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上有许许多多声乐比赛,一般将歌手按照唱法的不同,分为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三类。民族唱法的歌手经常被人想当然的认定为是唱民歌的,由此及彼,她们所演唱的诸如《亲吻祖国》、《黄河渔娘》等歌曲也被认定为是中国民歌。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本文旨在讨论民歌以及中国传统民歌的定义。只有对中国传统民歌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有利于中国传统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传统民歌;概念;起源;特征
一、民歌及传统民歌的概念
民歌是民间歌曲的简称,是指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即兴创作的一门艺术。它通常是用来传承民族历史、宣扬道德规范、表达思想情感、配合风俗活动。有的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进行劳动时兴之所起喊的劳动号子,因此民歌具有创作的即兴性;民歌一般是没有记谱的,主要靠演唱者口头流传,具有传播的口头性;许多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民歌通常不知道作者出处,一首民间歌曲可能在最初为一个人创作,在不断流传的过程中,不同的演唱者会对歌曲加入自己的音乐处理,最后形成稳定的版本,因此民间歌曲又具有创作的集体性以及传播的变异性。
传统民歌是指历史上产生的、绵延流传至今的民间歌曲。如侗族的大歌和习俗歌、苗族的哭嫁歌、陕北的信天游、青海的花儿、川江号子、江浙的小调等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各有各的传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从共通性的角度出发,可以将传统民歌的特性总结如下:
1、民族性:传统民歌记载着本民族的历史、习俗、文化,使得传统民歌浸染着各民族独特的风格;
2、地域性:根据地域的不同,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民歌种类,大致可以分为蒙古草原民歌、黄土高原民歌、西南高原民歌、中南丘陵地区民歌等等;
3、普遍性:传统民歌产生之初是社会底层人民抒发情感、记录生活的一种情感需要,而这种情感需要是普适的;
4、民间性:传统民歌产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这一特点使之能够被大众普遍接受,并广为流传。
二、中国传统民歌的起源
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甚至早于文字的产生。长久以来,人们通过唱歌来传承民族历史,表达思想情感。根据史学记载,我国古代就有《诗经》、《楚辞》、《孔雀东南飞》等歌曲作品,那么传统民歌是如何起源的呢?学界主要有如下几种猜测:
1、劳动说。众所周知,有一类民歌称为“号子”,一般是劳动者在劳动时以吆喝的方式进行演唱,在人工搬运时,可以起到统一节奏、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因此有了民歌源于劳动的说法;
2、情感说。侗族民歌可分为小歌、大歌、习俗歌与仪式歌,其中小歌是男女之间追求时所演唱的歌曲,歌声婉转细腻,按照发展顺序又可分为:敲门歌、探望歌、相爱歌,《诗经》中的《风》中记录了许多关于情感爱恋的民歌,由此可见,民歌的起源也可关于男女情感;
3、宗教说。侗族敬奉萨玛神,每当过年过节时,在侗寨里的侗族男女老少就会在供神的社堂前围成一个圈唱踩堂歌,踩堂歌为古老的祭祀歌,因此又有了民歌源于宗教的说法。
针对传统民歌的起源,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说法。传统民歌是一条从古至今从未断过的河流,只有我们有所坚持,不断的去调查研究,才能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民歌的起源。
三、中国传统民歌的传承
据调查研究表明,在大部分高校音乐专业的课程中,已开设 “中国民族音乐”课程,在课堂中,老师教授学生演唱各地民歌,并分类讲解民歌的地域性特色,在课后分小组进行民族音乐的实践调研活动。然而,当我们深入少数民族村落里进行调研活动后,才认识到关于中国传统民歌,当下最重要的是如何传承的问题。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村落影响很大,年轻人前往城市打工,村落里老年人与孩子居多,随着老年人逐渐的老去,传统民歌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难题。
首先,我们需要正确认识、了解传统民歌,许多地方的民歌无人继承的现状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现代化网络的传播,让更多的人知道传统民歌的魅力以及重要性,当前许多地方的民歌已呈现老龄化趋势,因此当务之急是需要政府组织开展普查、收集、整理、研究相关的文化,同时对各地的民歌文化加以保护,其次,应在各大高校普及“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课程,让大家意识到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性,最后应组织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各地举行民歌文艺晚会以及各种各样的传统民歌比赛,奖励有一定成就的民歌歌手,激发他们传播各地民族民歌文化的积极性。
结语
社会的高速发展,使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无时无刻都有新的文化产生,在色彩缤纷的文化世界中,要重视我国传统的文化。在当今各大音乐应用中,首页都已被各种流行音乐占满,这使得青少年对民族音乐的概念更加模糊,我们只有加大力度推广民族音乐,并运用现代音乐手法对传统音乐进行后期加工,顺应当代音乐潮流的发展,才能使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些传统民歌,面对现代文明的冲击,在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谨记“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才能将文化很好的传承下去。
