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品德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渗透,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良好的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品德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力,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以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的情感去营造一个积极、融洽、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完全融入这些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灵感,使之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中去创造,在创造中去学习,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品德教育;渗透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15
通过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我认为一名优秀的品德教师应是一名出色的情感艺术大师,能够通过一切表达情感的因素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想学习,并且认识到品德课程的实用性。因此,若想将品德课讲授出艺术性、趣味性、科学性并存的效果,品德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堂中注重对学生情感因素的挖掘
1.首先要明确品德课的重要性
在很多的学生思想里,都认为品德课是副科,不如语数课程重要,这种对课程的偏见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品德课意义与教学目的的灌输。在课堂中通过列举周恩来、钱学森等优秀人物的成长历程,深刻阐明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小学生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作用,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思想品德课学习的重要性。
2.从学生自身挖掘情感因素
在思品课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明确思品课程情感教育目标,使情感教育任务具体化,使学生在思品课教学中达到预期情感教育要求。从学生自身挖掘情感因素的根本手段是在学校生活中观察和了解学生,具体的实施手段有:
(1)尽可能了解到班级内所有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发现不良现象尽快解决之。
(2)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特征、思想品德方面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挖掘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年龄段因素。
(3)随着网络的逐步普及,孩子们接触到不良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这就要求老师应详细了解各种不良信息对孩子们思品的侵蚀和危害程度,有防患于未然的防范意识。
3.广泛选取教材
教师可以围绕具体的教学重点,将视线从课本中转移到日常的生活与社会大环境中,通过多渠道进行对素材的搜集,比如报刊、书籍、新闻、社会现实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学素材。将从社会和日常生活中搜集到的素材作为教学素材可以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二、教师情感的影响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交心的过程,因此在小学品德课的情感教学中,必然会设计到教师的情感问题。教师情感体现最基本的形式是尊重学生的情感。感情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的一种内心体验,人的认识与行为都是在感情的驱使下完成的。教师要理解学生的真实情感,对于学生真实情感的表露应该给予尊重。这样学生与老师直接没有隔阂,愿意与老师进行感情上的交流。假如老师以挖苦性语言、恶劣的态度上课或者对待学生,此种教育方式从根本上伤害了学生的感情,因此无法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要使学生能自然轻松的接受道德文化,前提条件必须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淡化说教者的身份,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这样可以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另外,不仅不能总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而且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若学生讲出有价值的观点,教师应给予高度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种的环境中,学生就可以摆脱外界的压力与束缚,可以畅所欲言。
三、情感在品德课中的具体渗透方法
1.故事导入式
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根据课文的背景资料,准备相关的小故事,作为课文引入的前奏。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对小故事产生极大的兴趣,并逐步将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导进故事之中。教师在此过程需要做的是把握好引导切入点,这样可有效的将学生的情感体验转移到故事相连的思想品德课文中。有了小故事作为感情的铺垫,会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这一契机,将情感体验转化为小学生学习的动力。
2.情景烘托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直观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合适的教学情景,这样可以更直接的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品德课成为学生情感宣泄的场所。比如在进行《我们共同的家》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准备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以及全国各地知名美丽风光,引导学生们观看,在观看的同时将课本知识讲解完毕,使学生不由自主的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整堂课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效果极佳。
3.话题引入式
根据某一课时的具体授课内容,在课堂开始时,设计一个简短的话题,将学生的情感带动起来,教师精心设计揭示课堂的具有新颖性的引言,使学生获得新情感感受,借机引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动机,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话题导入可以引发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抓住与小学生原有情感的连接点,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小学生认识道德事物的兴趣,以至于激发其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
4.非语言因素的运用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拉别思研究表明:信息效应=7%的文字+38%的声调+55%面部表情,语言本身是没有"活力"的,要想让"死"的语言活起来,形象生动的表达内容,使理论更有亲和力,除布置一定语境外,语言语调和面部表情也是不可少的。对语言进行丰富的修饰也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语意自然也孕育其中。此外,在授课中运用一定的面部表情并配合丰富的手势,使内容更生动且更易于理解。
总之,在小学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从很大程度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品德课不再是孩子们眼中的副科,逐步的重视对品德课的学习。情感教育的良好渗透也得到了同学们的接受与高度评价,学生们普遍接受这种满含趣味的德育课,而且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的提高,这些现象足以证明情感教育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思维、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的状态,从而达到了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洪全.谈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育[J];吉林教育;2010年Z2期
