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磁共振系统属于当前国内外都十分重视的医疗设备,该系统在临床诊治中价值巨大,为此加强其故障维修就十分必要。本文就核磁共振系统典型故障及维修进行了总结,仅供交流借鉴。
【关键词】核磁共振系统;典型故障;维修
核磁共振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成为影像学诊断中十分重要的工具,确保该系统正常有效运行,可促使患者能得到及时而准确的诊断,从而尽快实施科学化的治疗[1]。笔者作为市人民医院器械科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大型医疗器械维修与保养,为此对典型核磁共振系统故障维修进行了如下探讨。
1.核磁共振系统概述
1.1组成部分
核磁共振系统主要包括2个组成部分,其一为软件系统,其二为硬件设备。不管哪个部分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会对整个系统正常运行产生影响,为此必须对该系统组成部分进行研究。软件系统主要有操作系统(当前常用的为WindowsXP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模块(含有仪器控制、成像系统与数据采集等)、故障检查与维修系统。硬件设备则包括数据处理系统、恒场磁体、射频场线圈、梯度场线圈、计算机与图像重建系统等。
1.2优缺点
任何事物都有优点与缺点,核磁共振优点主要为:影像学检测时,对软组织分辨能力极强;拥有多方位薄层扫描能力;属于无创诊疗技术,对人体无明显伤害;无需造影剂便能清晰显示血管与心脏等,避免静脉注射与插管等痛苦与风险。而缺点则表现为:自身比较昂贵,而且维修与保养费用较高;检查时间较长,扫描速度不及常规CT等;对患者移动极为敏感,容易出现伪影导致误诊;扫描时有明显噪音,患者应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检查;带有假肢、止血夹,以及体内有未取出的弹片等患者无法采取该检测方式。
2.核磁共振系统的典型故障检测及处理
为了使得对典型故障更直观地了解与掌握,本文对典型故障现象、检测、处理及总结作如下陈述:
2.1故障
(1)现象:设备开机后校正,但扫描系统无任何反应,多次重启效果一样。(2)检测方法:对计算机与谱仪连接情况进行检查,看连接良好与否,并对射频发射是否正常运转进行检查。(3)处理措施:若因连接不佳引发,则重新连接谱仪与计算机;若为文件损坏或丢失等所致,则在相应位置安装备份系统软件,并对软件系统进行有效修复。(4)总结:发生该故障常见原因在于计算机为非正常关闭,或者在正常运转情况下突然出现断电现象,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文件缺损或丢失,从而造成核磁共振系统相关设备无法正常工作,为此要求平时关闭计算机应严格按照正常程序执行,有条件情况下还应配置备用电源。
2.2 故障
(1)现象:监视器成像有明显斜条状伪影,及时更换线圈或重新开机,该伪影依旧存在。(2)检测方法:对磁体间湿度与温度进行测定,或者对各个辅助设备是否正常连接进行检查。(3)处理措施:若检查室内的温度有巨大波动时,应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处理,保障仪器可正常运行;若为辅助设备连接问题则应重新连接。(4)总结:采用核磁共振系统设备进行检测前需对辅助仪器连接情况进行仔细检查;同时,加强仪器保养与维护,在温度或湿度发生剧烈变化时,更应迅速保养,才能确保仪器相关功能正常。
2.3 故障
(1)现象:正常扫描时,监视器中有部分成像忽然消失,或者完成扫描后,图像无法重建;扫描时,机器自行切换为关机界面后自行关机,即使重启后故障未能排除。(2)检测方法:对机器磁盘是否正常运行进行检查;采取示波器对电源电压正常与否进行检测;对机器保养记录进行检查与核对。(3)处理措施:磁盘若损坏则应及时更换;故障断断续续且无规律,则应全面检查,并排除前述故障;若为电压不稳则要及时更换电源,以便保障电压稳定;若为仪器失养导致灰尘堆积等,则要及时维修与保养。(4)总结:引发扫描中断的原因主要为失养与电压不稳,为此应严格参照仪器说明书对仪器进行定期检修,并请专业人员进行保养。
2.4 故障
(1)现象:显示器接收的信号过低,导致检测设备无法正常运行。(2)检测方法:对患者体位摆放是否正常进行检查;对仪器频率是否选择合理或准确进行检查;对仪器是否正常运行进行检查。(3)处理措施:若为患者体位所致,则应及时调整他们的体位;若为仪器频率所致,则要及时调整仪器频率,尽快恢复信号强度,确保检测正常进行;若为仪器运行不正常,则应对其进行检查,先对硬件进行检查,之后对软件进行检查,依次排除故障后根据检查结果实施对应的维修[2]。(4)总结:加强核磁共振系统相关设备与仪器操作人员的培训,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相关操作知识与技能,努力提高他们的检测水平,从而确保他们严格按照规范与流程执行。
3.核磁共振系统故障维修对策
笔者结合相关文献报告及自身经验,认为加强核磁共振系统维修,应做好以下几点:
3.1 降低采购成本,尽量自主维修
