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民族杂聚区基础教育发展受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限制,整体上大大落后于其他地区。多民族杂居区基础教育若要突破发展瓶颈,首先必须要探清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症下药,提出具体发展方案。本文主要从多民族杂居区基础教育发展后劲不足、师资力量缺乏、男女孩性别差异、基础教育设施不够健全等方面进行探析。
关键词:多民族杂居区;临夏州积石山县;基础教育;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6-0029-02
A probe into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in multi-ethnic mixed areas
GOU JinPing (Linxia Middle School,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in multi-ethnic mixed areaslags for behind other areas as a whole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natural environment ,historical conditations and cultural traditions.In order to break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bottleneck ,we must fist find out the main problems ,and then cut appropriatly to the situation put for forward specific development projects.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lagged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a lack of faculty,gender diflerences between boys and girls and imperfect basic education facilities in multi-ethnic mixed areas
【Keywords】Multi-ethnic mixed settlements;Linxia Jishi County;Basic Education;Problems
近年來国家在义务教育的普及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民大众最基本的素质提高很大,培养的劳动者整体文化素质较好。不过多民族杂聚居地理位置上相对处于自然条件较差的高原地区,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相对滞后。与中国中东部教育发达地区相比基础教育发展整体较落后,在办学条件、经济投入、师资力量、少数民族女孩入学巩固等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现将主要问题探析如下:
1. 缺乏内驱动力
首先从政府领导而言,积石山县的部分领导干部未从根本上认识到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在职期间发展经济最为重要,狠抓经济才是第一要务。在下拨每年的财政经费时,教育经费往往位居最后。诸多相关部门领导常把“教育是脱贫致富的关键”挂在嘴边,实际口号喊得响亮,但缺乏实际作为。
其次,众多家长只看到眼前利益,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没法理解教育是一项远期投资。很多家长坚持“凡属与眼前无明显关系的教育、学术研究都不加重视或予以排斥,轻视文化知识和教育的价值和效用” 的观点,从家庭角度就不愿意送孩子入学接受教育。另外,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在山区或是农村在家长看来已经到了为家庭贡献自己力量的时候,若这时候送子女上学不仅不能为家庭分担家务,而且家庭还要为其承担昂贵的教育费用,加重家庭经济负担。
第三,家长对孩子上学持功利主义态度。大部分家长把接受教育看成是解决就业的主要途径,认为读了书就能进城找好工作,就可以担任高级行政干部,光耀门楣。假如读了很多年书后没有当官,或无法在政府部门以及国企内就业,那还不如不读。当问及当地的很多长辈为什么送孩子读书时,他们都干脆的回答说“当干部”,在他们传统观念看来因读书而没有得到好的工作那跟没有读书是没有差别的,反倒不能从事体力劳动等。普及基础教育如果不能产生任何经济效益或当官效益,于其而言是徒劳。整体而言,多民族杂聚居民众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比如,临夏某中学在校学生的父母中文盲半文盲的父母几乎占到一半,具有大学学历的父母更是少之又少,很多父母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父母的文化说明直接决定了对孩子教育资源投入的多少,以及对教育目标的预期。
2. 师资力量比较缺乏
师资问题是所有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当前积石山县所面临的师资问题既有数量问题也有质量问题。
首先,师资数量明显不足。积石山县因地处高原地区,与临夏市相比自然环境较差,气候较寒冷,加之离市区较远,致使中小学的教师缺口很大。尤其是音乐、美术、体育、心理、品德等课程因缺少专业对口教师,导致学校无法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大纲开设课程,或是课程开了但课时无法保证。多民族杂聚居区的积石山县,不论是小学阶段的师生比还是初、高中阶段的师生比,都没有达到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中的相关比例。
其次,从质量方面看,在临夏州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素质较低,教育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由于教师的学历文化层次较低,导致教学理念成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因此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总体来说多民族杂聚居与其他地区相比,教师的学历合格率普遍较低,临夏州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未达到甘肃省大部分地区的标准,其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高中专业合格率只有92%”。 第三,多民族杂居区教师队伍还面临着流失严重的压力。由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因经济发展滞后教师工资普遍偏低,年底绩效和奖金数额极小,加之生活条件相对不完善,以至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够高。并且教师流失相当严重,而流失的教师大多是毕业于师范大学专业能力较强、年富力强的学科骨干。在临夏地区,积石山县和东乡族自治县的工资比其他县市多三四百元的高原补助,但很多教师还是不愿意到高原民族地区工作生活。
