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习是师范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的良好实现不仅受基地指导教师的影响,与领队教师的很好管理和层级沟通也是分不开的。营造和谐的实习氛围,充分发挥领队教师在中学实习过程中的作用,这是一个双赢的策略。领队教师要做好实习前的动员、实习中的管理、实习后的总结三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 实习 和谐实习氛围 师范教育 领队教师
师范生实习是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重要一环,通过实习,可以检验和评价师范生的教师职业素质状况,进一步促进未来准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谈到实习,很多人认为这是专门实习管理者与基地实习指导教师的事。笔者多年带领学生到初高中实习,认为领队教师对于营造和谐实习氛围,学生完满地完成实习任务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实习前的动员
在高等师范院校里,一般专门的实习管理者都是分管学院教学的领导,主要作用是实习单位的开拓、建立及分配实习名额。而基地领导对实习生的态度,指导教师会不会倾尽所能放手让学生有所收获,这都是受到实习氛围的影响,而如何营造一种和谐的实习氛围,其中的沟通工作就是由领队教师完成。
在这几年的领队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许多中学虽然是我们实习的基地学校,但当学生真正分配到学校后,发现一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态度都比较冷淡。仔细思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实习单位接收实习生不仅会影响他们教师的正常教学,再加上实习生的风格有可能和指导教师的风格不同,也容易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进而影响他们最看重的“升学率”。针对现状,在学生未到实习单位前,做好实习前的动员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明确实习制度。制度是行为的准则,学校的实习制度应该科学、公开、透明。无论是区内还是区外实习,对学生最先强调的都是安全。不仅包括实习生本身的人身安全,还包括实习生所带班级的学生的安全。然后包括实习纪律规范、请假要求、成绩评定等多个方而,对学生行为起到规范和指导的作用。一般来说,毕业实习的时间相对较长,在这个过程中,工作和生活环境比在学校学习时要复杂很多,学生比在校时更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要与同事、上级等进行工作接触,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要自己处理工作上的一些问题等。
其次,转变实习观念。第一步是从“要我做”到“我要做”。实习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一般都有成绩和学分的要求。很多学生认为是学校“让我实习”的,因而实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因此,有必要在他们实习前,帮助他们分析就业的前景、实习的意义,使学生把实习当成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实习时才会积极主动。第二步是帮助学生转换角色,即把实习当成就业,树立责任心,勇于面对挑战。这时候他们已经不再是处处需要老师呵护的学生,而是独当一面的站稳三尺讲台的教师,只有这样,学生遇到困难时才会独立思考,才能得到锻炼。第三步是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在实习的几个月时间里,仅靠制度进行外部约束是不够的,激发学生的责任心,让学生进行自我约束才是根本。我在动员会上一再向学生强调,他们到中学实习,不再仅仅代表个人,而是代表着学校的形象,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基地学校对我校的评价。要求学生要有集体荣誉感,让学生认同实习对其自身发展的意义,知道学校对他们的殷切期望,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珍惜实习机会。
最后,正确处理考研与实习的关系。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先要到中学进行毕业前实习,而实习期间正是研究生入学考试最紧张的备考时间段,这时就会突显出考研与实习的冲突。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基地指导教师与学生对我校实习生的看法。因此在动员会上就要让学生认识到毕业前实习的重要性。以前的学习大多是进行理论知识的储备,要把学到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能力,这几个月的实习就能使之前的理论知识得以丰富和深刻。用人单位在条件审查时也非常重视实习单位的评语与推荐信,实习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学生本身工作能力的提高,更关系到其今后的就业。在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后,就和他的指导教师好好沟通,让他严格要求。这样全面动员后就能为学生的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中的管理
实习中,指学生在实习岗位开始实习到实习结束。在这一阶段,实习领队教师要遵循两个原则:在宏观上把握政策,在政策的框架内思维、处理问题;在微观上转换视角,从实习单位、学生需求角度,双边寻求解决办法。
1.顺畅沟通是关键。
