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化教学微课《越南语人称代词中的“你”“我”》的教学设计和制作方法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moneyo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越南语人称代词是越南语语法学习的难点,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可行路径。介绍微课《越南语人称代词中的“你”“我”》的设计思路、教学内容、制作方法、教学应用效果,展示通过情境化教学微课进行的越南语人称代词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关    键   词]  微课;越南语;人称代词;教学设计;情境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3-0054-03
   一、引言
   对中国学生而言,越南语人称代词是越南语语法学习的一大难点。汉语中绝对中性的人称代词“你”“我”在越南语中的表达会随着说话对象的变化而“千变万化”。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即便学生在理论上知晓该知识点,但由于语言思维与习惯较大的差异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是会用词错乱,使用越语人称代词不当会使交流交际产生障碍甚至发生误会。因此应在教学中引入具体情境帮助学生与语义信息相对照,帮助学生获得对语义信息的深入理解。这和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对学习的作用不谋而合[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是学习环境中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之一[2]。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课堂,学生很难进入语言学习情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载体,能集各种教学资源如文本、图像、动画、影音等精华于一身,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创设直观性的学习情境有着天然优势。
   基于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越南语人称代词的难题,制作微课《越南语人称代词中的“你”“我”》。微课由笔者原创,并邀请了授课班级2017应越班的全体学生参加拍摄,使用亲切、接地气的语言风格,以故事化情境贯穿,教师在教室讲授场景和校园外景多场景互相穿插。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有创意的表现手法,把情境教学优势最大化,让学生在情境中学,在应用中学,增强学生的参与感,避免听不懂,或者只知理论不能应用的情况的发生。考虑到本微课的教学示范作用,笔者还选取了越南留学生加入拍摄,留学生负责情境对话,原汁原味的语音语调,保证了本微课的语言示范质量。
   二、微课的设计思路
   人称代词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还有单复数之分,而学习好越南语第一、第二人称单数是该语法知识点的入门,也是关键,第三人称以及复数都是在此基础上再稍加延伸,而微课的边幅有限,特点是短小精悍,主题鲜明突出,鉴于此,笔者最终确定微课的内容范围为越南语第一、第二人称单数,并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拟定直观的微课标题《越南语人称代词中的“你”“我”》。
   本微课的教学目标:(1)使学习者了解越南语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单数的用词构成并记住这些词;(2)让学习者掌握越南语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单数的用法;(3)让学习者了解中越人称代词使用习惯的异同。
   笔者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微课设计。第一个教学目标看似比较简单,但是越南语人称代词大多数是由表示血缘亲属关系的词构成,比如“anh”(哥哥)“chi”(姐姐)“chú”(叔叔)“c?觝”(姑姑)“bác”(伯父/伯母)……词量比较大。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掌握用法。中国人学习越南语人称代词的难点就在于越南语人称代词要随着说话对象的变化而变化,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辈分要相对应。简言之,就是当“你”是“anh/chi”(哥哥/姐姐)的时候“我”是“em”(弟弟/妹妹),当“你”是“chú/c?觝”(叔叔/姑姑)的时候“我”是“cháu”(侄子/侄女)……针对该语法知识的特点,笔者认为适合使用角色扮演结合情境模拟教学法。而在微课的多种形式中,笔者锁定在动画和真人录像这两种。经过对比,笔者发现动画类型的微课对制作技术要求较高,制作成本也高,而真人录像通过真人在情境中扮演人称代词“?觝ng(爷爷)”“bà(奶奶)”……也能达到一样的效果,而从学生中选取演員,让学生参与到微课制作的过程更有温度。另外,视频可在后期添加比较易学的动画特效,提炼知识点,一举两得。笔者由此确定本微课采用录制讲授视频的形式,但不同于单一的教师讲台讲授视频,本微课师生共拍,学生在视频里不再是单纯听课的学生,还需在相应的情境中担任角色扮演的任务,与教师共同演绎、阐述知识点。
