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夏多湿,一不小心湿邪就会入侵,特别是身体肥胖并患有关节病的人,更要防病于未然。每年夏天,我都坚持按摩两个穴位,按摩后胃口很好,从不苦夏,也没有关节肌肉酸重的现象。
1.涌泉穴:位于足心前1/3凹陷中。中医认为,湿气多从脚底的涌泉穴侵入人体,所以夏天多按摩涌泉穴,可防止湿气入侵。早晚各一次,每次3~5分钟。
2.阴陵泉穴: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此穴是脾经之合穴,湿气通于脾,祛湿要从健脾补脾入手。此穴每天早晚按揉2~3分钟即可。
山东淄博 孙凝淦
专家点评
自我按摩穴位,对长夏养生保健很有益处。读者在长夏之际按摩涌泉穴和阴陵泉穴,是长夏除湿一个不错的方法,有比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位于足心前三分之一处凹陷中的涌泉穴,是一个对全身有重要影响的大穴。《灵枢·本输》篇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为井木”,其保健治疗作用早被古人所认识。古人言“清湿地气之伤人也,必从足治”,按摩此穴能除脚气,防湿气从脚心入。现代研究也认为,按摩涌泉穴有增强抗病能力、强健体质、养生防老、延年益寿的作用。按摩时既可用拇指顺时针按揉,也可用手指持续按压2~3分钟,或者用细小圆钝的物体用力按压,力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阴陵泉穴为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五行属水,意指流经脾经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是个除湿大穴,可清利湿热,培补气血,健脾理气,治疗脾虚湿重之消化不良、胃痛、肩周炎、膝痛以及晕眩、脚气、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妇女附件炎等病症。此穴位于小腿内侧,取穴时正坐屈膝,用拇指沿着小腿内侧骨的内缘由下往上推按,拇指推按到膝关节下的胫骨向上弯曲凹陷处即是。用拇指的指腹由轻及重地按压,以能忍受为度。
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到寒暑交替所引起阴阳消长的周期变化和四时之更替。古代医家在长期观察和临床实践中将四时划为五季,也就是春夏秋冬和长夏。所谓长夏,比较被认可的说法是指在夏至至立秋这段时间,白昼很长的夏天。
中医理论将风、暑、湿、燥、寒等气候要素分属春、夏、长夏、秋、冬五季所生,形成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的气候特征,发展过程是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在一年中长夏湿气最盛,天气闷热,阴雨连绵,空气潮湿。脾主运化,喜燥恶湿,故长夏的湿气正常与否,对脾脏影响尤为明显。此时,有些人会吃不下,睡不好,情绪抑郁,心烦口干,头昏脑胀,全身疲劳无力,日见消瘦,如患大病一般,到医院检查却一切正常,中医称之为“疰夏”,与伤暑、冒暑、轻度中暑相似;有些人则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等,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肠道传染病。
长夏养生保健,重在健脾祛暑防湿,在饮食和生活起居方面都应多加注意。
饮食方面 尽量清淡,少吃油腻或者过甜的食物,以免产生恶心呕吐等反应;宜食用大米、小麦、绿豆、薏苡仁、赤小豆、瓜果等;多喝水,少饮多次,禁止暴饮;可饮用一些功能性的饮料,以12℃~18℃为宜,低于12℃对胃肠不利,易引起消化道疾病;也可以药膳养生,如乌梅(带核)18克,西洋参3克,水煎代茶饮,有消暑、生津、益气、安神之效;要控制喝酒,因为酒主湿,如果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必定滋生湿热,使脾胃受伤,肝胆受罪,血脂异常。
生活起居方面 日常起居要谨防着凉。现在家中、办公室、汽车里,空调无处不在,虽然空调能防暑降温,但如果不注意防凉,却可能导致年老体弱者、慢性病患者等产生身体不适。此外,有些地方一天之中温差大,中午热早晚凉,暑湿隐藏在身体里易产生伏暑,表现为发热、腹泻,也须预防着凉,尤其是在晚上。