很多领队教师觉得只要把学生交给实习单位,自己的工作就做了一大半,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想法。面对目前很多学校都不想接收实习生的状况,如果领队教师不与学校分管领导、指导教师很好地沟通,就有可能使对方对于学生的指导持敷衍态度。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实习氛围,在学生见习期间,我会不定期地到学校检查学生的见习情况,与指导教师好好沟通,要求学生虚心求教,对指导老师分配的任务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在正式开始上课后,我先让每个同学把他们上课的时间与地点发给我,虽然我是文学老师,但他们上的课我都听,然后以求教者的姿态和学生一起虚心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当指导教师看到领队老师都是如此谦虚的姿态后,自然就会毫无保留地指导我们的学生。除了与指导教师沟通之外,我也经常与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沟通,听取他对学生实习的意见,在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与学生沟通。由于现在我们给实习单位的经费较少,学校也对我校有一些怨言,我也委婉地向上级传达他们的意见,期待以后进行改进。这样层级沟通,自然就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实习氛围。
2.指导学生是重点。
首先要求学生做好思想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上课前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备课准备,与指导教师认真沟通,树立信心,真正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实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学习阶段,由于没有充分的把握,因此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畏难情绪。我们应鼓励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实习任务。其次端正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态度不仅包括虚心求学,而且包括如何对待自己的服务对象——学生的态度。最后对可能面临的困难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实习中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困难不仅来自学习方面,而且来自生活方面,以及对环境的适应、与指导老师及同学关系的处理,等等。如果实习前把可能遇到问题和困难考虑充分一些,在实习中一旦遇到这些问题和困难,就不会感到束手无策。 其次要求实习生与学生真诚交流。作为刚走上实习岗位的大学生,他们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与中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过严不利于得到学生的认同,过于亲密不利于树立自己的威信。实习教师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面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关爱。如果老师的态度有所偏爱,学生自然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要指导学生走进中学生的心灵,注意观察学生内心世界,情绪变化,身体状况,家庭生活……发现问题及时了解,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解决,慢慢学生就会接纳你。比如,学生周记就是一个很好的沟通窗口。学生在周记中经常会谈到近来在学习中、交友中遇到的不顺心的事,老师可以在文末写出想法及处理办法,课后和学生进行交流,尽量站在他的角度,引导他进行换位思考。这时候学生会觉得老师很懂他的心,才会真诚地与老师配合,在心灵上融通,感情上共鸣,这样就会为实习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最后要求实习生换位思考。现在学生集全家几代人宠爱于一身,性格非常倔强。他们知道实习老师并没有多少“实权”,因此实习老师稍不注意教育方法,就容易引起他们的敌对情绪。相反,如果实习老师能站在学生角度,切身体会和感受学生的烦恼,理解学生在竞争中的压力;设计一些“假如我是班主任”、“假如我是实习老师”等活动,就能融洽师生感情,真正实现和谐教育。
三、实习后的总结
实习后,指学生在基地学校独立上课到结束实习返回学校之前的那段时间。这一阶段管理主要是进行实习总结和实习交流。学生、基地指导教师和领队教师都需要进行总结,一方面肯定成绩,另一方面发现问题。实习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既能给实习完的学生展示实习成果的平台,又能让即将实习的学生对未来的实习有所认识。为扩大实习影响,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有必要将实习成果、学生总结等进行展出,公开交流。当然,实习后管理还包括实习成绩的评价、实习表现的鉴定。很多领队教师都忽略了这方面的鉴定,觉得重要的是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殊不知这个鉴定学生是很看重的,他们的成绩都需要领队教师最后把关。因此领队教师必须走访学生所在班级,与指导教师沟通意见,坚持原则,按规定办事,应力求实习管理的严肃与公平。
