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大小小的艺术研讨会、报告会、或某位名人仁者的座谈会中,我们往往会听到些许谈及当下的绘画艺术缺少精神性、向上性等等。从上帝死了,人类死了,到颓废无望的艺术,总而言之一句话:"当下的艺术无救了,当下的艺术家成了进步的羔羊,穷途末路了。"有时我们不得不停下思考这些言词,认真思考一下我们的绘画是否真的失去意义了。如果你不把这个事业神圣化,而是正视它,你就会发现艺术正在延自己的规律发展、发生,艺术家们也正在成为这种发展的助动力。列宁告诉我们:"人的意识不仅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艺术从来不只是被动的反映客观现实,它总是主动的变革现实、表达人类的生命意志(1)。就西言现代艺术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关系而言,它们两者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它们都是人创造出来,为人类服务的。与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发代艺术需要我们用科学的眼光去认识,以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因为"艺术作为一个开放式概念已成为人类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之具体变化的晴雨表,艺术观的变化,亦即人以自己以及自己生活的世界看法的变化。因此,现代艺术乃是在现代人对自己和自己生活方式的不断思考和争论的结果"(2)。
一、生活的社会背景正迅速变化着
艺术的社会性一直紧靠随适用性,这是一种规律,规律是无法人为制止的。我们常说:"人类要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适应我们。"艺术的大规律也是这样的,它也是存在于我们现实社会中的产物。我们的敦煌壁画堪称艺术学习之典范,艺术价值之高众所周知,可就其创作的社会背景而言,那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传播宗教思想巩固统治的工具。其所谓的艺术家也是当时目不识丁的工人、匠人(现在我们所说的民工)。中国的长城为的是防御,古埃及的金字塔只是法老的墓室,但这些都是现代文明世界的建筑师所无法相信为之叹服的"艺术品"。这些劳工当时做这些事时会想它的艺术性、精神性吗?
任何生命体(包括艺术家),生命体的活动(包括从事艺术)都离不开这个社会。因为社会才是他们生存并发展的土壤,一切活动都要在这里发芽、开花乃至结果。我们的作品在反映这个社会反映这个社会的精神(即使你不想),因为"艺术永远是生命隐秘的流露(3)"。绘画不仅是画家的劳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这是它与生俱来的精神性。它创作于某个时代而不可避免的印上了这个时代的社会性,所以经自身就蕴育了这个社会的精神性。如果我们非要说艺术无救了,那你应该说这个社会死了,我们都成了行尸走肉了。
二、绘画艺术选择的题材更加宽泛
大卫画了《拿破仑加冕礼》为后人所称赞,成为古典艺术的典范。想想如果当下有哪位"艺术家"画了《布什竞选》诸如此类,虽有同样的技法,还会有人来赞美如此之"巨作"吗?回答是肯定的:没有。我想这样的作品会被蔑视,被视为趋炎附势之作。为什么?社会时代不同了,题材应该不同了。杜尚一再说:我们今天看到的某件作品同它在多少年前刚画完时被人们看到了感受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再画《XX皇室家族》、《XX妇人像》还会展览在美术馆等人膜拜吗?本杰明和勃格论说欧洲的肖像画是财富和地位的证明书。一个在战争年代画卿卿我我之画作的人不可能被称为艺术家,现代物理学表明,"一旦发现了某条定律在原来范围不适应了,就必须寻找新的尚未认识的适应条件,事物无需受我们思想的支配,受我们思想支配的只是我们的期望。(4)