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王世杰
1.涌泉穴:位于足心前1/3凹陷中。中医认为,湿气多从脚底的涌泉穴侵入人体,所以夏天多按摩涌泉穴,可防止湿气入侵。早晚各一次,每次3~5分钟。
2.阴陵泉穴: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此穴是脾经之合穴,湿气通于脾,祛湿要从健脾补脾入手。此穴每天早晚按揉2~3分钟即可。
山东淄博 孙凝淦
专家点评
自我按摩穴位,对长夏养生保健很有益处。读者在长夏之际按摩涌泉穴和阴陵泉穴,是长夏除湿一个不错的方法,有比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位于足心前三分之一处凹陷中的涌泉穴,是一个对全身有重要影响的大穴。《灵枢·本输》篇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为井木”,其保健治疗作用早被古人所认识。古人言“清湿地气之伤人也,必从足治”,按摩此穴能除脚气,防湿气从脚心入。现代研究也认为,按摩涌泉穴有增强抗病能力、强健体质、养生防老、延年益寿的作用。按摩时既可用拇指顺时针按揉,也可用手指持续按压2~3分钟,或者用细小圆钝的物体用力按压,力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阴陵泉穴为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五行属水,意指流经脾经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是个除湿大穴,可清利湿热,培补气血,健脾理气,治疗脾虚湿重之消化不良、胃痛、肩周炎、膝痛以及晕眩、脚气、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妇女附件炎等病症。此穴位于小腿内侧,取穴时正坐屈膝,用拇指沿着小腿内侧骨的内缘由下往上推按,拇指推按到膝关节下的胫骨向上弯曲凹陷处即是。用拇指的指腹由轻及重地按压,以能忍受为度。
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到寒暑交替所引起阴阳消长的周期变化和四时之更替。古代医家在长期观察和临床实践中将四时划为五季,也就是春夏秋冬和长夏。所谓长夏,比较被认可的说法是指在夏至至立秋这段时间,白昼很长的夏天。
中医理论将风、暑、湿、燥、寒等气候要素分属春、夏、长夏、秋、冬五季所生,形成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的气候特征,发展过程是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在一年中长夏湿气最盛,天气闷热,阴雨连绵,空气潮湿。脾主运化,喜燥恶湿,故长夏的湿气正常与否,对脾脏影响尤为明显。此时,有些人会吃不下,睡不好,情绪抑郁,心烦口干,头昏脑胀,全身疲劳无力,日见消瘦,如患大病一般,到医院检查却一切正常,中医称之为“疰夏”,与伤暑、冒暑、轻度中暑相似;有些人则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等,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肠道传染病。
长夏养生保健,重在健脾祛暑防湿,在饮食和生活起居方面都应多加注意。
饮食方面 尽量清淡,少吃油腻或者过甜的食物,以免产生恶心呕吐等反应;宜食用大米、小麦、绿豆、薏苡仁、赤小豆、瓜果等;多喝水,少饮多次,禁止暴饮;可饮用一些功能性的饮料,以12℃~18℃为宜,低于12℃对胃肠不利,易引起消化道疾病;也可以药膳养生,如乌梅(带核)18克,西洋参3克,水煎代茶饮,有消暑、生津、益气、安神之效;要控制喝酒,因为酒主湿,如果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必定滋生湿热,使脾胃受伤,肝胆受罪,血脂异常。
生活起居方面 日常起居要谨防着凉。现在家中、办公室、汽车里,空调无处不在,虽然空调能防暑降温,但如果不注意防凉,却可能导致年老体弱者、慢性病患者等产生身体不适。此外,有些地方一天之中温差大,中午热早晚凉,暑湿隐藏在身体里易产生伏暑,表现为发热、腹泻,也须预防着凉,尤其是在晚上。
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王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