面对基地学校不愿接收实习生的现状,大学生实习是目前我国师范院校普遍存在的难点问题,如何解决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实践素养的提高和师范院校的形象。要想营造和谐的实习氛围,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实习的主动性,必须加强领队教师的作用,达到提升实习成效、破解实习难题的目标。
关键词: 实习 和谐实习氛围 师范教育 领队教师
师范生实习是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重要一环,通过实习,可以检验和评价师范生的教师职业素质状况,进一步促进未来准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谈到实习,很多人认为这是专门实习管理者与基地实习指导教师的事。笔者多年带领学生到初高中实习,认为领队教师对于营造和谐实习氛围,学生完满地完成实习任务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实习前的动员
在高等师范院校里,一般专门的实习管理者都是分管学院教学的领导,主要作用是实习单位的开拓、建立及分配实习名额。而基地领导对实习生的态度,指导教师会不会倾尽所能放手让学生有所收获,这都是受到实习氛围的影响,而如何营造一种和谐的实习氛围,其中的沟通工作就是由领队教师完成。
在这几年的领队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许多中学虽然是我们实习的基地学校,但当学生真正分配到学校后,发现一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态度都比较冷淡。仔细思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实习单位接收实习生不仅会影响他们教师的正常教学,再加上实习生的风格有可能和指导教师的风格不同,也容易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进而影响他们最看重的“升学率”。针对现状,在学生未到实习单位前,做好实习前的动员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明确实习制度。制度是行为的准则,学校的实习制度应该科学、公开、透明。无论是区内还是区外实习,对学生最先强调的都是安全。不仅包括实习生本身的人身安全,还包括实习生所带班级的学生的安全。然后包括实习纪律规范、请假要求、成绩评定等多个方而,对学生行为起到规范和指导的作用。一般来说,毕业实习的时间相对较长,在这个过程中,工作和生活环境比在学校学习时要复杂很多,学生比在校时更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要与同事、上级等进行工作接触,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要自己处理工作上的一些问题等。
其次,转变实习观念。第一步是从“要我做”到“我要做”。实习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一般都有成绩和学分的要求。很多学生认为是学校“让我实习”的,因而实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因此,有必要在他们实习前,帮助他们分析就业的前景、实习的意义,使学生把实习当成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实习时才会积极主动。第二步是帮助学生转换角色,即把实习当成就业,树立责任心,勇于面对挑战。这时候他们已经不再是处处需要老师呵护的学生,而是独当一面的站稳三尺讲台的教师,只有这样,学生遇到困难时才会独立思考,才能得到锻炼。第三步是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在实习的几个月时间里,仅靠制度进行外部约束是不够的,激发学生的责任心,让学生进行自我约束才是根本。我在动员会上一再向学生强调,他们到中学实习,不再仅仅代表个人,而是代表着学校的形象,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基地学校对我校的评价。要求学生要有集体荣誉感,让学生认同实习对其自身发展的意义,知道学校对他们的殷切期望,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珍惜实习机会。
最后,正确处理考研与实习的关系。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先要到中学进行毕业前实习,而实习期间正是研究生入学考试最紧张的备考时间段,这时就会突显出考研与实习的冲突。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基地指导教师与学生对我校实习生的看法。因此在动员会上就要让学生认识到毕业前实习的重要性。以前的学习大多是进行理论知识的储备,要把学到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能力,这几个月的实习就能使之前的理论知识得以丰富和深刻。用人单位在条件审查时也非常重视实习单位的评语与推荐信,实习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学生本身工作能力的提高,更关系到其今后的就业。在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后,就和他的指导教师好好沟通,让他严格要求。这样全面动员后就能为学生的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中的管理
实习中,指学生在实习岗位开始实习到实习结束。在这一阶段,实习领队教师要遵循两个原则:在宏观上把握政策,在政策的框架内思维、处理问题;在微观上转换视角,从实习单位、学生需求角度,双边寻求解决办法。
1.顺畅沟通是关键。
