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可见,培养人才是一种慢功夫,是日复一日的浸润,是年复一年的影响,是对学生心灵、价值观的再塑造,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单方面累加。可是我们的一些教育工作者,恨不得使学生在短期内就发生质的变化,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很强的功利性,忽视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及需求,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当今学校教育的功利性表现
(一)功利的教学质量观
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让学生全面发展,可是当前的某些学校教育却重智育、轻德体;关注成名成家,忽视如何做人。其结果是,教育成了智育,学生片面发展,追求升学率更成了一些教育管理者的至高追求。在此种管理理念下,老师的课堂教学自然是围绕着考点进行。教育管理者对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没有形成冷静、严肃和富有智慧的思考。
(二)功利的教师观
教师常常面对着很难反映素质教育的学校各项考核指标,同时还有家长和社会评价教师优劣的舆论标准。学校对教师业绩的评价,主要是依据他教授的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衡量。在关乎他们前程名誉的巨大压力下,为了使自己的业绩不断提高,他们经常是教学负担超载,心理压力过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时间很少,要让他们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来是相当困难的。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改革的重压下,教师呈现疲于应付、疲于奔命的状态。教师很难有冷静思考的时候,很难在工作过程中有自己的深刻感悟、体验和真正意义上的反思。
(三)功利的学生观
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以成绩论英雄,我们只视教育为“智力开发”而非对于一个“人”的完善培养,这种评价的狭隘性,一方面挫伤了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误导了社会的人才观,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极为不利。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他们不断地用“高分——升重点大学——找个好工作”的目标来诱导孩子,或采用超出正常需要的物质赐予的方式,用功利性的手段来强化这种功利性的观念。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发明创造,本应属于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却被许多家长理解为“不务正业”。家长总是认为只要孩子分数考得高、能升入重点学校,那么,这样的学校、老师才是好学校、好老师。
二、教育功利性的危害
第一,教育的功利取向,使教育失去了理想,使学生的人文精神缺失。“为分数而奋斗”的应试教育,剥夺了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时间,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没有生存的空间,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于压抑而荡然无存,他们也没有轻松的心情去体验和感悟生活。
第二,教育的功利取向,严重阻碍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扎进书海中,以升学为终极目标;惟有学习成绩好才是人才的标准,使得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不足。一味追求功利的教育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它使受教育者更看重教育结果而不是过程,它使学校更加看重商业价值而不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教育的功利取向,使学生的厌学情绪高涨,失去幸福感受。中国孩子的课业负担比其它许多国家要沉重得多,父母为了使孩子早日成材,不惜剥夺孩子的休息、娱乐时间,代之以各种课余学习,这让他们痛苦不堪,毫无幸福快乐可言。
三、我们如何成就学生的幸福
(一)对教育管理者说: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需要耐心等待
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应该学会俯下身去、静下心来努力探究中国教育内涵发展与突破之路,怀着对教育的使命感与敬畏心,创新教育理念,改变评价机制,让每位老师怀揣着美好的教育梦想,引领孩子在知识的王国中快乐遨游,释放个性,锤炼品格。《易经》中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教育之“道”就在于洞察、处理人的内在自觉,自觉意识一旦产生,就将获得主动发展的永不枯竭的动力和热情。对学生如此,对教师也是如此。
(二)对教书育人者说:教育,是一种滋润;教育,不是灌溉
作为教书育人者,我们不能苛求学生千人一面,而要用心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尽可能帮助他。学生的幸福在于教师给学生一片自主发展的土壤,以春风化雨的方式,从内心感到收获、满足和幸福。
1.让学生幸福于品得出课堂上愉悦的滋味
潺潺流淌的小溪流,碧草青青的草地上,硕果累累的果园里,芳香四溢的花园中……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精心选用的“课堂”。其实,在一个个真实、平凡的课堂,作为教育者只要动一番脑筋,从孩子的心理体验出发,就能让孩子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打开他们愉悦的源泉。比如说,语文课上可以多一点诗词歌赋、哲思典故,让学生在五千年文学浩海中充分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深厚底蕴;数学课上可以多一点思维点拨,方法互动,让学生在明晰的思维碰撞中充分领略数学之美;英语课上可以多一点情景渗透,口语比拼,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熏陶中开拓国际视野;音乐课上可以多一点名家欣赏、才艺展露,让一个个灵动的音符拨动孩子心中最纯真的琴弦……
2.让学生幸福于辨得出生活的五彩缤纷
生活本就是色彩斑斓,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演讲、比赛、表演、运动会、自主课题、社会实践……用一个个主题活动给孩子营造一个个美妙的天地,掀起孩子情绪的波澜,因为自主、自信、自强而使学习生活充满神奇的魅力。孩子们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能力、自己的选择,怎会不从学校飞向自己五彩缤纷的梦想?
3.让学生幸福于听得见内心花开的声音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才能的舞台,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幸福于听得见自己内心花开的声音。
成功的教育应该是无痕的,教育就是服务,让我们摆脱快餐式的功利主义思想,让知识变成孩子心目中渴望的青草,成就他们应该享有的幸福!
