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式逻辑的历史概念美学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ongahz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概念是历史教学中无法绕开的话题,但以往的研究多囿于如何利用历史概念进行教学,而缺乏对历史概念本身的研究,更无以逻辑学为支撑的专文论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情境是高考考查的载体,历史科情境的设置离不开数量众多的概念,没有对历史概念的深刻理解,就不具备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历史科关键能力。形式逻辑是一门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其在概念的内容、概念之间的关系和概念的推理方面,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思维美学,挖掘其美学内涵,有助于从逻辑学的高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
  一、历史概念的内容美学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固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态。[1]任何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内涵和外延是概念最基本的逻辑特征。所谓一个概念是明确的,就是指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明确的,也就是说,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哪些特性和本质,以及这個概念反映着哪些事物是明确的。
  1.历史概念的“内在美”
  历史概念的“内在美”体现在其内涵中,形式逻辑学认为,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事物的特性或本质,它反映的是概念所涉对象的本质属性,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实践中,教师普遍注重对历史问题的脉络梳理,但引导学生开展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和概括等认知活动不够,“重史实,轻本质”现象普遍存在,由此削弱了历史课程的教育价值。[2]高考试题中通过创设新情景,考查历史概念内涵的题目屡见不鲜,例如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试题第24题就是对“分封制”概念内涵的考查;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历史试题第25题,则考查了学生对“自耕农经济”概念内涵的理解。由于欠缺概念意识的问题比较普遍,这种问题甚至在历史教材中亦有出现,例如,高中历史教材对美国政体的表述为“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政体”[3]。从概念的内涵分析,政体的内涵是指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国家结构的内涵是指调整国家的整体与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关系的形式。所以,“联邦制”是美国的国家结构,“总统共和制”才是美国的政体。教材没有准确把握两者的内涵,将其表述为“联邦制”,造成了思维逻辑的混乱。不难看出,历史概念尤其是理论概念,在历史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掌握了理论概念,才算把握了历史现象的本质,才能更好地总结和掌握基本规律。[4]
  2.历史概念的“外在美”
  历史概念的“外在美”体现在其外延上,形式逻辑学认为,概念的外延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一个个、一类类的事物,它反映的是概念所有涉及对象的总和,解决的是事物的种类和数量问题,回答的是“有哪些”的问题。依据一定的标准,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划分,理清概念间的关系意义重大。因概念外延不清而出现的问题非常普遍,即使在以严谨著称的高考试题中,也时有出现。以2018年全国Ⅰ卷文综第32题为例,试题涉及“罗马体系”、“公民与非公民”、“贵族与平民”“自由民与非自由民”等众多历史概念,给出的参考答案为“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从形式逻辑学的角度分析,罗马共和国时期,“公民”包括“贵族”和“平民”,所以“公民”与“贵族”在逻辑上是属种关系,而非并列关系,两者在逻辑上是无法进行直接比较的,因此参考答案存在着逻辑错误。
  3.历史概念的“发展美”
  人们的认识是发展的,概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历史概念也是发展的。所以,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同一概念往往会做出不同的定义。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具有不同学术观点的人和在阶级社会中具有不同阶级地位的人,对同一事物也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态度,他们对于反映这些事物的概念,也会做出完全不同的定义。如2017年高考试题全国卷Ⅰ文综第41题,要求学生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则材料中民族主义内涵的异同并分析原因。从中不难看出,民族主义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另外,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历史概念表达的内涵也可能不同,如果不注意甄别,就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例如,1964年1月,中法发表建交公报后,毛泽东在会见法国政府代表团时说“建立从欧洲的伦敦、巴黎到北京、东京的反对美苏两霸的第三世界”。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与美苏相对而言的势力,而一般意义上的第三世界则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他地区中的发展中国家。
  4.历史概念的“反变美”
  在内涵和外延的这种密切联系中,有一点值得我们特别注意,就是内涵和外延有这样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会越少。内涵和外延的这种关系,称之为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正确把握这种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并自觉地运用它,对我们深入认识历史概念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从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逻辑方法,有助于人们的认识由一般过渡到特殊,使认识更加具体和深化,有助于明确和限制思维对象的范围,使语言表达更加明确、严谨。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延,从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的逻辑方法,有助于人们的认识由特殊过渡到一般,把具体问题上升到原则的高度上来认识,有助于掌握事物的共同本质。
