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r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讲堂发问是讲授中的一项艺术。若是教师提问的时机和内容控制得合适,问题交给学生时,学生就会主动、自觉地回答问题,这也体现了提问教学的实用性。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授课时,既要考虑到问题的设立是否合适,还要考虑到提问的时机和方式是否得当,要注重提问的实用性。
  一、围绕教学目的,由浅入深进行提问
  1.教学目的指导意义
  教学目的对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可以指导控制教学过程。教学目的的确定,要遵循新课改提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找准切入点、突破口,统筹安排,整体把握,在授课时要环绕讲授目标进行讲授。新课改以前的讲授情势是以教师授课为主体,而新课改以后的讲授情势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却疏忽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导致讲堂从教师一个人讲变成了教师一个劲地问的环境。
  2.由浅入深进行提问
  教师要想以教学目的为根本进行提问,就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起来,并围绕教学目的由浅入深的进行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带领学生层层剥开文章的外衣,让学生接触到文章的精髓。
  以《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为例,教师以当地冬天的气候景色为问题,引入济南的冬天,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开始,给学生亲切之感;随后,教师以济南的冬季特色为题目,让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加倍深切的明白文本,归纳综合文章大意,培育学生归纳综合文章的本领,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的温晴;之后,教师提问学生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述冬天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更热烈;教师可以发问学生济南的山川丹青是什么模样的?让学生进行回忆和复述,细细品味文章流露出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让学生融入到济南冬天优美的意境当中。讲授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提问,让学生由浅入深的体味和学习文章的精华和内在。
  二、丰富授课内容,进行启发性提问
  语文课是帮助学生认识这个社会的途径之一。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将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潜移默化的提高了自身的素养。
  以《父母的心》的讲授为例,学完课文以后,教师可以提出关于学生与父母关系的问题,让学生们想一种方式,将自己的情感传达给父母,教会学生感恩戴德,让学生和父母的关系更加和谐。再如,教师在讲授《变色龙》时,以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性格为题,问问学生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的价值观,推动学生前进。
  三、同等宽容的看待学生,贯彻民主思想
  1.平等对待学生
  要贯彻民主的教育思想,做到平等、参与、自主和宽容。平等是尊重,是理论上的公正,但并不是抽象意义上的平均,这里的平等指的是学生人格上受到平等的待遇,而因材施教则是方法意义上的平等,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实际就是教育学所常说的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问题。教师要平等地斟酌全体学生的水平,完善题目的条理,将题目计划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其呈阶梯状,为学生铺好攀缘的门路,让对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也能提起积极性,尽力学习。
  2.善于鼓励学生
  教师要正视学困生,对其多多勉励。教师授课时,经常会遇到想要发言,但思维却不太跟得上的学生,他们经常会抢着回答问题,但回答得却不着边际,还会扰乱课堂的秩序。碰到这类情境时,教师要平静心情,谆谆教导。有时候学生站起来回答得不对或者谬误百出,可能有很多的原因,有可能是题意没有理解,或是太过紧张而不知怎么说,更或是对自己没有自信,不敢回答等等。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再重复一遍问题,对学生进行鼓励,还可以换另一种方式进行提问或者提一些小问题引导学生作答。如,教学《范进中举》时,如何讲解小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表象上提问:范进中举前后周围的人物有什么改变?运用这类引导方式,进行文章内容的对比,学生就会更容易明白文章中的社会环境,更好的回答这个问题。这种将内涵融入表象的提问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教师要具有爱心和责任感,不可以忽视任何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如果在提醒之下学生仍然没有回答对问题,也可以先请学生坐下,让他们听听别人的回答,之后再请他用自己的语言说一下答案。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到学困生,让全体学生的本领和成绩都得到提高。
  四、转变提问主体,启发学生发问
  1.给学生发问机会
  教师在课堂上,要让自己更加平易近人,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要和学生平等对话,多找时机鼓励学生发问。鼓励学生把心中的问题和模糊的地方提出来。
  2.以生活细节启发学生发问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情都与课本的知识有所关联,教师可以结合生活的细节,引导学生的提问。如,在讲授《童趣》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展示一些小游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想要了解,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由此将学生引入到童年的时光当中。
  3.传授提问的方式
  教师在教学和讲课时,要随时进行换位思考。设想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若是学生没有想到这些问题,教师就以这种方式提出问题,“如果我是你们,我可能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这样,就传授给学生提问的方式。
  综上所述,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要联系四周的情境提出问题,将讲授目标和讲授内容作为发问的根本,提出问题后,教师要指导学生互助、研究和探讨题目,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学会技能,积累经验,加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提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其他文献
从大学英语写作选词、造句、组段的一般知识技巧入手, 阐述了大学英语写作的方法和规律.就如何写好描写文、叙述文、论述文和说明文四种文体做了潜心探索.对提高学生的英文写
我国传统文化在古诗文中有集中的体现。具有悠久历史丰富内涵的古诗文材料,一旦储存于学生的大脑,组合进他们既有的认识结构和情感经验中,就会化而为血脉,化而为营养,成为学生精神世界和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五千年文化精华的中华古诗文,是华夏后裔固守的精神家园。  一、重植人文精神之根  新课标重视了文化传承,提高了“文言”要求,首先是提升了古诗文的学习目的。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
所谓问题链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根据以往的教学工作经验,并且总结往届学生在相同课程中容易犯的错误,以提高教学效率来提出的一种问题情境。通过这种途径来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究知识,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在提高学生创造性以及自学能力方面都有较大的帮助。初中语文是中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关系到今后的学习,所以在中学课堂上通过问题链的用心设计,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一定有较大的帮助,同时由于问题链对于学
写好作文是每一个高考学生的关键,而作文中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何才能使作文具有创新性令人读后耳目一新呢?  首先,带露摘花,关注新鲜事物  生活中新鲜事物悄然呈现,我们要及时关注。高尔基说过“第一个用鲜花来比喻少女的人被誉为天才,第二个用此比喻的人被讥为庸才,第三个这样的人被斥为蠢材”。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写作素材,比如可以从电视屏幕上学到很多东西来获取丰厚积累,从而找到作文的“第二课堂”
论述了邓小平的国情思想,主要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重视历史国情,把国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等内容,对于理解邓小平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新课导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颗明珠。新颖、别具一格的导入语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习兴趣,促进思维活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是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直接导入法  即教师开门见山,直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学习《鸿门宴》一课时,有位教师是这样说的:在我国秦末农民战争中有这样一位领袖人物,他骁勇善战,屡建
自主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通过主观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活动。自主学习强调教师的指导是前提与基础,强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将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尊重学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积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探索、体验、发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顺应新的课程改革,转变自己落后的教