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写教案是教学的基础工程。它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教学实际,深入学习,解读文本(教材),把握内涵,设计教学线路的蓝本,也是教师在课堂施教的凭借。在很大程度上讲,备课的质量对课堂教学效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曾做过这样一项调研:选择同样内容的教材,由数名教师分别独立备课,然后依次在同一年级施教,其效果大相径庭。可见编写教案之重要。
然而,在基层学校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教案编写中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备课门类多,教师负担重。这个问题是乡村学校尤为突出的,也是一线教师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之一。以小学为例,不足百名学生的学校居多,班额小,师资人数少,备课门类多。小学开设的语文、教学、英语、自然、品德、社会、体育、音乐、美术、习作等都要求备课。多数学校仅5至8名教师。每个教师要兼带几门课程,备课教案多达10多本。备一节课按2小时,每天至少要备2节课(按教师备课门类及节次,远不止2节。)试想,教师每天要带班、上课、给学生辅导,备课、批改作业大多要在晚上加班进行。长期超负荷运行,其身行疲惫,脑体消耗和个中艰辛可想而知。二是备课质量差,教案与教学两不沾。由于备课门类较多,教师负担过重,导致在备课中不学习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照抄现成教案,依葫芦画瓢现象盛行,有的沿用旧教案或提纲挈领式的只顾节次,不计其余。把教案看作是应付各级检查的摆设,至于有多少实用价值,那就值得怀疑了。有些教案由于是照抄外地有关资料,没有顾及本地实情及学生实际,课堂上根本无法实施,教案与教学两张皮。这样的教案耗时费事,不但对教学无益,反而成了教师沉重的桎梏。
如何适应课改精神,改变目前备课的现状,提高教案备写质量呢?愚以为必须作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思想观念,强化备课意识
新的课程改革将使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它从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以及评价管理等诸多层面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备课是上述工作的基础,更应进行改革。因为课程本身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的整合。教案融合了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以及教材编写的思路等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课程意识,毫不动摇的从思想上明确编写教案要协调四个要素,优化教学环节,实施有效教学。只有从思想上强化备课意识,才能彻底摈弃在编写教案中因循守旧和应付抄袭等不良现象。
二、改革备课方式,减轻教师负担
针对教师备课门类多,编写教案高耗低效的现状,首先必须减轻教师沉重的备课负担,改革备课方式,提高教案质量,可采用下列方法,作到两个结合:一是分门别类,略备与详备结合。依据科目及教材特点,可分类按年级组或教研组进行备课。譬如小学的语文、教学、英语等科目可以采用详备。体育、音乐、美术、自然、社会、品德等科目则可采用提纲式、表格式等方式略备。中学及城区有平行班的小学可按年级组,农村小学以乡镇(学区)为单位,由学科教研组负责,按年级、科目分发备课任务。比如音乐、美术,指定某校、某年级教师备其中几课(时),其它学校某年级某教师备几课(时)。在大家分头按要求备完后,利用教研时间,按年级分别组织该科目所有教师进行讨论,完善,达成共识,然后统一印发教师。(也可一学期分数次备完)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腾出时间钻研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二是加强研讨,个人备与集体备结合。对于语文、数学等需要详备的科目,更应依据课程标准,加强研讨,提高备课质量。要充分发挥各级教研组和年级组的作用,采取个人分工主备,集体研讨评议的方式。如中学及县区直属小学以年级组或教研组,农村小学仍以乡镇(学区)为单位统一部署安排,每学科确定2至3人为某单元主备人,指定该学科有专长的教师负责。最好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或教学骨干担任。使他们充分发挥潜能和带头作用,专心致志的依据课程标准和文本内容,结合本地实情,查找资料,研讨备课内容,力争编写出符合课改精神,有特点、有创意,新颖实用的教案。在大家分头主备完成后,仍安排教研时间按年级分学科进行集中说评。先由主备人分别讲述某课三维目标要求,重难点把握,自学能力训练及教学线路设计等内容。然后大家补充说评,提出修订意见后定稿,统一印发,使大家的智慧充分发挥,达到资源共享。
三、追求实用完美,提高备课质量
新课程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已经超越了教学基本功的范畴,而要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包括教案设计能力,课堂调控能力和反思总结能力,这些能力可以集中体现在教案的编写之中。因此,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把编写教案作为提升自己教学技能的基本功来抓。要依据新的课改精神,充分发挥备课组每个成员的智慧和灵性,加强研讨,努力提高备课质量。在备课中,教师首先应明确四个要求,即课程标准要求,教材三维目标要求,学生学习现状要求及教师导引要求。这样,在编写时才能作到心中有数,编写有法,其次;在编写内容上要作到“三维目标”定位准确,课程资源应用恰当。要屏弃模式化和套路化。努力体现预设和生成,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在教学环节及设计上,要活化过程,强化训练,重视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学兴趣上多想点子。使整个设计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新颖实用。再次,对编写的教案要不断充实完善,进一步接受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力求体现实用、高效和本人的教学风格。每课或每单元教学后,应设计简单的“教后札记”或“教与评”栏目,每位教者将自己教学后对某课的感受及需补充完善的内容写下来。每期终了,仍以各科年级组为单位集中研讨、反思,补充修订,交流评比。每学期每科可评出3至5课为最佳教案,并对主备人进行表彰。激励广大教师进一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不断提高备课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721100陕西省千阳县教育局教研室)