第四,教师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因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企事业单位相对较少,可供选择的就业单位非常有限,很多教师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才选择从事教育事业。如,很多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为了多个就业选择会功利性的去考教师资格证,然后报名参加本地的特岗教师招聘。就目前而言特岗教师是积石山县主要的教师招聘渠道之一。因此,很多教师其实并不真的热爱教育事业,专业理想也偏低,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民办教师,本地的学生专科毕业后到当地中小学代课。
3. 男女孩性别差异明显
近年来,我们国家在基础教育的投资和支持上较关注西南、西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确保经济欠发达的落后地区的孩子们都能享受较好的教育资源。但还是由于自然、经济、传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女童入学问题一直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障碍,女童入学率总是相对较低。随着近年来“精准扶贫”“控辍保学”等政策的实施,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女孩入学率有了质的提升,但很多家长的观念仍然没有彻底转变。为了响应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政策,部分伊斯兰民族家长还是将适龄女孩送进校园,但由于整个家庭对教育的淡漠使得孩子不能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这些女孩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在学校里磨日子,对自己以后的学习乃至于未来没有规划。家长们对待男女孩在校成绩以及综合表现还有未来的期许存在很大差异,对待男孩的要求明显高于女孩。
4. 中小学基础教育设施不够健全
学校基础设施不够健全,除县城个别重点中小学之外,其他乡镇学校办学条件特别差。在教育资金的投资方面即便政府已经对多民族聚居地区给予政策倾斜,但因自身运行体制以及投资体制的不健全,众多名目的教育款项和学校实际所得且利用在改善教学硬件设施上的反差较大。这种现象在乡下的中小学较为严重。由于教育资金的短缺,学校教学环境不容乐观,任课教师的教学资料也仅限于教材、教参和一本练习册。镇级以下绝大部分学校没有图书馆,个别学校内师生会自发的组织图书角。大多数学校不能解决学生的住宿问题,很多实验仪器不到位,很少或没有电化多媒体教室,这些都是制约或影响多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多民族杂聚居区基础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基础教育发展后劲不足,民族传统观念的影响致使女童受教育程度较低。因此,多民族杂聚居基础教育若要突破发展的瓶颈期必须要从以上方面为突破口,制定科学的符合当地教育发展需求的教学教学战略和方针。着力发展经济以增强教育发展的内驱力,进而调整师资结构,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淡化男女孩性别差异,促使少数民族家庭教育观念彻底改观,基础教育设施进一步强化,从而促进多民族杂聚居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增俊.教育人类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145.
[2]临夏回族自治州教育事业年报统计简明表(2019——2020学年).临夏州教育局发展规划办公室,2019.
[3]赵跟喜.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J].社科纵横,2006(5).
关键词:多民族杂居区;临夏州积石山县;基础教育;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6-0029-02
A probe into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in multi-ethnic mixed areas
GOU JinPing (Linxia Middle School,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in multi-ethnic mixed areaslags for behind other areas as a whole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natural environment ,historical conditations and cultural traditions.In order to break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bottleneck ,we must fist find out the main problems ,and then cut appropriatly to the situation put for forward specific development projects.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lagged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a lack of faculty,gender diflerences between boys and girls and imperfect basic education facilities in multi-ethnic mixed areas
【Keywords】Multi-ethnic mixed settlements;Linxia Jishi County;Basic Education;Problems
近年來国家在义务教育的普及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民大众最基本的素质提高很大,培养的劳动者整体文化素质较好。不过多民族杂聚居地理位置上相对处于自然条件较差的高原地区,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相对滞后。与中国中东部教育发达地区相比基础教育发展整体较落后,在办学条件、经济投入、师资力量、少数民族女孩入学巩固等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现将主要问题探析如下:
1. 缺乏内驱动力
首先从政府领导而言,积石山县的部分领导干部未从根本上认识到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在职期间发展经济最为重要,狠抓经济才是第一要务。在下拨每年的财政经费时,教育经费往往位居最后。诸多相关部门领导常把“教育是脱贫致富的关键”挂在嘴边,实际口号喊得响亮,但缺乏实际作为。
其次,众多家长只看到眼前利益,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没法理解教育是一项远期投资。很多家长坚持“凡属与眼前无明显关系的教育、学术研究都不加重视或予以排斥,轻视文化知识和教育的价值和效用” 的观点,从家庭角度就不愿意送孩子入学接受教育。另外,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在山区或是农村在家长看来已经到了为家庭贡献自己力量的时候,若这时候送子女上学不仅不能为家庭分担家务,而且家庭还要为其承担昂贵的教育费用,加重家庭经济负担。
