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三要素为中心的小说分析法可以带领学生探究小说的主题意蕴,但仅仅运用三要素法很难教出小说的厚度,同时,先锋小说、意识流小说在教材中的引入,加大了小说教学的难度。因此,将叙事学理论引入高中小说教学中,有利于学生从作者的角度感受小说,能够更好地品出小说的厚度和醇度。
【关键词】叙事学;高中小说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小说教学一般基于小说的三要素展开分析,即以“人物、情节、环境”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基于小说三要素展开文本研读,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深入探究小说的主题意蕴。这种以模式化框架进行的小说教学,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便捷,在现今中学课堂教学中广泛沿用且教师乐于选用。但长期采用这一教学模式无疑是为师生提供了一张“温床”,会导致教师公式化、模板化的教学情境与学生“千篇一律”的回答,课堂教学活动看似饱满实则缺乏灵动,课堂探究气氛活跃但提升学生鉴赏力效用不强等情况。
小说类型伴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大量的意识流小说、先锋小说开始选进语文教材,比如《墙上的斑点》《十八岁出门远行》等。面对这些新的小说文本,基于小说三要素的课堂教学将会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文本,无法让学生真正地探究到小说的深意和厚度。如此,基于叙事学的理论展开小说教学的方式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鲜的“血液”。
一、叙事学视角的小说教学概述
伴随着形式主义而产生的现代叙事学更加重视从叙述者、叙事视角、叙事节奏等形式结构层面对小说进行微观分析。正如玛乔 丽·博尔顿说:“故事不能自我讲述,不论谁讲故事,为了达到讲述的目的,他总得站在一定的相关的位置才行。”这也是故事和小说的不同之处,小说是将故事充满艺术性地讲出来,需要作者精心组织和奇妙安排,不能过于随心所欲。
基于此,叙事学视角下的小说教学路径要求我们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分析小说文本,切实体会作者安排小说时的用意所在,努力成为作者的“同谋者”,而非置身事外的“看客”。
具体说来,教师可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从“叙述者”“叙事视角”“叙事节奏”等角度去感受作者的用意。带领学生回到作者写作的现场,分析、思考作者选取的叙述者、叙事视角和叙事节奏好处何在,并反思如果采用其他,又為何不可,并分析作者如此选择的背后深意。再如引导学生在推究文本字句、分析小说表达形式等基础上具体分析流露于字里行间的特定内涵。
二、叙事学视角的解读小说的有效路径分析
(一)注重立足整体的宏观把握
小说的文体特征决定了其内容的丰富和其意义的深厚,我们不仅要能够分析出小说的结构,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读出小说的厚度。传统的小说教学法常采用捕捉片段式的语句或描写去印证教师想要让学生体会到的主旨,很难从宏观上去把握小说。而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小说,则需要从宏观对小说进行把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小说的解读,设置一个问题,整个教学围绕这个问题,对小说进行分析和欣赏。
例如在对《十八岁出门远行》这篇先锋小说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这是一次________的旅行”这一问题,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小说给学生的最先印象必然是这是一次悲惨的旅行,学生可以通过文本研读从文中找出大量的语句来诠释“悲惨”的具体内涵。通过对“悲惨”的解读揭示出文中“我”——一个十八岁少年的想象世界与现实的成人世界之间的矛盾。让学生逐步进入具体语境,感受这篇小说“荒诞”的特点,这样,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想”与“见”矛盾之处的过程,便是对小说进行分析和欣赏的过程,能让学生感受到小说的厚度与深意。
(二)立足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
为作者换一个角度,从作者的立场去思考写作的目的和用意,每一篇小说的教学,学生似乎都在真实经历一场写作,和作者一起思考,一起构思,完成了这篇小说。从叙事学的角度进行小说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活跃地参与进课堂。因此,教师在将叙事学视角融入小说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立足生本课堂,从叙事学视角巧妙设置问题情境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动口去读、动脑去思、动心去感悟,让学生全方位地在课堂上“动”起来。
对于《十八岁出门远行》这篇小说的教学,教师便可将教学放在叙述者和叙事节奏这两个角度上。设置具体的教学活动:小说采用了“我”这个第一人称作为叙述者,有什么好处?可不可以换一个叙事视角进行叙述呢?教师可结合高中生即将步入社会这一鲜活的背景,展开学生活动,让学生把内心真实的想法诉说出来。再结合具体文本的情感描写,立体饱满地让学生感受到第一人称叙述能把十八岁少年丰富的内心世界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而全知视角的描述太过透明,也无法达到作者想要的“荒诞”的效果。
(三)把握张弛有度的课堂节奏
从叙事学的角度进行小说教学也是需要遵循一定原则的,做到对课堂节奏张弛有度,巧妙把握。教师要把握叙事学知识的系统性。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放在选取叙事学的角度,使叙事学的理论在小说教学中连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同时对于叙事学纯理论的介绍要坚持适度的原则,防止课堂教学变成枯燥的纯理论课。
欣赏小说文本本身的过程,就是细细品读文字的过程,是读文学、读人生的过程,也是反观诸己、重塑灵魂的过程。小说,是一种“虚构”的真实,我们读小说,读的是语言的表达和叙述方式,通过叙述的真实来体味小说作品本身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这才是我们读小说、教小说的正确途径,才是小说教学从文本出发的根本立足点。
参考文献
[1]赵有芳.叙事学理论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应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苏婧.叙事学视野下的高中语文小说教学[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
