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课教学要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ulong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老师与学生接触的同时也要多一些人情味,甚至以服务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正帮助学生释疑解惑,积极回答其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使他们对老师产生特别亲切的感受,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思想道德得到质的提高。
  关键词: 诚信 感恩 敬师 合作 爱国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一员,我深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和学生的品德教育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下面我对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谈谈自己的认识,与大家共勉。
  一、教学生诚信
  2010年感动中国的人物——信义兄弟孙东林,孙水林的事迹令国人动容,他们的诚信品质感染了许多人。孙水林、孙东林两兄弟以他们的行动诠释新的历史时期信义道德的标准,他们是诚信的标杆、道德的楷模,无愧于感动中国的人物,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由此教育学生诚信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生动活泼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受到激励和感染,引导学生做诚信的好公民。同时针对学生考试作弊、抄袭作业、说谎话等不诚信的行为进行反思,明确自己的不足,今后做到言行一致,做道德高尚诚信的好公民。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老师与学生接触的同时,多一些人情味,甚至以服务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正地帮助学生释疑解惑,积极回答其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样使他们对老师产生特别亲切的感受,并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思想道德得到质的提高。
  二、教学生感恩
  现在部分家长重智轻德,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优秀,其他什么都不重要,特别是部分学生的生活条件优越,依赖心理严重,缺乏自我料理能力。我曾对学生的自理能力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在家里是否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比如:自己的衣服、袜子能否自己洗、自己的屋子是不是自己收拾;能否在节假日帮助父母做饭、打扫卫生等。结果表明,学生在家里生活自理能力普遍弱。针对这种情况,我教育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中的一个组成成员,父母的工作非常辛苦,下班后还要照顾我们,所以我们要为父母分忧,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洗衣服、收拾屋子、洗刷碗筷、放假时帮父母买菜做饭等,改变依赖父母的习惯,学会照顾自己的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在生活中逐步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用具体行动回报父母的爱,从而培养自理能力。上完这课我调查学生:知道父母、爷爷奶奶的生日是哪天?知道母亲节是哪天?等等。结果只有少数学生知道,但是当我问道学生自己的生日时,他(她)们非常高兴说出是那一天,并且自己生日那天请同学一起庆祝。由此感到学生不懂得感恩,只知道向父母索取。后来我布置作业,今年父母生日时送一份礼物,问候父母生日快乐,让学生的感恩教育落实到实处。
  三、教学生敬师
  长期以来教师一直被期望为智慧的化身、真理的代表,这种过高的角色期望使教师不能有一点闪失,否则会影响教师角色的履行效率;而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保证,这种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和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教师必须致力于人格形象的塑造。首先必须具备强烈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水平,这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都能成为学生的表率;其次必须具备创造力,抛弃保守、守旧思想,在信息瞬间万变的社会中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捕捉新的有价值的信息以指导课堂教学;再次,必须具备一颗平常心,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摆脱物质诱惑,耐得住寂寞,淡泊名利,对那些引起人们混乱的事情能保持一种平静、泰然自若的态度。
  “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教师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会引导学生助人为乐;教师的责任心会引发学生的使命感;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会激发学生的不断进取精神。
  四、教学生合作
  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是现代青少年应该具备备的基本素质。当前的中学生由于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往往自我中心意识较强,自私自利,任性,自以为是,人际交往能力弱,针对这些现象,以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培养。
  比如在教授某一部分知识时,我就让学生分成小组,在课前预习阶段让他们在课下准备自己最熟悉的百科知识,设计成问题,在上课的时候让他们互相提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百科知识竞赛,气氛热烈。学生的问题涉及的宽度和广度超出我的想象,而课堂也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生爱国
  中国人历来把“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作为价值坐标。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历代所颂扬。我们可以把“先忧后乐”作为青少年的格言和道德准则,并注入集体主义的新内容,以此作为激励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心扶贫帮困、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中国人民历来崇尚气节,注重情操。爱国主义思想可培育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观,形成了民族的浩然正气,出现过无数仁人志士,如“北海牧羊”的苏武、“精忠报国”的岳飞、“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及爱国诗人陆游等。这些仁人志士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这是因为他们具有“舍己为国”的高尚精神。教师应通过讴歌爱国志士和他们感人的业绩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而增强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总之,思想品德课中的德育教育应该以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对学生加强诚信教育,自理和感恩教育,团队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注意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做道德高尚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其在企业中的应用逐渐普及,为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及降低企业人才管理成本做出了巨大贡献,刺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发展,打破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与系统,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挑战。企业在经济快速转型的背景下,不仅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与时俱进,还需要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转型发展,促进人力資源管理的和谐发展,保障人力资源管理质量。  
初一学生入学第一天的场景总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的那群“小王子”和“小公主”手拿书包站在树荫里,而他们的父母则跑前跑后地帮他们找教室,少桌椅的则跑到仓库搬。住宿生那边就更热闹,家长们不但要帮孩子找教室,还要给宝贝们铺床、装被罩,而小主人公则在一边吃着零食说着闲话,好不自在,当父母的俨然就像他们的保姆。在平时生活中也经常看到或听家长说到他们的孩子从来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每天只知道玩;也不爱做作业,不
摘 要: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具有很强的生活性、综合性、开放性、活动性等特征,它不仅是一门预设课程,更是一门现实的、不断生成的课程。儿童是灵动的生命体,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预想不到的“小插曲”发生,教师要善于把握“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追求动态生成的美丽,让儿童在课堂的引导下不断生成新的意义世界。  关键词: 动态生成 捕捉 善待 尊重  品德课堂是迷人的。品德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
目的:合成双氢青蒿素二聚体(以下简称二聚体),确定其绝对构型;考察二聚体在体外各环境中的稳定性及主要降解产物;测定二聚体的平衡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考察二聚体对恶性疟原虫3D7株的体外抗疟活性;建立约氏疟鼠模型,考察二聚体对约氏鼠疟的体内抗疟活性;初步研究二聚体在大鼠体内的可能代谢产物及主要代谢途径。方法:1.二聚体的合成及理化表征以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为
针对当前有些中学生厌学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这种现象,只有结合初中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做到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呆若木鸡,事倍功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寓教于乐、增长知识的目的,这是每一
“浓厚的兴趣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似乎是“真理”。前不久,业余时间在与同行们的闲聊中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今天从事文科专业的老师或与文科专业有关的其他工作人员,他们在十几二十年前甚至是三十年前当学生时就对文科知识感兴趣;而当年在校读书时,对理科感兴趣的学生,考上的大多是当数学老师、物理老师和化学老师或者从事与理科关系密切的其他工作。当然,也有少数人不属于上述现象之列的,可见兴趣对学生来说多么重要。  
摘 要: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加强教学实践,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主动性。所以小学思想品德老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中,将教学的活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  关键词: 小学 思想品德 生活化 教学方式 教学内容 生活经验  为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该让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