2.蔡小平.浅谈如何做好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09期
3.崔贵杰.浅谈传统文化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有机融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1期
关键词:小学;品德教育;渗透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15
通过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我认为一名优秀的品德教师应是一名出色的情感艺术大师,能够通过一切表达情感的因素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想学习,并且认识到品德课程的实用性。因此,若想将品德课讲授出艺术性、趣味性、科学性并存的效果,品德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堂中注重对学生情感因素的挖掘
1.首先要明确品德课的重要性
在很多的学生思想里,都认为品德课是副科,不如语数课程重要,这种对课程的偏见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品德课意义与教学目的的灌输。在课堂中通过列举周恩来、钱学森等优秀人物的成长历程,深刻阐明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小学生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作用,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思想品德课学习的重要性。
2.从学生自身挖掘情感因素
在思品课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明确思品课程情感教育目标,使情感教育任务具体化,使学生在思品课教学中达到预期情感教育要求。从学生自身挖掘情感因素的根本手段是在学校生活中观察和了解学生,具体的实施手段有:
(1)尽可能了解到班级内所有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发现不良现象尽快解决之。
(2)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特征、思想品德方面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挖掘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年龄段因素。
(3)随着网络的逐步普及,孩子们接触到不良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这就要求老师应详细了解各种不良信息对孩子们思品的侵蚀和危害程度,有防患于未然的防范意识。
3.广泛选取教材
教师可以围绕具体的教学重点,将视线从课本中转移到日常的生活与社会大环境中,通过多渠道进行对素材的搜集,比如报刊、书籍、新闻、社会现实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学素材。将从社会和日常生活中搜集到的素材作为教学素材可以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二、教师情感的影响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交心的过程,因此在小学品德课的情感教学中,必然会设计到教师的情感问题。教师情感体现最基本的形式是尊重学生的情感。感情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的一种内心体验,人的认识与行为都是在感情的驱使下完成的。教师要理解学生的真实情感,对于学生真实情感的表露应该给予尊重。这样学生与老师直接没有隔阂,愿意与老师进行感情上的交流。假如老师以挖苦性语言、恶劣的态度上课或者对待学生,此种教育方式从根本上伤害了学生的感情,因此无法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要使学生能自然轻松的接受道德文化,前提条件必须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淡化说教者的身份,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这样可以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另外,不仅不能总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而且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若学生讲出有价值的观点,教师应给予高度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种的环境中,学生就可以摆脱外界的压力与束缚,可以畅所欲言。
三、情感在品德课中的具体渗透方法
1.故事导入式
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根据课文的背景资料,准备相关的小故事,作为课文引入的前奏。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对小故事产生极大的兴趣,并逐步将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导进故事之中。教师在此过程需要做的是把握好引导切入点,这样可有效的将学生的情感体验转移到故事相连的思想品德课文中。有了小故事作为感情的铺垫,会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这一契机,将情感体验转化为小学生学习的动力。
2.情景烘托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直观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合适的教学情景,这样可以更直接的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品德课成为学生情感宣泄的场所。比如在进行《我们共同的家》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准备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以及全国各地知名美丽风光,引导学生们观看,在观看的同时将课本知识讲解完毕,使学生不由自主的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整堂课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效果极佳。
3.话题引入式
根据某一课时的具体授课内容,在课堂开始时,设计一个简短的话题,将学生的情感带动起来,教师精心设计揭示课堂的具有新颖性的引言,使学生获得新情感感受,借机引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动机,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话题导入可以引发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抓住与小学生原有情感的连接点,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小学生认识道德事物的兴趣,以至于激发其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
4.非语言因素的运用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拉别思研究表明:信息效应=7%的文字+38%的声调+55%面部表情,语言本身是没有"活力"的,要想让"死"的语言活起来,形象生动的表达内容,使理论更有亲和力,除布置一定语境外,语言语调和面部表情也是不可少的。对语言进行丰富的修饰也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语意自然也孕育其中。此外,在授课中运用一定的面部表情并配合丰富的手势,使内容更生动且更易于理解。
总之,在小学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从很大程度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品德课不再是孩子们眼中的副科,逐步的重视对品德课的学习。情感教育的良好渗透也得到了同学们的接受与高度评价,学生们普遍接受这种满含趣味的德育课,而且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的提高,这些现象足以证明情感教育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思维、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的状态,从而达到了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洪全.谈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育[J];吉林教育;2010年Z2期
2.蔡小平.浅谈如何做好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09期
3.崔贵杰.浅谈传统文化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有机融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