罗中立的《父亲》是新中国成立之初,那个时代农民的缩影,张晓刚的《肖像系列》、王力克的《雀巢》是我们这个时代家庭观念的影射,所以他们被认可,在艺术价值上被认可。我们现代绘画中的民工题材,城市无聊青年题材在文艺复兴时期,在封建社会中被认可吗?会登上大雅之堂吗?而今天都一次次让我们心灵震憾,引起我们的共鸣,这不是艺术的社会性吗?米勒画农民还不会忘记《晚钟》的宗教形式,如果我们今天还画教徒、画圣经,恐怕就不合适宜了。我们画小品、画"小趣味""小情调"这些不属于艺术吗?不是在为社会生活服务吗?达利的超现实、莫奈的印象派、毕加索的立体派、我们明清的小品人物他们顺应历史的发展,都为社会人民服务。难道我们今天为社会服务就是精神流失吗?精神是社会赋予的,所以才叫社会精神性。这里我们不是缺少精神性,而是在社会发展中的精神取向不同或不同时期的不同取向。有人总是强调艺术中的"古典几范"这只是偏爱或现代社会中的精神性更宽泛了,更能容纳了这许多的风格规范了。艺术家的选择题材,表达方式也宽泛了。
三、对技法的应用更日臻成熟
就绘画的技术性方面,纵观古今,我们会看到一个不断的发展,而我们没有人说这又是一个倒退吧!从品世纪、文艺复兴人们对透视、人体比例的探索,到氏 们今天上过小学的人就懂得透视关系,人体比例关系。从古典宗教时期人们绘画形式"十字架"构图的单一性,到后来巴洛克艺术"对角线"构图的动感夸张,到塞尚把这个问题加以研究成熟化,到冷抽象、热抽象的追求画面形式之美。从油画材料的单一性到今天的装置艺术、综合绘画乃至行为艺术。无论从内涵还是外沿当今时下都在发展艺术,并注以广泛的社会生命力,因为社会的审美承载能力更大了。
就材料而言,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必须从学徒开始,学习制作矿物质颜料,绘制湿壁画,到后来慢慢拓展至画布、木板油画。到印象派为便于室外写生而产生的瓶装、管装颜料更便于操作。由单一的蛋清、坦培拉绘画到今天的多元化并提高了油画的保存时间,今天我们正集操作、携带、保存于一体的进步。有人说这是科技进步了,是的所以说我们推动了艺术的发展而不是致艺术于穷途末路了。
所以我们必须明辨是非,民族精神、社会性的体现不是强求而来的,那样只能催促艺术真正走上穷途末路。我们必须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适应社会意识形态的发燕尾服,要明白我们真正需要的维生素是哪种,而不应老拿当今绘画的消极因素来扼杀他们的发展趋势。印度哲学家奥修的一段话:"这个世界按艺术)是一个沙漠,绿洲只存在于你的觉知当中,你要创造出那个觉知的绿洲任何为了创造它所需要的,你就去做"(5)让这些未泯灭的灵魂来勉励我们这些执著追求艺术的人吧!
参考文献:
[1]《静沐西风-西方艺术论说》,王端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第16页。
[2]《现代艺术哲学》,滕守光译,[美]H G布洛克著第7页2005年1月第2次版。
[3]《抽象与隐情》 ,W 沃林格 第9页。
[4]《米哈依尔 巴赫金》 美 迈克尔 霍奎斯特著,中国人民出版社, 第111页。
[5]《艺苑》2000年第二期,第20页 。
一、生活的社会背景正迅速变化着
艺术的社会性一直紧靠随适用性,这是一种规律,规律是无法人为制止的。我们常说:"人类要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适应我们。"艺术的大规律也是这样的,它也是存在于我们现实社会中的产物。我们的敦煌壁画堪称艺术学习之典范,艺术价值之高众所周知,可就其创作的社会背景而言,那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传播宗教思想巩固统治的工具。其所谓的艺术家也是当时目不识丁的工人、匠人(现在我们所说的民工)。中国的长城为的是防御,古埃及的金字塔只是法老的墓室,但这些都是现代文明世界的建筑师所无法相信为之叹服的"艺术品"。这些劳工当时做这些事时会想它的艺术性、精神性吗?
