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团与矛盾审美视阈下的秦可卿形象分析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er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带有神秘色彩的人物形象。在她身上表现出温柔贤淑与妩媚情欲的矛盾、中层出身与风光大葬的谜团,同时人间的可卿又与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姑之妹有着神秘的形象叠合。《红楼梦》中秦可卿形象的建构涉及家族管理、伦理关系、引导规正、梦里托付等多重事件,在谜团与矛盾审美视阈下会对这一形象有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矛盾冲突 秦可卿 形象分析
  秦可卿是“金陵十二钗”中谢幕最早的女子,擅风情,秉月貌,在多种矛盾的强烈对比下,展现出一种令人神往的神秘美。情欲、罪恶、友善在她身上交融在一起,使其形象充满悲剧色彩。秦可卿的美建立在夹杂着爱与欲望的灰色地带上,建立在走向末世的家族伦常关系中,笔者将对矛盾冲突审美视阈下的秦可卿形象进行分析,以揭示此形象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一 、温柔贤淑与妩媚情欲的矛盾
  秦可卿这一人物形象体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性。一方面,她是贾府裙钗的典范,行事谈吐、性情举止被贾母称赞为重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之人,是集人间风流于一身的天生尤物。营缮司郎养女的出身背景和贾府的名望地位有一定差距,但她在贾府内得到了长辈的垂爱、平辈的称赞以及奴仆的尊崇。秦可卿作为贾府的少奶奶,其生存环境复杂难测。首先便是府邸内部人口众多,婆媳关系、妻妾争斗等各种烦心之事难免。其次,此等家族的花费开销需要苦心经营,即便是有些家底的林黛玉在初入贾府时也要小心翼翼察言观色,随后在生活用度上也有受制之感,更不必说家世不及黛玉的秦可卿了。再者,作为嫡孙媳,不仅对内要处理好家族内部的大量事务,对外还要保持好与诸多大族的往来关系,可谓费心费力。秦可卿温柔贤淑的性情使其在贾府颇得人心,从文中可以推知,秦可卿有着与王熙凤一样的要强性格,却并没有锋芒毕露,而是圆融周全,在众人眼内如此完美的形象,其背后是诸多心血的付出。
  另一方面,秦可卿判词中“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之“淫”的评定则由其妩媚情欲来表现。秦可卿和贾蓉夫妻关系的自我描述是“他敬我,我敬他,从来没有红过脸儿”,但是夫妻间的相敬如宾未必是和睦,也有可能是情感的疏离。《红楼梦》中同样是年轻夫妻的王熙凤与贾琏,并不缺乏对其情事的描写;然而贾蓉只要提起秦可卿,则是发乎情止于礼的正经姿态。事实上贾蓉并非不解风情之人,他在尤氏姐妹面前可谓撩拨放荡,甚至与凤姐的相处有时都要比妻子秦可卿来得风趣。
