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前三分钟讲话的七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实践探究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nshui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语文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教师应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以及日常生活中加强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笔者了解到,现阶段口语交际教学尚未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伴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和部编教材的使用,口语交际教学已提上议事日程。七年级口语交际分散在课后练习中,八年级已经有口语交际的专项训练,这说明口语交际已被提到一个重要的地位。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在教学中探索适合七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方式和途径,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虽说口语交际训练方法很多,形式也多样,但笔者经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课前三分钟讲话这一形式好处更明显:一是用时不多,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二是话题小,内容少,易于操作,学生任务不重;三是学生轮流上台展示,给每个学生锻炼的机会;四是每天开展活动,循序渐进。多轮次的课前三分钟训练,可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口语交际锻炼。具体操作如下:
  一、就地取材,挖掘教材资源,夯实学生口语交际基础
  按照七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教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课本出发,就地取材,挖掘教材资源,夯实学生的口语交际基础。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挖掘教材因素,依托课前三分钟讲话就很好地符合了这一建议。
  1.利用课文空白
  记叙文或小说的作者在构思过程中,会对有关的内容进行选择与剪接。因此,课文中有些情节有时会有省略和跳跃,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这些“空白”处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对课文内容做必要的补充。如在郑振铎《猫》结尾处这样写道:“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的多。”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这只猫而难过吗?”“这只猫死在邻家的屋脊上,这个情节作者为什么要特别点出呢?这只小猫在最后的时候会有怎样的动作情态和心理活动?”以此为课前三分钟讲话的内容让学生即兴表达,学生设想第三只猫最后的命运,既填充了课文空白,也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利用课文延伸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虽尽而意未尽,余味无穷,可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文中的某个细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运用语言灵活地表达出来。如在教完《卖油翁》后,接着文中最后一句话“康肃笑而遣之”,笔者又续上了这么一段话:“陈尧咨打发走卖油翁后,他在自己的庭院中踱来踱去,他在想些什么呢?接下来他会怎么做呢?”以此为三分钟讲话的内容进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利用课文复述
  对于那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不妨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对故事内容进行简要复述,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复述都给予鼓励,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把复述作为重要的口语训练途径。记得在教《最后一课》时,在上课之初,笔者让一个学生按原文进行简要复述,这种复述相对简单,因为课文是以小弗郎士的孩童视角把所观察到的东西写下来的,符合学生的心理。第二课时笔者就让学生转换视角创造性复述,以成年人韩麦尔先生的视角复述课文,发挥学生的合理想象和联想,这样做能让学生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到位,同时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提高他们的读写水平。除了改变叙述人称,还可以通过改变叙述顺序进行复述,这对学生来说又是另一种挑战,还会有新的收获和体验。
  二、走进生活,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水平
  李吉林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教师要注重语文学科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从七年级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观察、表达、训练口语交际。
  1.我是“故事大王”
  七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对他们喜闻乐见的故事更感兴趣。如《俗世奇人》中的小故事,教师于一周前让学生自选喜欢的故事内容,为下一周讲故事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们班的官同学在讲《认牙》这个故事时,他特别邀请班长张同学和他配合,自己演捧哏,班长演逗哏,并用方言夹杂其中,把这个医术高明,只认牙不认人的牙痴演得形神毕现。让大家在欢笑之余记住了这奇人奇事:
  张:唉唉!华大夫,上午有没有一个黑脸汉子到诊所来的?长着络腮胡子,右嘴角还有一颗黑痣,认识不(方言)?
  官:不认识唉(方言)。
  张:不认识?怎么会不认识(方言)?你上午看了几个病人啊?
  官:六个啊。(右手比画出六来)
  张:哎呀!这就奇怪嘞!按这个人的长相,就算在大街上扫一眼,也能记他个一两年,你怎不记得了呢?(勾他肩膀)实话和你说吧,这个人抢了金店,是个通缉犯。(指着他)你不说,是不是和他有什么瓜葛?
