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应引导学生聪慧地解决道德问题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101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性德育论》一书是教育部重点课题“知识德育与生活德育的关系研究”的最终成果。该书不仅为被国内德育学界所猛批的知性德育正名,还深入探索了道德的几大层次,提出德育应引导学生探索道德的起源、本质、规律等,培养道德智慧,从道德必然王国进入道德自由王国,成为自觉自律的人,聪明智慧地处理现实社会中纷繁复杂的道德问题。
  首先,该书认为本然的知性德育与生活德育并不对立。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下流行的生活德育是在猛烈批判知性德育(知識德育)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的。但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现象与本质两个方面,知识德育也一样,存在现象层面的知识德育和本质层面的知识德育。而当今我国实际存在的知识德育即限于现象层面,而非本质层面(即本然的知识德育)。因为当今我国教授的所谓道德知识,其实不过是道德主张、道德规范、道德概念、道德名词、道德信息、道德命令或教条等,它们基本上没有反映和揭示道德的起源、道德的本质、道德的规律、道德的意义等。真正本然的知识德育与生活德育非但不矛盾,且与生活德育内在吻合,因为真正的道德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其次,该书认为德育应引导学生探索道德的起源、本质、规律。该书对道德的起源、本质等问题作了思考、探索,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学校德育教学中,不能够把既有观点当作定论教给学生,而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道德定律的起源和演化。比如认为道德的本质是:从竞争走向合作;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互惠互利,实现共赢。因为人的本性基本上(即并不完全是利己的,因为人的本性还有同情怜悯、合群的一面)是利己的——人要生存、活下去,要发展,要追求快乐与幸福,都需要相应的资源、条件。利己又分多种情况,如损人利己,不损人也不利人而利己,利人利己等。如此对刻板的道德概念条分缕析,让学生知晓道理,明晰原理,就脱离了道德教育只记诵道德知识的弊病。
  再次,该书认为德育应引导学生发现道德的规律。对于部分学生在道德知、行关系上的分离、脱节现象,作者认为源于他们并没有掌握真正的“知”。因为我们教给学生的“知”充其量不过是“知其然之知”,没有教给学生“知其所以然之知”。而当学生出现知、行分离时,我们又认为教给学生“知”是没有用的,于是抛弃知识德育,主张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等等。本书认为,对于任何心理及生理正常的人来说,在知、行关系上从来都是统一的,从未分离过。凡是人们所认为的出现了知、行分离的情况,其实都是当事人并没有真正的知、没有知其所以然之知所致。
  总之,通过对多元时代德育现象的辩证思考,作者认为德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走向道德自由王国,成为自觉自律的道德人,这要求德育工作者重视学生道德智慧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聪慧地解决道德问题。应该说,在生活德育理念广为流行的当前基础教育界,本书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优化学校德育的另一个视角。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状元小学
  重庆 400712)
  责任编辑 余志权
其他文献
少年儿童组织教育长期以来倍受重视,学校从活动组织、课程设计到仪式安排均做了大量努力,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为学校德育提供了极大支持。但改革开放以来,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冲击,学校德育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少年儿童组织教育与少年儿童组织认同也遇到了空前的挑战。2013年,西南大学成立了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发展研究中心,并于同年开始招收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发展教育硕士研究生,2015年开始招收该专业博士
灵魂上天  那么,何兆武先生在学生时代是怎么激荡出来思想的呢?高中的时候,何兆武就在午饭后和同学去逛书肆,旧书、洋书、新书,“从前听说有二十四史,没看过,到了书店,哦,那儿摆的有二十五史,还有二十六史,原来还有这么多史”。他睁大了眼睛,看到了天外的天。他后来有一阵子想学音乐到了着迷的境地,因为他从书上知道了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巴哈、勃拉姆斯等大音乐家的名字,“觉着这些位大音乐家了不起,就想学音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的 “四块糖果”的故事影响深远。从这个教育案例,我们深知走进心灵,方得学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案例是成功的,但却如雾中花水中月。教育生活的现状让老师们每天面临着来自于学生的各种挑战,令老师们疲惫不堪。  董老师说:“小李同学非常爱打架,每天,总是有同学来告状,小李打我!为此,我每天都很焦虑和生气,批评、停课、写检查、找家长,招数用尽,也没有什么改观。”  陈老师说:“班上
当前,让生命出彩已经成了中国的社会理想。那么,作为为明天培养人的教育,如何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出彩?由此,生涯规划教育被引入中国并受到热捧。  应该说,与传统只管当下而漠视未来的教育相比,生涯规划教育的兴起无疑是我国教育的一大进步。但如何开展好生涯规划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未来是孩子自己的,而今天的孩子并不具备很好的认识自己的能力,这就决定了生涯规划教育中成人主导作用存在的必然性。而这种“主导
每天清晨,伴随着清脆的鸟鸣,莘塔小学的一间间课室里都会不时传出欢声笑语:孩子们或上演情景剧,或播报新闻,或唱诵经典,或品味“心灵鸡汤”……这些就是莘塔小学独具特色的晨会微课程的活动场景。每天清晨十分钟的晨会微课堂,是莘塔孩子最期待的活动。在这里,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体验着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展现个性创意,涵养美好性情。  童心剧场:用故事演绎美德成长  走进一间课室,我们顿生穿越之感:只见一个孩子身
摘 要 合作后的成果展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展示主体单一固定和展示形式单调的问题导致展示环节容易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价值。基于儿童立场,激活每一个儿童的展示愿望,并创新多种展示形式,激发儿童的展示兴趣,才能让儿童“能展示”“爱展示”,激活展示的德育价值。  关 键 词 品德与社会;小组合作;展示环节;儿童立场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0
摘 要 日本人具备良好的社会规则意识和井然的国民秩序,给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得益于日本家庭和学校从小给儿童灌输的“不给别人添麻烦”这一理念。日本儿童良好的社会规则意识的养成途径包括确立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及内容两个方面。  关 键 词 中小学法治教育;日本儿童规则意识教育;不给别人添麻烦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2-
摘 要 理论研究的抽象性、丰富性和深刻性决定了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对话的艰难性、曲折性和复杂性。基于理论抽象性的德育实践,应准确把握德育核心理念;基于理论丰富性的德育實践,应注意追踪前沿理论成果;基于理论深刻性的德育实践,则应不断提升学校德育的层次。  关 键 词 德育理论与实践;抽象性;丰富性;深刻性;转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5)01
万博,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广州市骨干教师,广东省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万老师带领的工作室团队承(协)办过各级班主任能力大赛和市、区级名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培训,并开设有市、区级继续教育课程;首创工作室小組自为发展、师带徒成长共同体、雷霆反馈防拖延症等培训模式。  万老师热爱教书,钟情育人,善以特色文化构建卓越班级。她用细腻而巧妙的爱心和智慧,成为一届又一届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被孩
摘 要 家庭与学校之间是一个生态系统。我国家校生态失衡问题深层制约着立德树人的境界。要把平衡家校生态、提升立德树人境界,作为新时代家校建设的重大课题。臻于三重生态圆融互摄之境,家校生态才会趋于平衡,教育才有实践魅力。从家校生态哲学和实践形态升维的高度鸟瞰,站上时代高地进行科学实验,基于脑科学培育生态行为习惯,创新家校生态文化,积极建设开放互动的家校生态圈,寓教于丰富多彩的家校生态环境建设和游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