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农业大学 农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摘要:《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的主要必修课程,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实验教学的方法、内容和考核方式对《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探讨,主要分析了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提高《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质量,为以后更加完善有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273-02
《植物病理学》是全国各高等农业院校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涉及农学、植物科学、园林、园艺以及中药资源开发等相关学科,是一门理论和应用并重的学科,其学科目标是让相关专业的学生了解《植物病理学》课程讲解的基本原理,获得和提高有关植物病害的规律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目前,高等农业院校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甚至掣肘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高等教育中的实践性教学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为此,在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要对普病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了达到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应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为农业院校《植物病理学》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一、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1.合理选取教材和参考书,补充最新的概念、方法和观点。随着科技和农业的快速发展,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因此实验课程尤为重要。教师应重视实验教材的基础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等。现在,我们主要采用吉林农业大学主编的《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校内教材),设置观察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实践能力和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国地域辽阔,植物种类多,相应的病害种类也多。长春市位于吉林省东北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当地植物病害上。走出实验室,在田间进行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病害症状,而不是单纯地记忆书本上的抽象概念,有利于他们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培养所学专业的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实际,优化重组教学内容。学分制的实行,大量缩减了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课时,为教学任务的完成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要想教学质量不受影响,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精练的选择。对各门实验课中的重复部分进行删减和重组,通过农业植物学实验课和理论课的有机结合,高效率地利用教学课时,加大有针对性的教学信息量,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施教,训练广大植物学专业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在傳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中,教师是活动执行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基础理论进行验证,对实验操作技能进行实践。这种被动的学习方法,不仅容易使学生丧失对实验课的兴趣,而且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他们只是被动地执行,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收,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全面且熟练地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我们对原有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1)增强实验室开放程度,增加开放性实验比例,学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最好地方主要是实验室,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随着高校转型应用人才的改革,实验教学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社会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增加实验室建设投资力度势在必行。为了培养具备良好理论基础、动手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新型农业人才,建立学生动手、思考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实质上是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仅仅进行简单的验证性实验,把课本内容重复做一下,缺乏相应的设计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增加开放实验室后,基础性实验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验证性实验则应让学生自我思考、分析、检验病害的发生原因、机理等,有利于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并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甚至能触类旁通地解决问题。如果遇到教学讨论也解决不了问题,可以在任课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设计、进行相关实验,或分小组自主操作。这种自我设计、自我操作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查资料,问同学、教师或有经验的工程师、技工等,形成一定的发散性思维,锻炼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为进一步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础。(2)实验教学课程应加强学生自主课前预习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一般情况下,实验性课程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参观为辅,主要是观察病原物玻片和病害标本,旨在掌握某种病害的症状特点和病原形态特点,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做不到自主地进行课前预习和准备,教学实验过程中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不能正确地反映出所观察的内容。更有学生“走马观花”。对教师准备的材料缺乏了解和细心观察,而是把心思用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上,参照课本画一幅类似的形态、症状图就算完成任务,课后很容易忘记所学习的病害症状。因此,任课教师要改变课上辅导、课后写作业的教学模式,鼓励监督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发现问题,总结课程中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注意事项,以便上课时能及时和教师沟通解惑,力求在不翻看书本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实验过程。而且,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习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3)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可拓展传统的板书教学,使抽象乏味的知识更加形象化、单调的讲解趣味化,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求知欲。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内容涉及植物病虫害的症状、病原物的形态等,内容丰富。新型的多媒体课程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在真实的情境和音响效果下,教学效率和质量都有相应的提高。例如,观察真菌的形态,可增强学生对病原真菌特征的直观印象,掌握病原菌的危害特点,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再如,观察细菌病害的喷菌现象时,教师通过显微镜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演示,可让学生准备细致地掌握细菌菌体从病组织中喷出的状态,还可将病害不同时期的发病部位、发病症状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加深他们对病害的理解,更好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三、实验教学要改革考核方式
要想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就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规范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提高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实验成绩由各项实验的实验报告评定,这种考核方式太单一,容易导致学生不重视实验操作,而忙于完成实验报告。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对实验教学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重视实验操作。因此,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的成绩评定标准是:实验报告占50%,考勤情况占10%,实验操作表现占40%。这种成绩评定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可以综合考察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全部表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促进他们实验操作的主动性。
四、结束语
植物病理学实验课教学非常重要,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丰富理论常识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对提高《植物病理学》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他们日后从事植物病理学相关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广大农学院植物病害专业的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月敏,杨梅,高智谋.《果树病害防治》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174-16176.
[2]付爭兵.建立开放式实验室的必要性及其管理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3):126-127.
[3]台莲梅,张亚玲,靳学慧.农业植物病理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0):118-119.
[4]李淼,檀根甲,丁克坚,等.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280-8281.