从国内外核磁共振系统及相关设备的价格分析来看,总体上比较昂贵,为此在一些基层医院还无法完全开展该项检查,即便是可购进相关系统与设备,但也无多余的费用进行维修与保养,为此使得故障事件发生率较高。基于此,建议在不影响系统与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降低采购成本,若出现故障问题,尤其是免费维修期已过的情况下,使用单位尽量自主维修及更换相关设备与硬件,如果实在无法自主维修则再通知或送至厂家进行维修。比如若因停电导致设备的硬盘出现故障,使用单位完全可以采取自行购买相同型号硬盘并更换的方式处理,而无需通知厂家处理。
3.2 合理购进设备并运用厂家维修
总的来说,医院在核磁共振系统及相关设备维修方面缺乏专业人才,大部分医院仅有一些略懂皮毛的维护或保养人员,针对简单的故障问题可自行解决。同时,医院因业务比较繁忙等,为了确保开机率,出现比较严重的故障问题尽量通知厂家维修,这样尽管维修成本可能更高,但可更好地解决问题,避免同类事件经常发生。毕竟长期或经常停机会导致大量患者流失,甚至影响医院的声誉,导致医院效益不断下降。
3.3 确保系统及设备运行环境稳定
核磁共振系统检测所得图像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与周围环境有关,为此在安装与调试完成后,确保磁体半径15m范围内均无明显改变,因为一旦有任何改变出现都会影响磁场均匀度,从而使得画质或图像质量大打折扣[3]。基于此,在设备安装与调试完成后,应增设铁磁性较强的环境或物体,同时周围应避免出现高频变压器与输电线等会产生大功率辐射的设备。
4.结语
核磁共振系统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医疗服务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其高效的诊疗技术受到广大医生与患者的认可。但该系统及相关设备比较昂贵,而且维修费用也不菲,对于基层医院而言很难普及。同时,核磁共振系统检测时会因各种因素导致故障发生,若不及时处理则会造成诊断结果错误,无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及时有效的依据,需加强重视。为此,需加强核磁共振系统及相关设备的日常检查与维护,提前对故障实施预防与控制,从而确保设备可长久发挥作用,服务更多的患者。
【参考文献】
[1]杨德君.典型的核磁共振系统的故障维修及体会[J].山东工业技术,2014,17(12):239-239.
[2]刘炳然.核磁共振系统典型故障维修及体会[J].中国医疗设备,2014,09(4):146-147.
[3]裴玉明.核磁共振的典型故障维修三例[J].影像技术,2011,23(2):55-56.
【关键词】核磁共振系统;典型故障;维修
核磁共振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成为影像学诊断中十分重要的工具,确保该系统正常有效运行,可促使患者能得到及时而准确的诊断,从而尽快实施科学化的治疗[1]。笔者作为市人民医院器械科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大型医疗器械维修与保养,为此对典型核磁共振系统故障维修进行了如下探讨。
1.核磁共振系统概述
1.1组成部分
核磁共振系统主要包括2个组成部分,其一为软件系统,其二为硬件设备。不管哪个部分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会对整个系统正常运行产生影响,为此必须对该系统组成部分进行研究。软件系统主要有操作系统(当前常用的为WindowsXP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模块(含有仪器控制、成像系统与数据采集等)、故障检查与维修系统。硬件设备则包括数据处理系统、恒场磁体、射频场线圈、梯度场线圈、计算机与图像重建系统等。
1.2优缺点
任何事物都有优点与缺点,核磁共振优点主要为:影像学检测时,对软组织分辨能力极强;拥有多方位薄层扫描能力;属于无创诊疗技术,对人体无明显伤害;无需造影剂便能清晰显示血管与心脏等,避免静脉注射与插管等痛苦与风险。而缺点则表现为:自身比较昂贵,而且维修与保养费用较高;检查时间较长,扫描速度不及常规CT等;对患者移动极为敏感,容易出现伪影导致误诊;扫描时有明显噪音,患者应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检查;带有假肢、止血夹,以及体内有未取出的弹片等患者无法采取该检测方式。
2.核磁共振系统的典型故障检测及处理
为了使得对典型故障更直观地了解与掌握,本文对典型故障现象、检测、处理及总结作如下陈述:
2.1故障
(1)现象:设备开机后校正,但扫描系统无任何反应,多次重启效果一样。(2)检测方法:对计算机与谱仪连接情况进行检查,看连接良好与否,并对射频发射是否正常运转进行检查。(3)处理措施:若因连接不佳引发,则重新连接谱仪与计算机;若为文件损坏或丢失等所致,则在相应位置安装备份系统软件,并对软件系统进行有效修复。(4)总结:发生该故障常见原因在于计算机为非正常关闭,或者在正常运转情况下突然出现断电现象,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文件缺损或丢失,从而造成核磁共振系统相关设备无法正常工作,为此要求平时关闭计算机应严格按照正常程序执行,有条件情况下还应配置备用电源。