  相比之下,秦可卿与公公贾珍之间却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情事,这在秦可卿卧室的环境描写中便有暗示,如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武则天的宝镜、赵飞燕的金盘、掷伤太真乳的木瓜、寿阳公主的宝榻以及同昌公主的连珠帐等,其典故的隐喻之意显而易见。比如同昌公主的连珠帐,《新唐书·列传·后妃》载:“保衡处内宅,妃以主故,出入娱饮不禁,是时哗言与保衡乱,莫得其端。”这表现出驸马韦保衡与公主母妃间的乱伦关系。上述诸典故在秦可卿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强烈的隐喻功用。此外秦可卿葬礼的描写也暗含玄机,特别是贾珍的痛切反应,比如“哭的泪人一般”,再如称赞自家儿媳比儿子强十倍;而对贾蓉的描写却几乎没有。讽刺的是,后文贾敬死亡办丧时,贾珍却有心思与尤氏姐妹调笑,甚至晚上开赌局,对家父去世的伤感远不及儿媳。由此贾珍与秦可卿的不伦关系更为明显。
  除此之外,秦可卿将宝玉引入其温软美艳的卧房,随后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见到集黛玉的袅娜风流与宝钗的鲜艳妩媚于一身的兼美并行云雨之事。兼美即警幻仙姑之妹可卿仙子,这也使得秦可卿的形象更具超现实神秘性。
  二、中层出身与风光大葬的谜团
  秦可卿的养父秦业是工部营缮郎,在官位级别和家业财力上不及贾府。在门当户对的传统婚姻观念下,秦可卿嫁入贾府成为嫡孙媳是存在疑点的。尽管贾母说过“模样性格好,家里穷点也没关系”,但实际上王夫人和王熙凤姑侄都来自于金陵王家,李纨是金陵名宦之女,贾母自身更是史侯家的千金,邢夫人和尤氏虽说家世不显赫,但家底殷实,且这两位并非正妻。由此贾府内是正妻却又无强大家世背景的只有秦可卿。按照贾母的想法,她确实符合这场联姻。但在复杂的现实中,坐稳贾家嫡孙媳妇的位置是需要智慧和能力的,同为小辈媳妇的王熙凤和尤氏可以说是秦可卿人物形象的对照。
  王熙凤背景深厚且工于心计,贾母、王夫人的宠爱与信任是她能掌管荣国府的根本原因,要强的个性在家族管理方面的风格即是高压和威严。尤氏则与凤姐相反,她缺乏魄力、能力与底气,心有余而力不足。宁国府当家贾敬一心修仙不问家事,尤氏纵然是贾珍夫人也无能为力,只能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外事一概不过问。秦可卿的处境与尤氏相似,但在贾府内的表现可圈可点,得到众人的认可。为此秦可卿所要付出的代价是对自身的无限苛求,这必然会对心力造成极大的损耗,病根由此积压,而她的心思极重,又加重了病情。尤氏曾谈论秦可卿说:“虽则见了人有说有笑,会行事儿,他可心细,心又重,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秦可卿“心重”的体现之一就是容不得自己的形象有丝毫瑕疵。比如病重之时纵然是医生来看病都要换了衣服去见,甚至为此一天换四五遍衣裳。焦大口中的“爬灰”说法很可能造成了流言蜚语之地狱,牢牢桎梏着她,真也罢,假也罢,这对追求完美的秦可卿都是足以致死的毒药。
  秦可卿葬礼的描写横跨三回,风光气派,场面恢宏。其棺木“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珰如金玉”;葬礼期间的活动安排更是丰富,如文中写道:“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以免亡者之罪,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醮。然后停灵于会芳园中,灵前另外五十众高僧,五十众高道,对坛按七作好事。”停灵时长也是按照“七七四十九日”的最长时间,更有“这四十九日,宁国府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的盛况。在来宾身份、参与人数和葬礼时长方面,秦可卿的葬禮都无比奢华。甚至贾珍为了这次葬礼不惜耗费一千多两银子为贾蓉捐了个五品龙禁尉。为何门第不及贾府的秦可卿能够得到如此风光大葬呢?