收稿日期:2016-11-17
基金项目:植物病理学教学素材库的建设与应用(校级重点);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题库建设与应用(校级);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校级)
作者简介:杨丽娜(1981-),女,吉林长春人,硕士,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作物病害综合治理。
摘要:《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的主要必修课程,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实验教学的方法、内容和考核方式对《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探讨,主要分析了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提高《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质量,为以后更加完善有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273-02
《植物病理学》是全国各高等农业院校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涉及农学、植物科学、园林、园艺以及中药资源开发等相关学科,是一门理论和应用并重的学科,其学科目标是让相关专业的学生了解《植物病理学》课程讲解的基本原理,获得和提高有关植物病害的规律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目前,高等农业院校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甚至掣肘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高等教育中的实践性教学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为此,在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要对普病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了达到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应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为农业院校《植物病理学》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一、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1.合理选取教材和参考书,补充最新的概念、方法和观点。随着科技和农业的快速发展,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因此实验课程尤为重要。教师应重视实验教材的基础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等。现在,我们主要采用吉林农业大学主编的《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校内教材),设置观察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实践能力和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国地域辽阔,植物种类多,相应的病害种类也多。长春市位于吉林省东北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当地植物病害上。走出实验室,在田间进行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病害症状,而不是单纯地记忆书本上的抽象概念,有利于他们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培养所学专业的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实际,优化重组教学内容。学分制的实行,大量缩减了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课时,为教学任务的完成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要想教学质量不受影响,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精练的选择。对各门实验课中的重复部分进行删减和重组,通过农业植物学实验课和理论课的有机结合,高效率地利用教学课时,加大有针对性的教学信息量,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施教,训练广大植物学专业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在傳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中,教师是活动执行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基础理论进行验证,对实验操作技能进行实践。这种被动的学习方法,不仅容易使学生丧失对实验课的兴趣,而且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他们只是被动地执行,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收,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全面且熟练地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我们对原有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1)增强实验室开放程度,增加开放性实验比例,学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最好地方主要是实验室,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随着高校转型应用人才的改革,实验教学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社会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增加实验室建设投资力度势在必行。为了培养具备良好理论基础、动手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新型农业人才,建立学生动手、思考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实质上是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仅仅进行简单的验证性实验,把课本内容重复做一下,缺乏相应的设计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增加开放实验室后,基础性实验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验证性实验则应让学生自我思考、分析、检验病害的发生原因、机理等,有利于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并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甚至能触类旁通地解决问题。如果遇到教学讨论也解决不了问题,可以在任课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设计、进行相关实验,或分小组自主操作。这种自我设计、自我操作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查资料,问同学、教师或有经验的工程师、技工等,形成一定的发散性思维,锻炼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为进一步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础。(2)实验教学课程应加强学生自主课前预习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一般情况下,实验性课程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参观为辅,主要是观察病原物玻片和病害标本,旨在掌握某种病害的症状特点和病原形态特点,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做不到自主地进行课前预习和准备,教学实验过程中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不能正确地反映出所观察的内容。更有学生“走马观花”。对教师准备的材料缺乏了解和细心观察,而是把心思用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上,参照课本画一幅类似的形态、症状图就算完成任务,课后很容易忘记所学习的病害症状。因此,任课教师要改变课上辅导、课后写作业的教学模式,鼓励监督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发现问题,总结课程中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注意事项,以便上课时能及时和教师沟通解惑,力求在不翻看书本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实验过程。而且,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习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3)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可拓展传统的板书教学,使抽象乏味的知识更加形象化、单调的讲解趣味化,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求知欲。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内容涉及植物病虫害的症状、病原物的形态等,内容丰富。新型的多媒体课程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在真实的情境和音响效果下,教学效率和质量都有相应的提高。例如,观察真菌的形态,可增强学生对病原真菌特征的直观印象,掌握病原菌的危害特点,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再如,观察细菌病害的喷菌现象时,教师通过显微镜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演示,可让学生准备细致地掌握细菌菌体从病组织中喷出的状态,还可将病害不同时期的发病部位、发病症状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加深他们对病害的理解,更好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三、实验教学要改革考核方式
要想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就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规范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提高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实验成绩由各项实验的实验报告评定,这种考核方式太单一,容易导致学生不重视实验操作,而忙于完成实验报告。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对实验教学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重视实验操作。因此,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的成绩评定标准是:实验报告占50%,考勤情况占10%,实验操作表现占40%。这种成绩评定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可以综合考察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全部表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促进他们实验操作的主动性。
四、结束语
植物病理学实验课教学非常重要,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丰富理论常识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对提高《植物病理学》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他们日后从事植物病理学相关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广大农学院植物病害专业的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月敏,杨梅,高智谋.《果树病害防治》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174-16176.
[2]付爭兵.建立开放式实验室的必要性及其管理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3):126-127.
[3]台莲梅,张亚玲,靳学慧.农业植物病理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0):118-119.
[4]李淼,檀根甲,丁克坚,等.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280-8281.
收稿日期:2016-11-17
基金项目:植物病理学教学素材库的建设与应用(校级重点);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题库建设与应用(校级);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校级)
作者简介:杨丽娜(1981-),女,吉林长春人,硕士,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作物病害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