2.2 故障
(1)现象:监视器成像有明显斜条状伪影,及时更换线圈或重新开机,该伪影依旧存在。(2)检测方法:对磁体间湿度与温度进行测定,或者对各个辅助设备是否正常连接进行检查。(3)处理措施:若检查室内的温度有巨大波动时,应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处理,保障仪器可正常运行;若为辅助设备连接问题则应重新连接。(4)总结:采用核磁共振系统设备进行检测前需对辅助仪器连接情况进行仔细检查;同时,加强仪器保养与维护,在温度或湿度发生剧烈变化时,更应迅速保养,才能确保仪器相关功能正常。
2.3 故障
(1)现象:正常扫描时,监视器中有部分成像忽然消失,或者完成扫描后,图像无法重建;扫描时,机器自行切换为关机界面后自行关机,即使重启后故障未能排除。(2)检测方法:对机器磁盘是否正常运行进行检查;采取示波器对电源电压正常与否进行检测;对机器保养记录进行检查与核对。(3)处理措施:磁盘若损坏则应及时更换;故障断断续续且无规律,则应全面检查,并排除前述故障;若为电压不稳则要及时更换电源,以便保障电压稳定;若为仪器失养导致灰尘堆积等,则要及时维修与保养。(4)总结:引发扫描中断的原因主要为失养与电压不稳,为此应严格参照仪器说明书对仪器进行定期检修,并请专业人员进行保养。
2.4 故障
(1)现象:显示器接收的信号过低,导致检测设备无法正常运行。(2)检测方法:对患者体位摆放是否正常进行检查;对仪器频率是否选择合理或准确进行检查;对仪器是否正常运行进行检查。(3)处理措施:若为患者体位所致,则应及时调整他们的体位;若为仪器频率所致,则要及时调整仪器频率,尽快恢复信号强度,确保检测正常进行;若为仪器运行不正常,则应对其进行检查,先对硬件进行检查,之后对软件进行检查,依次排除故障后根据检查结果实施对应的维修[2]。(4)总结:加强核磁共振系统相关设备与仪器操作人员的培训,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相关操作知识与技能,努力提高他们的检测水平,从而确保他们严格按照规范与流程执行。
3.核磁共振系统故障维修对策
笔者结合相关文献报告及自身经验,认为加强核磁共振系统维修,应做好以下几点:
3.1 降低采购成本,尽量自主维修
从国内外核磁共振系统及相关设备的价格分析来看,总体上比较昂贵,为此在一些基层医院还无法完全开展该项检查,即便是可购进相关系统与设备,但也无多余的费用进行维修与保养,为此使得故障事件发生率较高。基于此,建议在不影响系统与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降低采购成本,若出现故障问题,尤其是免费维修期已过的情况下,使用单位尽量自主维修及更换相关设备与硬件,如果实在无法自主维修则再通知或送至厂家进行维修。比如若因停电导致设备的硬盘出现故障,使用单位完全可以采取自行购买相同型号硬盘并更换的方式处理,而无需通知厂家处理。
3.2 合理购进设备并运用厂家维修
总的来说,医院在核磁共振系统及相关设备维修方面缺乏专业人才,大部分医院仅有一些略懂皮毛的维护或保养人员,针对简单的故障问题可自行解决。同时,医院因业务比较繁忙等,为了确保开机率,出现比较严重的故障问题尽量通知厂家维修,这样尽管维修成本可能更高,但可更好地解决问题,避免同类事件经常发生。毕竟长期或经常停机会导致大量患者流失,甚至影响医院的声誉,导致医院效益不断下降。
3.3 确保系统及设备运行环境稳定
核磁共振系统检测所得图像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与周围环境有关,为此在安装与调试完成后,确保磁体半径15m范围内均无明显改变,因为一旦有任何改变出现都会影响磁场均匀度,从而使得画质或图像质量大打折扣[3]。基于此,在设备安装与调试完成后,应增设铁磁性较强的环境或物体,同时周围应避免出现高频变压器与输电线等会产生大功率辐射的设备。
4.结语
核磁共振系统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医疗服务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其高效的诊疗技术受到广大医生与患者的认可。但该系统及相关设备比较昂贵,而且维修费用也不菲,对于基层医院而言很难普及。同时,核磁共振系统检测时会因各种因素导致故障发生,若不及时处理则会造成诊断结果错误,无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及时有效的依据,需加强重视。为此,需加强核磁共振系统及相关设备的日常检查与维护,提前对故障实施预防与控制,从而确保设备可长久发挥作用,服务更多的患者。
【参考文献】
[1]杨德君.典型的核磁共振系统的故障维修及体会[J].山东工业技术,2014,17(12):239-239.
[2]刘炳然.核磁共振系统典型故障维修及体会[J].中国医疗设备,2014,09(4):146-147.
[3]裴玉明.核磁共振的典型故障维修三例[J].影像技术,2011,23(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