  官:(一拍桌子)你放屁!(推开对方,指着他)我华家三代,只做救人的事,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如果让我看见那个长相惊悚的人,我定找你去。
  张:哦哦,好的好的(轉身离开)。
  (又过了一段时间。)
  张:华大夫,你怎么认出这个人的?(方言)
  官:我当时在“一壶春”吃饭,一眼就看见他那颗大痣和那惊悚的模样。起先也不敢确认,但他咧嘴笑起来时,我认出来那颗大虎牙。哎!(拍手)这是我看过的牙,顿时想起来了,就过来报信了。
  张:可我还是不明白,你怎么一看牙就认出来了?
  官:我是牙医啊,只认牙不认人的呀!
  张:噢噢噢很厉害很厉害(方言,并竖起了大拇指)。
  在故事的讲述中,既有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还有自己的想法和创造,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有趣。在对话中,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得到了体现。   2.民风民俗“大盘点”
  我县是浙西一个秀丽的小县城,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小年夜吃汤圆、除夕守岁、清明祭祖扫墓做清明果、端午吃粽子赛龙舟等,每个民俗都有特别的含义。利用这个文化背景,在每一个传统节日临近之际,我就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介紹家乡的民风民俗。
  这是班上某同学的民风民俗调查成果展示:
  除夕守岁的传说故事
  古人认为除夕这一天是一个人长一岁(指虚岁)的界日,而这个晚上又是旧岁已过、新年到来的一夜。人们举家欢庆,彻夜不眠,围坐守岁,辞旧迎新,以求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这一习俗即是“守岁”。
  关于守岁,有一个遥远的传说:
  远古时代有一个被称为“祟”的小妖怪,它长着黑黑的身子,但手却是雪白的。每年春节除夕夜,它都要到人间害人,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
  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过的小孩就会生病,莫名其妙地发高烧,整夜说胡话,等到十几天后高烧退去,小孩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
  所以,每年到了除夕这一天,家长们都怕“祟”来伤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着灯,陪孩子一起玩,不让他们睡觉。这在当时叫“守祟”。
  后来,人们觉得说“祟”有些晦气,又因为“岁”与“祟”谐音,于是人们就慢慢改“守祟”为现在所说的“守岁”了。
  在民风民俗的展示中,学生们了解了家乡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以及传统节日所具有的独特风采,对自己的家乡更热爱了,对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会更加热心、自觉。
  3.“新闻我来播”
  还有一种方法,即每周周末布置学生回家看看新闻联播,选一个最近一周发生在学校、国家、国际上的大事件,试着做回小主播,向同学们播报一周新闻动态,让同学们在课堂上也能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如今年中考冲刺誓师大会之后,课代表范同学就给大家播报了如下新闻:
  心怀感恩 志存高远 奋力拼搏 共创辉煌
   ——××县××中学2018年中考冲刺誓师大会圆满成功
  3月9日下午,校领导,九年级全体师生以及九年级学生家长齐聚励志楼前,参加2018年中考冲刺誓师大会。
  下午1点,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大会拉开了序幕。周副校长就如何利用最后的93天时间复习做出了指导。李老师激励学子们奋力拼搏,以乐观的心态继续努力。学生代表表示:我们有信心决胜中考,放手一搏,赢个无憾结局。九年级的全体班主任带来一首诗歌朗诵《致毕业生》,为他们的孩子们加油鼓劲!李校长也为九年级学子们助力助威,激励着孩子们以饱满的战斗精神,全力以赴投入到中考前最后的冲刺中。
  紧接着,九年级学子高举右拳,在领誓人的带领下许下了赢战中考的誓言,此起彼伏的宣誓声高亢且真诚,响彻校园,展现了九年级学子为梦想奋力拼搏的昂扬斗志!
  最后学子们穿过凯旋门,与班主任击掌,再次聆听班主任的谆谆教诲……
  学子们,勇士们,放心去博,无悔青春!!