任何生命体(包括艺术家),生命体的活动(包括从事艺术)都离不开这个社会。因为社会才是他们生存并发展的土壤,一切活动都要在这里发芽、开花乃至结果。我们的作品在反映这个社会反映这个社会的精神(即使你不想),因为"艺术永远是生命隐秘的流露(3)"。绘画不仅是画家的劳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这是它与生俱来的精神性。它创作于某个时代而不可避免的印上了这个时代的社会性,所以经自身就蕴育了这个社会的精神性。如果我们非要说艺术无救了,那你应该说这个社会死了,我们都成了行尸走肉了。
二、绘画艺术选择的题材更加宽泛
大卫画了《拿破仑加冕礼》为后人所称赞,成为古典艺术的典范。想想如果当下有哪位"艺术家"画了《布什竞选》诸如此类,虽有同样的技法,还会有人来赞美如此之"巨作"吗?回答是肯定的:没有。我想这样的作品会被蔑视,被视为趋炎附势之作。为什么?社会时代不同了,题材应该不同了。杜尚一再说:我们今天看到的某件作品同它在多少年前刚画完时被人们看到了感受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再画《XX皇室家族》、《XX妇人像》还会展览在美术馆等人膜拜吗?本杰明和勃格论说欧洲的肖像画是财富和地位的证明书。一个在战争年代画卿卿我我之画作的人不可能被称为艺术家,现代物理学表明,"一旦发现了某条定律在原来范围不适应了,就必须寻找新的尚未认识的适应条件,事物无需受我们思想的支配,受我们思想支配的只是我们的期望。(4)
罗中立的《父亲》是新中国成立之初,那个时代农民的缩影,张晓刚的《肖像系列》、王力克的《雀巢》是我们这个时代家庭观念的影射,所以他们被认可,在艺术价值上被认可。我们现代绘画中的民工题材,城市无聊青年题材在文艺复兴时期,在封建社会中被认可吗?会登上大雅之堂吗?而今天都一次次让我们心灵震憾,引起我们的共鸣,这不是艺术的社会性吗?米勒画农民还不会忘记《晚钟》的宗教形式,如果我们今天还画教徒、画圣经,恐怕就不合适宜了。我们画小品、画"小趣味""小情调"这些不属于艺术吗?不是在为社会生活服务吗?达利的超现实、莫奈的印象派、毕加索的立体派、我们明清的小品人物他们顺应历史的发展,都为社会人民服务。难道我们今天为社会服务就是精神流失吗?精神是社会赋予的,所以才叫社会精神性。这里我们不是缺少精神性,而是在社会发展中的精神取向不同或不同时期的不同取向。有人总是强调艺术中的"古典几范"这只是偏爱或现代社会中的精神性更宽泛了,更能容纳了这许多的风格规范了。艺术家的选择题材,表达方式也宽泛了。
三、对技法的应用更日臻成熟
就绘画的技术性方面,纵观古今,我们会看到一个不断的发展,而我们没有人说这又是一个倒退吧!从品世纪、文艺复兴人们对透视、人体比例的探索,到氏 们今天上过小学的人就懂得透视关系,人体比例关系。从古典宗教时期人们绘画形式"十字架"构图的单一性,到后来巴洛克艺术"对角线"构图的动感夸张,到塞尚把这个问题加以研究成熟化,到冷抽象、热抽象的追求画面形式之美。从油画材料的单一性到今天的装置艺术、综合绘画乃至行为艺术。无论从内涵还是外沿当今时下都在发展艺术,并注以广泛的社会生命力,因为社会的审美承载能力更大了。
就材料而言,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必须从学徒开始,学习制作矿物质颜料,绘制湿壁画,到后来慢慢拓展至画布、木板油画。到印象派为便于室外写生而产生的瓶装、管装颜料更便于操作。由单一的蛋清、坦培拉绘画到今天的多元化并提高了油画的保存时间,今天我们正集操作、携带、保存于一体的进步。有人说这是科技进步了,是的所以说我们推动了艺术的发展而不是致艺术于穷途末路了。
所以我们必须明辨是非,民族精神、社会性的体现不是强求而来的,那样只能催促艺术真正走上穷途末路。我们必须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适应社会意识形态的发燕尾服,要明白我们真正需要的维生素是哪种,而不应老拿当今绘画的消极因素来扼杀他们的发展趋势。印度哲学家奥修的一段话:"这个世界按艺术)是一个沙漠,绿洲只存在于你的觉知当中,你要创造出那个觉知的绿洲任何为了创造它所需要的,你就去做"(5)让这些未泯灭的灵魂来勉励我们这些执著追求艺术的人吧!
参考文献:
[1]《静沐西风-西方艺术论说》,王端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第16页。
[2]《现代艺术哲学》,滕守光译,[美]H G布洛克著第7页2005年1月第2次版。
[3]《抽象与隐情》 ,W 沃林格 第9页。
[4]《米哈依尔 巴赫金》 美 迈克尔 霍奎斯特著,中国人民出版社, 第111页。
[5]《艺苑》2000年第二期,第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