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在课堂教学中的误区

来源 :现代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6293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困境,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教呢?怎么才能让学生感觉应用题不再那么难呢?如何让学生把所掌握的知识及数量关系应用于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走出应用题教学的困境呢?我的做法是抓好“读、找、列、算、答”这五步教学。
  【关键词】细读题;找关系;列算式;细计算;慢作答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叙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在体现这一理念是的作用是毋庸置疑。学生通过四则运算的学习,掌握计算方法以后,面对的就是实际的运用。因此,应用题的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困境,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教呢?怎么才能让学生感觉应用题不再那么难呢?如何让学生把所掌握的知识及数量关系应用于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走出应用题教学的困境呢?我的做法是抓好“读、找、列、算、答”这五步教学。我就以面这个例题来谈谈我的做法:
  例题:小华有邮票84张,小容的邮票比小华多18张,小梅的邮票比小荣的2倍少41张,小梅有邮票多少张?
  第一步:细读题,找出其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读题目(小组读,集体读,默读,学生个别读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题意,最后用符号勾画出条件和问题,比如,用“——”勾出条件,用“”勾出问题。
  这一步看似很简单,但是常常被我们忽略,让学生读一遍或者两遍,没有要求学生复述题意,那么就会有一部分学生不去仔细读题。因此,这一步抓好,就可以使学生克服了害怕做应用题的心理障碍,同时特别是对那些 “思想懒惰的”、“见数乱碰”的学生相当有用,让他们觉得做应用题也是有意思的同时,学会了找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第二步:找关系,写出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式
  这一步的关键点就是要求学生从问题入手,逐一找出题目中的各种数量关系。
  在本题中,要求的是“小梅有多少张邮票?”,就必须找到和小梅相关的那个条件,学生很轻易的就能找到“小梅的邮票比小荣的2倍少41张”,让学生反复读这句话,并写出关系式,即:
  小梅的邮票=小容的邮票×2-41 ①
  那么我只需要知道小容的邮票张数就能求出小梅的邮票张数了,再让学生回到题目中去找是否告诉了小容的邮票张数,结果是没有,那么我们就要先求出小容的邮票张数,再在题目中找到和小容相关的条件,即“小荣的邮票比小华多18张”,引导同学们根据这句话列出关系式,即:
  小容的邮票=小华的邮票+18
  再用这个关系式替换到①中(注意提示学生,刚替换出来的关系式一定要加上括号),那么①就变成了
  小梅的邮票=(小华的邮票+18)×2-41
  那么现在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小华的邮票张数,让学生在题目中找出小华的邮票张数:“小华有邮票84张”,现在,我们知道小华的邮票张数,就能求出小梅的了。
  这一步是解答应用题的难点,利用学生对题目的分析,从问题出发,通过分析,找出中间问题,为下一步确立算法奠定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问、启发,帮助学生找出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写出关系式,让学生通过在草稿本上写这些关系式这一步,又一次熟悉了条件和问题,并理清三个人的邮票数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列算式,根据关系式写出综合算式。
  这一步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根据第二步所写的关系式来列出综合算式。
  在本题中就只需要把关系式中的小华的邮票换成数量——84即可,也就是
  (84+18)×2-41
  然后再引导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的加法,84+18=102,再算乘法,102×2=204,最后算减法204-41=163。即:
  (84+18)×2-41
  =102×2-41
  =204-41
  =163(张)
  让学生思考:括号能丢吗?在这里括号的意义是什么?括号里的算式有什么意义?
  这一步也相当重要,因为要让同学们知道哪些括号能丢,哪些括号不能丢。
  第四步:细计算,按照运算法则认真进行计算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在这一步出错,关键就是计算不认真,所以这一步重点强调以下几点:
  1、仔细看题目中的括号能不能丢。
  2、注意运算顺序。
  3、计算时一定要细心。
  4、不要把题目中的数字抄错了。
  5、带上单位。
  第五步:慢作答,按要求写上答语。
  对于小学生来说,应用题的作答也许不是一个难点,但是,每次作业都有那么几个学生不答或都答语不规范,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强调了如何从问题作手回答应用题,让学生仔细看题目,慢慢作答。
  答:小梅有邮票163张。
  在应用题教学中,通过抓好和强化以上这五步的教学后,学生对应用题的掌握就会很好。当然教无定法,终要探而讨。总之,要顺利完成小学应用题的教学,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
其他文献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而课堂提问是能否提高教学效率的最关键的环节,本文主要根据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分析了传统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提问如何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提问;探究性;有效性;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改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多实施课堂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课堂探
期刊
一个人幼年时的读书习惯和读书内容,往往能左右他的一生。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小学生,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美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它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
期刊
【摘要】阅读之有效途径:调动激情,激发兴趣;培养阅读技巧,传授阅读方法;巧妙设疑,高效阅读;创设情境、陶冶情操;开拓阅读视野,养成阅读习惯。这一切都离不开老师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教师巧妙的引导,学生情感的投入,最终情感的熏陶,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有效阅读教学  有学者称阅读为“学习之母”“智慧之源”。通过大量地阅读,学生才能感知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积淀,提高写作能力,增强语文素质,提高
期刊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主体性教育重视不够,将对幼儿素质的全面培养十分不利。因此,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儿个性,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建立科学的主体教育教学模式,强调幼儿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是实施幼儿主体性教育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幼儿;主体性教育;实施  在幼儿教育中存在对幼儿主体性教育重视不够,甚至有幼儿和教师双主体缺失的现象。这将对幼儿素质全面培养十分不利,长此以往必将对幼儿的自主性
期刊
新课改要求改变过去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应做到一下几点:  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当学生对知识不感兴趣时,一个小小的任务对他来说也是负担,是
期刊
【摘要】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我们语文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应有新的认识,寓新课标,新理念,新思路,新教法于课堂之中,确实扮好自己的角色,以发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角色;导航灯;天使;桥  唐代文学家韩愈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里,韩愈明确指出了教师的职责,也从某种角度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但是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体,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在教学中往往喧宾
期刊
【摘要】说课,是教师把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教材的分析、对学情的把握、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过程的预设及其理论依据,向同行或者专家学者表述的过程。说课是展现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能力的特殊形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撰写说课稿  任教小学语文多年,我总结出了自己的一些方法和策略,愿与广大同仁探究。  1 说课要做到全面合理  说课稿也不同于教学实录。教学实录是指在完成教学任务后,通过师生对话
期刊
《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如何提高探究学习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怎样充分利用短短的45分钟进行有效的教学呢?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1 教师应科学合理地构建好探究学习小组,这是开展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期准备
期刊
在许多写景的名篇中,都恰到好处的应用了映衬。映衬除了能把事物的特征表现得更突出、更鲜明之外,它往往还可以使被表现的事物呈现出多层次、多角度的美的意味。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三峡》就可以算是这样的一篇美文。  《三峡》是一篇描写长江三峡美丽景色的优美散文。文中描写所体现出三峡的水美、山美、景美,无一不和物与物之间的映衬所带来的美休戚相关。体会三峡之美,教师就应该在备课时深入到课文中品味这种映衬
期刊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对于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促成教育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觉得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被思考被理解而结晶出来,给人以启示。  1 让“知识的化身”转变为“求知的榜样”  “学高为师”,在课改教学丰富的“三维目标” 背景下,“知识”更像动词——一种“探究的活动”,教师的“学高”则应是“博学”与“会学”的统一,“教学”则更像“育学”,班主任更需要用亲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