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写字与学生的人格发展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q6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情趣养成的过程。”的确,写好字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字如其人”,写字更是一个人全面文化素养的体现。写好字不仅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也是加强学生情感、意志、心理品质培养以及身体机能训练的有效手段,写字对学生人格发展起着潜称默化的作用。
  一、?写字与德育——一枝一叶总关情
  字,要一笔一笔地写,而这运笔、摆布又蕴含着无限的哲理,写就一笔一画,就像板桥画竹,一枝一叶总关情。
  汉字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载体之一,是汉族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因而,要让学生明白,把汉字写正确、写规范、写美观是每个中国人的基本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如何写好汉字,这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美学追求、人文精神、聪明才智和思想感情。
  汉字的结体规律还可以同做人处事联系起来,那么,写字教学同时也是一个育人的过程。比如教学“树”字时,先让学生分析“树”字的结构,可以拆成哪三个单字,然后拿出“木”、“又”、“寸”三个剪好的字型,让一名学生像玩积木那样“拼”字,其他同学评一评:这个字好看吗?为什么?又怎么来解决呢?最后学生可以得出,将“木”、“又”两个单字的“捺脚”去掉,还应把三者再往一间挤一挤才显得协调美观。在这个过程中,可让学生懂得一个集体中必须团结协作,多考虑他人利益,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这样大家相处才能和睦融洽。教师在“轰”字、“林”字的教学中也可体现这一点。这样处处留心,时时渗透,学生自会在情趣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写字规律,明白做人道理。
  二、?写字与美育——润物细无声
  每一个字都是按照一定规律创造的,每一个字也都有其各种意义上的美。对小学生来说,名家名帖的观看,教师的示范点评,都能提高他们对美的领悟力和创造力,意识到怎样写美,怎样写不美,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再以这种审美观来指导自己练字。美育渗透在写字的过程中,润物无声。
  在长时间的练习下,学生自然会对字的线条美、结构美作出反馈。比如:每一个字的每一个笔画,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富于变化、有节奏的:横画由起笔,行笔到收笔,虽一气呵成,但有轻有重;竖画分悬针,垂露两种,在什么时候用哪一种竖,又有其审美性;汉字“十”和数学上的加号,其不同之处就在于:“十”虽有两个笔画组成,但其中蕴含了一种线条的美感,因而成其为有生命的文字。字的结构美在于:结字时要协稳,在上下结构或单体结构中,假想一条垂线穿过这个重心,那么穿线左右笔画分布力量要均匀,比如“家”只要一小不小心,重心偏移就会变成“驼背”;在指导练习“重”、“中”、“美”、“进”等字时,可让学生了解,在一个字中,有一个笔画是代表这个字的长度或宽度的,它写得好坏能直接影响到整个字的面貌,因而称它为主笔,“美”字中,如果四个横写得一样长,就毫无美感可言,如果突出了主笔第四横后,整个字来了精神,学生的练字积极性也有了提高,顿悟了一个审美原理。在长期的教学中,老师可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渗透匀称原理、满而不虚的原理、留空原理,学生的写字积极性更高,欣赏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三、?写字与智育——熟能生巧,见微知著
  写字不仅是教给学生机械的依样画葫芦,在写字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使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得到智力的开发。写字需要读帖,把一个字的笔画力度,结构安排、巧妙的布置读懂、记牢,再完整地、高质量地表现,而并非看一画写一画。在这其中,就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也时时地训练了学生思维整体性。又如,师生一起分析结构中的大小原理,可以得出多条原理:
  (1)?笔画少的字写得大些,笔画多的字写得小些,相对说来,字就写得紧凑了。
  (2)?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大小规律。如:
  左大右小:部 影 却 利
  右大左小:唯 晚 得 训
  上大下小:剪 势 暂 岳
  下大上小:票 是 志 晶
  学生在写这些字时,举一反三,就能掌握规律,把字写好。
  中国独特的汉字十分奇妙,钻研和运用确实能提高人的智力。字的点面形态变化非常灵活、多样,独具形象,富寓情理,有高度的概括性,其中还蕴含着中国几千年来朴素的哲学思想,写字使学生的思维更具灵活性和思辨性,思路更开阔。
  四、?写字与身心健康——字为心画,境由心造
  青少年写字姿势必须遵循头正、身直、臂开、足稳,同时注意“一拳一尺一寸”。写字时头部端正,稍向前倾,两臂平开,背直足稳,使肺脏有舒展的范围,使心犹如座钟舞动,有帮助消化的功能。手腕动,手指配合,无意之间活动了关节,促进了生命的活动力。同时,写字有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汉代扬雄说:“字为心画。”这说明字是一个人思想感情和个性的流露。“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字迹显示了不同的心理状态,教师要注意这一点,及时把学生引向身心健康发展的大路上去。