   三、微课的教学内容
   整个微课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情境导入、教师答疑、内容解析、拓展思考和总结、实操挑战。
   (一)情境导入
   “你好”是大多越南语零基础的学习者想学习的第一句话,但按照越南语的表达习惯,说“你好”的时候往往还需要带上主语“我”,用这个例子导入非常契合本微课的主题,并能抛出问题,引发学习动机。
   笔者给该环节设置了故事化的情节:中国学生偶遇越南留学生,随即想让留学生教她用越南语说“你好”,留学生则先问年龄,并用越南语跟中国学生说:“Chi chào em.”中国学生照着说,却被留学生纠正为:“Em chào chi ɑ.”中国学生不明白为什么两个人说同一句“你好”会不一样,留学生解释不了,于是手机连线老师求助。
   微课一开始的画面选取了最具本校校园代表性的相思湖畔,伴随着悠扬的古风音乐,越南留学生身穿飘逸的传统服装奥黛在湖边读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给微课一开始就营造了充分的情境感和美感,后来手机连线教师,让教师来解答疑难的情节设计既导入了知识讲授,又体现了现代信息化技术给教学带来的便捷与美好。    (二)教师答疑
   该环节从留学生的手机画面切换到教师在教室讲解的画面。教師回答学生的问题:留学生说的:“Chi chào em”是“姐姐向妹妹问好”,中国学生就应该说“Em chào chi ɑ”是“妹妹向姐姐问好”的意思。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画面在教室和外景之间互相切换。
   (三)内容解析
   环节三作为微课的核心环节,分成四个部分对知识进行讲解:(1)越南语人称代词由表示血缘、亲属的词构成,与年龄、性别有关;(2)“你”“我”辈分要相对应;(3)同辈之间的“你”和“我”;(4)越南语人称代词和感情色彩有关。
   教师从讲解留学生和中国学生说“你好”的情境中引出第(1)的知识点,该部分有12个学生出镜,通过分别穿戴有代表性的服装或者道具,配合相应的体态或表情,一人扮演一个人称代词,分别有“孙子cháu”“孙女cháu”“弟弟em”“妹妹em”“哥哥anh”“姐姐chi”“叔叔chú”“阿姨c?觝”“伯父bác”“伯母bác”“爷爷?觝ng”“奶奶bà”,与此同时教师对应画面朗读单词。在生动有趣的情境氛围中,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作用下,大脑的任务就由记住两个“词义”之间的关联,变成记住一个抽象的单词和一个形象的视觉化场景的关联,大幅提升单词记忆效率[1]。
   第(2)到第(4)中,教师每讲解一个知识点,就会结合一个情境实例进行示范。所选取的例子都和学生的真实日常生活建立起联系,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为了凸显知识点,笔者选定了一个“女主角”作为纽带,她身穿辨识度高的奥黛,贯穿在每一个情境对话中,这样学习者能发现即便是同一个人,可当她在不同的情境里,就是不同年龄、性别、身份的人,“你”“我”一直发生改变。
   (四)拓展思考和总结
   让环节一提出问题的学生即时反馈,让学生自己说出听完讲解后的体会。教师划重点,指出易错点。通过中越对比、现代与古代汉语的对比进一步让学习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展示中越人称代词使用习惯的异同,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五)实操挑战
   让环节一提出问题的学生即时对不同的角色说“你好”。该环节与环节一、环节三前后呼应:环节一提出问题,环节五解决问题,在环节三分别出现的人称代词在环节五同时出现,学生通过挑战,反馈教学成果。最后结束时,所有演员齐声说出口号“we are family”给微课画上句号,同时为本知识点的核心内容:“越南语人称代词由表示血缘亲属关系的词构成”点睛。
   四、微课的制作方法
   (一)拍摄前
   由于本微课既有室内场景,又有校园外景,既有老师讲授,又有大量学生演员,拍摄难度就比较高,人员的协调、天气、光线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微课的顺利摄录。因此在拍摄前,笔者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1.准备剧本和演员
   在拟定微课题目和明确教学目标后,笔者开始撰写剧本。通过撰写剧本,笔者确定需要有具体角色的学生演员数量为18人:10个中国学生,8个留学生,还有一定数量的“无名”学生。笔者分别和国内学生、留学生沟通,把微课的形式、拍摄的创意、剧本介绍给学生,用发动学生报名结合老师建议的形式,按照学生本身形象、特点来安排角色,确定演员名单。
   演员领到各自的角色任务后开始彩排。不需要对话的演员主要通过表情、体态、动作来演绎,而需要参与对话的学生还需背词,与对手对戏。笔者组织演员彩排了两次,确保拍摄的顺利进行。
   2.准备服装和教具
   确定好角色和演员后,笔者着手准备视觉教具。首先,教师穿着什么服装?考虑到贯穿全过程的“学生主角”穿着奥黛以代表其越南留学生的身份,笔者决定穿着旗袍与其形成鲜明对比,从服装上寓意“中国老师+语言对象国助教”的教学模式。
   接着都是20岁左右的学生演员,笔者通过服装和道具来帮助他们扮演不同年龄的角色。通过想象和在淘宝输入关键词搜索、对比图片,笔者购买一套绿色恐龙卡通连体衣(扮演“孙子”用)、一套粉红小猪卡通连体衣(扮演“孙女”用)、一个米奇头箍(扮演“弟弟”用)、一个米妮头箍(扮演“妹妹”用)、一个黑边眼镜道具和黑色胡须(扮演“伯伯”用)、一个中年女士黑色假发(扮演“伯母”用)、一个老年人白色假发和白色胡须(扮演“爷爷”用)、一个白色带发髻假发(扮演“奶奶”用)。除此之外,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笔者还准备了教鞭、棒棒糖、玫瑰花等教具。