其他文献
摘 要:黄公望作为元四家之首,其山水画在中国山水画史上承前启后。本文以黄公望《快雪时晴图》为例,结合其另两幅雪景山水画,从作品的本体语言和意境创造方面进行分析,以求进一步廓清黄公望雪景山水画的绘画语言特征及绘画思想根源。  关键词:黄公望 雪景山水 绘画语言 《快雪时晴图》  元代虽短暂,却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特殊的朝代,也是中国绘画史上风格转变的重要时期,其山水画在画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注重笔墨的意
摘 要: 溥儒是我国近现代著名书画家和诗人,其诗书画被称为“三绝”,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溥儒的诗歌主要以律诗为主,效法唐诗;其书法则以行书成就最高,深得二王书法精要,也曾深受米芾影响,被看作是近代帖学第一人。《山中咏猨啜茗二诗》由一首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组成,集中体现了溥儒诗歌和书法艺术成就。  关键词: 溥儒 自书诗 咏猨 书法  爱新觉罗·溥儒,字心畬,中国近现代最重要的书画家之一,其诗书画被
【摘 要】自从2018年人教版新教材進入学校课堂以来,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正在发生着微妙而可喜的变化。教师由使用刻板的教学方法向着活用和用活教材转变,有效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高效实现了教材、教师、学生和课堂的对接,丰富了学生的道德和学习体验。  【关键词】活用;新教材;学生教育;道德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17-0
摘 要: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有名的“哭美人”,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各种哭态,但未留意过其哭泣的内在原因。本文所解决的是林黛玉哭泣与其“情情”的特质是否存在内在联系的问题,依据有关哭泣与情感的理论,本文认为林黛玉的哭泣正是其“情情”的体现,在为宝玉而哭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而曹雪芹在塑造这样一位于哭泣之中表现情感的女子时,他主要是以男性视角为立足点。这样一来,林黛玉成了男性视角下多泪、多情最佳诠释人,同
摘 要:赛博朋克电影在20世纪90年代迎来了黄金时期,推动整个科幻电影进入后人类时代。但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科幻电影中的很多技术渐变为现实,赛博朋克电影也随之衰落。然而,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展开,10年后,赛博朋克电影又出现了大面积的回潮现象。事实上,这一复古现象揭露了当下的一些社会问题,而世纪末赛博朋克电影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如反人类中心主义、反技术中心主义、反男权中心主义等,能够回应这一文化现
摘 要: 本文主要从小说中少年给司机递烟、司机的苹果被抢和少年的背包被抢三个看似荒诞的重要情节入手,深入分析解读出其中所蕴含的社会现实的残酷险恶,窥见现实生活的无奈与不易,并从中获得成长的启迪。  关键词:“我” 成长 荒诞情节 社会现实  《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余华的成名作,也是一篇重要的先锋小说,它通过一个十八岁少年独自出门远行所经历的一系列荒诞事件,表现了成长的挫折与收获。初次阅读,学生或许有
摘 要: 文学翻译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对目的语认知环境中的各个层面进行选择,其中包括语言形式、翻译策略及文化因素等。本文以澳大利亚作家格兰·菲利普斯的短篇小说《惊涛》为例,探讨顺应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顺應论 翻译 词汇 句子 文化语境  一、引言  文学作品是由语言创作的艺术作品,而文学翻译则是用另一种语言工具来表达原作的意境,以便读者体会原作的美感。翻译不应仅仅
摘 要: 《古诗十九首》中的《西北有高楼》《东城高且长》两篇,都运用了抒情主人公听曲感心的抒情模式。笔者从两诗的抒情方式切入,通过文本细读和比较,发现两首诗歌有着以高耸的建筑起兴、在单向抒情模式下突出时间的瞬时感与空间的距离感、直抒胸臆的悲鸣与对生存困境的包容相结合、直接描写乐声及用双飞鸟意象象征抒情主体对客观时空的超越的抒情共性。在对这五项抒情共性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笔者发掘出两诗得以传世的艺术魅
摘要:古代旅行家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为丝路文化交流树立了典范,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汲取智慧,弘扬和传承丝路精神,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和有益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古代旅行家 丝路精神 交流互鉴  二千多年前,勤劳、勇敢、智慧的中西各国人民渴望能够在友好平等的往来中改善生活,怀着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共同开拓了连接亚非欧大陆板块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今天,习近平主席从
摘要:作为一部转型作品,英格玛·伯格曼《犹在镜中》虽很好地诠释了伯格曼内心的新境界,但并不能称得上一部“成功”电影的典范。尤其较之伯格曼20世纪60年代后期成熟期的“沉默”系列作品,其对于“沉默~封闭”乃至其“存在主义”和“上帝主题”等的表达,在语言、空间和逻辑等方面都存在诸多缺憾。  关键词:英格玛·伯格曼 《犹在镜中》 “沉默”  挪威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是电影史上当之无愧的大师,塑造了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