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民参与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x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致力于寻找一种切实而有效的政治治理原则,也即是寻求一个能够把公意作为最高原则而行事的政府形式。社会契约为政治权力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合法性基础,它的主要功能则是建立一个能够表达公意的政府。本文以《社会契约论》为思想基础,从历史依据、理论基础、现实需要和制度保障几个方面来对公民参与理论加以研究。
  【关键词】公民参与;社会契约;公共事物
  一、公民参与的历史渊源——古希腊、罗马的民主制度
  公民参与的历史最早源于古希腊的城邦。城邦制度也极大地培育了公民的个人意识,在这之上形成的民主政体为公民参与法律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政治环境。雅典作为希腊民主政体的代表,为公民参与提供了许多制度保障,如轮番而治、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等。在罗马共和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平民与贵族两大等级之间的矛盾贯穿始终,成为这一时期罗马历史舞台上的基本特征。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不仅改善了平民的权利状况和法律地位,而且也推动了平民积极地参与法律、参与政治活动。平民议会和保民官的创设维护了平民的权利和自由,也为平民参与法律和其他政治活动提供了保障。二、公民参与的法理基础——社会契约论
  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为公民参与奠定了法理基础。卢梭认为,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应当是约定而非强力。他对专制政体进行了无情批判,认为它不仅违反了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的天赋权利,而且有悖于人们结合成政治社会的初衷。他对专制权力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政府并不是从专制权力开始的,专制权力只不过是政府腐化的结果,是政府的终极点,它使政府又返回到了最强者的权力上,而最初政府的建立乃是对最强者的权力的补救办法。”
  公意由于其指向公共利益而称为共同体的最高指导,而法律则是公意的行为。卢梭认为,意志是绝对不能由他人代表的,法律所表达的是公意,因而人民的立法权的行使不能由他人代表。卢梭推崇的是一种直接民主,这种直接民主方式,切实保障了每个人都能表达自己的意志,确保公意能够真正代表公共利益而非少数人的私利。与直接民主相对应的是一种间接民主形式,相比之下,间接民主方式下民众的意愿只能通过代表转达,这必然产生一个不可克服的弊端,那就是很多弱势群体的公民权得不到保障。由此可见,直接民主是公民参与的最终的必然的选择。三、公民参与是现实的需要
  “对公共事务的态度,是显示道德风尚的实际情况和政治体的好坏的一个相当可靠的标志。”一个国家的人民对公共事务越是关心,越能体现出这个国家的民主程度,而且越是有利于国家的健康有序发展。而人们越是对政治漠不关心,就愈容易使政治成为少数人玩弄权术的舞台,最终会使政治偏离为全体成员服务的目的,变成少数人攫取私利的工具。正如权利是每一个人的道德生存条件,放弃权利就是道德上的自杀。放弃权利作为个人的行为是无害的,但上升到行为的一般准则,却意味着权利的毁灭。
  公共事务是属于全体人民的事务,人民则委托少数人来管理公共事务,所以行政权力的受托者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任命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可以随时撤换他们。然而,由于政治权力自身的弊端,就使得很容易发生作为受托者的政府反而跃居人民之上的情况。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而这个界限就是通过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来划定的。公民参与就是对权力监督和制约的有效手段之一。四、公民有序参与,制度是保障
  我国现存的保障公民参与的制度主要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听证制度、信访制度及人民陪审制度,这些制度在发挥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弊端,正是这些弊端的存在阻碍着公民参与的充分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是我国的立法机关。虽然卢梭极力批判代表制,认为意志是绝对不能被代表的。但是在不具备由全体人民直接参与的直接民主的实现条件的情形下,这种代表制仍是目前最佳的选择。而当前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完善这种代表制度,以期找到能够最大程度上代表人民意志的方式,在完善间接民主形式的同时,也为将来直接民主的实现培育生存的土壤。人民陪审制度是目前我国公民参与司法程序的制度化通道,但是在司法实践中,陪审员早已被专职化了,仅仅是一种形式意义上的存在,这就导致陪审制度流于形式。这样一来,公民参与司法活动的制度化通道实质上也就被阻断了,只好转向其他的非制度化通道,如通过媒体、网络,以舆论监督的方式来影响司法。然而,这些方式只有通过进一步制度化,才能更好地保障公民有序参与司法活动。在当前我国间接民主的架构下,发展和完善基层自治制度成为保障公民有序参与的一个方向。基层自治制度是实现公民管理自己事物的直接方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公民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公民有机会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对公共事物的管理直接进行交流和沟通,不仅能够真正展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而且能够保证公共事务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确保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此外,发展和完善基层自治制度,也是为最终实现直接民主形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李常山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3][德]耶林.为权利而斗争[M].郑永流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20.
