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开始了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o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是广告主,继而是投资者,然后是董事会,他们先后对公司和公司管理层失去信心,让《纽约时报》的未来更加让人担忧。虽然报纸与杂志形态不同,但同属资源高消耗的传统媒体产业,同样面临互联网等新媒体的竞争,它所遭遇的问题我们一样有可能会遇到,所以这个时候也是提醒自己抵御潜在危机的最好时候,尤其是我们面对的还是很难琢磨得透的有关信心的问题,信心的有无总是包含更多的不确定性。
  我们为《纽约时报》更换CEO的稿子取的标题是《纽约时报的墨菲定律》,还会有更坏的消息吗?在稿子里没有提到,但我一直有一个有点不知天高地厚的问题:它们真的不是产品本身出的问题吗?一味认为是“传播载体”或者是“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更多时候可能是回避了矛盾核心所在,否则就难以解释为什么被彭博收购后的《彭博商业周刊》发生的正向的变化。
  我们在纽约采访了《彭博商业周刊》的创意总监Richard Turley,他可能是近年来平面媒体业给我们最多惊喜的一个人,在这一期杂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不景气的时代里做了什么。他说:“最好的杂志,应该给人最需要的东西,而不是给他们最想要的东西。”在前几期杂志中Paul Graham也曾表达过类似的见解,他说好产品应该是制造需求,而不是满足用户想要的那一个。我很高兴地看到智慧的头脑总是能想到一起。并且我怀疑,出色的、辉煌的、每个新闻从业者都敬仰的《纽约时报》未必有这样的心劲和心态,它发现了未来,它知晓趋势,但它背着太沉重的过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不足,让它应对新的竞争形势时总是茫然,总是显得不合时宜。
  按惯例,我们新年第一期还是会不合时宜地去总结过去一年里中国市场中的“失意大公司”,今年我们发现的问题是:市场和销售为导向的公司在景气之时往往会忽略公司制度的完善,那些笃信“增量解决存量问题”的公司,可能在市场节奏变缓之时,成为失意者。
  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去看同样失意的《纽约时报》,它可能过分强调了技术变化,而忽略了消费者变化。
  这应该也是我们要随时提醒自己、反省自己的重点所在。RichardTurley不在意“太疯狂”“太不像商业杂志”这样的评价,因而创造了全新的阅读体验,让一个老牌没落的商业杂志重新找到了感觉。它不是跟在别人后面成为主流,而是创造新主流。
  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一种气魄。作为一本商业新闻杂志,我们是不是可以挖掘更多有价值的商业信息给读者?在这一期我们在前面新增加Business+的内容,以更广泛的视角去看待商业和商业延展的内容。公司报道中有哪些未开发的领域是可以提供给我们的读者的?关于商业文明,我们是否可以从更多角度去关注?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可能会继续为我们的读者带来创新的阅读体验。
  又是新年,我们这本与读者一道成长的杂志,也希望自己有更多进步,也希望学会制造需求,当然也希望做最好的商业文明传递者,创造商业报道的新主流。我们不敢说一定会做得到,但我们会为此而努力。
  祝读者新年快乐。
其他文献
如果说Facebook满足了哈佛大学男生“泡妞”需求的话,那么Girls Around Me所做的就已经超越了正常交往的范畴。它越界了。  美国苹果科技网站编辑John Brownlee 3月30日在Cult of Mac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来抨击这款App。“Girls Around Me”是一款基于iOS平台的应用,John指责它的功能会导致许多女性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追踪,他希望借此提醒人们关
期刊
我的一个朋友请我和我媳妇吃饭,中年人在一起最多的话题是关于钱的。  “我在二环里买了个房子。”  “做投资么?”  “是。”  “为什么在二环里?”  “因为稀缺啊,它肯定会升值的。”说完,那个朋友有信心地握了一下自己媳妇的手。  当时我正因为喝了一杯凉啤酒而肚子不舒服,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有“稀缺”这个词让我敏感。而当我上了洗手间之后,才对这个交易有更加理性的认识。投资那些房产可以用稀缺来解释么?
