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规程》总则对幼儿思想品德教育任务是这样规定的: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和活泼、开朗地性格。幼儿期是一个人品德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科马罗娃讲过:“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未来的个性基础是在早期奠定的。”中国还有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些都说明幼儿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3—6岁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
关键词:幼儿 思想品德 重要性 方法
中图分类号:J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123-01
《规程》总则对幼儿思想品德教育任务是这样规定的: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和活泼、开朗地性格。可是,长期以来,不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都普遍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据调查:从家庭对幼儿教育的侧重点的顺序看,主张身体优先的占52.7﹪,主张智力优先的占41.28%,主张性格优先的只占5.7%,表现出明显的重身体、重智力、轻德育的倾向,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也普遍存在“以教为主”而忽视了幼儿良好性格,品德的培养。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它与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世界发展到今天,国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科技、教育和人才的竞争。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任务的关键时期,要完成这一战略任务的关键,在于是否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然而,要发展科技,教育是基础,幼儿教育则是基础的基础,教育的第一环德育又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幼儿整体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德育搞不好,直接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提高与民族的振兴富强。因为现在幼儿园的孩子,到了21世纪中叶正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所以,做为幼儿教师不仅应该重视幼儿智力的启蒙与开发,更应该至力于幼儿良好品德和性格培养,并把是否完成德育任务作为评估自己工作的标准之一。那么,怎样对幼儿进行德育培养呢?
一、多启发诱导。 幼儿由于受年龄和生理的影响,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启发诱导就显得格外重要。如培养幼儿与人友好相处的习惯,教师首先应该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到大家在一起的快乐感,再启发幼儿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然后教会幼儿与人相处的方法及规则,怎样寻求帮助和帮助别人,怎样征求他人的意见和接受他人的意见,例如对幼儿说:“某某小朋友的手娟丢了他真着急”,启发幼儿一齐帮助同伴找手娟;例如告诉幼儿“今天玩医院游戏”,启发幼儿自己分配角色,学习征求和接受他人的意见。
二、善用鼓励。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种行为不论好与坏,只要发生后得到鼓励,则这种行为就容易再现,事实证明,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本方法是“正强化”(物质或精神鼓励),幼儿的可塑性强,古人说:“少成若天性”,即幼儿期形成的好习惯像天生的一样非常牢固,能因此终生受益。所以,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并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幼儿能从中体会到被表扬的快乐,因为由这种快乐产生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幼儿容易记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家园同步,共同教育。 家长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又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共同责任者,孩子既接受幼儿园的教育又继续接受家庭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起着幼儿园、社会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当前,独生子女的共同特点是娇惯,任性、依赖性强,家长既望子成龙心切,又缺乏一定的科学育儿知识经验,多数父母的教育观是重智轻德,与《规程》所规定的幼儿园教育思想相违背。所以,应该提高家长工作的效率,家园同步的水平。通过与家长交朋友融洽关系、互相交流心得提高家长工作的效率;通过向家长介绍幼儿的教育发展动向、理念研究、教研成果及家长的参与提高家园同步的水平,共同教育好幼儿。
四、一日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如:来园主动问好,渗透礼貌教育;午餐,进餐前说感恩词,渗透感恩教育,不剩饭、不挑食,渗透节约教育;饭前便后洗手渗透卫生教育等,时时、事事、处处渗透品德教育。
五、节日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三八节”爱妈妈、爱阿姨、爱奶奶教育;“五一劳动节”爱劳动教育;“国庆节”爱国教育;“重阳节”尊老敬老教育等,在每个节日里,开展相应的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得到品德教育,提升德性修养。
六、行为评价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如:评每周之星,一周一个主题,内容可以是快乐之星、劳动之星、合作之星、友爱之星等,以评促教。再如:评礼仪小标兵,让懂礼仪、有礼貌的幼儿披挂绶带在大门口、班门口迎接家长和幼儿入园,使幼儿每天在温馨的环境中自然接受品德教育。
七、参观活动,如组织幼儿参观社区,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等。
八、游戏娱乐活动,如通过参与或观看童话剧《三只小猪》,教育幼儿爱劳动,做事要踏实认真等。
九、体育锻炼活动,如在亲子运动会中,教育幼儿团结一致、培养幼儿集体意识及集体荣誉感。
十、“大带小”活动,大班的哥哥姐姐带领中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散步、游戏,培养幼儿相互关心、互相照顾、有责任感等。
以上几种方法在幼儿园德育教育活动中不是孤立、脱节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共同发挥着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作用。
陈鹤琴先生指出:0-7岁是人生是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牢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有一位哲人这样说:孩子的心灵是不可思议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习惯,播下品格的种子就会收获命运。为了21世纪,为了祖国的未来,让我们为孩子们播下希望的种子吧。
该论文是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以活动为载体的幼儿品德教育行动研究 》(15-HJYY-49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幼兒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高伟:《幼儿园品德教育的低效性问题新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006年
[3]覃丽妃:《幼儿园德育教育初探》
关键词:幼儿 思想品德 重要性 方法
中图分类号:J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123-01
《规程》总则对幼儿思想品德教育任务是这样规定的: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和活泼、开朗地性格。可是,长期以来,不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都普遍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据调查:从家庭对幼儿教育的侧重点的顺序看,主张身体优先的占52.7﹪,主张智力优先的占41.28%,主张性格优先的只占5.7%,表现出明显的重身体、重智力、轻德育的倾向,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也普遍存在“以教为主”而忽视了幼儿良好性格,品德的培养。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它与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世界发展到今天,国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科技、教育和人才的竞争。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任务的关键时期,要完成这一战略任务的关键,在于是否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然而,要发展科技,教育是基础,幼儿教育则是基础的基础,教育的第一环德育又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幼儿整体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德育搞不好,直接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提高与民族的振兴富强。因为现在幼儿园的孩子,到了21世纪中叶正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所以,做为幼儿教师不仅应该重视幼儿智力的启蒙与开发,更应该至力于幼儿良好品德和性格培养,并把是否完成德育任务作为评估自己工作的标准之一。那么,怎样对幼儿进行德育培养呢?