然而,在基层学校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教案编写中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备课门类多,教师负担重。这个问题是乡村学校尤为突出的,也是一线教师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之一。以小学为例,不足百名学生的学校居多,班额小,师资人数少,备课门类多。小学开设的语文、教学、英语、自然、品德、社会、体育、音乐、美术、习作等都要求备课。多数学校仅5至8名教师。每个教师要兼带几门课程,备课教案多达10多本。备一节课按2小时,每天至少要备2节课(按教师备课门类及节次,远不止2节。)试想,教师每天要带班、上课、给学生辅导,备课、批改作业大多要在晚上加班进行。长期超负荷运行,其身行疲惫,脑体消耗和个中艰辛可想而知。二是备课质量差,教案与教学两不沾。由于备课门类较多,教师负担过重,导致在备课中不学习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照抄现成教案,依葫芦画瓢现象盛行,有的沿用旧教案或提纲挈领式的只顾节次,不计其余。把教案看作是应付各级检查的摆设,至于有多少实用价值,那就值得怀疑了。有些教案由于是照抄外地有关资料,没有顾及本地实情及学生实际,课堂上根本无法实施,教案与教学两张皮。这样的教案耗时费事,不但对教学无益,反而成了教师沉重的桎梏。
如何适应课改精神,改变目前备课的现状,提高教案备写质量呢?愚以为必须作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思想观念,强化备课意识
新的课程改革将使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它从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以及评价管理等诸多层面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备课是上述工作的基础,更应进行改革。因为课程本身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的整合。教案融合了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以及教材编写的思路等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课程意识,毫不动摇的从思想上明确编写教案要协调四个要素,优化教学环节,实施有效教学。只有从思想上强化备课意识,才能彻底摈弃在编写教案中因循守旧和应付抄袭等不良现象。
二、改革备课方式,减轻教师负担
针对教师备课门类多,编写教案高耗低效的现状,首先必须减轻教师沉重的备课负担,改革备课方式,提高教案质量,可采用下列方法,作到两个结合:一是分门别类,略备与详备结合。依据科目及教材特点,可分类按年级组或教研组进行备课。譬如小学的语文、教学、英语等科目可以采用详备。体育、音乐、美术、自然、社会、品德等科目则可采用提纲式、表格式等方式略备。中学及城区有平行班的小学可按年级组,农村小学以乡镇(学区)为单位,由学科教研组负责,按年级、科目分发备课任务。比如音乐、美术,指定某校、某年级教师备其中几课(时),其它学校某年级某教师备几课(时)。在大家分头按要求备完后,利用教研时间,按年级分别组织该科目所有教师进行讨论,完善,达成共识,然后统一印发教师。(也可一学期分数次备完)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腾出时间钻研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二是加强研讨,个人备与集体备结合。对于语文、数学等需要详备的科目,更应依据课程标准,加强研讨,提高备课质量。要充分发挥各级教研组和年级组的作用,采取个人分工主备,集体研讨评议的方式。如中学及县区直属小学以年级组或教研组,农村小学仍以乡镇(学区)为单位统一部署安排,每学科确定2至3人为某单元主备人,指定该学科有专长的教师负责。最好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或教学骨干担任。使他们充分发挥潜能和带头作用,专心致志的依据课程标准和文本内容,结合本地实情,查找资料,研讨备课内容,力争编写出符合课改精神,有特点、有创意,新颖实用的教案。在大家分头主备完成后,仍安排教研时间按年级分学科进行集中说评。先由主备人分别讲述某课三维目标要求,重难点把握,自学能力训练及教学线路设计等内容。然后大家补充说评,提出修订意见后定稿,统一印发,使大家的智慧充分发挥,达到资源共享。
三、追求实用完美,提高备课质量
新课程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已经超越了教学基本功的范畴,而要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包括教案设计能力,课堂调控能力和反思总结能力,这些能力可以集中体现在教案的编写之中。因此,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把编写教案作为提升自己教学技能的基本功来抓。要依据新的课改精神,充分发挥备课组每个成员的智慧和灵性,加强研讨,努力提高备课质量。在备课中,教师首先应明确四个要求,即课程标准要求,教材三维目标要求,学生学习现状要求及教师导引要求。这样,在编写时才能作到心中有数,编写有法,其次;在编写内容上要作到“三维目标”定位准确,课程资源应用恰当。要屏弃模式化和套路化。努力体现预设和生成,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在教学环节及设计上,要活化过程,强化训练,重视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学兴趣上多想点子。使整个设计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新颖实用。再次,对编写的教案要不断充实完善,进一步接受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力求体现实用、高效和本人的教学风格。每课或每单元教学后,应设计简单的“教后札记”或“教与评”栏目,每位教者将自己教学后对某课的感受及需补充完善的内容写下来。每期终了,仍以各科年级组为单位集中研讨、反思,补充修订,交流评比。每学期每科可评出3至5课为最佳教案,并对主备人进行表彰。激励广大教师进一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不断提高备课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721100陕西省千阳县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