  七年级学生关心时事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有助于他们了解社会,了解世界,增长见识,增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新闻播报即是七年级学生了解时事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的好方法。
  4.做回“小记者”
  做回“小记者”,其实就是把学生带入采访情境中,进行一次真实的交际模拟,要求是紧扣采访目的设计问题,并要表现出一定的应对技巧。在八年级下册部编教材中就有“应对”的口语交际实践,并提出这种口语交际实践的具体要求。具体采访项目如本校教职员的新书首发仪式,做个小记者采访作者,问问他最想和我们分享的故事;刚刚跨进高中大门的学哥学姐们回访母校,看望老师,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他们在母校学习的感想;家长会上采访家长,让他们谈谈家庭教育的经验,供其他家长借鉴……
  下面是在“学雷锋纪念日”那天小记者伍同学的采访实录:
  伍:您知道学雷锋纪念日是哪一天吗?
  班长:是3月5日。
  伍:对。那您知道为什么这一天被定为学雷锋纪念日吗?
  班长同桌: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
  伍:我们身边哪些事迹体现了雷锋精神?
  班长:大记者,那你知道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学雷锋故事吗?
  伍:我当然知道喽!现在先听你讲,等会我给你补充。
  班长:我们身边处处都有“活雷锋”,有可能我们没有注意。比如,我们班就有乐于助人的同学呢!学习上互帮互助,打扫卫生时主动帮忙。上次郑同学脚崴了,同学们轮流给他打饭,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雷锋啊!
  在采访过程中,学生们既可以锻炼表达能力,增强与他人交流的应对能力,更主要的是他们可以锻炼胆量,大胆地与他人进行交际,展示自己的才干。
  三、依照细则,即时评价,激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的合理应用对于推进一项新举措的落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让学生保持交际兴趣,发挥主动性,就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适当的激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这就需要有一套健全的评价体系。笔者结合学校“星文化”评价体系,利用学分卡对讲话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包括:学生自评、评委评价、教师评价等即时评价;进行周评(周冠军)、月评(月冠、亚、季军)、学期评(口才大王)等周期评价;分别有学分卡、奖状、礼物等奖励,来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热情,锻炼其口语交际能力。为使评价更有依据,我们选定了一份规则较为详细、全面的演讲类比赛评分办法,作为讲话比赛的评分细则,人手一份。慢慢地,课后评价,积分统计,教室后黑板公布,周评、月评、总评,形成了一整套的评价体系。
  讲话比赛评分细则
  讲话评分标准:
  讲话比赛采用十分制。分别从讲话的内容、语言表达、形象风度、综合印象四个方面进行评定。汇总评分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其余的平均分为选手最后得分(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分数相同者,取小数点后三位)。
  (一)思想内容(4分)
  1.紧扣主题,思想积极向上,富有感召力,内容充实,富有真情实感。(2分)
  2.立意新颖、结构合理、逻辑严密、层次清晰。(1分)
  3.引用实事说话,事例真实感人,具有教育意义。(1分)
  (二)语言表达(3分)
  1.脱稿讲话。(1分)
  2.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1分)
  3.语言表达生动形象、语气流畅、表情自然、手势舒展、声情并茂、激情昂扬,灵活运用语速、语调、手势等演讲技巧。(1分)
  (三)形象风度(2分)
  1.着装整洁,仪表大方。(1分)
  2.台风稳健、精神饱满、态度亲切、举止得体。(1分)
  (四)综合印象(1分)
  根据选手的临场表现和讲话效果做出评价。要求有较强的现场感染力,总体印象佳,讲话效果好,能引起观众共鸣。讲话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超过或达不到规定时间酌情扣分。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教师应利用好部编教材和身边的可用资源,给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交际环境,创造展示的机会,并给予激励评价。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表现欲望强烈,更不应该抹杀他们的热情,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大胆地说,有创造性地说,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依托课前三分钟讲话开展活动,是充分发挥部编教材的优势,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们的写作水平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的作文让教师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学生,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学生,但
