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闪石乡泉五公路,入眼便是一条笔直的沥青路,道路两旁花木点缀,上百亩的油菜花田呈现出一幅丰收的景象。这里就是远近闻名的“红色名村”——太源村。
但谁曾想,这座具有蓬勃风貌的红色乡村,几年前还是个地处偏僻的贫困村。
“刚来太源的时候,发现村里实在是太落后了,道路坑坑洼洼,到了晚上没有路灯,黑乎乎的一片,我都不敢开车。”太源村驻村第一书记黄鹏坦言。太源村是革命老区村,也是十三五省级重点贫困村,村里基础设施薄弱,村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
太源村空守宝山而不得宝,经过多次走访调研,黄鹏凭着敏锐的眼光,发现太源村有“三宝”:红色历史悠久、绿色资源丰富、村民团结友爱,有极大的发展潜力。黄鹏说:“扶贫工作不容易,必须发扬‘三宝’,走出有太源村自身特色的扶贫路,让党的温暖真正惠及到每一位贫困户。”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后,太源村的建设热火朝天、处处开花,到2019年10月,太源村82户355名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太源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村有機会迈上小康幸福路。看到村里一天天变好,我觉得我的坚守没有白费。”太源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彭汉才说。在村里做了10多年村干部的他与黄鹏一同带领着村民挖掘红色资源、发展绿色旅游、做强集体经济,让“三宝”在太源开花结果,最终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发挥党建引领 打造红色名村
“太源村是块红色热土,曾任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的刘燕玉在这里出生并参加革命,此外还有60多名烈士在大革命中英勇牺牲……”在刘燕玉故居前,站满了前来参观的学员、游客,太源村的红色讲解员为他们介绍着发生在太源村的红色故事,“这里陈列的一张张老照片、摆放的一件件老物件,都留存着历史的印记,珍藏着那个年代独有的历史价值。”
近年来,在闪石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太源村坚持以基层党建“三化”建设为引领,深入挖掘以刘燕玉烈士为代表的红色资源内涵,打造刘燕玉党性教育点,因地制宜推动红色名村建设。目前,教育点已经成为一张“红色名片”,太源村也被评为“萍乡市红色名村”。今年以来,共接待省内外60多个单位近3000多名学员参观学习。通过红色名村建设,不仅让村里的党员群众接受了红色教育、提高了思想认知,还让红色文化传出去、革命精神活起来。
夯实基础建设 开发生态旅游
面对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太源村积极争取各级资金千万余元,将村级道路建设一新,打造7个新农村建设点。文化长廊、红歌广场、文体中心、新文明实践站等等,成为了村民日常的打卡点。“过去我们下雨天脚踩泥浆,如今村里的主要道路都铺上了沥青,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村里的建设,非常感谢党的政策。”看到村里的变化,经常开着三轮车送货的村民刘志良感慨地说。
此外,太源村是县级自然保护区和水利风景区,境内有着一个天然溶洞——石城洞。明朝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曾两次游玩石城洞,并将其写入《徐霞客游记》。此外,明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刘元卿在这里藏书会友、著书立传、讲课教学。2020年3月,萍乡市辉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联手太源村启动石城洞景区开发建设经营项目,发展生态旅游,这将给太源村带来丰厚的预期效益。
发展集体经济 助力脱贫攻坚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沿着蜿蜒的山路而上,走进太源村碧塘种养专业合作社,可以看到山脚放牧着黄牛、山腰种上了菌菇、整个山头遍布着猕猴桃果树,这是太源村的致富路。
“我们村村民特别团结,在村民会议动员下,大家纷纷参股一起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让大家钱包鼓起来。”在彭汉才的倡导下,太源村以党支部为龙头带领党员和贫困户组建了碧塘种养专业合作社。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和社员入股资金500余万元,在碧塘租赁山场300余亩,发展猕猴桃、菌菇、西瓜、黄牛、土鸡、蜜蜂和龙虾共7类种养殖产业,带动34户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约3000元,助力脱贫致富。此外,太源村还入股发展裕龙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东篱清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集体经济,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万元。
忽如一夜春风里,千树万树梨花开。如今的太源,交通顺畅,经济蓬勃,红色文化繁荣,环境干净整洁,实现了乡村的美丽蝶变。“我们坚定党的领导,激励党员干部奋勇向前,教育引导村民们移风易俗,建设新家乡,为村里带来了新风气、新气象、新收获,村子知名度更高了、经济底子更厚了,村民的钱包也更鼓了,以后太源村的振兴之路会愈走愈宽。”彭汉才对今后乡村振兴建设充满了信心。
