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过去的语文教师只看重卷面成绩而忽略了对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我感到:语文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车间”。语文是工具,要会使用工具,才能掌握好工具。所以,语文教学要提高效率,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的能力从何而来?不是当“观众”看来的,也不是当“听众”听来的,同任何事件一样,能力是从实践中来的——勤于实践,能力必强。我常想:几个月能培养出一名熟练的汽车驾驶员,三、四年能培养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就在于他们学了知识后天天实践。小学生学好语文必须勤于实践,这个“实践”就是“自学”。所以,我们语文教师不要总是“抱”着学生走,生怕学生摔倒了,也不要把课文“嚼”得太烂,尽让学生吃米糊——那样久而久之,消化能力就会逐步退化。为了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工具,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教学原则:给自学让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决不独霸课堂教学时间,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之养成自学习惯。具体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的路线是:第一步:读文,点字,查字,识字,写字;第二步:读文,思考,分层分段,写大意;第三步:读文,划重点的字、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写出文章中心;第四步:读文,背好词好句好段至全文,抄写好的句、节、段,创造性地讲述课文内容,充分用好语文的“工具”,最后运用课文中所学的写作方法,写自己生活中可写的事情。自学的四个步骤,开学初步教给学生,以便学生按法自学。
由于开展了自学,用好了语文的“工具”,不仅提高了学习语文的能力,而且逐步形成“主动学、动脑思、学踏实、学方法、勤实践、好又精”的良好学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必须抓好作文教学,突破这一难关,培养写作能力。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教师感到难,学生更感到难,只有突破这一难关,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为了突破这一难关,我给自己的作文教学定了“两紧”、“两多”、“一改”的教学原则。“两紧”是:紧密联系阅读教材,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两多”是:多读、多写。“一改”是:改革指导和批改的方法。
语文教学担负着言语技能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等多重任务,但言语技能原型训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因此,要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师要落实知识点、抓准精练点,促成调动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动性,形成技能、技巧,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化。以下是我在《花钟》教学中的一个言语训练片段:
师:找一找这些花开花的时间?
生:午时花十二点左右开。
师:“左右”这个词可以去掉,说“午时花十二点开”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去掉后表示一定在十二点开了,而花开的时间没那么准确。
师:说得真好,加上“左右”显得更准确。还有与“左右”相近的词语吗?
生:大致、估计、大概、大约……
师:在句子中用上这些词语,会让我们说的话更加准确,可信。用上这些词语说说其他花开花的时间。
生:……
在古代关于教学方法的话中,“授之以金,不如予之点金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均是教授学生学习方法的名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堂的基本特点。”我们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能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会听说读写,这应该是语文课的“保底工程”,也是学生成长中坚实的塔基。要用好积极主动的课堂,体会意思,从而掌握用语的科学性、准确性;要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有效地训练言语应用技能。有效的语言文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根,要牢牢抓住、实实掌握,不能忽略和放松。“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让学生能在一个自主、能动的课堂中快乐地学习,给学生一个主动的课堂,是我们千万教育者终身奋斗坚持的目标。
学生的能力从何而来?不是当“观众”看来的,也不是当“听众”听来的,同任何事件一样,能力是从实践中来的——勤于实践,能力必强。我常想:几个月能培养出一名熟练的汽车驾驶员,三、四年能培养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就在于他们学了知识后天天实践。小学生学好语文必须勤于实践,这个“实践”就是“自学”。所以,我们语文教师不要总是“抱”着学生走,生怕学生摔倒了,也不要把课文“嚼”得太烂,尽让学生吃米糊——那样久而久之,消化能力就会逐步退化。为了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工具,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教学原则:给自学让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决不独霸课堂教学时间,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之养成自学习惯。具体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的路线是:第一步:读文,点字,查字,识字,写字;第二步:读文,思考,分层分段,写大意;第三步:读文,划重点的字、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写出文章中心;第四步:读文,背好词好句好段至全文,抄写好的句、节、段,创造性地讲述课文内容,充分用好语文的“工具”,最后运用课文中所学的写作方法,写自己生活中可写的事情。自学的四个步骤,开学初步教给学生,以便学生按法自学。
由于开展了自学,用好了语文的“工具”,不仅提高了学习语文的能力,而且逐步形成“主动学、动脑思、学踏实、学方法、勤实践、好又精”的良好学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必须抓好作文教学,突破这一难关,培养写作能力。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教师感到难,学生更感到难,只有突破这一难关,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为了突破这一难关,我给自己的作文教学定了“两紧”、“两多”、“一改”的教学原则。“两紧”是:紧密联系阅读教材,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两多”是:多读、多写。“一改”是:改革指导和批改的方法。
语文教学担负着言语技能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等多重任务,但言语技能原型训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因此,要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师要落实知识点、抓准精练点,促成调动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动性,形成技能、技巧,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化。以下是我在《花钟》教学中的一个言语训练片段:
师:找一找这些花开花的时间?
生:午时花十二点左右开。
师:“左右”这个词可以去掉,说“午时花十二点开”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去掉后表示一定在十二点开了,而花开的时间没那么准确。
师:说得真好,加上“左右”显得更准确。还有与“左右”相近的词语吗?
生:大致、估计、大概、大约……
师:在句子中用上这些词语,会让我们说的话更加准确,可信。用上这些词语说说其他花开花的时间。
生:……
在古代关于教学方法的话中,“授之以金,不如予之点金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均是教授学生学习方法的名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堂的基本特点。”我们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能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会听说读写,这应该是语文课的“保底工程”,也是学生成长中坚实的塔基。要用好积极主动的课堂,体会意思,从而掌握用语的科学性、准确性;要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有效地训练言语应用技能。有效的语言文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根,要牢牢抓住、实实掌握,不能忽略和放松。“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让学生能在一个自主、能动的课堂中快乐地学习,给学生一个主动的课堂,是我们千万教育者终身奋斗坚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