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要求,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但实践说明,新课标背景下的学生活动能力低下,有待不断地培养与提高。
【关键词】实践活动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背景下对改变单纯接受教师在校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快问题的能力,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初,我校开展了由地理组发起、政教处配合的旨在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鸟类·湿地·家园”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但实践说明,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活动能力低下,有待不断地培养与提高。
【调查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能力。
2、学习掌握湿地保护的基本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的情感。
【调查内容】
针对我校地处洞庭湖湿地的腹地,贴近农村,大部分学生为农家子女,我们在进行了湿地知识宣讲的基础上,设置了“湿地探究学习”(必做块附表1)和“湿地资源调查”(附表2)、“鸟儿知多少”(表略)、“走进农户”(分水产养殖业和种植业,表略)三选一必做调查模块。
【调查活动安排】
学习准备阶段:1、湿地知识宣传材料学习;2、听取市农林局局长作的“鸟类——人类的良师益友”知识讲座;3、在网上查阅湿地相关资料;4、到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实地参观访问。
调查形式:本着自愿的原则组建2——3人调查小组,各组选出小组长并制定调查计划,做到既分工又协作地开展调查取证工作。
日程安排:利用放月假的时间。
【调查结果统计】
我们在高二文科5个班中发放调查表200份,回收189份,回收率94%,统计表分3个部分(附表3、4):
【调查结果突显的问题】
从学生调查统计表中可发现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主实践活动能力较低。不少学生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表格统计,参与缺乏主动性,从附表3中可知,除“湿地探究”(教师在学校组织学习过)部分“优”、“良”比例较高外,其它部分完成情况均较差。
2、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较低。学生收集信息的渠道较窄,在调查对象统计表中,调查对象为自己父母的占58%;不少同学对本地外来物种很陌生,甚至一种都不能例举出来;“不合理的湿地利用方式”视而不见;能运用电子计算机查找信息的同学也不多。
3、学生创新意识较薄弱。调查活动中,如“湿地产品加工后的商品种类及价格”(湖区湿地产品非常丰富)、“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的建议”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开放、宽松的自由活动空间,但在回收的189份调查表中,仅有14份表中提出了自己调查后对湿地发展的新的建议或看法,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4、合作意识不强。尽管教师作了成立合作小组的要求,但从上交调查表的学生反馈的信息可知,通过合作完成只有34人,仅占上交表格人数的18%。
【调查活动反思】
本次环境调查活动是在新课改即将实施的背景下进行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在调查活动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教师的反思:
1、实践活动组织要严谨。老师在活动开展前要作好精心设计:活动前要开展相关理论学习;设计好既符合学龄,又符合当地环境的活动内容;认真落实好活动小组等,为学生开展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探究学习环境。
2、调查内容设计要合理。活动题材不能过于死板,不能失去活动的趣味性;活动内容既要有高中学生一定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又要与高中教材相关学科知识相匹配,可以是多学科的知识的融合体;活动题材还要与当地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大家所关注的环境等问题相关联,其活动设计需留有学生探究学习的空间。
3、活动的开展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较变和发展。活动的开展要重视学生的参与、亲身的体验与感悟,关心家乡的环境问题,生产生活的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管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等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情操、正确的价值取向。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开展的督查,并对辅导教师或开展活动的教研组适时地加以指导,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方法指导和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高中新课程校本教研与教师发展》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
2、《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
(作者单位:414000岳阳市第十三中学)
【关键词】实践活动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背景下对改变单纯接受教师在校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快问题的能力,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初,我校开展了由地理组发起、政教处配合的旨在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鸟类·湿地·家园”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但实践说明,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活动能力低下,有待不断地培养与提高。
【调查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能力。
2、学习掌握湿地保护的基本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的情感。
【调查内容】
针对我校地处洞庭湖湿地的腹地,贴近农村,大部分学生为农家子女,我们在进行了湿地知识宣讲的基础上,设置了“湿地探究学习”(必做块附表1)和“湿地资源调查”(附表2)、“鸟儿知多少”(表略)、“走进农户”(分水产养殖业和种植业,表略)三选一必做调查模块。
【调查活动安排】
学习准备阶段:1、湿地知识宣传材料学习;2、听取市农林局局长作的“鸟类——人类的良师益友”知识讲座;3、在网上查阅湿地相关资料;4、到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实地参观访问。
调查形式:本着自愿的原则组建2——3人调查小组,各组选出小组长并制定调查计划,做到既分工又协作地开展调查取证工作。
日程安排:利用放月假的时间。
【调查结果统计】
我们在高二文科5个班中发放调查表200份,回收189份,回收率94%,统计表分3个部分(附表3、4):
【调查结果突显的问题】
从学生调查统计表中可发现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主实践活动能力较低。不少学生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表格统计,参与缺乏主动性,从附表3中可知,除“湿地探究”(教师在学校组织学习过)部分“优”、“良”比例较高外,其它部分完成情况均较差。
2、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较低。学生收集信息的渠道较窄,在调查对象统计表中,调查对象为自己父母的占58%;不少同学对本地外来物种很陌生,甚至一种都不能例举出来;“不合理的湿地利用方式”视而不见;能运用电子计算机查找信息的同学也不多。
3、学生创新意识较薄弱。调查活动中,如“湿地产品加工后的商品种类及价格”(湖区湿地产品非常丰富)、“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的建议”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开放、宽松的自由活动空间,但在回收的189份调查表中,仅有14份表中提出了自己调查后对湿地发展的新的建议或看法,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4、合作意识不强。尽管教师作了成立合作小组的要求,但从上交调查表的学生反馈的信息可知,通过合作完成只有34人,仅占上交表格人数的18%。
【调查活动反思】
本次环境调查活动是在新课改即将实施的背景下进行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在调查活动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教师的反思:
1、实践活动组织要严谨。老师在活动开展前要作好精心设计:活动前要开展相关理论学习;设计好既符合学龄,又符合当地环境的活动内容;认真落实好活动小组等,为学生开展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探究学习环境。
2、调查内容设计要合理。活动题材不能过于死板,不能失去活动的趣味性;活动内容既要有高中学生一定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又要与高中教材相关学科知识相匹配,可以是多学科的知识的融合体;活动题材还要与当地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大家所关注的环境等问题相关联,其活动设计需留有学生探究学习的空间。
3、活动的开展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较变和发展。活动的开展要重视学生的参与、亲身的体验与感悟,关心家乡的环境问题,生产生活的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管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等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情操、正确的价值取向。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开展的督查,并对辅导教师或开展活动的教研组适时地加以指导,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方法指导和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高中新课程校本教研与教师发展》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
2、《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
(作者单位:414000岳阳市第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