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中寻觅教育的真谛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tv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读书在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不仅是知识数量的增加,更是文化内涵、素养品质的提升。读书会让教师更加富有教育的智慧,领略教育的真谛;也会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关键词:读书;教育的智慧;教育的真谛
  
  一
   使教师对教育永远充满一种吸引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读书会让我们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读书会让我们教师更加富有教育的智慧,领略教育的真谛;读书会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教师,历来被人称为知识分子。读书,在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不仅是知识数量的增加,更是文化内涵、素养品质的提升。教师读书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自己、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教师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让自己丰富起来、深刻起来、精神起来。俄国文学巨匠托尔斯泰说过:“一本理想的书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我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也曾发出:“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犹可傲王侯”的感叹。
   纵横历史,古今中外,留名青史,影响一辈人的无一不是博古通今的饱学之士。司马迁如果没有年少时的博览与专研,如何为人类文化史贡献《史记》这样的史家之绝唱?李白如果缺乏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底蕴,又如何能赢得“诗仙”之美誉?毛泽东如果没有“八角楼的灯光”“延安的窑洞”“西柏坡的油灯”是不可能写下《为人民服务》《长征》等这些千古佳作的。回顾伟人的成长足迹,你会发现是读书使他们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是读书成就了他们辉煌的事业,完美了他们绚丽多彩的人生。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人的才智一旦遇到窒碍,读书则可使人顺畅。”
  二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智慧和策略》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尤其是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从这本书中,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读出管理理念、办学方向;而思想者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笔者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此书给了笔者很多的启迪,也让我深思。以上只是笔者的几点感想,其实书中的每条建议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笔者认为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将这些教育智慧赋注于教育实践中,努力成为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师。
   在美国中小学课堂中,教师非常注重教学智慧与策略,他们在教学中运用了很多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和教学游戏,令人耳目一新。几十种不同方式、不同类型的课堂活动和教学游戏。这些游戏或活动,有的是为了调动学习兴趣,有的是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是为了培养某种品格,有的是为了练习某种技能,有的是为了掌握和巩固某些知识。这些活动或游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所谓“教育智慧”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用灵敏的耳朵聆听和敏锐的眼睛洞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言行并快速地做出判断,通过教师巧妙的点拨、睿智的启发、风趣的讲解最大限度地发挥并创造性地挖掘其背后隐藏某种能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的一种能力。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因此,这里所谈的是备课中的“教育智慧”。“因智慧而精彩”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在有效地教学中,在稍纵即逝的瞬间,教师要牢牢把握,发挥智慧,让“教育智慧”在每位教师身上绽放五彩的光芒,让我们的教学因“教育智慧”而释放无穷的力量。
  二
   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有效率、有魅力,让我们的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经营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交流的平台,是教师的梦想。
   书告诉我们常见的研读教材的误区:“一、先看教参,后看教材,没有自己的阅读体验,缺乏对教材真切的感悟和理解。二、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忽视教材文本的研究,对怎么教有了许多构思,却始终没有明白教学的内容究竟是什么?三、只关注自己对文本的感受,不关注学生对文本会产生怎样的感受。”让我们知道一个文本在不同人的解读下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教师仅仅是文本的解读者之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于他们的内心情感、生活经验、个性特点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在解读文本时的角度和眼光也会有所不同,对文本有着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因此,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不相一致的时候,教师要进行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回答的问题:他为什么会这么想?这样想的理由是什么?即使教师从自己的角度认为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也不能轻易否定。实际上,“出错“并非是问题,而恰恰是一宗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抓住契机,给予学生解释说明的机会,且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高认识,增强自信、走向完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如“风细鱼儿出,风轻燕子舒”般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关系建立在平等和谐的基础之上,在一个充满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中,学生才能与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真诚对话,教师才能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灵感,才能与学生建立起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体现“教学相长”的理念。
   该书所总结的教学策略是教师根据具体情景,运用新课程理念去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实际问题的策略。它既包含解决实际问题的新课程理念,又包含解决这类问题的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
其他文献
检验科见习是医学检验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步。目前,国内的医学检验见习教学仍存一些问题,尤其是针对非医学检验专业的医学相关专业的见习教学。首先概述了检验科见习教
我从事中学英语教学以来,其间经历了三次高中英语教材的变更。尤其从三年前走进新教材至今,我对现行教材的编排和使用感慨甚多。总体上,在《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高中英语有了全新的变化。新教材的编排,体现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了新的英语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规定了新的课程目标和人文目标。     一、新教材的编排特色     高中英语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从单元编排形式上看,一改
大学生的气质,可体现在理想、人缘、生活、学习等诸方面。其气质打造应从长、宽、高、力度等方面入手,克服与生俱来的气质缺陷,实现志气、侠气、骨气、锐气的不断升华,进而实现气
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时要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本。实施素质教育,要尊重学生的品格与个性,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要相信学生的力量和价值。教育导行时,要热情激励学生,与他们共同分享悲喜;主动关心学生,学会宽容与耐心;更要真诚地提醒犯错的学生,和他们一起分担过失。只有时刻把学生摆在心中,多为他们着想,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主动提高自己,教学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一、尊重每一个学生的
新课程的理论博大精深,新课程的实践应以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为着眼点,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关键点,立足校本,追寻理想的教育。1.校本管理从“心灵滋养”开始——工作是为了更
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研究性课程的开设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一、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许多一线语文教师关心的话题。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还存在着不能及时完成作文的现象。如何能使学生在课堂规定的40分钟内完成作文呢?“快速作文”是笔者对中高年级的课堂作文教学进行的一次探索。  “快速作文”可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除学生“怕作文”的烦恼。在探索课堂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倡导互动合作教学方式。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做了或深或浅的探索。但在公开课、比武课、示范课中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了追求热闹非凡的互动氛围,教师把教材上的内容转换成一个个小问题,按一定顺序抛给学生,但每个问题都用不着 “跳一跳,摘桃子” 的思考便可在课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看似一环套一环,层层递进,学生参与面广,课堂活跃,实则学生受制于教师思维
本文对德彪西及其印象主义音乐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着重分析了其钢琴曲《水中倒影》各个部分在和声织体、调式调性、曲式结构等方面的特色.以期对印象主义音乐有更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