近两年,我在推动整本书阅读中做了一点尝试,要点如下:  一、荐  所谓“荐”,就是根据我校的校情、学情,给学生推荐一些阅读书籍。  我校是一所农村四星级高中,大部分学生来自乡镇,多少有点重理轻文的思想,他们普遍忽视阅读,部分学生阅读数量不足,更谈不上阅读的质量。本着三年一盘棋的思想,我们确定我校高中三年的阅读规划是:高一的阅读强调文学性,即畅快地“悦读”;高二的阅读强调思想性,即艰难地“啃书”;高
“传统”的初中作文课一般分为“指导课”和“讲评课”。所谓“指导课”,一般就是教师先讲明作文要求,再以范文引路,然后学生写作。所谓“讲评课”,一般就是教师挑出优秀作文,全班展示,再分析点评。在“讲评课”中,优秀作文起的其实也是范文引路的作用,只不过是在大部分同学初作完成以后再来引领。  亚里士多德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曾经提出过著名的“模仿说”,认为学习的本质就是模仿。很显然,“传统”的作文课是存在大量的
文学作品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思想感情的载体,教学的一切重心应当在作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阅读和体味,让学生从阅读中汲取智慧。  一、自由之慧  創作本身就是作者思想的展现,如果思想得到禁锢,那就不会有好的作品出现,同样,阅读其实是对作品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传输,即使是知识、阅历都还没达到一定程度的学生,也不仅仅只能做所谓接受者。创造力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如果真的能读进去,每一位学生都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  汉乐府中的这首《长歌行》是一首礼赞青春、珍惜光阴的诗:春天——四季的起始,清晨——一日的开端,朝阳——生命的起源。一切都闪耀着朝气蓬勃的生命光辉,青春的少年如同青青的葵菜,尽情享受生命中最灿烂的年华。首四句生机勃勃,活力四溢,呈现出一派明朗向上的景象。以叠字“青青”发端,一股生命的气息扑面而来,奠定了全诗的色彩基调。要知道,在中国文化
语法是长期的语言实践约定俗成的,无论说话、写作都必须遵循的“语言法则”。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借助语法现象理解语言,能让学生更自觉地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美妙、表情达意的精妙、文脉结构的奇妙,从而享受到汉语言文学无穷的魅力。《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法教学提出明确要求,“随文学习”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那么,在文本阅读中,如何适时适当地引入语法知识的学习,从而打开深入阅读之门呢? 
比赛要求: 4强选手根据主题,进行1分钟的即兴演讲,专家评委根据选手表现进行投票,依照最终得票数评选出冠亚季军。  评分标准:演讲能力(3分),演讲内容(3分),思辨能力(3分),现场表现力(1分)。满分10分。  题目说明:  請说出一个对你影响深刻的国学人物,并说明原因。  请说出一本对你影响深刻的国学典籍,并说明原因。  请说出一首对你影响深刻的诗,并说明原因。  请说出一首对你影响深刻的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7—9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到“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是文言文阅读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梳理2015年——2017年浙江省各地市的语文中考卷,我们发现各地市都非常重视对基础知识和词语意义的理解的考查。为了更好地研究试题的命制,更有效地指导学生把握
[摘 要:“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英语专业作为高校基本专业之一,是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学子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思政建设,很有必要。本文以江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为主题,以访谈的形式,调研英语专业老师对课堂思政的了
[摘 要:学生在性格的意志、情绪以及理智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集中体现了其个性方面的差异。走进学生的个性世界,采取差异化教学方式,引起被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其体验到历史学习的工具性价值;帮助盲目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满足自尊感强的学生对“尊重”的需要;增强自卑学生的历史学习效能感;适应学生的认知风格;加强学生“努力-结果协变”的信念,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动机。  关键词:个性;历史学习动机;差异化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