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所以,课堂上应该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的条件;鼓励学生质疑,是提供给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机会;鼓励性评价,是激起学生创造热情的催化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保证;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碰撞出的火花,是点燃学生创造热情的火种;教师的创造性思维的提升,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源泉。本文将从以上七个方面,具体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的发展,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问题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又是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核心,所以,课堂上应该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合观念,以便产生新产品。创造性思维的结构极其复杂,形式多种多样,属于思维的一个分支,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它除了具有一般思维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主动积极性、独特性、发散性、新颖性等特点。所以,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
一、建立民主课堂,激发学生求知欲
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主动观察、反复思考、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往往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所以教师应该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处于平等地位进行讨论、研究、争论,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的精神负担。此时的课堂上,学生是平视教师的,教师完全退到和学生一起探究的位置,教师视具体教学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发展自己的见解,使他们不迷信、不守旧,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提别人没有想过的问题,使学生在对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产生强烈求知欲。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心理学家表明,良好的情景,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不良的情绪会使人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干扰认知过程,降低智力活动水平,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积极良好的教学情境非常重要。问题是思考的起点,但贯穿教学始终的问题不应该是一问一答式的,而应该是围绕教材待解决的问题而提出的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激发探索的导学问题。它的目标指向常常是:可做什么?该做什么?所以所提的问题应该是集多样性、发散性、辐射性于一体的、学生经探索又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探索。
三、鼓励学生质疑,提供创造机会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所以教学中,光靠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还不够,教师更应鼓励学生创设,让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可以在探索完新知识后提出问题,也可以根据内容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辨析,这样能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所提问题要力争做到观念新、见解广、有高度,与众不同,充分表现自我价值,体现竞争能力。问题解决完后,要提醒学生多问为什么?有没有其他解决问题的途径?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分析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从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给予鼓励性评价,激起创造的热情
教学中,若学生对问题有新的看法或设想,则教师应热情鼓励,给予必要的肯定或指导继续探究,哪怕是错误的或者不完善的看法,教师也要首先给予重视或评价。这样的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坚强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顽强毅力,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出富有创见性的想法。其次评价时,教师应注重评价形式的及时性、多样性,内容的多元化,目标的层次性,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充分显现和反映。
五、给予学生时间,充分参与创造
陶行知说:“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的解放。”由此可以看出时间的保证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所必备的条件。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留给学生自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有效的时空内学会观察、学会思维、学会想象、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充分的时间里孕育出来的问题一定是有价值的,当学生提出这样富有创见性的想法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在解决问题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中,学生更会积极大胆地创造。
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师点拨下,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特别要鼓励学生的独创精神,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是“各自为战”,也可以“分群分组”,还可以“你一言,我一语地群起而改之”。遇“迷路”的学生,不要立即给方向,要给予“指南针”,让学生自己定向,尽可能地肯定学生思维合理的成分,多让学生去活动、去参与,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更加积极地探究,逐渐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七、提升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创造性的教是学生创造性的学的前提。学生是否创造性地学,并在日后施展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低。因为创造性思维强的教师,不仅对教什么、怎样创造性地教和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心中有数,而且能对教学过程积极地计划和调控,使教学过程不断得以优化。所以教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深远影响。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中要避免存在重教轻学、重传授轻方法指导、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现象,要将重视解题的结果的正确性转变为重视策略及其过程,并使学生对自己的思路有一种自我意义和自我调节。因此,教学中师生的多边活动,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方面,更应在认知策略和思想等方面展开。重在让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发展学生思维,反省思考学习的内在过程,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所以,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国民.学习创新教育理论构建课堂教学新思路.
[2]刘北荣.培养创新意识要实行五个解放.
[3]梁立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六环节)教学模式】的探究.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的发展,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问题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又是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核心,所以,课堂上应该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合观念,以便产生新产品。创造性思维的结构极其复杂,形式多种多样,属于思维的一个分支,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它除了具有一般思维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主动积极性、独特性、发散性、新颖性等特点。所以,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
一、建立民主课堂,激发学生求知欲
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主动观察、反复思考、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往往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所以教师应该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处于平等地位进行讨论、研究、争论,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的精神负担。此时的课堂上,学生是平视教师的,教师完全退到和学生一起探究的位置,教师视具体教学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发展自己的见解,使他们不迷信、不守旧,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提别人没有想过的问题,使学生在对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产生强烈求知欲。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心理学家表明,良好的情景,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不良的情绪会使人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干扰认知过程,降低智力活动水平,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积极良好的教学情境非常重要。问题是思考的起点,但贯穿教学始终的问题不应该是一问一答式的,而应该是围绕教材待解决的问题而提出的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激发探索的导学问题。它的目标指向常常是:可做什么?该做什么?所以所提的问题应该是集多样性、发散性、辐射性于一体的、学生经探索又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探索。
三、鼓励学生质疑,提供创造机会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所以教学中,光靠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还不够,教师更应鼓励学生创设,让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可以在探索完新知识后提出问题,也可以根据内容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辨析,这样能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所提问题要力争做到观念新、见解广、有高度,与众不同,充分表现自我价值,体现竞争能力。问题解决完后,要提醒学生多问为什么?有没有其他解决问题的途径?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分析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从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给予鼓励性评价,激起创造的热情
教学中,若学生对问题有新的看法或设想,则教师应热情鼓励,给予必要的肯定或指导继续探究,哪怕是错误的或者不完善的看法,教师也要首先给予重视或评价。这样的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坚强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顽强毅力,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出富有创见性的想法。其次评价时,教师应注重评价形式的及时性、多样性,内容的多元化,目标的层次性,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充分显现和反映。
五、给予学生时间,充分参与创造
陶行知说:“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的解放。”由此可以看出时间的保证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所必备的条件。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留给学生自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有效的时空内学会观察、学会思维、学会想象、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充分的时间里孕育出来的问题一定是有价值的,当学生提出这样富有创见性的想法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在解决问题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中,学生更会积极大胆地创造。
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师点拨下,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特别要鼓励学生的独创精神,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是“各自为战”,也可以“分群分组”,还可以“你一言,我一语地群起而改之”。遇“迷路”的学生,不要立即给方向,要给予“指南针”,让学生自己定向,尽可能地肯定学生思维合理的成分,多让学生去活动、去参与,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更加积极地探究,逐渐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七、提升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创造性的教是学生创造性的学的前提。学生是否创造性地学,并在日后施展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低。因为创造性思维强的教师,不仅对教什么、怎样创造性地教和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心中有数,而且能对教学过程积极地计划和调控,使教学过程不断得以优化。所以教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深远影响。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中要避免存在重教轻学、重传授轻方法指导、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现象,要将重视解题的结果的正确性转变为重视策略及其过程,并使学生对自己的思路有一种自我意义和自我调节。因此,教学中师生的多边活动,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方面,更应在认知策略和思想等方面展开。重在让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发展学生思维,反省思考学习的内在过程,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所以,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国民.学习创新教育理论构建课堂教学新思路.
[2]刘北荣.培养创新意识要实行五个解放.
[3]梁立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六环节)教学模式】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