很多领队教师觉得只要把学生交给实习单位,自己的工作就做了一大半,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想法。面对目前很多学校都不想接收实习生的状况,如果领队教师不与学校分管领导、指导教师很好地沟通,就有可能使对方对于学生的指导持敷衍态度。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实习氛围,在学生见习期间,我会不定期地到学校检查学生的见习情况,与指导教师好好沟通,要求学生虚心求教,对指导老师分配的任务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在正式开始上课后,我先让每个同学把他们上课的时间与地点发给我,虽然我是文学老师,但他们上的课我都听,然后以求教者的姿态和学生一起虚心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当指导教师看到领队老师都是如此谦虚的姿态后,自然就会毫无保留地指导我们的学生。除了与指导教师沟通之外,我也经常与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沟通,听取他对学生实习的意见,在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与学生沟通。由于现在我们给实习单位的经费较少,学校也对我校有一些怨言,我也委婉地向上级传达他们的意见,期待以后进行改进。这样层级沟通,自然就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实习氛围。
2.指导学生是重点。
首先要求学生做好思想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上课前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备课准备,与指导教师认真沟通,树立信心,真正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实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学习阶段,由于没有充分的把握,因此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畏难情绪。我们应鼓励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实习任务。其次端正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态度不仅包括虚心求学,而且包括如何对待自己的服务对象——学生的态度。最后对可能面临的困难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实习中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困难不仅来自学习方面,而且来自生活方面,以及对环境的适应、与指导老师及同学关系的处理,等等。如果实习前把可能遇到问题和困难考虑充分一些,在实习中一旦遇到这些问题和困难,就不会感到束手无策。 其次要求实习生与学生真诚交流。作为刚走上实习岗位的大学生,他们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与中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过严不利于得到学生的认同,过于亲密不利于树立自己的威信。实习教师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面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关爱。如果老师的态度有所偏爱,学生自然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要指导学生走进中学生的心灵,注意观察学生内心世界,情绪变化,身体状况,家庭生活……发现问题及时了解,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解决,慢慢学生就会接纳你。比如,学生周记就是一个很好的沟通窗口。学生在周记中经常会谈到近来在学习中、交友中遇到的不顺心的事,老师可以在文末写出想法及处理办法,课后和学生进行交流,尽量站在他的角度,引导他进行换位思考。这时候学生会觉得老师很懂他的心,才会真诚地与老师配合,在心灵上融通,感情上共鸣,这样就会为实习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最后要求实习生换位思考。现在学生集全家几代人宠爱于一身,性格非常倔强。他们知道实习老师并没有多少“实权”,因此实习老师稍不注意教育方法,就容易引起他们的敌对情绪。相反,如果实习老师能站在学生角度,切身体会和感受学生的烦恼,理解学生在竞争中的压力;设计一些“假如我是班主任”、“假如我是实习老师”等活动,就能融洽师生感情,真正实现和谐教育。
三、实习后的总结
实习后,指学生在基地学校独立上课到结束实习返回学校之前的那段时间。这一阶段管理主要是进行实习总结和实习交流。学生、基地指导教师和领队教师都需要进行总结,一方面肯定成绩,另一方面发现问题。实习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既能给实习完的学生展示实习成果的平台,又能让即将实习的学生对未来的实习有所认识。为扩大实习影响,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有必要将实习成果、学生总结等进行展出,公开交流。当然,实习后管理还包括实习成绩的评价、实习表现的鉴定。很多领队教师都忽略了这方面的鉴定,觉得重要的是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殊不知这个鉴定学生是很看重的,他们的成绩都需要领队教师最后把关。因此领队教师必须走访学生所在班级,与指导教师沟通意见,坚持原则,按规定办事,应力求实习管理的严肃与公平。
面对基地学校不愿接收实习生的现状,大学生实习是目前我国师范院校普遍存在的难点问题,如何解决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实践素养的提高和师范院校的形象。要想营造和谐的实习氛围,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实习的主动性,必须加强领队教师的作用,达到提升实习成效、破解实习难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