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教育,审美教育作为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良好的,和谐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而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课也就成了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美好形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教育,审美教育作为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良好的,和谐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而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课也就成了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我再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揭示美好的形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一般记叙文,还是童话、寓言、故事,都写了美好的形象。在这些美好的形象中,有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终生,建立了伟大功绩领袖人物;有为党和人民利益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英勇模范;有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甘洒汗水,忘我工作的普通劳动者。此外,还有借物喻人,向人们揭示生活真理和崇高情操的各种形象。教师的任务,就要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向学生揭示这些美好的形象,让其铭刻在幼小的心灵,使其成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力量源泉。
要使这些美好的形象得到充分的揭示,就得深入钻研教材,不仅要弄清教材中的字、词、句、段、篇层次及中心思想,还要细心体验和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为作者所创造的美好形象感动,而后在课堂上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抓住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和语句,并引导学生体会,想象是揭示美好形象的重要方法。如:《十六前的回忆》,写李大钊同志被捕,被审和被害前后的情形。教师要抓住“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他那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等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想象,让李大钊同志终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伟大形象铭记在学生脑海之中。教师还须指出:李大钊同志坚贞不屈,英勇献身的力量源泉,来自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和追求。
为了更好地揭示美好形象,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对于课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我进行了必要的剖析,《大理石街》一文,作者在生动地叙述了大理石的美丽是经过人们的选择和琢磨,才显现出来的美,后文这样结尾:“记得高尔基说过大意是这样的话,自然本来是丑陋的,只有人才使它美化。是的,美本来是人的概念,是人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很明显,这段话富有哲理性,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讲解和剖析,让学生懂得:爱美是人们的共同点,只有经过人的劳动,才能创造出美。最后,我还启发学生进一步认识:未来的前景是美的,共产主义事业是美的,但是只有通过艰苦的劳动和奋斗,才能成为辉煌的现实。
美好的形象不是单指人物形象,有时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往往借物喻人。有些文章看似写物,实则写人。因此,对于借物喻人的形象,我去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蟋蟀的住宅》写了蟋蟀挖巢穴的事。作者把蟋蟀比作人,把巢穴比作住宅,用生动、贴切的语言赞美了蟋蟀。粗看是赞美蟋蟀,实质上是赞美劳动。因为蟋蟀靠辛勤的劳动建造美好的住宅。教学中,我反复向学生阐明这一点。
二、展示美好的情境
教学诗歌以及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感情的文章,我把学生带到情境中获得每当感受,如《桂林山水》一文,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彩图来展示桂林山水的美好情境,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在美好的情境中得到熏陶。为了进一步体味词句的优美和作者的感情,我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能写出如此优美的山水景色?通过启发,学生不难懂得:一方面作者为了突出赞美桂林的山和丽江的水,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思想感情。
三、用富有感情的语言
在语文教学中,能否使审美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我认为这与教师能否运用富有感情的语言有很大关系。教师上课必须以情动人,必须运用语言的力量去拨动学生思想感情的琴弦,所谓语言富有感情,即有时如大浪激流,有时平静湖水,有时细语谈心,抑扬顿挫得当,轻重快慢适宜。这样,学生就能从教师富有感情的语言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每当熏陶。
美可以给人情感上的陶冶,精神上的振奋,思想上的启迪,灵感上的激发。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对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良好品质的形成,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使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爱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真理的美好感情,促使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席勒的《审美驾驭书简》,译林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
2.张守义的《美育》,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美好形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教育,审美教育作为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良好的,和谐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而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课也就成了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我再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揭示美好的形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一般记叙文,还是童话、寓言、故事,都写了美好的形象。在这些美好的形象中,有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终生,建立了伟大功绩领袖人物;有为党和人民利益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英勇模范;有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甘洒汗水,忘我工作的普通劳动者。此外,还有借物喻人,向人们揭示生活真理和崇高情操的各种形象。教师的任务,就要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向学生揭示这些美好的形象,让其铭刻在幼小的心灵,使其成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力量源泉。
要使这些美好的形象得到充分的揭示,就得深入钻研教材,不仅要弄清教材中的字、词、句、段、篇层次及中心思想,还要细心体验和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为作者所创造的美好形象感动,而后在课堂上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抓住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和语句,并引导学生体会,想象是揭示美好形象的重要方法。如:《十六前的回忆》,写李大钊同志被捕,被审和被害前后的情形。教师要抓住“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他那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等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想象,让李大钊同志终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伟大形象铭记在学生脑海之中。教师还须指出:李大钊同志坚贞不屈,英勇献身的力量源泉,来自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和追求。
为了更好地揭示美好形象,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对于课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我进行了必要的剖析,《大理石街》一文,作者在生动地叙述了大理石的美丽是经过人们的选择和琢磨,才显现出来的美,后文这样结尾:“记得高尔基说过大意是这样的话,自然本来是丑陋的,只有人才使它美化。是的,美本来是人的概念,是人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很明显,这段话富有哲理性,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讲解和剖析,让学生懂得:爱美是人们的共同点,只有经过人的劳动,才能创造出美。最后,我还启发学生进一步认识:未来的前景是美的,共产主义事业是美的,但是只有通过艰苦的劳动和奋斗,才能成为辉煌的现实。
美好的形象不是单指人物形象,有时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往往借物喻人。有些文章看似写物,实则写人。因此,对于借物喻人的形象,我去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蟋蟀的住宅》写了蟋蟀挖巢穴的事。作者把蟋蟀比作人,把巢穴比作住宅,用生动、贴切的语言赞美了蟋蟀。粗看是赞美蟋蟀,实质上是赞美劳动。因为蟋蟀靠辛勤的劳动建造美好的住宅。教学中,我反复向学生阐明这一点。
二、展示美好的情境
教学诗歌以及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感情的文章,我把学生带到情境中获得每当感受,如《桂林山水》一文,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彩图来展示桂林山水的美好情境,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在美好的情境中得到熏陶。为了进一步体味词句的优美和作者的感情,我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能写出如此优美的山水景色?通过启发,学生不难懂得:一方面作者为了突出赞美桂林的山和丽江的水,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思想感情。
三、用富有感情的语言
在语文教学中,能否使审美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我认为这与教师能否运用富有感情的语言有很大关系。教师上课必须以情动人,必须运用语言的力量去拨动学生思想感情的琴弦,所谓语言富有感情,即有时如大浪激流,有时平静湖水,有时细语谈心,抑扬顿挫得当,轻重快慢适宜。这样,学生就能从教师富有感情的语言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每当熏陶。
美可以给人情感上的陶冶,精神上的振奋,思想上的启迪,灵感上的激发。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对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良好品质的形成,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使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爱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真理的美好感情,促使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席勒的《审美驾驭书简》,译林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
2.张守义的《美育》,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