一、当今学校教育的功利性表现
(一)功利的教学质量观
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让学生全面发展,可是当前的某些学校教育却重智育、轻德体;关注成名成家,忽视如何做人。其结果是,教育成了智育,学生片面发展,追求升学率更成了一些教育管理者的至高追求。在此种管理理念下,老师的课堂教学自然是围绕着考点进行。教育管理者对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没有形成冷静、严肃和富有智慧的思考。
(二)功利的教师观
教师常常面对着很难反映素质教育的学校各项考核指标,同时还有家长和社会评价教师优劣的舆论标准。学校对教师业绩的评价,主要是依据他教授的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衡量。在关乎他们前程名誉的巨大压力下,为了使自己的业绩不断提高,他们经常是教学负担超载,心理压力过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时间很少,要让他们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来是相当困难的。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改革的重压下,教师呈现疲于应付、疲于奔命的状态。教师很难有冷静思考的时候,很难在工作过程中有自己的深刻感悟、体验和真正意义上的反思。
(三)功利的学生观
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以成绩论英雄,我们只视教育为“智力开发”而非对于一个“人”的完善培养,这种评价的狭隘性,一方面挫伤了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误导了社会的人才观,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极为不利。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他们不断地用“高分——升重点大学——找个好工作”的目标来诱导孩子,或采用超出正常需要的物质赐予的方式,用功利性的手段来强化这种功利性的观念。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发明创造,本应属于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却被许多家长理解为“不务正业”。家长总是认为只要孩子分数考得高、能升入重点学校,那么,这样的学校、老师才是好学校、好老师。
二、教育功利性的危害
第一,教育的功利取向,使教育失去了理想,使学生的人文精神缺失。“为分数而奋斗”的应试教育,剥夺了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时间,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没有生存的空间,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于压抑而荡然无存,他们也没有轻松的心情去体验和感悟生活。
第二,教育的功利取向,严重阻碍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扎进书海中,以升学为终极目标;惟有学习成绩好才是人才的标准,使得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不足。一味追求功利的教育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它使受教育者更看重教育结果而不是过程,它使学校更加看重商业价值而不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教育的功利取向,使学生的厌学情绪高涨,失去幸福感受。中国孩子的课业负担比其它许多国家要沉重得多,父母为了使孩子早日成材,不惜剥夺孩子的休息、娱乐时间,代之以各种课余学习,这让他们痛苦不堪,毫无幸福快乐可言。
三、我们如何成就学生的幸福
(一)对教育管理者说: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需要耐心等待
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应该学会俯下身去、静下心来努力探究中国教育内涵发展与突破之路,怀着对教育的使命感与敬畏心,创新教育理念,改变评价机制,让每位老师怀揣着美好的教育梦想,引领孩子在知识的王国中快乐遨游,释放个性,锤炼品格。《易经》中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教育之“道”就在于洞察、处理人的内在自觉,自觉意识一旦产生,就将获得主动发展的永不枯竭的动力和热情。对学生如此,对教师也是如此。
(二)对教书育人者说:教育,是一种滋润;教育,不是灌溉
作为教书育人者,我们不能苛求学生千人一面,而要用心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尽可能帮助他。学生的幸福在于教师给学生一片自主发展的土壤,以春风化雨的方式,从内心感到收获、满足和幸福。
1.让学生幸福于品得出课堂上愉悦的滋味
潺潺流淌的小溪流,碧草青青的草地上,硕果累累的果园里,芳香四溢的花园中……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精心选用的“课堂”。其实,在一个个真实、平凡的课堂,作为教育者只要动一番脑筋,从孩子的心理体验出发,就能让孩子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打开他们愉悦的源泉。比如说,语文课上可以多一点诗词歌赋、哲思典故,让学生在五千年文学浩海中充分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深厚底蕴;数学课上可以多一点思维点拨,方法互动,让学生在明晰的思维碰撞中充分领略数学之美;英语课上可以多一点情景渗透,口语比拼,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熏陶中开拓国际视野;音乐课上可以多一点名家欣赏、才艺展露,让一个个灵动的音符拨动孩子心中最纯真的琴弦……
2.让学生幸福于辨得出生活的五彩缤纷
生活本就是色彩斑斓,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演讲、比赛、表演、运动会、自主课题、社会实践……用一个个主题活动给孩子营造一个个美妙的天地,掀起孩子情绪的波澜,因为自主、自信、自强而使学习生活充满神奇的魅力。孩子们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能力、自己的选择,怎会不从学校飞向自己五彩缤纷的梦想?
3.让学生幸福于听得见内心花开的声音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才能的舞台,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幸福于听得见自己内心花开的声音。
成功的教育应该是无痕的,教育就是服务,让我们摆脱快餐式的功利主义思想,让知识变成孩子心目中渴望的青草,成就他们应该享有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