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其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作为语文教师,既要从理论上掌握教学方法,又应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善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大多采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这种教学方法的缺憾,在于他过分地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它也不利于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一、处理好课程改革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
课程改革提出了许许多多的新理念、新要求,“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合作学习”等。从目前教育教学的需要来说,这些做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它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但同时它也打破了原本安宁的教学秩序,更严重的是使许多教师走入误区,自乱阵角。因此我们要处理好这些关系。“以学生为本”,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分析、去表达。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来做的,只是将对知识的理解、创新等活动交给学生。“合作学习”更不是让课堂一锅粥,如蜂桶一般,而是有目的的、有组织的在上起进行的集体学习活动;或者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共同学习活动。
二、深化自主探究,转变教学观念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思想内涵广泛渗透到其他各门课程中。在新课改的精神要求下,语文教学越来越要求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真正将新课改的精神贯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就是要求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自由空间,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思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变以往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探究是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确定探究的对象,设计探究的程序,收集所许信息,检查自身学习中存在的疑惑,直到最后得出结论。由此可见,自主探究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地发挥创造性的机会,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也更直接,印象也更深刻。
三、创设课堂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都受到知觉情境的制约。同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在课堂情境里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且随时受到课堂情境的约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各种条件和方案都是为他们设计,并对他们起作用的。而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双边教学活动,从而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供条件,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五、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六、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主导。问题的提出、解决的思路,讨论的主题,问题的解决,操练的步骤等等,教师都要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牢牢抓住学生的思路,使他们按照教师的设计,一步一步走进知识的宝库,并得到收获。问题的提出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手法,引起学生的悬念、好奇心,使学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同时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以动态的眼光来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放开思考,寻求多方面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表意见,把自己的想法充分讲出来。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师生、生生、人机的三向交互活动中掌握了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也简化了教师的教学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八、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主观能动性
语文的动态特征使学生的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显重要。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刺激学生动眼看、动脑读、动笔写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读写过程、听说过程、读与写、听与说的训练可以相互结合。从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该坚决摒弃那种“老师讲课照本宣科洋洋洒洒口干舌燥,学生听课埋头笔录手忙脚乱头昏脑胀”的局面。还学生一个真正的自我,还学生一片洁净的天空。
总之,新课改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可供发展的平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关注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巢宗祺.新课程语文教学论·序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大多采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这种教学方法的缺憾,在于他过分地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它也不利于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一、处理好课程改革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
课程改革提出了许许多多的新理念、新要求,“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合作学习”等。从目前教育教学的需要来说,这些做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它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但同时它也打破了原本安宁的教学秩序,更严重的是使许多教师走入误区,自乱阵角。因此我们要处理好这些关系。“以学生为本”,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分析、去表达。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来做的,只是将对知识的理解、创新等活动交给学生。“合作学习”更不是让课堂一锅粥,如蜂桶一般,而是有目的的、有组织的在上起进行的集体学习活动;或者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共同学习活动。
二、深化自主探究,转变教学观念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思想内涵广泛渗透到其他各门课程中。在新课改的精神要求下,语文教学越来越要求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真正将新课改的精神贯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就是要求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自由空间,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思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变以往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探究是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确定探究的对象,设计探究的程序,收集所许信息,检查自身学习中存在的疑惑,直到最后得出结论。由此可见,自主探究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地发挥创造性的机会,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也更直接,印象也更深刻。
三、创设课堂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都受到知觉情境的制约。同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在课堂情境里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且随时受到课堂情境的约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各种条件和方案都是为他们设计,并对他们起作用的。而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双边教学活动,从而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供条件,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五、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六、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主导。问题的提出、解决的思路,讨论的主题,问题的解决,操练的步骤等等,教师都要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牢牢抓住学生的思路,使他们按照教师的设计,一步一步走进知识的宝库,并得到收获。问题的提出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手法,引起学生的悬念、好奇心,使学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同时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以动态的眼光来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放开思考,寻求多方面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表意见,把自己的想法充分讲出来。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师生、生生、人机的三向交互活动中掌握了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也简化了教师的教学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八、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主观能动性
语文的动态特征使学生的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显重要。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刺激学生动眼看、动脑读、动笔写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读写过程、听说过程、读与写、听与说的训练可以相互结合。从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该坚决摒弃那种“老师讲课照本宣科洋洋洒洒口干舌燥,学生听课埋头笔录手忙脚乱头昏脑胀”的局面。还学生一个真正的自我,还学生一片洁净的天空。
总之,新课改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可供发展的平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关注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巢宗祺.新课程语文教学论·序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