植物。本土植物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和水土,打造更好的生态滞留带景观。
3.4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是指建筑屋顶的部分或全部作为绿化的一种改造景观措施,由植物部分、植物生长基质部分以及屋顶防水结构层一起所组成的一种景观屋顶形式。绿色屋顶在雨水控制上,在建筑屋顶的源头上来减少雨水径流总量、削减洪峰流量,增加屋顶雨水停滞时间,降低屋顶雨水径流流速,以及净化屋顶雨水水质,绿色屋顶还可减少建筑制冷以及降低制热能源消耗。
3.5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中绿化范围是指对建筑物外表面及室内垂直方向上的建筑竖向绿化,作为一种装饰实用技术,附属在建筑主体之上,需要融合于周围的环境,不仅仅是植物彼此生长间融洽,更要做到与周边的环境相融合,最重要的是能丰富生态城市的自然景观,完善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虽然垂直绿化成为建设海绵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不能计入绿地率等经济技术指标中,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对整个生态城市发展建设和景观绿化构成呼应效果。相关研究表明,绿化覆盖率达30%时,气温可下降8%;绿化覆盖率达40%时,气温可下降10%,同时太阳福射经过植物后,60%-80%会被植物所吸收,这样就削弱了热源的作用,使周边温度降低3-8℃。在相对湿度为47%-53%时,人体最为舒适,当处于干燥环境中时,植物叶子还具有蒸腾作用能够增加其周围的湿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能够充分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积水问题,并起到避免城市严重涝水的问题,这对于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悦.“海绵城市”理念在航天城一期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6.
[2]李珊.干旱区资源型城市生态建设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