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之我见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十个核心课程内容中明确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为此,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已是广大教师的共识,并成为教学研究实践的重要课题,被广泛开展研究实践。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应如何落实“创新意识的培养”这一基本任务?笔者认为,营造和谐民主课堂,重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重视归纳概括,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下面结合现实的教学研究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看法。
  一、营造和谐的民主课堂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践证明,愉悦、和谐的民主课堂,最能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欲望。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心境始终能处于兴奋中,思维活跃,表现欲强。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营造愉悦和谐的民主课堂,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一是教师要从心灵深处亲和亲近每一位学生。教师要有“每一位学生都是很棒的”的心态去善待学生,多些“你说得不错”“你真聪明”“讲得真好”“真是聪明的主意”等鼓励性语言和眼神,和蔼可亲的表情,适合学生的课堂肢体动作等,帮助学生消除恐惧和压力,让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可爱可亲,上课是个很开心的事。
  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课堂是老师引导下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我的课堂我参与,我表现”的积极主动学习的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喜欢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如运用“相信你们有所发现,试试吧”“通过努力,你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谁有问题与大家分享”等话语,引发学生“我能行”的自信心理,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尝试。
  二、重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一是创设和用好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尤其是低年级教材,每一个主题情境图,都蕴含丰富的数学信息,容易引发学生从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欲望。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引导学生经历从无序无目的的好奇观察向有序有目的的观察发展,学会用数学眼光从生动有趣的情境里,通过认真观察,发现数学信息,在“新发现”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创新思维。
  二是提供机会,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对于提出的数学问题,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可能一下子不会把问题说清楚,而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培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对信息的加工并提出与信息相关的数学问题。
  三、培養良好思考习惯
  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把什么都解释得清清楚楚的“一言堂”的做法,课堂中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机会,引导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要改变问题一提出,马上就集体回答的“一问一答”的方式,课堂中要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养成先思考后回答的思考习惯。
  其次,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爱因斯坦曾说:“学习知识要勤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良好的出示问题的习惯,不能急于求成,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想问题,养成“多思、善思”的思考习惯。
  四、重视归纳概括
  一是注重新旧联系,温故知新。如在新知探究中,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用,认真做好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新旧联系,帮助学生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探究和发现新知。二是注重经历“做数学”的活动过程,把归纳概括贯穿在“数学活动”中。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重要方式。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创设能让学生有实际参与活动的过程,让学生获得经历“做数学”的感受,指导学生逐步学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的基本方法,以达到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思考,主动感悟数学,发现数学的学习目的。
其他文献
桑塔纳降价已不是第一次了,然而今年1月9日桑塔纳再次大幅度降价:一辆普通型桑塔纳车的降幅达16%,单价跌至11.4万元,迫使捷达将普通型轿车的价格降至11.9万元,而富康普通型也相应调整到11.8万元左右
农产品价格存在上涨的压力●胡耀国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产品价格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其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主要表现在:一、农业投入(劳动、资本)多,产出相对少,成本
我国人民币利率机制的改革设想朱新,朱育林改革开放以来,利率的杠杆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对银行利率进行了多次调整,但由于缺乏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利率管理体制,严重
歌德说:“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有充裕的时间。”此话值得深思。现代职场上压力重重:忙着赶任务、急于处理纷至沓来的邮件,一似乎有做不完的事情。为了生存和事业有成,我们要拼命
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趣”观察  1. 由汉字起源入手,趣观察。中国文字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很多汉字都经历了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一系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感知汉字的演变,从而爱上中国的汉字,在书写中更能感受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学期的“月”字时:我在课堂 上先出示了“月”的的甲骨
语文课堂上如何体现出语文的“语文味”,如何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突出语文的本色,真正做到教有所长,学有所得?那就让“读”走进课堂,让“读”成为课堂的主线,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做到“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一、让学生想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在朗读上也是一样的,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有想读课文的冲动,我们要紧紧抓着这个突破口。如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初读后让学生质疑:“为什么小男孩要捡起一条
教师有必要放手让学生修改习作,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让学生掌握一些修改习作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改作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写作的自控意识,巩固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水平,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真正达到“自能读书,不待教师教;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 的境地。  一、重视引导,激发兴趣  依靠教师自身魅力来吸引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对教师产生敬慕之情,就会被
本文阐述了孔子的一些基本伦理道德观念,并联系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提出了如何吸收孔子伦理道德思想中精华部分,继承中国古代文化的优秀传统为今所用的一些
毓正教育,即“正身、正行、正学、正心、正德、正气”。其中,“正身、正行、正学”,是指要打好学生的基础,培养学生端正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正心、正德、正气”是从人格品质层面来讲的,即努力培养学生具有一颗“正心”、一种“正德”、一股“正气”。实施毓正教育,大大地改善了学生的习惯与品性,提升了学校教学质量。  在学校“毓正”理念的指引下,许多教师也在积极思考自己的育人目标、班级建设规划。结合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的历史机遇,使中间党派和自由主义者的民主建国热情空前高涨,他们力图将其社会理想付诸现实的政治实践。政治会议、联合政府、国民大会三大政治问题,是中间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