一、多启发诱导。 幼儿由于受年龄和生理的影响,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启发诱导就显得格外重要。如培养幼儿与人友好相处的习惯,教师首先应该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到大家在一起的快乐感,再启发幼儿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然后教会幼儿与人相处的方法及规则,怎样寻求帮助和帮助别人,怎样征求他人的意见和接受他人的意见,例如对幼儿说:“某某小朋友的手娟丢了他真着急”,启发幼儿一齐帮助同伴找手娟;例如告诉幼儿“今天玩医院游戏”,启发幼儿自己分配角色,学习征求和接受他人的意见。
二、善用鼓励。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种行为不论好与坏,只要发生后得到鼓励,则这种行为就容易再现,事实证明,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本方法是“正强化”(物质或精神鼓励),幼儿的可塑性强,古人说:“少成若天性”,即幼儿期形成的好习惯像天生的一样非常牢固,能因此终生受益。所以,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并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幼儿能从中体会到被表扬的快乐,因为由这种快乐产生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幼儿容易记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家园同步,共同教育。 家长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又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共同责任者,孩子既接受幼儿园的教育又继续接受家庭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起着幼儿园、社会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当前,独生子女的共同特点是娇惯,任性、依赖性强,家长既望子成龙心切,又缺乏一定的科学育儿知识经验,多数父母的教育观是重智轻德,与《规程》所规定的幼儿园教育思想相违背。所以,应该提高家长工作的效率,家园同步的水平。通过与家长交朋友融洽关系、互相交流心得提高家长工作的效率;通过向家长介绍幼儿的教育发展动向、理念研究、教研成果及家长的参与提高家园同步的水平,共同教育好幼儿。
四、一日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如:来园主动问好,渗透礼貌教育;午餐,进餐前说感恩词,渗透感恩教育,不剩饭、不挑食,渗透节约教育;饭前便后洗手渗透卫生教育等,时时、事事、处处渗透品德教育。
五、节日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三八节”爱妈妈、爱阿姨、爱奶奶教育;“五一劳动节”爱劳动教育;“国庆节”爱国教育;“重阳节”尊老敬老教育等,在每个节日里,开展相应的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得到品德教育,提升德性修养。
六、行为评价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如:评每周之星,一周一个主题,内容可以是快乐之星、劳动之星、合作之星、友爱之星等,以评促教。再如:评礼仪小标兵,让懂礼仪、有礼貌的幼儿披挂绶带在大门口、班门口迎接家长和幼儿入园,使幼儿每天在温馨的环境中自然接受品德教育。
七、参观活动,如组织幼儿参观社区,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等。
八、游戏娱乐活动,如通过参与或观看童话剧《三只小猪》,教育幼儿爱劳动,做事要踏实认真等。
九、体育锻炼活动,如在亲子运动会中,教育幼儿团结一致、培养幼儿集体意识及集体荣誉感。
十、“大带小”活动,大班的哥哥姐姐带领中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散步、游戏,培养幼儿相互关心、互相照顾、有责任感等。
以上几种方法在幼儿园德育教育活动中不是孤立、脱节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共同发挥着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作用。
陈鹤琴先生指出:0-7岁是人生是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牢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有一位哲人这样说:孩子的心灵是不可思议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习惯,播下品格的种子就会收获命运。为了21世纪,为了祖国的未来,让我们为孩子们播下希望的种子吧。
该论文是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以活动为载体的幼儿品德教育行动研究 》(15-HJYY-49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幼兒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高伟:《幼儿园品德教育的低效性问题新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006年
[3]覃丽妃:《幼儿园德育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