   3.准备摄录人员和设备
   把剧本交给负责摄录的人员,就微课要达到的效果、要求等进行沟通,必要时教会摄录人员越南语的相关知识点,便于非专业人士理解剧本策划的用意,以达到最佳拍摄效果。拍摄设备使用专业的单反相机。
   (二)拍摄时
   分开教室和外景两个部分集中拍摄。教师在教室部分拍摄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外景部分演员较多,笔者担任导演,对学生、摄像给予指导。
   出于尽量节省成本的初衷,笔者联系本院一个摄影爱好者学生使用他的相机进行拍摄,由于该学生缺乏摄录经验,第一次拍摄出现多个镜头拍摄模糊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解决方案,进行第二次拍摄,画面模糊的现象依然存在,笔者意识到单反相机的摄录功能需要专业的学习才能掌握,而本微课涉及演员众多,每次拍摄需要化妆、协调时间等,如果技术不到位,非常耗时耗力。于是笔者联系了本校传媒学院的大三学生陈××等两名同学,采用两个机位重新拍摄,两个机位能高效地解决画面过于单一的问题。同时使用随身收音话筒,保证录制的声音清晰、噪音小。有了前面两次失败的经验,第三次拍摄终于顺利完成。
   (三)拍摄后
   拍摄完毕,采用Adobe premiere pro软件进行后期制作。首先是对录制好的视频进行拼接、裁剪、配字幕。为了使微课层次分明、结构明晰,用文字、动画特效给微课搭建框架,列出知识点的序号和标题。教师讲解时,文字、动画特效贴紧教学内容,动态地提示关键词或形状让知识要点更加醒目,必要时使用抠图技术。情境对话中把与角色对应的人称代词直接打在每一个角色的头顶,动画特效+真人秀,一个个行走的“人称代词”让学生秒懂。    另外,融入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插入外部图片、表情包、视频资源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在教师讲授越南语人称代词用词构成的时候插入电视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中邓超“we are伐木累”的表情包视频片段。在分析中越人称代词、现代与古代汉语异同的时候,分别插入都市剧和古装剧的图片,圈出台词里的人称代词,帮助学生拓展思考。
   本微课没有全程使用背景音乐,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境配合不同的音乐片段或声音特效来营造“艺术感受”。配乐不但能烘托氛围、营造情境,还能辅助教学,起到提示要點的作用。开场以古风音乐配留学生读诗的画面。一人扮演一个人称代词的表演惟妙惟肖,配欢快的音乐。每个情境对话结束都用一段舒缓的音乐转场,以配合文字、动画特效提示知识点。在表达“我爱你”的情境中,截取流行歌曲my destiny的副歌最经典的一句“You’re the one my love”衬托,my destiny是青年学生追捧的偶像剧《来自星星的你》的主题曲。微课的结尾则选择了越南青春偶像组合演唱的歌曲M?觝t nhà(《一个家》),歌词内容契合结尾的口号和微课的主题。
   五、微课的教学应用情况
   微课于2018年9月份开始投入应用,经过推广,目前一共应用于10个教学班,覆盖人数约500人。应用的方式主要包括课堂授课中使用和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使用。
   在课堂授课中使用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尤其是学生看到自己或者熟悉的同学/学长学姐的表演,看到视频里都是自己日常接触的校园场景,都表现出比观看其他PPT录屏或者动画视频微课更为高涨的学习热情,微课播放结束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应用时发生错误的几率明显下降,说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比较深刻。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使用,微课线上观看的反刍比高。线上预习后,学生在线下课堂向老师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达到翻转课堂的良好效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本微课的制作,中越学生亦师亦友、相互激荡,在视频拍摄过程中形成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拍摄完成后,他们的交流更加活跃和深入,交流的方式更加多样,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线上交流的方式受到中越学生的共同欢迎。
   六、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贯彻“三全育人”的精神,微课《越南语人称代词中的“你”“我”》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完整,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情境化教学。教学过程中关爱学生,能联系生活实例创设真实的、符合社会文化的教学情境,“润物细无声”地调动学生互动和主动、探究性的学习。
   【备注】笔者制作的《越南语人称代词中的“你”“我”》获2019年第十八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一等奖。