  二、历史概念之间的关系美学
  客观事物是互相联系的,因而反映事物的概念之间也是互相联系的。列宁说 :“每一个概念都处在和其余一切概念的一定关系中、一定联系中。”[5]历史概念也是如此,完全孤立的历史概念是根本不存在的。探寻历史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加以揭示,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实现有意义学习。[6]
  1.历史概念之间的“同一美”
  同一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所以,又称为全同关系。例如“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的开始”、“同盟会的指导思想”与“三民主义”等等。同一关系的概念虽然在外延上是等同的,但是,就内涵来说却有着某些不同。因此,我们一定要避免将实质上不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当作同一关系的概念来互换使用,否则,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如把“孔子的思想”与“儒家思想”当作同一关系的概念互换使用,就犯了逻辑错误,因为“儒家思想”除了包含“孔子的思想”,还包括“孟子的思想”“荀子的思想”“朱熹的思想”“王阳明的思想”等等。由于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在外延上是重合的,即指向同一事物的,因此,我们在讲话和写作过程中,将两者互换运用,一般并不违反逻辑要求。如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历史试题第28题,“一份英文报纸”的报道与“部分西方人”的观点,就属于同一关系的不同表达。实践中,命题者常常利用同一关系概念的不同表述,来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2.历史概念之间的“并列美”
  所谓概念之间的并列关系是指属于同一属概念的各个同层次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同一个属概念包含着的几个同层次的种概念,如果其外延是相互交叉的,那么,这几个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叫做相容的并列关系。例如,与自然经济并列的是商品经济,并且两者长期共存,互为消长,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之间就是并列关系。理解运用历史概念之间的并列关系理论,是准确解读史料的一个有力工具,反之就则会出现问题,如2018年全国Ⅰ卷文综第32题,就把“公民”与“贵族”两个概念错误地理解成了并列关系,而给该题的命制工作留下了遗憾。
  3.历史概念之间的“属种美”
  属种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在具有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中,外延大的概念称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即被包含的概念)称为种概念。在高考中利用属种关系命题的例子不胜枚举,以2018年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第24题为例,由于试题所给图中铁器的分布很广,所以在给出的选项中,“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的表述干扰性很大,原因就是学生没有理解概念间的属种关系所致。从逻辑学的角度分析,“实物”的外延显然大于“农具”的外延,“铁制农具”仅仅是“铁器实物”的一种,两者在逻辑上是属种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命题者正是利用了两者间的属种关系,布下了一个美丽的陷阱。
  三、历史概念的推理美学
  从认识论角度讲,历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历史概念形成和发展过程。[7]历史教学离不开对大量概念的研究,但又不仅限于对已有概念的研究,由已知概念推理产生新概念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历史概念的“新生美”。
  1.历史概念的“演绎美”
  演绎推理是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联系的推理。[8]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历史概念的演绎就是这样一个由一般到具体的过程。以2016年全国Ⅰ卷文综第41题为例,该题要求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实际上就是一个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演绎得出具体论题的过程。考生通过对情景材料的分析,在已有知识的支撑下,由“制度构想与实践”演绎出“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三权分立制”等具体历史概念,并结合史实进行阐述。这类的试题是具有代表性的,即在具体的情景材料下,先提出历史事物的命题或特征,再让学生举例演绎证明命题的正确性,进而形成一个具体的论题,从而自主完成了一次历史概念的生产过程。
  2.历史概念的“归纳美”
  归纳推理是由个别事物或现象推出该类事物或现象的普遍性规律的推理。[9]归纳推理有完全和不完全归纳法之分,不完全归纳法又包括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两类,其中科学归纳法较多地被应用于历史概念中。科学归纳法就是根据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间因果联系的分析,推出该类事物具有该种属性的推理。以2019年全国Ⅰ卷文综第28题为例,试题给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略)”。利用科学归纳法进行推理,在给出的三位名人中,他们有共同的身份“士人”,有共同的行为“经商”,由此我们可以推理得到“士人经商”这个结论,结合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士农工商”可知,这种新型阶层的出现必然使“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历史概念是形式逻辑范畴中概念的一种,形式逻辑是一门以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在教学中以形式逻辑基本原理做支撑,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明白其主要特征;清楚识别其外延,了解概念所包含的对象;理清概念之间的不同关系;并由已知概念推理产生新的历史概念。其意义在于,从逻辑学出发,为学生理解历史概念提供科学的理论工具,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以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同時,提高历史概念的教学理解水平,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10]
