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的目的是归来,不是作死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ok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纳普尔纳峰是尼泊尔境内一条享誉全球的徒步线路。今年的除夕夜,我选择在大本营徒步路线上度过。其实我的雪山徒步经历几乎为零,之前只在国内尝试过徒步雨崩(位于云南如诗如画的徒步线路)。但作决定时,我丝毫没有意识到会面临怎样的困境和危险。
  在安纳普尔纳峰下,我认识了队长、队长的多年死党汪爷、90后淘宝店店主阿威和美女老师玲珑,因为都是中国人,我们立刻结伴同行。
  殊不知,意外往往发生得猝不及防,连尖叫的时间都没给你留下。那天下着大雪,我们走在前往大本营的峡谷中,山顶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只听见队长大叫了声“躲到石头后面去”。而下一秒钟,塌方像是撕裂了天空的口子,漫天白雪如洪水般倾泻。
  雪崩过后的冲击气浪更恐怖,直接可把人一下弹飞。我立刻被卷入雪中,来自四面八方的巨力拉扯着我不断翻滚。冰雪一层层厚重地砸下来,冰碴磨破了我的脸,我被僵硬密实的冰雪活埋,感觉上方仍有力量在一层一层压下来,埋在雪下仍听得到余雪一层层洒下来的哗啦声。
  绝望中,我试图活动手指松松手旁的雪,却发现任何施力都是徒劳。那时我知道,可能我们5个人都被深埋在茫茫雪海中。我在想,我要死在异国的除夕夜了。爸妈,我真的对不起你们。死在除夕,每一年过年都是我的忌日,以后他们要怎么过年。
  记得在腊月二十七晚上,我发了条朋友圈,带着兴奋宣布我们要挑战无向导无背夫大冬天5日走完全程的举动。妈妈立刻微信我:“宝宝,你不知道路途如何,怎么就这样作出决定?妈妈同意你去爬山,不是同意你去冒险、去疯狂、去做愚蠢的事……”为让妈妈安心,我骗了她。告诉她我们找了向导,但其实没有。
  想到这些,我在雪中泣不成声。
  我渐渐进入昏迷状态。生命倒计时一秒、两秒、三秒……当在模糊意识中感到有人在摇晃我的左手时,我被冰雪覆盖的口鼻竟努力发出了声音:“我在做梦吗?有人在救我吗?我死了吗?我还活着吗?”天啊,我还活着!
  从左手到左臂,再到左耳……等待仿佛过了一个世纪,我终于能呼吸到外面的空气。在冰冷中我已感受不到自己的四肢。手足殘废、器官坏死的念头划过,但这一切都不重要,这一切都没有活着重要。第九秒,我拥抱了第一个看见的人——队长。队长和汪爷在我面前,他们还活着,他们救了我。
  尽管浑身发抖的我已经神志不清了,但接下来的场景我永远记得。在我脱险后,队长与汪爷转身营救附近的玲珑,因为玲珑的一只鞋露在外面。此时,现场已经有一些其他国家来的徒步者停了下来,拼了命地帮着忙。在没有工具又担心登山杖会伤到人的情况下,所有人都只能用双手的力量刨开厚重密实的积雪。
  挖玲珑用的时间是最久的。由于玲珑被埋时是向下趴着,登山包的重量完全压迫着她的胸腔,让她很难喘过气来,挖出来时,她的脸庞已经发紫发黑。我们屏息等待着,默默祈祷。慢慢地,她终于缓缓睁开了双眼。而后,我们4个抱在一起号啕大哭。
  我们还有一位兄弟,下落不明。雪崩区域很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二次雪崩,稍大点的说话声,都有可能再次成为死亡的导火索。但没有人害怕或选择离开。
  雪越下越大。
  “如果找不到阿威,我们就永远留在这里。”所以阿威,我不敢想象,如果汪爷最终没有找到你,情况会是怎样。几百平方米的雪崩范围,汪爷幸运地发现了阿威在被埋之前奋力丢出的背包的背带,正是这个极小的线索,我们才确定了他被埋的最终范围。阿威最终还是被救出来了,真好。
  这是一个拥有着圆满结局的故事。在危急时刻成功选择了唯一逃生手段的队长,因为一块足够大的石头而幸免于难。他挖出了半个身体在雪中的汪爷,并且使得我们所有人成功获救,仅有些冻伤与擦伤。有时候生与死可能就只有这么短短的一段距离,换一个位置也许死去的就是我。
  雪崩发生后,我并没有选择继续前往终点——安纳普尔纳大本营,尽管我和它仅有不到3个小时的徒步距离。但我知道,雪山已经给予了我无限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力量。因为我们都活着,便已足够。
  在匆忙奔回休息站的路上,我遇见了一些登山客,他们看见我们惊慌失措很奇怪,而我却在不停地哭着劝他们:“不要走了,没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生命比任何冒险更可贵!”在那一刻,我才体会到,世上没有非走不可的路,没有非攀不可的山峰,没有非达不可的目标。而当我历经了劫后余生,重新走出无信号的深山区域时,我收到了几百条微信。在红包群疯狂轰炸手机时,我看到妈妈大年初一早上发来的“新年快乐,你啊,就是想不起妈妈……”时,我一边哭一边颤抖。
  从尼泊尔回国后,我躺了整整一天。妈妈开门时看到我脸上的擦伤,我说,没事啦,摔了一跤。我还说:“回家真好,妈妈。能回到你身边,真好。”
  没有人能妄自定义幸福与命运。活着,已经是我们生而平等的幸福。
  今后我可能再也不会雪山徒步了,因为我明白,我的体力与求生技能的匮乏,不足以让我把冒险当成潇洒闯天涯的资本,但我不会停下行走的脚步,只不过是在现实生活里踏实行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未来一样会有无限可能……
其他文献
