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ngy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放在首位,教学目的也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化为对能力的培养。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而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不尽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正面对新时期充满无限机遇和挑战的素质教育,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學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下面是我在长期从事小学教学工作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给学生想说就说的机会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的都很强学科,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不要限制太多或进行死板规定,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重说,即使说错了,也只作正面指点,不进行指责,不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时针指在7、8之间,分针指在11”时,是7时55分还是8时55分出现了不同意见,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简单的例题可由学生模仿教师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二、放手让学生去做的机会
  小学数学本身是抽象的,小学生好动,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让学生自主参与,多给学生提供些直观教学活动,如,拼一拼、比一比、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画一画,以及操作实践,建立表象认识。新教材许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先找来各中物体,像肥皂盒,牙膏盒,魔方,红领巾……,然后在纸上画出物体的一个面,然后把画完的纸放到一起。集体给他们分分类,观察每一类图形的特点,最后认识理解。学生在找一找和画一画,分一分中就感悟到了图形的不同,这样一来,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又培养了动手操作的习惯。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学习效率高。
  三、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
  1.让学生去大胆猜想
  许多学生解题时,有十分好的想法,但就是缺少试一试的行动,延缓甚至失掉了一个良好解法的诞生。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追本溯源,发现解题思路,发现新原理、新公式等,以活跃他们的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我是让学生通过自己来买气球这一真实情境列出了式子15-9=(),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出了很多计算方法。如除了书上的破十法:10-9=1,1+5=6方法外还有:算法二:点数,一个一个减,减去9个1,还剩6个;算法三:想加法算减法,因为9+6=15,所以15-9=6;算法四:把9分成4和5,先算15-5=10,再算10-4=6。可见,解题的成功常常伴随在试一试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一试,把想法变成行动。
  2.给学生充分思考空间
  在课堂中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此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机会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洞察力敏锐的一种表现,也是具有创新意识的表现。我们在实施生本教学的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鸡8只,鸭48只,…… ?”并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思考之后学生提出:“鸭比鸡多几分之几?鸡是鸭的几分之几?鸭是鸡的几倍?鸭占买来鸡鸭总数的几分之几?鸡占买来鸡鸭总数的几分之几?鸡比鸭少几分之几?”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老师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得出了6个问题。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和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才能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老生常谈的话题。物理教学注重实操能力,引入省题后更是重视这方面的考核。因此,转变教学观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课堂中的有效性,增加课堂的教學效果,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  关键字: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性  曾经,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再就可遍走天涯,驰骋沙场,现在却步履维艰。传统教法的低效教学带来的只有沉闷的课堂。21世纪信息化时代,知识量倍增,在教学实践
期刊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识字教学,而识字教学一直受到汉字难记、难写易错,以及识字教学费事低效、负担重、效果差等问题的困扰。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首先就必须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能力呢?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是关键。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在识字教学中,我利用不同的教学
期刊
在新课程标准当中,明确的要求了“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的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想要有效的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直接決定了教学工作的实际效率,教学方法作为教学工作的先决性条件,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学方法作为连接书本知识和学生的重要纽带,对阅读教学工作开展起到了重要
期刊
与小学相比,初中科目增多、学习任务重,再结合初中数学教材特点,学生训练适当的自学方法既必要又可行。学生如果有正确的自学方法,就可以大大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减轻教师和父母的负担。笔者将从阅读、练习、复习三方面谈谈初中生数学自学方法。  一、独立阅读方法  1.学会阅读  自学无人提醒,容易误解文字意思,所以应该细读,必须不放过任何一个字的意思。阅读中不能有“大概这样”“应该这样”等一些模棱两可的态度。
期刊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学生的数学运算,数学思维和方法的培养,但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深入教育。渗透性教学正是采取一种不顯山不露水的方式,通过间接的、隐蔽的形式,将人文熏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于各种数学知识的教学活动中,让人文素养悄悄地润泽他们的心田,在其心灵深处积淀下来,使学生在
期刊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因此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从理性的角度分析,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奠基,所以计算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重点中的重点。以下粗浅地谈谈我对计算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一、计算教学要加强估算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计算教学要重视心算,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激发兴
期刊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社会经济的高速运行,工作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希望教育对自己的子女成长成才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充分认清形势,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回应家长的诉求,才能跟上形势的发展,满足家长的要求。尤其是近几年来教育的均衡发展使乡与村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农村学校的现状就是校点的班级多而教师少,很多教师都担任两个主科的教学充任务,无形
期刊
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高效率地朗读,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关键词:训练 范读 评价  朗读是孩子们敞开心扉,放飞情感,展现自我的一种很好的表现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常见的读的形式很多,学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整体读、设疑自读、感悟品读、分角色读、轻声读、配乐朗读等。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训练,学生的
期刊
现代教学观念认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真正调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愿学是确保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根本  我们知道: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