  [4]杨振宏.公民参与的法理探析[J].民主与法制,2011(5).
  [5]李泽.公民参与法律构成法治运行的主体性支撑[J].求索,2008(1).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更加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使得犯罪嫌疑人和被告者的权利得到了法律的尊重与保护,更加体现了司法的公平性与公正性。而逮捕审查作为刑事诉讼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人权保障是否落实到实处,执法是否公正合理都起到了直接而重要的反馈作用。为此,本文就从逮捕必要性审查的角度对我国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有关侦查监督权的相关规定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分析,以期进一步学习
期刊
【摘要】引渡制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3世纪,许多国家基于特殊约定引渡一些政治和军事罪犯。现代意义上的引渡制度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因为法国大革命的缘故,强烈冲击了封建专制的诸国,普通的刑事犯罪也渐渐被纳入了引渡的对象。随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引渡也走上了法制化道路。正值此时美国前中央情报局(CIA)雇员斯诺登“棱镜门”事件的愈演愈烈,又涉及到国际法上的引渡问题,因此,本文追根溯源地从引渡制度的产生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已经相当健全,然而,诚如休谟的分离命题所阐释的那样,“是”与“应该”是无法划等号的。法律制度的健全不代表整个社会的井然有序,而法律信仰的构建将促进法律的实现。  【关键词】法律信仰;法律传统  伯尔曼有句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就形同虚设”,其充分体现了法律信仰在法与人们互动过程中的重要性。尽管有学者主张法律信仰是西方法律传统的产物,在中国的语境下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法律构造,著作权的价值在于保持著作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由于技术发展和著作权扩张,著作权法在维护作者私权、保障公众获取权方面出现制度失灵。面对著作权正当性的难题,“宪法进路”着眼于著作权的宪法渊源、表达自由和公共领域等著作权与宪法的接触点,主张在宪法语境中寻求著作权的基础,进而界定著作权的边界。  【关键词】著作权;宪法;表达自由;公共领域  著作权制度已到了一个危机时刻。
期刊
【摘要】2013年9月29日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历史性的时刻,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重要成果。上海自由贸易区成立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政策的改革、体制的完善。国家也为上海自由贸易区量身定制了一系列的新法规、新政策、新制度,这为自贸区的贸易往来创造了宽松的交流环境、扩大了主体范围、增加了外商投资的积极性。  【关键词】上海自由贸易区;政策支持;进出口贸易  一、何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期刊
【摘要】本文以司法体制改革之司法独立原则为中心,具体分析我国检察机关在现今中国司法体制中的地位、性质及是否能够完全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检察机关独立的理由,影响检察机关独立的几个方面;并对我国检察机关独立现状的利弊两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几条改善的意见。检察权作为检察机关专享的一项法定职能,检察机关是否独立直接关系到检察权的独立行使。我国国情决定了我国检察机关难以像西方国家一样行使职权,我国正处在司法体
期刊
【摘要】法律价值体系包涵着正义、效益、秩序等一系列的价值,这些价值不可避免地会有着摩擦和冲突,从法律或政策的制定者的角度,也不可避免地要在不同的价值之间做出权衡,从而制定更合理的制度来指导、规范、调节社会行为。扳道工的故事为很多人熟悉,九个孩子在正常使用的轨道上玩耍,一个孩子在弃置轨道上,当火车急速驶来的时候,究竟该引导火车驶向哪一条轨道呢?扳道工的抉择正是法律价值冲突的鲜明体现。  【关键词】法
期刊
【摘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对于惩罚犯罪分子,保障被害人的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新刑诉语境下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仍然有待商榷,是否应该把精神损害赔偿是否应列入赔偿范围之列需要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精神损害赔偿  关于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的范围可以从两个层次来讲:首先,究竟什么样的犯罪行为造成的损失需要由附带民事诉讼程序来
期刊
【摘要】“余额宝”作为一种新兴的第三方贷款销售平台,刚刚出现就对我国的金融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日常生活网络化的21世纪,投资网络化也将必然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金融领域在网络方面的创新,也对法律法规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律人应当顺应网络化发展趋势,弥补我国法律在网络投资这一方面的空白,本文仅从经济法简论之。  【关键词】余额宝;证券投资;法律;网络化  一、简介“余额宝”  2013年
期刊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的通过标志着中国民法典主体部分已经完成,该部法律的出台,对于完善我国现有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的承担与分配、预防和减少侵权民事纠纷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主要以《侵权责任法》第49条为例进行评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侵权责任法;不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