姥姥活到89岁,她是五四精神养育的新女性,虽然一生坎坷,但她以地母一样的心胸包容一切,我命由我不由天。  1917年姥姥出生于湖南常德,父亲曾经是辛亥革命的起义将领,因看不惯袁世凯称帝,退役回乡,开了一家朗朗照明公司,又垦殖荒地3万多亩,成为闻名遐迩的乡绅。母亲是京城里落魄的旗人,酷爱京剧,可惜身体不好,咳血而死。姥姥从小就漂亮,长得像电影《早春二月》里的明星谢芳。她活泼开朗,常常被父亲无奈地说顽
期刊
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地看。树倒下的那一霎间,同时在观望的人群发出了一阵欢呼,好似做了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一般。  树太大了,不好整棵的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向人开口、很不好意思地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主人笑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
期刊
最让我共鸣的父亲形象,出自散文家鲍吉尔·原野的笔下。  这位父亲笑容可掬,但往往在儿子夺路而出急着去小便时,喝令他去厨房把烧开的水灌入暖瓶。儿子只好拎着铁壶,在冉冉热气中的流水声使他将两腿夹紧,身子扭来扭去。  鲍吉尔·原野说,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酷刑。  我那一代的父亲们,确实比较难以捉摸。比如,大家蹲在院子里的泥地上,正玩得专注,冷不防,一位父亲走过来,弯下腰,伸出手,毫无表情地拎起一位孩子的
期刊
2012年苏珊·凯因的TED演讲《内向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于内向的负面认识。这种负面认识很普遍,各行各业都有。我仔细读了苏珊·凯因的书《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  在看书之前,我不觉得外向高内向一等,但是内向性格的优势,如何发挥呢?  学霸。在小学阶段,外向型孩子成绩更好,但是到了高中和大学之后,内向型性格的人普遍成绩好过外向型性格的人。二者智商均等,但是注意力的“带宽”使用二者大
期刊
当我在22℃的气温中穿着毛衣出门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崩溃的。但是没有办法,母亲大人堵在门口,不穿上毛衣不让出门。  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这话一点没错。我的衣着从来不根据天气,而是根据我妈的主观臆断。甚至连我“喜欢吃”什么东西,我自己都说的不算,我妈觉得我喜欢吃什么,我才能喜欢吃什么。在我们家,大小事务都由我妈说了算,俨然一副女王气派,典型的“己之所欲,强施于人”。如果不按她的要求来,那她就
期刊
過年回家,进门就听到一群亲戚对着表妹,你一言我一语地催着她生孩子。“再不生就来不及了”“养儿防老啊”“有个孩子你心里就踏实了”……  我知道表妹是个铁杆“丁克族”,家里的亲戚每次都这样“围攻”,我一个旁观者都觉得心烦气躁,真不知道她怎么那么淡定。  我对表妹表示佩服:“这么多人围着你,你居然不生气。”  “当然也不开心。”她揉揉太阳穴,“但他们终归是为我好的,何必要辩论得伤了和气。”  我以为她有
期刊
Q:我的工作需要我经常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在那里我喜欢上了一个男人。他温文尔雅,但从不主动开口。我想跟他搭话但觉得极不礼貌又有失身份,搭讪这种事情不都是应该男人主动的吗?有好几次,我故意在他面前掉笔什么的,他也只是礼貌地帮我捡起,并不多说话,我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主动一点呢?  Q:胃口总是很好怎么办?就算有非常难过的事也总是要把自己喂饱了才哭怎么办?  A:总是吃不够,可能是因为心里太空了。  Q:學
期刊
Q:我今年26歲,身边很多朋友都结婚了,而我才开始初恋。  我很爱他,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就想和他分享,他工作忙,一周才休息一天,虽然同城,却有时3个月都不见面。但他总微信联系我,我不想再这样下去,见面说分手,看得出,他是真伤心。  我走后,他就电话短信联系我要挽留。我没理他,他几乎每两天都会短信我,这样持续了半个月。后来他再约我吃饭,我就去了,我们拥抱,牵手,亲亲,那天很开心。过了大约一周,我们又
期刊
最近因为一本书《点点梅花为我愁》,让人们再次开始回忆起林语堂、梁启超等人的旧事,他们的古典婚姻哲学,放在现在来看,依旧是妙人妙语的存在。  比如林语堂搞定吵架的妙招:“怎样做个好丈夫?就是太太在喜欢的时候,你跟着她喜欢,可是太太生气的时候,你不要跟她生气。”还有他说婚姻,“婚姻就像穿鞋,穿的日子久了,自然就合脚了。”“用爱情方式过婚姻,没有不失败的。要把婚姻当饭吃,把爱情当点心吃。”正因如此,他可
期刊
每次和老公去泡温泉,都会说起小时候,每次说起小时候,都说起洗澡,每次说洗澡,都说起虱子。  小时候,洗澡给我留下的记忆很不美好,简直就是受刑。  小时候,每年冬天洗一次澡。都是腊月底洗。在离村5里地的一处温泉,我们叫那里是“汤”,附近几个村的人都在那洗,都是一年洗一次。一次一毛钱。  一毛钱也没有。  没有淋浴喷头,只有一个池子,那个池子,跟个炕差不多大,水汽蒸腾,一池子人挤得就和煮饺子的锅一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