  (作者单位:常熟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导学生作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主观能动作用,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学习目的要求具有明确的认识,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主动、积极地领会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并能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知识去探索、获取新知识。通过这些年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期刊
【案例背景】  1. 学科背景: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探究实验不仅能使学生有效获得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观察、动手等能力,有利于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开展探究性学习,构建有效的探究性科学实验课堂是实验教学的关键问题。  2. 学情背景:四年级(1)班是我任教四年级几个平行班中基础最好的班级,但是班上有
期刊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二级“写”的目标描述明确要求“小学生能模仿范例写句子;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能基本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可见小学生英语写的能力培养应从书写规范、书写习惯发展到扩词能力、造句能力,再渐渐扩大至构建有意义的语段。对于有能力的学生,甚至能逐渐形成构建语篇的能力。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呢?  一、 优化记忆方式,
期刊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是对班级学习方式的补充和改进。学生合作学习成功与否取决于合作技能的高低,因而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组建合作小组  建立合作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小组的组建,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间水平相近,小组内部成员各有差异,却有互补作用。小组规模一般在3—5人为宜。小组划定后,就要落实责任,组内成员要有具
期刊
教育要直面人的生命。生命的教育才是每个人成长真正需要的教育。我们把对儿童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渗透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体现在教育实践的每个细节,使校园成为师生自由呼吸的绿色港湾,灵性自然流淌的广阔天地,润泽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  一、?校园文化建设为师生打造自由呼吸的绿色港湾  校园作为“隐性”的教育资源,就像一本无声的教科书,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每一个人。  首先,从大环境入手,增强文化化人功
期刊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着眼于开发学生智力,生成学生智慧、情趣与理趣相互交融的课堂,吸收了邱学华“尝试教学”的理论,结合实际摸索总结“尝试教学单”教学的具体操作模式。几位骨干教师率先执教研究课,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研讨,从“尝试单”的设计到主导问题的提炼,从尝试学情
期刊
教育是改变人的,于是就以为,老师是可以改变学生的。抱着这样的认知,承载教育行为的课堂自然是为了“教会”,于学生是为了“学会”。但现实却是,我们的课堂不讨学生喜欢,老师不讨学生喜爱,很多时候,艰辛的教育付出学生并不领情。那么,我们该如何定位课堂呢?会学!让学生始终保有浓厚、持续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地求取和组织知识的能力。  一、?换一个角度,教是为了不教  以学定教,要特别关注每一位学
期刊
新课程改革要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外社会活动中,也要通过引导、沟通、探究,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何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磨练与成长?师生的角色定位很重要,教师要成为实践活动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和指导者,学生不仅是参与者、实践者,更要成为活动中的主角
期刊
我们觉得,生成的课堂应充分重视师生生命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动和教师及时处理多种反馈来推进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内在智慧,从而才能构建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智慧引领,使生成更具引力  读懂文本,不仅要悟遣词造
期刊
探究性阅读是一种高质量、高效率的阅读活动,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阅读能力。  一、?大胆质疑,增强探究的自主性  1.?在课题上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围绕课题质疑,让学生在验证猜测、比较分析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启迪,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阅读的欲望。如教学《第一朵杏花》时,学生通过预习知道其实文章写的就是竺可桢爷爷,那为什么文章不以《竺可桢爷爷》为题呢?竺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到底有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