   参考文献:
   [1]王珏.设计微课时,知识如何表达才高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5):44-45.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3):4.
  编辑 冯永霞
其他文献
“动态课堂”的生成核心是学生主体的发挥。正如叶澜教授所说:“动态生成使课堂富有了生命力,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真实将课堂展示出来。”当“动态生成”遇到“精心预设”,教师又该如何调整教学方法,机智地面对学生的生成,为学生的成长构建快乐的学习时光,在动态实践中绽放生成的异彩?  一、弹性预设,培育动态生成的沃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动态课堂的预设需要科学的方法,避开简单的时间、内容上的预设,更要为课
[摘 要] 针对机电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将创新创业和高校应用型转型相结合,打造层次递进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实现基于校企合作智能制造平台的“双创”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机电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机电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摘 要:在服务国内外体育赛事过程中,大学生体育义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得益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得益于高校提供的必要保障,更得益于大学生自身的优秀素质和卓越才干。实践证明,高校应重视对体育义工的选拔和培训,应加强对大学生体育义工骨干的培养,还应大胆应用志愿者服务平台、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义工进行管理。  关键词:体育义工 大学生 素质  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体育
近些年来,建筑物的数量不断增加,建筑高层化业已成为建筑趋势.与此同时,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做好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也
近年来,“班班通”正以其特有的优势,使课堂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本,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毫不夸张地说,这种信息技术将带来课堂的新一轮革命。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抽查、课堂巡视、教师交流等方式我们了解到,实际上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设备的积极性并不高,次数也不多,有些教师甚至一个学期就用过一两次。学校的“班班通”几乎就要变成“班班闲”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班班通”遭遇了
一、进一步加强课堂教育,切实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  近期,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加强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在实践中,要切实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  1.注重强化课程渗透和融合。要结合大学生特点组织编写教材,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具有时代性先进文
化工行业从起初可观的行业利润到现今较为透明的价格竞争,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压力冲击,原有的成本费用管理和控制方式也大大限制了企业利润的提高。因此,化工企业如何管理
为了更好地了解作为教育供给侧改革需求方的用人单位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毕业生“职业人”的标准,通过调查云南省多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毕业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国家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和明确的要求。那么,作为具体实施心育工程的中小学,应该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法来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呢?  一、心理辅导设施设备  1.心理咨询室  咨询室是正式进行心理咨询的场所,其布置应以有利于咨询工作的开展为原则,力求使学生感觉温馨、放松,并有安全感,不必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