  【注释】
  [1][8][9]金岳霖:《形式逻辑(2006版)》,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8、143、211页。
  [2][10]方美玲:《历史概念的教学理解》,《课程·教材·教法》2010第11期,第73页。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长沙:岳麓书社,2017年,第40页。
  [4]岳林:《中学历史学科概念教学之管见》,《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7期,第41页。
  [5]列宁:《列宁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67页。
  [6]朱煜:《历史概念教学中的有意义学习》,《历史教学》2000年第5期,第33页。
  [7]赵秀玲:《历史教育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35页。
其他文献
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这一振奋人心的精神指明了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发展方向。遗址博物馆是展示与诠释考古学理论与成果的“排头兵”,在我国博物馆占
“史料教学”源自于20世纪中叶,英国“新历史”(NewHistory)的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是指教师将史料引入课堂,指导学生“做历史学家的活动”,旨在借助史料证据,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历史学的方法逻辑并构建历史认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史料教学引入我国,逐渐成为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常态。  英国史学家汤普森表示:“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或发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我们如何发展对历史的认识。”[
一、完形填空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各题所给的A、B、C、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Here is a story about two giant pandas. They__1__ the great China earthquake, and now they are about to start a __2__of peace and unity. It’s a busy t
抗日战争时期,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鎮是冀东八路军英勇杀敌的战场,留下了很多动人故事和红色遗迹。五一假期,该镇打造的“十里红色文化长廊”接待了大批游客。游人从刘庄子村爨岭庙烈士陵园出发,徒步穿行蜿蜒崎岖的山间小路,抵达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青山岭战备洞,全程5公里,都是当年八路军及武工队常走的山野土路。一路下来,既重温从抗日战争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又体验了下营镇走绿色发展之路,全面乡村振兴的奋进蓝图和
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重心,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拥有历史学科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何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成为高中历史教师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难题。本文试以人教版选修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一课为例,结合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落实教育目标。  一、运用唯物史观,树立科学
2012年是广东高考新方案下第3年实施理科综合命题,生物试卷命制顺利从过渡走向成熟,在稳中求变、在稳中求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高考试题命制围绕和追求的平衡点,也就是高考命题的趋势,本文结合高中新课标和考试大纲,对2010-2012年近3年生物试卷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和探讨试题的命制特点及命题轨迹,以期对2013年高考生物备考有所帮助。  一、近3年理综生物试卷对比分析  1. 近3年生物试卷不同
比较类问题是近年来高考材料题中最常考且难度较大的一种题型。201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中,比较类的材料题至少有37问,涉及七年间全部十六套题。如以第41题(2016年以前为第40题)论,除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和2017年全国3卷外全部涉及比较,在全部32问中占22问,足见其分量之重。2018年的三套全国卷第41题仍全部涉及比较问题的考查。从难度上看,今年涉及比较的4问难度并非历年来较难的,但
编者按  戴荣里,现供职于北京一家大型企业,自幼喜好读书,涉猎广泛,笃学深思,通过写作和阅读,启迪智慧,感知人性,对人生读书之美多有意趣性思考。读书况味,戴君自有一番感知……  我喜欢读书,与小时候乡村见到名著少很有关系。  家中仅有的一两本当代大部头小说和一堆小人书,被我翻得稀巴爛。后来在铁路工程单位四处流浪,读书和写作成为工作之余的调味品。自然也与我出生在草根家庭有关,心里想知道更多东西,就要
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先导出现,在其影响与推动下,启蒙主义文学产生了。启蒙主义文学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文学,他们从理论上否定古典主义以王公贵族为正面人物的原则,在创作中把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描写、歌颂的主要对象。  英国虽然在十七世纪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但“光荣革命”的妥协性也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英国启蒙文学的任务是反对封建势力残余,进一步推进革命。英国小说家笛福在《鲁
3月31日,北京市援鄂医疗队凯旋,王雅贤随队回到北京,在经过三道水门的最高级别礼遇后,王雅贤才如释重负,站在138名勇士身边,她感到光荣,眼角禁不住湿润了。  13名北京市援鄂医疗队随队记者中,有4名是“90后”,1992年出生的山东姑娘王雅贤还不是年龄最小的,作为北京日报社视频直播编辑部记者,王雅贤在武汉报道阻击疫情65天。  她说,自己是一名党员,应该冲锋在前,她很幸运能够参与此次报道,这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