第三,家长对孩子上学持功利主义态度。大部分家长把接受教育看成是解决就业的主要途径,认为读了书就能进城找好工作,就可以担任高级行政干部,光耀门楣。假如读了很多年书后没有当官,或无法在政府部门以及国企内就业,那还不如不读。当问及当地的很多长辈为什么送孩子读书时,他们都干脆的回答说“当干部”,在他们传统观念看来因读书而没有得到好的工作那跟没有读书是没有差别的,反倒不能从事体力劳动等。普及基础教育如果不能产生任何经济效益或当官效益,于其而言是徒劳。整体而言,多民族杂聚居民众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比如,临夏某中学在校学生的父母中文盲半文盲的父母几乎占到一半,具有大学学历的父母更是少之又少,很多父母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父母的文化说明直接决定了对孩子教育资源投入的多少,以及对教育目标的预期。
2. 师资力量比较缺乏
师资问题是所有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当前积石山县所面临的师资问题既有数量问题也有质量问题。
首先,师资数量明显不足。积石山县因地处高原地区,与临夏市相比自然环境较差,气候较寒冷,加之离市区较远,致使中小学的教师缺口很大。尤其是音乐、美术、体育、心理、品德等课程因缺少专业对口教师,导致学校无法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大纲开设课程,或是课程开了但课时无法保证。多民族杂聚居区的积石山县,不论是小学阶段的师生比还是初、高中阶段的师生比,都没有达到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中的相关比例。
其次,从质量方面看,在临夏州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素质较低,教育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由于教师的学历文化层次较低,导致教学理念成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因此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总体来说多民族杂聚居与其他地区相比,教师的学历合格率普遍较低,临夏州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未达到甘肃省大部分地区的标准,其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高中专业合格率只有92%”。 第三,多民族杂居区教师队伍还面临着流失严重的压力。由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因经济发展滞后教师工资普遍偏低,年底绩效和奖金数额极小,加之生活条件相对不完善,以至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够高。并且教师流失相当严重,而流失的教师大多是毕业于师范大学专业能力较强、年富力强的学科骨干。在临夏地区,积石山县和东乡族自治县的工资比其他县市多三四百元的高原补助,但很多教师还是不愿意到高原民族地区工作生活。
第四,教师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因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企事业单位相对较少,可供选择的就业单位非常有限,很多教师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才选择从事教育事业。如,很多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为了多个就业选择会功利性的去考教师资格证,然后报名参加本地的特岗教师招聘。就目前而言特岗教师是积石山县主要的教师招聘渠道之一。因此,很多教师其实并不真的热爱教育事业,专业理想也偏低,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民办教师,本地的学生专科毕业后到当地中小学代课。
3. 男女孩性别差异明显
近年来,我们国家在基础教育的投资和支持上较关注西南、西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确保经济欠发达的落后地区的孩子们都能享受较好的教育资源。但还是由于自然、经济、传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女童入学问题一直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障碍,女童入学率总是相对较低。随着近年来“精准扶贫”“控辍保学”等政策的实施,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女孩入学率有了质的提升,但很多家长的观念仍然没有彻底转变。为了响应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政策,部分伊斯兰民族家长还是将适龄女孩送进校园,但由于整个家庭对教育的淡漠使得孩子不能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这些女孩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在学校里磨日子,对自己以后的学习乃至于未来没有规划。家长们对待男女孩在校成绩以及综合表现还有未来的期许存在很大差异,对待男孩的要求明显高于女孩。
4. 中小学基础教育设施不够健全
学校基础设施不够健全,除县城个别重点中小学之外,其他乡镇学校办学条件特别差。在教育资金的投资方面即便政府已经对多民族聚居地区给予政策倾斜,但因自身运行体制以及投资体制的不健全,众多名目的教育款项和学校实际所得且利用在改善教学硬件设施上的反差较大。这种现象在乡下的中小学较为严重。由于教育资金的短缺,学校教学环境不容乐观,任课教师的教学资料也仅限于教材、教参和一本练习册。镇级以下绝大部分学校没有图书馆,个别学校内师生会自发的组织图书角。大多数学校不能解决学生的住宿问题,很多实验仪器不到位,很少或没有电化多媒体教室,这些都是制约或影响多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多民族杂聚居区基础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基础教育发展后劲不足,民族传统观念的影响致使女童受教育程度较低。因此,多民族杂聚居基础教育若要突破发展的瓶颈期必须要从以上方面为突破口,制定科学的符合当地教育发展需求的教学教学战略和方针。着力发展经济以增强教育发展的内驱力,进而调整师资结构,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淡化男女孩性别差异,促使少数民族家庭教育观念彻底改观,基础教育设施进一步强化,从而促进多民族杂聚居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增俊.教育人类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145.
[2]临夏回族自治州教育事业年报统计简明表(2019——2020学年).临夏州教育局发展规划办公室,2019.
[3]赵跟喜.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J].社科纵横,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