【关键词】叙事学;高中小说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小说教学一般基于小说的三要素展开分析,即以“人物、情节、环境”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基于小说三要素展开文本研读,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深入探究小说的主题意蕴。这种以模式化框架进行的小说教学,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便捷,在现今中学课堂教学中广泛沿用且教师乐于选用。但长期采用这一教学模式无疑是为师生提供了一张“温床”,会导致教师公式化、模板化的教学情境与学生“千篇一律”的回答,课堂教学活动看似饱满实则缺乏灵动,课堂探究气氛活跃但提升学生鉴赏力效用不强等情况。
小说类型伴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大量的意识流小说、先锋小说开始选进语文教材,比如《墙上的斑点》《十八岁出门远行》等。面对这些新的小说文本,基于小说三要素的课堂教学将会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文本,无法让学生真正地探究到小说的深意和厚度。如此,基于叙事学的理论展开小说教学的方式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鲜的“血液”。
一、叙事学视角的小说教学概述
伴随着形式主义而产生的现代叙事学更加重视从叙述者、叙事视角、叙事节奏等形式结构层面对小说进行微观分析。正如玛乔 丽·博尔顿说:“故事不能自我讲述,不论谁讲故事,为了达到讲述的目的,他总得站在一定的相关的位置才行。”这也是故事和小说的不同之处,小说是将故事充满艺术性地讲出来,需要作者精心组织和奇妙安排,不能过于随心所欲。
基于此,叙事学视角下的小说教学路径要求我们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分析小说文本,切实体会作者安排小说时的用意所在,努力成为作者的“同谋者”,而非置身事外的“看客”。
具体说来,教师可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从“叙述者”“叙事视角”“叙事节奏”等角度去感受作者的用意。带领学生回到作者写作的现场,分析、思考作者选取的叙述者、叙事视角和叙事节奏好处何在,并反思如果采用其他,又為何不可,并分析作者如此选择的背后深意。再如引导学生在推究文本字句、分析小说表达形式等基础上具体分析流露于字里行间的特定内涵。
二、叙事学视角的解读小说的有效路径分析
(一)注重立足整体的宏观把握
小说的文体特征决定了其内容的丰富和其意义的深厚,我们不仅要能够分析出小说的结构,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读出小说的厚度。传统的小说教学法常采用捕捉片段式的语句或描写去印证教师想要让学生体会到的主旨,很难从宏观上去把握小说。而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小说,则需要从宏观对小说进行把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小说的解读,设置一个问题,整个教学围绕这个问题,对小说进行分析和欣赏。
例如在对《十八岁出门远行》这篇先锋小说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这是一次________的旅行”这一问题,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小说给学生的最先印象必然是这是一次悲惨的旅行,学生可以通过文本研读从文中找出大量的语句来诠释“悲惨”的具体内涵。通过对“悲惨”的解读揭示出文中“我”——一个十八岁少年的想象世界与现实的成人世界之间的矛盾。让学生逐步进入具体语境,感受这篇小说“荒诞”的特点,这样,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想”与“见”矛盾之处的过程,便是对小说进行分析和欣赏的过程,能让学生感受到小说的厚度与深意。
(二)立足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
为作者换一个角度,从作者的立场去思考写作的目的和用意,每一篇小说的教学,学生似乎都在真实经历一场写作,和作者一起思考,一起构思,完成了这篇小说。从叙事学的角度进行小说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活跃地参与进课堂。因此,教师在将叙事学视角融入小说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立足生本课堂,从叙事学视角巧妙设置问题情境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动口去读、动脑去思、动心去感悟,让学生全方位地在课堂上“动”起来。
对于《十八岁出门远行》这篇小说的教学,教师便可将教学放在叙述者和叙事节奏这两个角度上。设置具体的教学活动:小说采用了“我”这个第一人称作为叙述者,有什么好处?可不可以换一个叙事视角进行叙述呢?教师可结合高中生即将步入社会这一鲜活的背景,展开学生活动,让学生把内心真实的想法诉说出来。再结合具体文本的情感描写,立体饱满地让学生感受到第一人称叙述能把十八岁少年丰富的内心世界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而全知视角的描述太过透明,也无法达到作者想要的“荒诞”的效果。
(三)把握张弛有度的课堂节奏
从叙事学的角度进行小说教学也是需要遵循一定原则的,做到对课堂节奏张弛有度,巧妙把握。教师要把握叙事学知识的系统性。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放在选取叙事学的角度,使叙事学的理论在小说教学中连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同时对于叙事学纯理论的介绍要坚持适度的原则,防止课堂教学变成枯燥的纯理论课。
欣赏小说文本本身的过程,就是细细品读文字的过程,是读文学、读人生的过程,也是反观诸己、重塑灵魂的过程。小说,是一种“虚构”的真实,我们读小说,读的是语言的表达和叙述方式,通过叙述的真实来体味小说作品本身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这才是我们读小说、教小说的正确途径,才是小说教学从文本出发的根本立足点。
参考文献
[1]赵有芳.叙事学理论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应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苏婧.叙事学视野下的高中语文小说教学[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