作者简介:柳涛,莲花县闪石乡太源村书记助理。
责任编辑:程文燕
但谁曾想,这座具有蓬勃风貌的红色乡村,几年前还是个地处偏僻的贫困村。
“刚来太源的时候,发现村里实在是太落后了,道路坑坑洼洼,到了晚上没有路灯,黑乎乎的一片,我都不敢开车。”太源村驻村第一书记黄鹏坦言。太源村是革命老区村,也是十三五省级重点贫困村,村里基础设施薄弱,村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
太源村空守宝山而不得宝,经过多次走访调研,黄鹏凭着敏锐的眼光,发现太源村有“三宝”:红色历史悠久、绿色资源丰富、村民团结友爱,有极大的发展潜力。黄鹏说:“扶贫工作不容易,必须发扬‘三宝’,走出有太源村自身特色的扶贫路,让党的温暖真正惠及到每一位贫困户。”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后,太源村的建设热火朝天、处处开花,到2019年10月,太源村82户355名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太源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村有機会迈上小康幸福路。看到村里一天天变好,我觉得我的坚守没有白费。”太源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彭汉才说。在村里做了10多年村干部的他与黄鹏一同带领着村民挖掘红色资源、发展绿色旅游、做强集体经济,让“三宝”在太源开花结果,最终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发挥党建引领 打造红色名村
“太源村是块红色热土,曾任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的刘燕玉在这里出生并参加革命,此外还有60多名烈士在大革命中英勇牺牲……”在刘燕玉故居前,站满了前来参观的学员、游客,太源村的红色讲解员为他们介绍着发生在太源村的红色故事,“这里陈列的一张张老照片、摆放的一件件老物件,都留存着历史的印记,珍藏着那个年代独有的历史价值。”
近年来,在闪石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太源村坚持以基层党建“三化”建设为引领,深入挖掘以刘燕玉烈士为代表的红色资源内涵,打造刘燕玉党性教育点,因地制宜推动红色名村建设。目前,教育点已经成为一张“红色名片”,太源村也被评为“萍乡市红色名村”。今年以来,共接待省内外60多个单位近3000多名学员参观学习。通过红色名村建设,不仅让村里的党员群众接受了红色教育、提高了思想认知,还让红色文化传出去、革命精神活起来。
夯实基础建设 开发生态旅游
面对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太源村积极争取各级资金千万余元,将村级道路建设一新,打造7个新农村建设点。文化长廊、红歌广场、文体中心、新文明实践站等等,成为了村民日常的打卡点。“过去我们下雨天脚踩泥浆,如今村里的主要道路都铺上了沥青,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村里的建设,非常感谢党的政策。”看到村里的变化,经常开着三轮车送货的村民刘志良感慨地说。
此外,太源村是县级自然保护区和水利风景区,境内有着一个天然溶洞——石城洞。明朝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曾两次游玩石城洞,并将其写入《徐霞客游记》。此外,明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刘元卿在这里藏书会友、著书立传、讲课教学。2020年3月,萍乡市辉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联手太源村启动石城洞景区开发建设经营项目,发展生态旅游,这将给太源村带来丰厚的预期效益。
发展集体经济 助力脱贫攻坚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沿着蜿蜒的山路而上,走进太源村碧塘种养专业合作社,可以看到山脚放牧着黄牛、山腰种上了菌菇、整个山头遍布着猕猴桃果树,这是太源村的致富路。
“我们村村民特别团结,在村民会议动员下,大家纷纷参股一起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让大家钱包鼓起来。”在彭汉才的倡导下,太源村以党支部为龙头带领党员和贫困户组建了碧塘种养专业合作社。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和社员入股资金500余万元,在碧塘租赁山场300余亩,发展猕猴桃、菌菇、西瓜、黄牛、土鸡、蜜蜂和龙虾共7类种养殖产业,带动34户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约3000元,助力脱贫致富。此外,太源村还入股发展裕龙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东篱清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集体经济,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万元。
忽如一夜春风里,千树万树梨花开。如今的太源,交通顺畅,经济蓬勃,红色文化繁荣,环境干净整洁,实现了乡村的美丽蝶变。“我们坚定党的领导,激励党员干部奋勇向前,教育引导村民们移风易俗,建设新家乡,为村里带来了新风气、新气象、新收获,村子知名度更高了、经济底子更厚了,村民的钱包也更鼓了,以后太源村的振兴之路会愈走愈宽。”彭汉才对今后乡村振兴建设充满了信心。
作者简介:柳涛,莲花县闪石乡太源村书记助理。
责任编辑:程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