期刊
有一种属于网聊事故的经历你一定碰到过。  你跟人在网上聊天,对方也许是你的老板、同事、同学、朋友,你们也许是在谈工作,也许就只是瞎聊。来去几句之后,你觉得对方某句话让你很不爽,接着你也没好气,接下去更没好气,对方好像也一样,最后你认为你们刚才在网上简直就是吵了一架。  这本来是小事儿,但妙就妙在,等到过后再说起,对方竟一脸茫然,表示完全不知情,也就是说,ta完全没觉得那聊天有什么异样,也根本没人跟
期刊
一个朋友聊起自己是菜鸟的时候,他的领导曾给过他几个建议。其中一条是一定要租在单位附近的地方,这样过两年,你就会感受到自己当初的决定多英明了。  在他说完之后,我接茬说如果我在场,就要补充一句:不过也不必近到对面马路的份上。  这么说总是有原因的。有一年,在离单位大概有7公里距离的房子到期之后,我打算搬到公司附近三公里圈里。看了几处地方,其中一处中介说超近。我一看,果然“握手楼”,哥们就在马路对面屹
期刊
亚健康,恐怕是现在职业人群提到自己身体状况时的标准用语。这不是个新鲜词,但绝对是个玄妙的词,含义模糊但是适用范围相当广,用在哪里都不大会出错。因为公司人群的健康状况总体来说的确有点儿“亚”,不容我们小觑。  健康管理问题历来都是每个公司人力资源的重点问题,对我们每一个公司人来说,自我健康管理也非常必要。作为公司福利的一种,现在许多公司都会为员工购买一些补充医疗保险,这些保险的具体理赔数据既是公司人
期刊
C·赖特·米尔斯活像一名闯入大都市彬彬有礼的学院社会学家圈内的西部牛仔。从外在呈现出的个人行为,到来自头脑的作品与观点,他都表现出一种桀骜不驯与咄咄逼人的侵略性。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期间,这个全美最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会骑着自己那巨大的摩托车在纽约城内转来转去。他会在学校自己的住所内,用手枪对着墙壁练习射击。他的学生后来回忆说,在米尔斯的夏季度假别墅中竟然找不到一把椅子。教授总是走过来走过去,一刻难以
期刊
不论是过去做奢侈品时尚买手,还是现在的保时捷销售经理,赵奎铭的工作总给别人一种体面的印象。  按照赵奎铭自己的理解,豪华汽车品牌的销售经理应该不但管理整体运营,同时还得是展厅的监督者,所以大到年度、季度的销售计划,小到展厅里有没有展示用的汽车轮胎,他都要考虑。每天开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一个15分钟的短会,他要求展厅的前台甚至清洁人员都要参与,确认好每个人当天各自的工作计划。此外,他还要检查销售人
期刊
谢天谢地,再不用在家里等着出版社的退稿信了。  约翰勒姆(Yohalem)就是这样干的。在自己的短篇故事集《爷爷讨厌这只鸟》被出版社退稿之后,她决定尝试一条全新的路子。  她请做编辑的朋友来帮忙,之后花了400美元设计了封面。她把书价定为2.99美元一本,其中每篇文章卖99美分。最终,她把书稿交给了一家名为Telemachus Press LLC的出版公司,花了3000美元,该公司让她的作品放到了
期刊
1950年代,那时候,汤姆·麦奇勒和一位经常在自己喜欢的咖啡馆外闲逛的年轻人科林·威尔逊成为了朋友。威尔逊给他看了自己的手稿《局外人》,并问他是否应该把书拿给出版商看一下。  《局外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麦奇勒出版了1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书,被称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十大人物,他创立了“布克奖”。60多年很快就过去了。  2011年10月,亚马逊在版权拍卖会上以80万美元拍下了Penny M
期刊
两周前,我和一个亚裔创业者闲聊。这家伙出生在上海,幼儿时到了加州,几乎不会说中文,但知道奇虎、知乎和金山,这已经让人怪高兴的了。  他的创业项目叫Fantoon,并以此参加了去年9月的旧金山TechCrunch Disrupt,是一个帮助人们分享在互联网上各种感兴趣的内容,并自动组合成不同社区的信息管理工具。这个主意不错,但并不是独有的,比如我还知道一家叫Pearltrees的公司,做的也是差不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