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潜入“桥”建构细无声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ongyingy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是乘法简便运算定律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时需要克服的难点之一。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常常出现各式各样的错误,如(a b)×c=a×c b。在面对乘法分配律变换的不同类型时,更是应接不暇,慢慢地学生就产生了畏难情绪。为了扫除学生思维上的障碍,在教学时,教师要潜心为学生铺路搭桥,合理地架构起支撑点,顺利地让学生思维过渡到理想的节点,并在探索活动中发现、感悟、体验建构概念。
  一、借助生活情境,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借助情境这一较为直观的载体,把生动的生活情境融入到教学实践,唤起学生的相关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赋予抽象的算式以鲜活的生命。这样的概念才不会是干瘪、乏味的,这样的知识,学生才会感到有趣、有味、有价值。
  例如,在教学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六一儿童节,学生要代表学校去市里参加文艺汇演,需要套装20套,其中上衣每件40元,裤子每条30元,问一共需要多少元?有的学生说,可以先求一套服装的价格是40 30=70(元),再求20套的总价是70×20=1400(元),还有的学生说,可以分别求20件上衣的总价是40×20=800(元)和20条裤子总价是30×20=600(元),再将其相加是800 600=1400(元)。也就是说(40 30)×20=40×20 30×20,恰到好处地解释为什么“(a b)×c不等于a×c b”,通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在生活中的运用。接着,笔者继续设问“如果套数改变了,利用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总价结果还会相等吗?”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最后把订购的套装数量用“c”来表示,让学生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通过巧妙地变换数,为乘法分配律的构建搭建阶梯。
  二、利用几何直观,建立模型
  越是抽象的数学对象,其数学本质越有可能用简洁直观的图形来表达。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利用图形把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在教学时,笔者出示了下图图形,让学生计算该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的思路有两种,一种是:用a×c表示左边图形的面积,用b×c表示右边图形的面积,然后把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加。另一种是:大长方形的长是a b的和,然后再乘它的宽c,也是整个图形的面积,两种方法都是求它们的面积,所以,学生就很容易理解(a b)×c=a×c b×c。不仅规范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为理解乘法分配律找到直观雏形。
  三、巧用童趣语言,完善建构
  艺术的语言处理,将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且有趣,利于学生理解接受。有趣的故事串联,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扫除学生的思维障碍,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在学生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后,笔者问学生“分配”是什么意思?学生说就是把(a b)打开分别跟c相乘。“分”就是分别,“配”就是配对。笔者借机让学生和爸爸妈妈配对,体会母子、父子间的情意。看谁会把一句话 “我爱爸爸和妈妈”改成等价的两句话“我爱爸爸,我也爱妈妈”。此时再联系乘法分配律的计算公式(a b)×c=a×c b×c。它瞬间变得鲜活起来,减少了类似“(a b)×c=a×c b”的错误。乘法分配律变式练习中最难理解的是隐藏了一个因数后的公式应用,需要学生先找出该因数,再进行公式运算。教学时,笔者让学生观察算式“38×99 38”,学生发现“妈妈”藏起来后,引导学生找到妈妈,学生发现“妈妈”一直都在那里,就是那个默默无闻的“1”,至此巧妙地破解了学生的思维障碍。
  教师要成为教学的有心人,要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搭建突破难点的阶梯,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体验、去建构!
  (作者单位:襄阳市大庆路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孙爱蓉
其他文献
竹溪实小以阳光教育理念为依据,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加强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结构方面的改革。通过几年实践,逐步形成了阳光课堂“四步式”教学模式。  一、模式内涵  “四步式”教学模式中的“四步”指导、学、议、练。  “导”是模式的关键,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这个步骤包括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导入”。教师可以采取创设情境、讲述故事、展示实物、朗诵诗词、音画渲染、借题发挥、类比迁移、忆旧引新等方式方法导
“慧心课程”是以品德与社会为基础开发的融合性校本课程。它以“创新与实践”为总目标,鼓励学生在任务情境下,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并结合自身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理解、分析情境,更深入地思考和完善任务解决方案,促进课堂对话的深入开展,学科教师要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一、允许自由表达,引导积极思考  课堂上,教师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
“健康课堂”是省教育厅基教处主持立项的重点教科研课题,开题至今,已近三年。三年来,《湖北教育》始终积极参与,推动课题发展。2013年,《湖北教育》(综合资讯)约请专家学者从理论层面对课题进行了高屋建瓴的解读与规划;2014年至2015年,《湖北教育》(教育教学)关注课堂,推出了全省近30所学校对健康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2016年,《湖北教育》(教育教学)继续开设专栏,总结推介各区域、学校健康课
教育学博士后,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致力于教育哲学、教育基本原理研究,并以教育存在论、教育价值论等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已出版《教育——人性建构》《教育哲学视野下的小学教师知识基础》《教育存在论》《基于教育存在论的教育价值论研究》等专著。  湖北教育:“小灵通”打小报告后,教师中断预设,让熊威武拿出作业的处理方式妥当吗?  薛忠祥:由于“小灵通”的小报告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关注,使他们的注意力和心思
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于2017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使用。与人教社2006年版教材对比,统编版教材在编排思想、价值取向、编排体例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变化。笔者结合教材做具体分析。  编排思想:弘扬求真的唯物史观  真相是历史的生命之所在。中学历史教材作为最严肃的出版物,应本着客观的态度、求真的精神,最大限度地还原史实,让历史真实可信。统编教材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如引入史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采
奥林小学结合“尚美悦行”校训,提出“在家做最美孩子、在校做最美学生、在社会做最美小公民”的“尚美”德育课程三维培养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开设了行规教育、节日文化、志愿服务、校外实践四类课程。  行规教育课程促习惯养成  学校以《中小学生守则》为依据,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创编了《培育好习惯 争做美少年》德育校本教材,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设置不同场景,将行规教育融入到有趣的故事、激烈的讨论和深刻的自
竹溪县思源实验学校校长万国斌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字——“以教育家的情怀办学”。什么是教育家的情怀?万国斌认为,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教育目标,而要实现这样的办学情怀,教师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因为只有有情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情怀的学生。  专业素养高的教师,才能带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  周三晚上,城关中学校园内一片寂静,二楼一间教师办公室里的灯光显得格外醒目。办公室里,教学副校长沈
“快乐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倡导教育者在教育管理和教学中营造一种和谐、快乐的氛围,让学生健康成长。十堰市竹山县张振武小学(以下简称“张振武小学”)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践行“快乐教育”理念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张振武小学围绕“让学校成为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发展、家长获得希望的乐园”的共同目标,在“共筑梦想,快乐启航”办学理念的引领下,确立了“快乐教育”办学思想。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学校逐步形成了
在人教版初中数学《2.1整式(1)》教学中,基于丰富的现实情景和学生已有基础设计合理的抽象活动,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抽象的主要活动,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抽象活动经验,发展符号意识和数学抽象素养。下面以《2.1整式(1)》为例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实现从数到代数的过渡,发展代数思维。  教学片断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问题1: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
笔者曾在多个场合讲到自己亲眼所见的一个课例。  这是一次常态的推门听课,执教教师属于“草根一族”,上课内容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开课时,教师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思维导图,时间为十分钟。笔者所观察的小组用了不到七分钟完成任务后,开始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环保类的好文章那么多,编者怎么偏偏选了这样一篇进教材?七嘴八舌之后没有结果,就借全班交流思维导图之际把这个问题抛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