【关键词】中国传统民歌;概念;起源;特征
一、民歌及传统民歌的概念
民歌是民间歌曲的简称,是指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即兴创作的一门艺术。它通常是用来传承民族历史、宣扬道德规范、表达思想情感、配合风俗活动。有的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进行劳动时兴之所起喊的劳动号子,因此民歌具有创作的即兴性;民歌一般是没有记谱的,主要靠演唱者口头流传,具有传播的口头性;许多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民歌通常不知道作者出处,一首民间歌曲可能在最初为一个人创作,在不断流传的过程中,不同的演唱者会对歌曲加入自己的音乐处理,最后形成稳定的版本,因此民间歌曲又具有创作的集体性以及传播的变异性。
传统民歌是指历史上产生的、绵延流传至今的民间歌曲。如侗族的大歌和习俗歌、苗族的哭嫁歌、陕北的信天游、青海的花儿、川江号子、江浙的小调等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各有各的传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从共通性的角度出发,可以将传统民歌的特性总结如下:
1、民族性:传统民歌记载着本民族的历史、习俗、文化,使得传统民歌浸染着各民族独特的风格;
2、地域性:根据地域的不同,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民歌种类,大致可以分为蒙古草原民歌、黄土高原民歌、西南高原民歌、中南丘陵地区民歌等等;
3、普遍性:传统民歌产生之初是社会底层人民抒发情感、记录生活的一种情感需要,而这种情感需要是普适的;
4、民间性:传统民歌产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这一特点使之能够被大众普遍接受,并广为流传。
二、中国传统民歌的起源
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甚至早于文字的产生。长久以来,人们通过唱歌来传承民族历史,表达思想情感。根据史学记载,我国古代就有《诗经》、《楚辞》、《孔雀东南飞》等歌曲作品,那么传统民歌是如何起源的呢?学界主要有如下几种猜测:
1、劳动说。众所周知,有一类民歌称为“号子”,一般是劳动者在劳动时以吆喝的方式进行演唱,在人工搬运时,可以起到统一节奏、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因此有了民歌源于劳动的说法;
2、情感说。侗族民歌可分为小歌、大歌、习俗歌与仪式歌,其中小歌是男女之间追求时所演唱的歌曲,歌声婉转细腻,按照发展顺序又可分为:敲门歌、探望歌、相爱歌,《诗经》中的《风》中记录了许多关于情感爱恋的民歌,由此可见,民歌的起源也可关于男女情感;
3、宗教说。侗族敬奉萨玛神,每当过年过节时,在侗寨里的侗族男女老少就会在供神的社堂前围成一个圈唱踩堂歌,踩堂歌为古老的祭祀歌,因此又有了民歌源于宗教的说法。
针对传统民歌的起源,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说法。传统民歌是一条从古至今从未断过的河流,只有我们有所坚持,不断的去调查研究,才能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民歌的起源。
三、中国传统民歌的传承
据调查研究表明,在大部分高校音乐专业的课程中,已开设 “中国民族音乐”课程,在课堂中,老师教授学生演唱各地民歌,并分类讲解民歌的地域性特色,在课后分小组进行民族音乐的实践调研活动。然而,当我们深入少数民族村落里进行调研活动后,才认识到关于中国传统民歌,当下最重要的是如何传承的问题。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村落影响很大,年轻人前往城市打工,村落里老年人与孩子居多,随着老年人逐渐的老去,传统民歌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难题。
首先,我们需要正确认识、了解传统民歌,许多地方的民歌无人继承的现状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现代化网络的传播,让更多的人知道传统民歌的魅力以及重要性,当前许多地方的民歌已呈现老龄化趋势,因此当务之急是需要政府组织开展普查、收集、整理、研究相关的文化,同时对各地的民歌文化加以保护,其次,应在各大高校普及“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课程,让大家意识到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性,最后应组织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各地举行民歌文艺晚会以及各种各样的传统民歌比赛,奖励有一定成就的民歌歌手,激发他们传播各地民族民歌文化的积极性。
结语
社会的高速发展,使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无时无刻都有新的文化产生,在色彩缤纷的文化世界中,要重视我国传统的文化。在当今各大音乐应用中,首页都已被各种流行音乐占满,这使得青少年对民族音乐的概念更加模糊,我们只有加大力度推广民族音乐,并运用现代音乐手法对传统音乐进行后期加工,顺应当代音乐潮流的发展,才能使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些传统民歌,面对现代文明的冲击,在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谨记“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才能将文化很好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